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黎县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铵固体
B.镁在氧气中燃烧
C.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
解析:B
A、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铵固体,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最终减少至0,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随之反应的进行,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增加,但是反应过程中消耗镁的质量大于氧气的质量,且镁和氧气不会同时有剩余,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完全分解,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改变,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B。

2.同时加热等质量两份氯酸钾,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C
解析:C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故a、b二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向b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a是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氧气,b所需温度较低,首先发生分解,a 所需温度较高,加热到较高温度才分解。

完全反应后,加入二氧化锰的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度快,所需时间较短。

因为氯酸钾的质量相同,所以a与b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观察选项,C图象符合要求。

故选:C。

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B.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B
解析:B
A、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错误;
B、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故正确;
C、有许多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也不是只做催化剂用的,也可做反应物或生成物,故错误;
D、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燃烧匙内红磷越多,钟罩内水位上升越高
B.进入钟罩中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装置不漏气)
C.钟罩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导致水面上升
D.反应结束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观察钟罩内的液面高度A
解析: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掌握。

A、钟罩内氧气含量是一定的,并不是红磷量越多,水位就上升的越高;符合题意;
B、瓶内氧气被消耗,钟罩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水会被压入钟罩内,因此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C、瓶内氧气被消耗,钟罩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水会被压入钟罩内;不符合题意;
D、钟罩内反应后需要等冷却至室温,再观察钟罩内液面高度,这样误差最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对该实验要有一定的掌握。

5.试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操作错误的是()
A.盛装固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制氧气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
C.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要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D.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C
解析:C
A、盛装固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制氧气,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溅出伤人,不符合题意;
C、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能接触酒精灯的灯芯,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32 CaCO Ca O+CO ↑高温
B .2232CO +2NaOH =Na CO +H O
C .()22 C+H O CO+H 高温蒸气
D .32243NH +CO +H O= NH HCO A
解析:A
【分析】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
多”。

A 、该反应属于“一变多”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正确。

B 、该反应不属于“一变多”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错误。

C 、该反应不属于“一变多”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错误。

D 、该反应不属于“一变多”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错误。

故选A 。

7.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蜡烛燃烧
B .氧气是无色气体,铁生锈
C .胆矾研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白色浑浊
D .氮气难溶于水,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B
解析:B
A 、酒精挥发是物质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
误;
B 、氧气是无色气体是氧气的物理性质,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 、胆矾研磨是物质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白色浑浊生成新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 、氮气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是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错误;
故选B 。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给试管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预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C .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先加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将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玻璃导管口,再将导管插入胶皮管C
解析:C
A 、给试管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预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
成试管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
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玻璃导管口,再将导管插入胶皮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可鉴别出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A.用鼻子闻来检验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C
解析:C
A、氧气、空气、二氧化碳都是无味气体,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氧气、空气无法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区分氧气和空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可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空气使燃着的木条继续燃烧,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以区分三种气体,选项C符合题意;
D、带火星的木条可在氧气中复燃,空气、二氧化碳不能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区分空气和二氧化碳,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氯酸钾质量/g催化剂催化剂质量/g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0﹣﹣171
实验2 5.0MnO20.549
实验3 5.0Fe2O30.578
实验4 5.0CuO0.564
A.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
B.以上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C.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相同条件下)来实现D.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实现D
解析:D
【分析】
A、根据实验2、3、4中均使用了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2、3、4中的催化剂的种类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可以说明反应的快慢,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A、实验2、3、4中均使用了催化剂,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2、3、4中的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根据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可以说明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催化剂催化作用的强弱,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均能复燃,不能说明催化剂催化作用的强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区别木炭粉、红磷、硫粉、铁丝四种药品,最为简便的方法是
A.加热分解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D.测定物质的密度B
解析:B
A、木炭粉、磷、硫粉和铁丝加热都不分解,木炭粉在空气中加热可以点燃,产生无色气体,磷加热可以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看到大量白烟,硫粉在空气中加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铁丝不燃烧,可以区分,但是操作麻烦,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木炭粉为黑色固体粉末,红磷为红色固体,硫酸为黄色固体,铁丝为银白色固体,可以直接观察颜色区分,方法简单,选项B符合题意;
C、木炭粉、红磷、硫粉和铁丝都不溶于水,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四种物质密度不同,与观察颜色相比,此测定方法较为复杂,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加热铜绿时,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A
解析:A
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热铜绿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C.白磷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都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溅,生成四氧化三铁A
解析:A
【分析】
A、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白磷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C
解析:C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正确;
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B.②C.③D.④D
解析:D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A 错误;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所以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故B错误;
C、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氯酸钾才会分解,所以曲线的起点不应是原点,故图象不能正确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故C错误;
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D正确。

