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葫芦(hú)狭小(xiá)热衷(zhōnɡ)呵叱(chì)
B . 模样(mó)顽固(wán)摩擦(chā)隐瞒(mán)
C . 纵使(zònɡ)跃进(yuè)吮吸(shǔn)塑料(sù)
D . 绘画(huì)檐廊(lánɡ)投掷(zhì)屹立(yì)
2. (2分)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 . 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C . 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D . 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3. (2分)(2017·深圳)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 .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 . 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 .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4. (2分)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 .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 .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 .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5. (2分)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
A . 鲨鱼
B . 撞上一块暗礁,搁浅
C . 被炸弹轰炸
二、书写 (共1题;共6分)
6. (6分)(2013·淮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让我们走进自然,感受春风的和煦;让我们走进高贵,敬畏生命的遵严;让我们走进理性,领悟思想的透切。

阅读能使我们安静下来,目光澄澈,心灵纯净。

①给文段中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
煦澄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 ________改为________
三、默写 (共1题;共16分)
7. (16分) (2017七上·北京期中) 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的上下句
(1) 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树木丛生,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4)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秋思》)
(5)学而时习之,________?(《论语》)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四十而不惑,……”(《论语》)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8)《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10) 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11) 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3)碧玉妆成一树高,________。

(贺知章《咏柳》)
(14) 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5)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

(杜牧《清明》)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7分)
8. (17分) (2018七上·天台期中) 阅读下面图片,完成小题。

(1)阅读图片内容,说说该图片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般来说,灭火器比较轻便,皆可单手操作。

B . 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都需要按照一定操作步骤。

C . 消火栓水压较高,可以用来洗地、洗车等。

D . 校园消火栓箱的玻璃箱门易碎,应当在其前放张隔离桌。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对图片的理解,对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做法加以评析。

2017年11月9日“消防日”,某校展开消防灭火演练,七年级甲同学拿起灭火器面对风向,距火源5米开外,对准火焰顶部喷射,未能灭火;乙同学迅速打开消火栓灭火成功,快速收起消防水带恢复原状态。

在最后演练点评中,这两位同学都受到批评。

(4)该图片设计者是如何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题。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秾① ,披襟拦得②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秾:草木茂盛。

②拦得:挡住,承受。

(1)
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回答。

(2)
第三、四句生动形象,请作具体赏析。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
10. (21分) (2017八上·夏津开学考) 阅读唐朝柳宗元《三戒》中的两则寓言。

(甲)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节选)
(乙)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②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③,鼠,子神也,因爱鼠。

不畜④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⑤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⑥也。

昼累累⑦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⑧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⑨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①畏日:怕犯禁忌的日子。

②拘忌:禁忌迷信。

③直:同“值”正好。

子:子年。

④畜:养。

⑤以:任凭。

恣:放纵横行。

⑥大率:大多。

余:剩下的。

⑦累累:常常。

⑧徙:迁移。

⑨假:借。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_______ ②驴不胜怒,蹄之________
③拘忌异甚 ________ ④阖门撤瓦灌穴________
(2)
与“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 . 不可以寝
C . 人不得上,以实奇
D . 一儿以日初远
(3)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限两处)
某氏徙居他州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5)
(甲)(乙)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⑴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

在风雪的簇拥中,一辆白色的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地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小翼翼地驾驶着,他接到了儿子高烧住在医院的电话,作为父亲他必须赶到医院,守候在儿子身边。

他心急如焚又全神贯注。

⑵走出不远,鲁尼兹便看到在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

善良的鲁尼兹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

“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地问道。

⑶上车的是一个约有六十开外的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农场就是自已的家,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交汽车因雪大停运了,只好徒步走回去。

⑷主动搭载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

⑸车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轿车喘息着踉跄驶过来,鲁尼兹下意识的开始踩刹车,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车像醉汉一般,固执地调转车头,向路边撞去,一头撞在一棵大树上。

⑹等鲁尼兹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

他急于知道老人的情形,护士告诉他,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

鲁尼兹心猛地一沉:他的好心,竟会给老人带来如此重创,这是他没想到的,他又想起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他不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

⑺老人的家人来了,很友好地握了鲁尼兹的手,安慰并感谢他。

即便如此,老人的家人的律师还是如期而至,按着当地的法律,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

⑻那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寒冷,鲁尼兹觉得心像浸在冰冷的白色里,不知什么时候能走出这长长的冬季。

⑼老人在沉沉昏睡了二十多天后奇迹般醒来。

谁也没有想到,清醒后的老人,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家人愣住了,接着,律师也怔住了,继而,小城里的人被震住了,老人肺腑之言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

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

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又把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

⑽多少年过去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的发展壮大,爱与被爱也宛如吻合的齿轮,互相带动,循环传送,小城的人们把人性中最高贵的品德——仁慈善良演绎的淋漓尽致。

⑾“照亮世间的不是日月,而是人心”。

倘若赠人玫瑰,手留尖刺,谁还愿赠与?每一颗爱心都是真诚美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善意都是美好的,都应该馥郁芬芳。

(1)
选文围绕“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记叙了一个故事,请按记叙要素填写下面的内容。

时间: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

地点: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人物:鲁尼兹、卢森斯老人及其家属、小城的人们。

起因:
经过:
结果:
(2)
第⑴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
阅读第⑻段,注意加粗的语句,描摹并写出鲁尼兹当时的心理活动。

(4)
从表达方式和情感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2. (13分) (2017八下·梅江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
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

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

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 . 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 . 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字、比获奖更正要。

D . 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E . “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
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

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3)
文章在对那个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2011·河北) 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陪伴
要求:有真情实感;文体自定;不得套写、抄袭;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
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书写 (共1题;共6分)
6-1、
三、默写 (共1题;共16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7分)
8-1、
8-2、
8-3、
8-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
9-2、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
10-1、
10-2、
10-3、
10-4、
10-5、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