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篇课文的标准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一篇课文的标准和方法
所谓读懂了一篇课文,从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上去看,应达到7个标准:①识字理词,即认识字,理解字词的含义。

②理解句子,特别是反映人物品质、事件意义、事物特点的句子。

③认识结构,即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④了解内容,即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认识中心,即弄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⑥体味技法,即文章的写作特点。

弄清了读懂一篇课文的"标准",下面就是"读"的方法问题了。

应做到"三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

拿到课文,先把全文初读一遍,其任务是勾画生字、生词,不懂的地方,结合看课题,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

这是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

二、细读课文,局部认识。

这个"局部",指对课文字词句段的认识。

如何去做呢?应分三步走:
①理解字词。

通过查字典、词典,认识生字,理解字词的含义。

所谓"字词的含义"指包蕴在字词中的意思,它并不拘泥于字典、词典中的解释。

要联系上下文去看,才能理解它的含义。

②读懂句子。

指弄明白句子说的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

在读懂句子中,我们特别要注意那些反映人物品质、事件意义、事物特点的中心句、重点句。

③弄清结构。

通过读懂每个词、每句话、每个自然段,进一步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集中讲了一个什么意思,然后给课文分段,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弄清课文的结构。

为此,这里我们主要要掌握常见的5种分段法:a、事序分段法,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b、时序分段法,即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c、地序分段法,即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d、事类分段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去给课文分段。

e、总分分段法,即按照先总结后分述,或先总后分再总的文章结构去给课文分段。

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下不从上。

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

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提纲。

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归纳段意的要求
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啰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三、精读课文,回到整体。

在局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再精读课文。

所谓"精读",既指细心地读,又指有重点地读。

这一遍读课文,要做到三点,从而从整体上认识课文:
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题目: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

文章的开头: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知作者的写作目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

过渡句、段:有些课文,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课文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现的地方。

结尾: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表达。

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语言表达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

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

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抒情部分
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这个反复部分一般就是中心句。

重点句、段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③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文章的写作特点,指文章通过语言文字,用什么技法去表达中心思想的。

在这方面,适合于小学生用的方法有两个:a、借鉴法。

就是平日注意老师对一篇一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的分析,从观察、中心、选材、组材、选词造句、语句修饰手法等方面去分析自己读的这篇课文,通过联想、对比、对照去认识。

b、读写例话法。

我们学了读写例话之后,可用从读写例话中学到的读写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