故选:D。

16.氧气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一定是氧气
B.鱼虾等在水中能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
解析:C
A、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一定是氧气,如二氧化碳,A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B错误。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C正确。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8.25gNaCl固体B.用10mL量筒量取8.55mLNaCl溶液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两瓶N2和CO2D.用MnO2固体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D 解析:D
A、托盘天平能够精确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8.25g NaCl固体,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10mL量筒能够精确到0.1mL,不用用10mL量筒量取8.55mL NaCl溶液,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两瓶N2和CO2,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用MnO2固体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D。

18.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进行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氧气具有氧化性D
解析:D
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需要加热,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B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所有物质,C错误;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D正确;
故选:D。

19.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中没有氧气参加的是
A.电灯发光B.食物腐烂C.铁器生锈D.酒精燃烧A
解析:A
A、电灯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与氧气无关,符合题意;
B、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铁器生锈是缓慢氧化,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酒精燃烧是酒精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同学们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后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其中错误的是
A.B.
C.D. A
解析: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会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A、氯化钾是生成物,加热一段时间后至反应所需温度反应开始,氯化钾开始生成,质量从0开始增加,直到氯酸钾分解完后不再变化,A不正确;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化学反应中不变,B正确;
C、氧气是生成物,加热一段时间后至反应所需温度反应开始,氧气开始生成,质量从0开始增加,直到氯酸钾分解完后不再变化,C正确;
D、氯酸钾是反应物,加热一段时间后至反应所需温度反应开始,氯酸钾的质量开始减少,直到氯酸钾分解完后降至0,D正确;
故选A。

21.某同学将少量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c代表氯化钾
B.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C.a代表氯酸钾
D.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D
解析:D
【分析】
高锰酸钾发生分解反应时需要的温度比氯酸钾低,所以高锰酸钾先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A、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c代表氯化钾,此选项正确;
B、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此选项正确;
C、氯酸钾在高锰酸钾后发生分解,a代表氯酸钾,此选项正确;
D、高锰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此选项错误。

故选D。

2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B.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 D
解析:D
A、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减少,但不能减少为零,此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变大,反应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压强逐渐变小,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此选项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的质量由0逐渐增大,此选项错误;
D、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生成水、氧气,氧气的质量由0逐渐增大,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大,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像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2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2.53g的食盐固体
B.用100mL规格的量筒量取85.5mL水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D.用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配制100mL酒精溶液B
解析:B
A.因为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2.53g的食盐固体,故错误;B.量筒可以精确到0.1mL,选择量筒时要一次量取,且量筒的量程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最为接近,故可以用100mL规格的量筒量取85.5mL水,故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而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故错误;
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用50mL酒精与50mL蒸馏水混合配制酒精溶液小于
100mL,故错误。

故选:B。

24.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C
解析:C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高锰酸钾分解之前,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后会逐渐增大,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A错误;
B、刚开始加热时,高锰酸钾不分解,一小段时间内没有氧气生成,后生成氧气的体积逐渐增大,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 B错误;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会变小,直至高锰酸钾完全分解,C正确;
D、锰元素存在于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故刚开始时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D错误。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