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教学设计含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材解析:
本单元为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鼓励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神州谣》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童谣,也是一篇富有韵律美的识字课。
二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和儿歌诵读经历,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能在诵读中感受祖国的壮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文中的“奔”、“涌”、“耸”等字需配以色彩鲜明的图片或视频,图文结合帮助孩子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等9个字;会写“谊”;积累“神州大地、巍巍中华”两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认识“州、涌”等9个字;会写“谊”;积累“神州大地、巍巍中华”两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双人组合,小故事中俄乌战争点精,与文本情感对接。
诵读学生自创歌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识记“州”字。
(1)“州”是河流或水流中间的小块陆地,可以用字理识字识记“州”字。
(板书:字理识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谁来说一说怎么记住“州”。
学生:古文字中三条弯弯的线条就是水流,中间圆圈代表的就是陆地。
“州”字的“丿、丨、丨”是河流,中间的三点就是陆地。
(2)区分“洲”和“州”
①现在水中之地我们习惯用“洲”来表示,(课件出示世界地图)大洲和海洋相对,懂地理的小朋友谁来说一说?
学生:亚洲、非洲等。
绿洲也和水有关,指沙漠中有植被的绿地。
(课件出示绿洲图片)。
②“州”是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多用于地名。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带“州”的地名?
学生:兰州、杭州……
③(课件出示地图上标出的地名)学生认读。
(超链接杭州西湖的美景以及广州长隆的图片)
(3)再读课题《神州谣》。
三、民主导学
1.走进第1小节。
(1)自读第1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神州”和“中华”都是中国的美称。
我国的山川很美,美到可以入画。
(板书:山川美,可入画)
(2)出示“神州大地”“巍巍中华”,“神州大地”指我国地大物博,“巍巍”一般形容高山,现在用来形容中国,说明我们中国像高山一样壮观,齐读两遍。
(3)祖国的美称除了“中华”、“神州”,还可以称作什么?
学生:九州……
(课件出示:华夏、九州、九域……)这些都是中国的美称,请任选两个积累下来。
(4)指导朗读。
我国有美丽的名字和壮美的山川,我们应该怎么读?(美称重读,读出骄傲,“可入画”稍慢稍轻,给人想象的空间)2.走进第2小节。
(1)第2小节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出示第2小节)景物用“——”画起来,景物的特点用“△”画起来。
学生交流。
(板书: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2)认识“涌”,感受“黄河奔,长江涌”。
①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奔流不息。
(课件出示黄河的视频)黄河水流湍急,奔腾咆哮。
②黄河的特点是奔,长江的特点是?(学生答“涌”),怎么记住“涌”?
学生1:可以把“俑”的“亻”换成“氵”。
学生2:可以把“桶”的“木”换成“氵”。
学生3:……
(课件出示转盘总结)
(板书:熟字识字)
③(音频播放长江翻滚的声音)补充:“涌”指长江水势浩大、奔涌向前的样子。
④ “涌”除了可以形容水势,还能形容像水涌出的样子,形容人的
心情和人群。
学生交流:涌上心头,涌向广场……
⑤(课件出示长江和黄河的地图)补充: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
第三长河,全长6387公里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
黄河长江不仅长而且水势浩大,请我们
读出黄河和长江的气势。
(4)认识“耸”,感受“长城长,珠峰耸”。
①提到长城我们都不陌生,它的特点是“长”。
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河北山海关,长达万里,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
②图片中我们看到的是珠峰,谁来分享一下有关珠峰的资料?
学生1:全称珠穆朗玛峰,在我国西藏。
学生2:是世界最高峰。
(补充:珠峰的高度为8844.43米,平均温度为零下29℃。
)
③通过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1:很壮丽。
学生2:已经穿越云层了,很高。
④总结: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请大家读(出示高耸入云、直插云霄),所以珠峰的特点就是?
学生:“耸”。
⑤怎么记住“耸”?
