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专题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练习题
1.下列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②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生产工具极其简陋④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具体表现在
①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果实、根茎、小动物,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等
②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原始人共同劳动、共同分配,过着平等的生活
③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
④原始社会末期,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出现了私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劳动资料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劳动者
4.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过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长处理日常事务,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

氏族长同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

这表明
①氏族所有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
②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社会
③原始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由氏族内部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平等观念决定的
④所谓私有制观念从来就有,人们生来就不平等的说法,完全是欺人之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高一某同学对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最贴切的是A.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 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B.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支配其大部分劳动产品
C.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
D.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有人身自由
6.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到底是进步还是后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
①上层建筑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②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③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④是否体现人类历史文明的多样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①是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始终的主要矛盾②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表现
③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表现④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某校高一年级学生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以下与他们的探究议题及目标相符合的探究活动的是()
①通过参观博物馆,搜集并展示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生产工具的资料
②通过网络了解当代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的挑战,评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③查阅相关历史实例,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社会形态更替上的差异
④查阅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仁人志士所提出的不同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以下与他们的探究议题及目标相符合的结论是()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判断社会形态更替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③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10.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历史任务也就有所差异。

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对应正确的是
①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解放
②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国家富强
③半封建→民族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实现人民幸福
④半殖民地→民族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近年来,随着我国“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各地申办企业从“线上办”变“掌上办”,便利程度越来越高。

放管服改革极大地释放了改革红利、激发了发展的动力。

这表明
①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2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②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③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生变化
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焕发强大的生机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观点中“和”之前讲的是“需要方”;“和”之后讲的是“供给方”,主要矛盾决定了根本任务与工作重点。

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①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②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促进经济高速增长
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
④要大力宣传艰苦奋斗精神,抑制消费,使人民物质文化消费适应生产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4.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

教育部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

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基于()
A.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B.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15.2022年2月22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①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
②体现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旨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④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几个前后相继的社会形态。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从公有制母系氏族社会出发,经过私有制和公有制并存的父系氏族社会而发展到私有制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然后经过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现代社会而发展到未来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

结合材料,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0分)
①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分)②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归氏族成员共同所有,属于公有制;(1分)③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1分)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1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

(1分)④原始社会属于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后三种社会则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原始社会与后三种社会在生产关系上的根本区别。

(4分)
2.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与此同时,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苏东聚变引起的震荡已经基本结束。

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在对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进行双重反思的基础上,从本国实际出发,重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枝独秀,蓬勃发展,向世人展示了社会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预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广阔前景。

结合材料及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理由。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

③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3.上世纪70年代末义乌改革开放一路先行,大胆支持“鸡毛换糖”等小本生意、创办小商品市场,个体、私营经济开始有了生存空间,带来了商贸繁荣、经济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到如今的“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其经营业态、经营规模等全面提升,现行外贸监管体制制约了义乌的进一步发展,2019年《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通过,试验区首次实行改革备案制,允许本着法律精神先行先试,探索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体制机制,推动义乌建设高质量“世界小商品之都”。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知识,说明唯有改革才能再创义乌新奇迹。

(6分)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伊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改革解决。

(2分)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事实证明,70年代末义乌通过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带来了义乌繁荣。

(1分)当下义乌发展面临着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新问题,(1分)唯有通过改革调整解决社会基本矛盾(1分),才能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高质量“世界小商品之都”,再创义乌新奇迹。

(1分)。

4.为实现产业富民,红山镇政府结合实际,实施“大绿色产业”项目,建立以茶叶为主导,花果、药材等多样发展的立体生态农业。

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镇里定期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使产业发展有了主力军;实施社会化服务政策,强化农业农机社会化服务,在产前、产中、产后扶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联结模式,产销两旺,有效带动农户种植优质茶3万多亩、药材5千多亩、花果1万多亩,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经济的振兴。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红山镇是如何实现产业富民? (6分) 2.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1分)红山镇抓住生产力发展要素,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1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1分)“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适合生产力发展,实现产销两旺,农民增收致富;(1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1分)红山镇政府的服务政策适应并推动经济的振兴。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