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2篇)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
登上返回__的中巴车,我回头望了望一大早赶了几里山路来送行的学生,看着那些眼眶湿润的孩子们,谁也不说话,整齐地站成一排,投来一种不舍与难过的眼神目送我们驶出这条颠簸的山路。

捧着学生离别前送我的鲜花,我浅笑着向他们挥手作别,只想把浅笑当作离别的祝福。

但此时,我的内心又是何其的不舍,舍不得这群单纯心爱的山里孩子,只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好好成长,等过些年我一定要再回来看看他们。

携手共进,共同成长
回忆自己着在贵州实践的点点滴滴,这半个月的难忘经历不仅赐予我一辈子受用的收获,也给我的心灵带来触动。

其实,我一开始就明白,我们这些大学生来支教,其实不能给山里的孩子带来多大的改变。

我们实践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月,而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极为有限。

但通过这十二天的教学和接触,学生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获得的进步也是可见的。

很多学生从内向孤僻变得活泼开朗,从上课不敢答复问习题到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从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到最后了解百科,还有的学生从没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到立志成为对祖国做奉献的人,更有的学生连唱国歌都不会,到后来却变成小小的爱国主义少年,正是孩子
们这种渴望走出大山的欲望在不断地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而我们这群在大学里接受理论学习的青年,来到边远地区吃苦实践其实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受益匪浅。

从刚开始来到这里
的不习惯,到最后的的舍不得离开;从第一次讲课略有些紧张,到后来嫌一节课的时间太短而不够讲;从一开始去家访时走不惯山路,到后来的轻松自如,我的每一天都在不断地适应,每一天都在进步。

除此之外,我不仅收获了与队友之间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情,收获了一份纯洁的师生情,更收获了一种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领会到,作为大学生应该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为祖国奉献一份力量。

全力以赴做准备
通过紧张的招募面试,我幸运地成为去贵州支教的一员。

为了此次暑期实践的开展顺利,爱心社队友互相协作分工、互帮互助,在前期就建立了深沉的感情。

不仅如此,暑期实践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充足,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前期任务。

六月份的毕业跳蚤市场上多了我们繁忙的身影,大家挤出考试复习的时间,穿梭在梧桐路和爱心社仓库之间搬运捐赠物资,顶着炎炎烈日进行义捐义卖。

通过三天的努力,我们筹集了六百多元的爱心义款,并将它全部用来买带去给孩子们的文体用品。

然而,课程准备也是我们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

要在六月份紧张的考试复习之余准备半个月的教学课程,我每天自习后就去图书馆搜集合适带去给那里孩子的百科知识,世界地理知识等,精心的准备只想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六月初,我们就开始了每晚3000米的体能训练,目的在于增强队员的身体素质,磨练队员坚韧的毅力。

起初3000米的跑程对平常不锻炼的队员来说并不是容易,但是从来没有人偷懒、
没有人叫苦。

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能轻松地跑下全程,这对我们支教期间每天走几里山路去家访有了很大的体能帮助。

在队员的互相鼓励和互相催促下,体能训练一直坚持到去贵州的前一天晚上。

调整适应,潜心教学
_月6日抵达大水乡,我们开始了为期半个月暑期实践。

然而,在大水乡实践的居住环境、教学条件比我想象中的艰辛。

居住条件极为简陋,我们在校长家堆放饲料的杂屋里自己动手搭上不足四米的木板,八个人就挤在这张通铺上。

然而,潮湿的环境和肆虐的蚊虫让不少队友的皮肤布满了红色的疙瘩。

后面一段时间,不少队友生病了,带来的药已全部吃完,我们也只能拖着等它自然好。

当地用水困难,我们十人的到来更是加重了附近的用水承担,为了节约用水,一盆洗脸水我们十名队友就共着洗,而实践
的'半个月谁也不忍心用紧缺的水洗澡。

每天上课回来,我们自己做饭,没有其他菜就只好到山上挖土豆吃,土豆不够吃就用白糖下饭。

虽然条件很艰辛,但是我们从不埋怨,只把心思放到教学上,因为我们明白“吃些苦不算什么,把教学搞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最重要的。


听说学校平常只给孩子们开设语文、数学两门课程,而美术、音乐、体育这些课程孩子们都没有接触过。

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时间里能掌握更多外界的知识,了解更广泛的知识面,获取更多的学习乐趣,我们准备了地理、历史、音乐、绘画、剪纸、诗歌、体育英语等多们课程。

按照往年支教的时候是由两名队员配合教学,今年也是如此,这样互相配合的教学能使课堂更加活泼,也更便于交流教学中的不足
之处并能及时改正。

我所教的是五六年级的世界地理、英语和各年级的音乐。

在与申伶坤配合教五六年级世界地理的过程中,我注重调整难易程度,方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最基础的知识,并展开各地地形、人口、经济状况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世界各地的情况有简单的了解。

课后有学生对世界军事很感兴趣,我我很乐意与他们进行着方面的交流,将我了解的军事知识告诉他们。

为了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我会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知识抢答,同时也能带他们回忆
上节课讲的内容。

此外,我还与张瑜彬配合教五六年级的英语。

之前他们没有任何基础,我们便从简单的a、b、c教起,而这26个字母对他们来说却不是那么容易记住的。

我们就教学生唱字母歌,利用字母歌来记忆就更加容易了。

考虑到他们的接受程度,我们只教了一些简单的单词,比如各种小动物、蔬菜。

白话发音却成为教学中一大难习题,学生的发音夹着浓浓的贵州方言,还有些辅音根本发不正确,我和张只好对单词读音进行分解,一遍一遍带读,一个一个地纠正发音。

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终于知道自己的问习题出在哪,并且逐步改正过来。

做教师的看着学生一点点的进步,我感到很是欣慰。

结合主习题教育,改良教学不足
“我深爱着我的祖国”为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本次实践的教学主习题是“支教助学,爱我祖国”。

