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妇女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多胎相关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孕妇女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多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水平与多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监测门诊20例早孕多胎(2胎及以上)妇女血清中β-HCG的变化,作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同期门诊接受的20例单胎早孕妇女的监测结果作为对照,从孕第5周始到第11周,每2周分别检查一次血清中β-HCG的变化情况,观察相同孕周两组间β-HCG的水平差异。
结果:孕第5-9周,多胎组孕妇β-HCG 水平显著高于单胎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孕第11周,两组孕妇β-HCG 的水平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早孕孕妇经检测,若发现血清β-HCG 水平升高,应警惕多胎妊娠发生。
标签:早孕;β-HCG;多胎
早孕又称为早期妊娠,指怀孕12周内,由于胎盘的迅速生长发育使得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部分孕妇在停经6周前后会有困倦、嗜睡、厌食、恶心、呕吐等反应,但到12周左右这些症状会消失[1]。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与促排卵药物的不断使用,多胎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最高可达40%。
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胎盘的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一类糖蛋白,自受精后第六天开始分泌,第7天就能在孕妇血清和尿液中检测出来,在早期妊娠的诊断中应用广泛。
然而β-HCG的水平与孕妇多胎的关系目前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早孕多胎与早孕单胎孕妇血清β-HCG水平做一比较,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1月来本院门诊的20例早孕多胎妊娠病人,其中2胎16例,3胎4例。
年龄22-37岁,平均26.8±
2.2岁;正常早孕单胎20例患者作为对照,年龄21-36岁,平均25.9±
3.4岁。
均经B超检查确认为单胎或多胎,均无先兆性流产或其他内外科合并症,孕囊均发育正常。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字确认,两组年龄等各发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收集标本对所有孕产妇从孕第5周开始抽血,每两周抽血一次,取空腹下的肘静脉血3-5ml后立即分离血清,放于-20℃保存备检样品。
1.2.2 检测方法采用基于罗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的酶免法来进行血清β-HCG水平的定量检测。
其基本原理如下:将样本加到含有兔抗β-HCG-碱性磷酸酶复合物和羊抗鼠Ig-鼠单克隆抗β-HCG的顺磁性微粒反应管中。
HCG与固相上所固定的单克隆β-HCG相结合,兔抗β-HCG-碱性磷酸酶复合物和HCG上其他的抗原位点结合。
温育后,结合在固相上的物质在磁场内被吸住,未结合的物质则可通过冲洗除掉。
后将发光底物Lumi-Phos530加到反应管中,通过照度计对反应中发出的光检测,发光强度和样本中HCG的浓度呈正
比关系。
样本中分析物的含量通过多点校准曲线来确定。
1.3 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P<0.05代表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检测,各组不同孕周的血清β-HCG的水平均不相同,呈不断升高的趋势,组间各时间段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不同组别间,孕第5-9周,多胎组β-HCG水平显著高于单胎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孕第11周,多胎组略高于单胎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单胎组和多胎组血清β-HCG的水平比较(U/L,X±s)
组别例数孕第5周孕第7周饮孕第9周孕第11周单胎组20 667.5±245.9 9986.5±1545.8 28549.6±9532.1 109050.6±11687.4多胎组20 1367.2±400.9 163210.7±5847.9 53672.9±8457.3 114263.5±10978.7P
0.053 讨论
β-HCG是胎盘的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一类糖蛋白,自受精后便进入母血并且增值迅速,其主要功能是刺激黄体,促进雌激素和黄体酮的持续分泌,促进子宫蜕膜形成,使胎儿在母体内较好地进行成长发育[2]。
在早孕、宫外孕、先兆流产、葡萄胎、及胎盘残留时β-HCG的含量也会高于正常值。
通过对母体血清β-HCG的检测,可以反应胎盘的生长状况,也是在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因此,血清中β-HCG的含量可作为早孕的判断标准,同时,也对异位妊娠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对血清β-HCG的检测现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放射性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和免疫金标试纸法等。
本文中采用酶免法,不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较稳定,可重复性好,无放射污染。
多胎妊娠目前作为辅助生殖技术和促排卵技术的并发症也受到很大重视,要研究证明使用促排卵药和ART中多胚胎移植和可致多胎妊娠,用克罗米酚可使多胎妊娠率升至5%-10%,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可使多胎妊娠率提高到20%-50%[3],多胎属于高危妊娠,比一般妊娠更易引起并发症,若能尽早获得有关多胎妊娠的检测,可使孕妇提早做好准备或行胚胎灭减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章主要探讨孕婦血清β-HCG水平与多胎性的关系。
从本文数据中可以看出,受精后孕妇β-HCG的水平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孕5-9周时多胎组β-HCG 水平高于单胎组,随后到第十一周这种差异性消失,与之前的报道类似,这可能是由于孕8-10周时HCG到达高峰值,之后有所下降引起的。
因此早孕发生,动态监测β-HCG水平,若有异常增高,应警惕多胎妊娠的发生,尽早检查,提前防备。
参考文献
[1]罗琼英陈淑芳.血清孕酮和hCG 的测定早期诊断异位妊娠[J]当代医学2011,17
[2]谢亮.血清β-hCG 在早孕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1,18
[3]陈巧莉,叶虹,刘东云,等.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后血β-HCG.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