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额具体表现:
经济:小农经济发展,新兴阶层崛起
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延揽人才,重用士
人
什么叫“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 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 说,产生了儒、道、墨、法、名、 阴阳、纵横、农、杂、兵等各家思 想流派。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 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 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法义家而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
张?
19
案例·展示
现在XX中学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电 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 请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 出解决办法。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进行教化
知识·梳理
儒家
孔孟 子子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墨子
一、早期儒学
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开创者
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 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在古代社会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 称孔子“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为“文 宣王”,元代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清代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 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德治”—— “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墨家的兼爱、非攻—— 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22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墨若家其宝,谁窃?视人
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 其国,谁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儒欲家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道知善家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 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美国最高法院东侧大 门三角门楣正中雕刻的3个人物,分别是犹太先 知摩西、孔子和古雅典政治家梭伦,在法庭的 天顶壁画上也有孔子像。
一、早期儒学
“三孔”
领域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核心
内容
政治 “仁”和“礼” 思 思想 德治P16
想 学 说 教育
育的局面
《乐》、《礼》、《易》、
整理文化典籍
《春秋》
二、老子(道家)
老子是春秋后期 楚国人,道家学派的 创始人。姓李名耳, 做过周朝的史官,管 理王室的藏书。他学 识渊博,据说孔子曾 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
二、老子(道家)
1、老子主要思想(《老子》即《道德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思想
“仁者爱人”、“克己复 礼”;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反对暴政
文化贡献
问题探究:
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 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 者采纳呢?
提示:这一思想学说是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 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 制。孔子恢复周礼的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 他们争霸的需要。
——《韩非子》
韩非子 1.主张法治 2.强调变革 3.加强中央集权
想一想:为什么法家思想在秦国会受到重视?
17
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道德准则 道家 庄子 重视人的天性
顺其自然
墨子 墨家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变革
孔子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墨家的兼爱则是无等差的爱,是平等的爱。
(5)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领域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核心
内容
政治 “仁”和“礼”
思 思想 德治
想
学
(对象、方法)
说 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
思想 施教、全面发展
“仁者爱人”、“克己复 礼”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反对暴政
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
文化贡献
创办私学
弟子三千《论语》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 修订六经《诗》、《书》、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让学生自我觉悟
五、“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 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 步的重要条件。 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五、墨家的主张(《墨子》)
1、墨家的基本主张
①兼爱、非攻 ②尚贤、尚同、非乐、非命、 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墨家学派的特点
①刻苦俭朴和自我牺牲; ②讲求实际功利。
墨子
四、法家及主要代表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 人执要,四方来效。
①哲学观点: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有无、难易、美丑、福祸、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P16 ②政治观点——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消极悲观,幻想“小国寡民”的社会
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对孔子的思想有什么发展? 把孔子“德治”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四、庄子主要思想(《庄子》)
①重视人的天性 ②顺其自然 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3、道家思想评价
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额具体表现:
经济:小农经济发展,新兴阶层崛起
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延揽人才,重用士
人
什么叫“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 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 说,产生了儒、道、墨、法、名、 阴阳、纵横、农、杂、兵等各家思 想流派。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 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 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法义家而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
张?
19
案例·展示
现在XX中学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电 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 请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 出解决办法。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进行教化
知识·梳理
儒家
孔孟 子子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墨子
一、早期儒学
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开创者
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 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在古代社会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 称孔子“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为“文 宣王”,元代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清代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 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德治”—— “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墨家的兼爱、非攻—— 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22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墨若家其宝,谁窃?视人
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 其国,谁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儒欲家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道知善家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 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美国最高法院东侧大 门三角门楣正中雕刻的3个人物,分别是犹太先 知摩西、孔子和古雅典政治家梭伦,在法庭的 天顶壁画上也有孔子像。
一、早期儒学
“三孔”
领域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核心
内容
政治 “仁”和“礼” 思 思想 德治P16
想 学 说 教育
育的局面
《乐》、《礼》、《易》、
整理文化典籍
《春秋》
二、老子(道家)
老子是春秋后期 楚国人,道家学派的 创始人。姓李名耳, 做过周朝的史官,管 理王室的藏书。他学 识渊博,据说孔子曾 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
二、老子(道家)
1、老子主要思想(《老子》即《道德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思想
“仁者爱人”、“克己复 礼”;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反对暴政
文化贡献
问题探究:
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 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 者采纳呢?
提示:这一思想学说是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 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 制。孔子恢复周礼的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 他们争霸的需要。
——《韩非子》
韩非子 1.主张法治 2.强调变革 3.加强中央集权
想一想:为什么法家思想在秦国会受到重视?
17
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道德准则 道家 庄子 重视人的天性
顺其自然
墨子 墨家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变革
孔子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墨家的兼爱则是无等差的爱,是平等的爱。
(5)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领域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核心
内容
政治 “仁”和“礼”
思 思想 德治
想
学
(对象、方法)
说 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
思想 施教、全面发展
“仁者爱人”、“克己复 礼”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反对暴政
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
文化贡献
创办私学
弟子三千《论语》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 修订六经《诗》、《书》、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让学生自我觉悟
五、“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 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 步的重要条件。 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五、墨家的主张(《墨子》)
1、墨家的基本主张
①兼爱、非攻 ②尚贤、尚同、非乐、非命、 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墨家学派的特点
①刻苦俭朴和自我牺牲; ②讲求实际功利。
墨子
四、法家及主要代表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 人执要,四方来效。
①哲学观点: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有无、难易、美丑、福祸、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P16 ②政治观点——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消极悲观,幻想“小国寡民”的社会
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对孔子的思想有什么发展? 把孔子“德治”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四、庄子主要思想(《庄子》)
①重视人的天性 ②顺其自然 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3、道家思想评价
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