为此,我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如抗日历史、民族英雄、爱国歌曲、中国地理等,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了解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开展历
程和现状,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爱国教育的课堂上,队员们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讲课堂办得生动、有趣。

魏翠兰、高嵩涓在给一三级上剪纸课的时候,要求每一个孩子们剪图拼成一幅画以体现对祖国的爱。

三年级的
赵欢同学将花朵和贴在纸剪的国旗四周,他说“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希望祖国越来越好。

”这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而我个人的爱国课堂,注重趣味、多样,把爱国精神融入到地理、音乐、百科的课堂之中。

在和申伶坤配合将中国地理的时候,我们以从多个角度展开讲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名城、中国国际地位等知识,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地大物博、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国。

然而让所有队员吃惊的是,这里的学生不会唱国歌,也不知道国歌是什么或是有什么意义,于是队员们一遍一遍教会各个年级的学生学会唱国歌。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2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

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

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

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个别惭愧,都怪自己不够争气,不珍惜这好的时间和机会去好好读书,整天
都无所事事,在家里一点事也不会做。

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对自己产生,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践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

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

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

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

于是,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

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

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

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3
露珠的折射,青草叶尖上颤抖的露珠,是我们的汗吗?或者是吧!
——题记
站在辽阔的长江边,望着远处那大大小小的船只,就像置身于朦胧的烟雨中,再多的烦燥也都烟消云散,江面传过来一阵凉爽的风,夹杂着清新的泥土的芳香,刚才25里路中饱受太阳烤打的伤痕在这一瞬间痊愈,在长途跋涉之后能发现这样一个梦里之乡,实是欣慰,真想永远与这里的花草鸟虫呆在一起,静数过往的船只,享受江风的柔与石缝中的青草私语,那该多美好啊!行25里路得此时之安逸,足矣!
阴凉的树阴下,发扬艰苦奋斗的远足者都已褪去脸上的红光(被太阳晒的),恢复往日的生机,三五一群聚在一起,或品尝自已的午餐,或与同学放声高歌,或与自然促膝长谈……年青人永远都是这样充满生机,没有什么困难可以使他们退却,这种精神一直伴随着他们,学业上,生活上他们永远都是活泼可爱的。

倡导这次远足的老师们也都聚集在一起谈笑风生,平时他们都是在室内悠闲的拿着笔杆子,这次他们却是在郊外坚定地抬起自己的脚丫子,因为有他们的引导,我们才有今天的智勇,因为有他们的容忍,我们才有今天的成熟,因为有他们的坚持,我们才有今天的前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真是概括得恰到好处。

美好的`日子里时间永远都过的那么快,要起程了,却发现景象与来时相比有多大的区别。

此时,我完全没有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婉言留恋,我怀疑:难道这是我们行里路给这里带来的生机吗?树枝被折,青春被踏,花儿被摘,满树林都是白色垃圾;一阵风起恰有“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悲壮。

我想起了冰心的一句话: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撤得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踏上了匆匆的归程,我的心像长江上一叶孤舟,起伏不定,别了,长江,别了,清风,别了,自然,我回来探望,身后射来一片耀眼的白光,那是阳光在青草叶尖上颤抖的露珠的折射,那是我们的汗吧!我想更多的应该是青草和嫩叶的泪吧!
我们发扬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忘了将它折射,光的永恒是因为它折射的伟大,那树林深处露珠的折射将永远耀眼,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汗水……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活动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也是我们人生的一次尝试。

远足是让我们与泪花打架的活动,远足是让我们身心疲惫的活动,远足是让我们接近大自然的活动,远足是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精神的活动……
长途跋涉坚持下来的我,在途中差点放弃的我,现在回想起来,60里的路程并不遥远,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想被自己打败,只要坚持不懈地勇往直前,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

因为风雨过后,眼前便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整个星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人生要尽力去度过每一个难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轻言放弃,正如李白吟唱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与胸襟。

前段时间里时时提起的远足,此时已在夕阳的余辉里宣告结束了,现在说起,竟也有些不舍。

终于,到校了,不争气的眼泪差点也汹涌而至,好在此时的自己已累得没有气力来流眼泪了,不然……,心中的.愉悦此时也是无可比拟的,因为自己坚持了坚持了这漫漫的60里,坚持了这属于人生中一小部分的插曲。

这次远足,累?肯定的!不过拥有了同学的帮助,老师的鼓
励,再大的苦再大的累也不再算得上什么了……
说实话,我很感谢这次远足,它的长,让我知道了自己所拥有的坚持与毅力;它的累,让我知道已还拥有朋友的关切,老师的关怀;它的难,让我明白了这世间人没有完成不了的事。

这次远足,我一定会永远地把它纳入一生的珍藏,用它来激励这接下来两年的高中生活,让我的坚强,让我的毅力持之以恒。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5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

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

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

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

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

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

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

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

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

一到贺家坡就听
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

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

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

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

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

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

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

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

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

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

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

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就在经济条件与教学条件之间左右为难着,最终家庭稍困难的学生就此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

宋老师就是一个例外。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
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

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

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

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

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

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

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

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

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

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

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

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
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

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

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

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

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

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

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

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
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

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

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就在经济条件与教学条件之间左右为难着,最终家庭稍困难的学生就此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

宋老师就是一个例外。

一应届考上高中的学生,并成为我们首批奖学金的获得者。

这道让我想起一首歌曲: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
村民对我们可以说是热情备至。

他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他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

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很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