学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耸”,从加耳。
老师可以用“口诀识字法”记住“耸”:小小耳朵有力气,两个人儿头上立。
(板书:口诀识字)大家可要把“耸”记牢。
(5)课件出示“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注意读好标红的字词“奔、涌、长、耸”,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男女读;拍手读)(6)(课件出示第1.2小节)中国壮美的河山你们喜欢么?请喜欢的小朋友全体起立,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一起读一读。
(齐读,男女生读)
(7)你还能写出哪些“山川美,可入画”的句子呢?
(引导学生前两个字说景物,后一个字说特点)学生交流。
(出示西湖、华山、桂林、黄山的图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美让无数人为之吟诵,所以我们可以说“西湖”的
特点是“美”,所以“西湖美”;华山被称为“天下第一险”,所以“华山险”,黄山和桂林怎么样?联系我们之前所学,大家说一说。
学生1:我们学过《黄山奇石》,所以“黄山奇”。
学生2:我去过桂林,那里风光十分秀丽,可以说“桂林秀”。
3.学习第3小节。
(1)我国的壮美山河不仅于此,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风景优美的日月潭、烟雾缭绕的阿里山、雄伟华丽的101大楼)这些美景都在我国台湾。
(课件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感受台湾岛与大陆一衣带水的关系,知道宝岛台湾的位置。
)(2)我们走进看,台湾和大陆挨在一起么?文中有一个字来形容“隔”。
怎么记住“隔”?
学生:我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把“打嗝”的“嗝”换成“阝”。
①看图猜成语。
学生:隔墙有耳,指说秘密的事会有人偷听。
巧记:隔是双耳旁。
②谁可以用“隔”组词说句话?
学生1:我们和207班也隔着堵墙,我们是隔壁班级。
学生2:疫情期间有人需要隔离。
(板书:语境识字)
(3)台湾和大陆隔着台湾海峡,学习“峡”。
(课件出示长江三峡,
八泉峡等)观察图片可以发现,两山之间夹着水,就是“峡”。
(板书:会意识字)
(4)(播放冬奥会开幕式片段)走丢的小女孩寓意台湾,台湾虽然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它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出示第3小节,指导读出相亲相爱的感觉。
3.学习第4小节。
(1)(播放《爱我中华》)认真听,听到了什么?
学生:五十六隔民族是一家。
(2)(出示第4小节)我们和各民族关系怎么样?课文怎么说?(情意浓)
(3)学习“谊”。
(出示班级学生照片)
“任书谊”,四声“谊”,请同学们转向她,正确地喊出她的名字,“谊”代表“友谊、情谊”,爸妈一定希望你交到很多知心朋友。
(4)学习“浓”。
①我们和各民族情谊浓,这里的“浓”是什么意思?
学生:感情深厚
①“浓”还有一个意思,和“淡”相对。
茶叶泡了很多——浓茶
眉毛特别茂密——浓眉
(5)我们和各民族情谊浓,所以团结一心,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繁荣是什么意思?1.草木茂盛。
2.经济、事业蓬勃发展。
让我们看一组图片来理解。
(课件出示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
学生:这里的“繁荣”指经济、事业蓬勃发展。
(板书:看图识字)
四、书写指导“谊”
1.出示本课生字,按结构归类。
2.重点学习“谊”,学生观察,交流:左右结构,左低右高,右边的点和长横穿插在竖中线的左边,竖在竖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展评,学生点评。
五、回归课文,升华感情
让我们一起带着自豪,带着骄傲,把这首《神州谣》送给祖国母亲吧!(师生共读,配乐朗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亮点:
识字课要达到“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读识结合”。
本节课注重把识字和感受中国的山川美作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
习本课生字,整节课学生积极性高,氛围活跃。
多种朗读形式充实课堂,高潮迭起。
不足:
学习任务一,“景色”应改为“景物”,问题指向不够明确。
学习“州”时,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先分享自己知道哪些地名,再出示。
教授“谊”字时,同学们正确喊同学名字时,可以增加互动环节,让该学生自己分享爸妈取名为“谊”的寓意,从而更好认识“谊”,同时活跃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