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观光发展过程之时间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國多元社會實現觀光效益之限制(續)
馬來西亞1995年及2000年觀光收入組成
種類 1995年(百分比) 住宿設施 32.0 購物 21.0 餐飲 18.0 當地交通 8.0 國內航空 5.0 景點旅遊 4.0 娛樂 6.0 雜項 6.0 總數(百分比) 100.0 總數(百萬馬幣) 9,174.9 2000年(百分比) 32.8 23.1 19.5 7.1 4.6 4.2 5.0 3.7 100.0 17,335.4
資料來源: 馬來西亞觀光局網站資料
13
柒、評論
(一)從題目來看內容對觀光政策論述不多,主題偏離。
(二)本研究針對馬來西亞論述,但研究動機未呈現原因。 (三)整體內容最後似乎走向批判性文章,似乎過於主觀。 (四)文章中列出馬來語對文章無實質意義P.36。
14
捌、啟發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研究調查,近20年來東南亞 旅遊成長高達33%,其中旅遊資源相當豐富的 馬來西亞更在去年創下超過1,700萬人次新高。 視觀光發展為最重要發展項目之一的馬來西亞 觀光局,以「馬來西亞歡迎全世界~Malaysia welcome the World」為文宣主題,大舉向全 世界推廣當地旅遊。
5
参、研究範圍與方法
乃在對馬國當地文化、政治及民族特性,及其對觀 光發展的影響、觀光政策所涉入之範疇進行分析。
主要討論構面: ◎ 馬來西亞發展政策的本質及目的: ◎ 觀光發展初始動機及政策意涵: ◎ 觀光做為政府推動社會改造、種族均衡的影響效應: ◎ 以多元文化論點檢視觀光策略的合宜性。
6
参、研究範圍與方法(續)
8
馬來西亞觀光發展過程之時間軸
政府態度
負面
被動
客觀
積極
積極
發展主軸
不明顯
外匯營收
產業策略
永續性
永續性 多元旅遊 第二故鄉計畫 雲頂高原娛樂城 道地美食
基礎建設 交通建設
基礎交通 交通、行銷 行銷、產品 產品品牌 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 旅遊意象 本土企業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9
伍、於馬國多元社會實現觀光效益之限制(續)
主要從觀光相關政策目標、執行計畫方針之文 件分析,以馬來西亞政府於1966至2005年間所 頒佈的重要國家政策,探討當地觀光旅遊發展 的背景始末、剖析觀光發展目的、規劃模式、 執行範疇之合宜性,並分析觀光對當地社會影 響的狀況,以獲得一個通盤全面性的瞭解。
7
肆、種族導向意識形態對觀光發展之影響
馬國政府以馬來族群相關事物為主導的做法,使文化異 質的考量成了次要議題,經濟均衡法案忽略族群政治中更深層 的人類價值,共通生活的經濟分享、歸屬感等,皆被以追求經 濟公平原則為主的種族政治給蠶食了。 馬國政府在捍衛保障特定族群利益的同時,利用觀光作 為社會經濟發展工具的觀念,與急於在世界觀光地圖上佔有一 席之地的企圖,驅使馬國政府於90年代積極主導觀光發展。
11
陸、結論
馬國推動觀光發展初始動機是利用觀光作為當地經濟朝多 樣化發展的策略,並反應其內部多元種族之社經差距,因為觀光 的一貫宗旨含有扶植弱勢族群以達社會資源利益重新分配的使命。 而本土族群在觀光經濟產業的參與程度是遲緩並裹足 不前,因馬國政府未能針對觀光發展作定位,及在社會順應觀光 活動所衍生文化衝擊中,替受到宗教教義規範的Bumiputra族群 找到最佳立足點。
12
陸、結論(續)
相對地,馬國政府又賦予觀光有助國家意識整合、認 同之多重角色,亦因此使得Bumiputra族群利益導向的政策無 法達到成效。 馬來西亞社會中,政府對於多元文化長期以來只注重 種族間經濟之均衡發展、社會資源均分的層面,相同理念延 續至觀光相關政策中的種族均衡考量時,卻忽略了族群政治 中更深層之文化分享價值、共通生活的經驗分享和歸屬感的 深遠意涵。
2
摘 要
針對馬來西亞多種族文化歷史背景、種族為導向的政 策發展歷程進行檢視,並就馬國政府觀光產業政策的周延性, 及塑造觀光多元文化意象的意識形態進行剖析。
研究發現馬國政府施行種族差異區別待遇政策,與多 元文化植於文化依附、價值觀認同、共同情感的根源相背離; 忽略觀光有助於多元族群治理中文化異質性相互通融、價值 觀念分享、共識歸屬感、社會完整性及獨特文化的養成。
3
壹、前言
21世紀多元文化觀點成為國際社群處理多族議題 的趨勢;各國面臨實現有效管理文化多樣化問題。多元文化常 被作為各國招徠觀光旅客的手法之一,馬來西亞即為一典型例 子。 多樣人種的回教國家,反應出其所欲營造多元文 化意象與其在意識形態上提倡以馬國為基準的文化認同間不協 調及進退兩難的情況。政府的施政方針長期都以「原住民」和 「外來居民」為分野之意識觀念來引導國家發展,觀光發展亦 被馬來西亞政府視為是營造國家意識、文化認同的一個促進力。
馬國政府為突顯境內現代化發展程度之普及情 況,對於資本密集、大規模的建設計畫投以高度關切,卻造成 輕忽了外資的投入可能會減弱其欲達到之種族均衡得利、產業 所有權結構及就業型態情況。 馬國以城市觀光為主流開發方式,觀光客集中都 會區,觀光物資仰賴進口,及當地缺乏足夠提供觀光產業和積 極投入生產所需人力。實質上可以為當地出產、當地服務所賺 取的觀光收入,例如國內交通、休閒活動及娛樂僅佔25﹪。
從多元文化觀點論馬來西亞 1966-2005觀光發展政策
專題討論(一)
授課老師:李宜玲 教授 邱靜君 9626604 洪秀慈9626605 張梅香 9626607 張理如 9626609 李繡如 9626615
大 綱
摘 要 壹、前言 貳、多元文化概念 参、研究範圍與方法 肆、種族導向意識形態對觀光發展之影響 伍、於馬國多元社會實現觀光效益之限制 陸、結論 柒、評論 捌、啟發
4
貳、多元文化概念
基本概念著重社會中異質性甚大的族群之間,和諧 互動及平等關係建立,如美國、法國、英國、澳洲等,均在國 家治理發展政策中採納多元文化的觀點。以追求族群共存、共 榮、互諒為立基準則,成為國際社會多族群並存之社會重要政 策導向。 本研究就馬國多種族文化歷史背景、其以種族為導 向的政策發展歷程。針對觀光產業所採取之政策的周延性,及 對馬國之觀光多元文化意象塑造的挑戰等議題做探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