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该如何煎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汤剂该如何煎煮
发布时间:2022-03-08T02:18:10.53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叶莉[导读]
叶莉
(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中心卫生院;四川绵阳622654)中药是指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采集药物、炮制药物,使用中药理论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然后指导临床的用药。

简而言之,中药就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并且具有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药,或者是天然药材
的加工品,比如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等,在中药中主要以自然植物药材最多,因此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1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1.1中药汤剂建筑器皿的选择方法
一般的在煎煮中药汤剂时最好选择砂锅,其次是瓷器,最后是其他质地的器皿。

在实际情况中,主要以选择瓷器为主。

在尤乘《寿世青编》中记载:很多富贵之家都使用砂铫瓦罐煎煮中药汤剂,并且煎煮过程中还会用纸蘸水封器皿口。

也就是说,在中药汤剂的煎煮中,用瓷器当做煎煮器皿是非常多见的,也比较合适,甚至在某一时间段内认为瓷器煎煮汤药是最好的方式。

煎煮中药汤剂最好还是选择砂锅,选择砂锅进行汤药的煎煮主要原因有:第一,砂锅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遇到高温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就抑制了药物中的某些成分与砂锅内某些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第二,砂锅的导热性较强,能够缩短煎煮药物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熬煮药物的效率。

此外,在进行中药汤剂煎煮时要避免使用铜铁锡等金属器皿,最好不使用的主要因素有:第一,铜铁锡等金属器皿含有大量的氧化物和盐类物质,在煎煮的过程中这些物质能够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材效用,还可能与病情相冲,对患者治疗不利;第二,铜铁锡等金属器皿稳定性不高,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物效果,还可能产生某些有毒物质,对患者极为不利。

中药汤剂在煎煮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这些事情:第一,用于煎煮中药的器皿一定要干净,不论是煎煮前还是煎煮后都应该保持器皿的干净,不产生污垢,否则会影响药物效果;第二,用于煎煮中药的器皿,其容积一定要大,以避免在煎煮过程中沸水翻滚导致药液溢出,浪费药材。

1.2中药汤剂煎煮用水选择及水量控制
第一,对于一般类型的中药材,需要选择常规状态下的水,前提是水是饮用水,水中无其他杂质、污垢,一般药物选择的水量以高出饮片的2cm最佳;第二,对于质地松软、并且具有挥发性质的药材应该选择无杂质的水,水面淹没药物即可;第三,对于质地较硬的药材,要选择无杂质水,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

对于中药煎剂用水的标准,中国中医研究院整理出来比较科学的中药煎煮用水控制公式:第一煎的水量 =药物总量( g) +150 mL+服用量(150 ~ 300mL) ,第二煎的水量=服用量+200 mL。

1.3中药汤剂中药物的浸泡
因为绝大多数的中药材都是经过干燥加工的,因此在进行煎煮时需要进行浸泡,这样能够恢复中药材原有的细胞壁和导管,以保障中药材的治疗效果。

此外,进行煎煮前的浸泡能够增加药物的物质溶解度,实现高渗,最终使细胞发生破裂,有利于加热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迅速溶解在水中,确保药物在煎煮中药物成分不受破坏。

一般药物进行浸泡,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即可,以种子、果实为主者可浸泡一小时。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药液腐败变质。

1.4中药煎煮的火候、时间和次数
中药在煎煮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火候,控制火候的一般原则是先武后文,也就是先用大火将其烧开,待沸腾一段时间后调整至小火慢慢煨煮,小火煎煮的时间往往比大火要长,小火这段时间内能够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的慢慢渗出,待中药汤剂出现内外浓度平衡的时候就可以过滤出药液,然后再次加水进行第二次熬煮,让中药中的成分进一步渗出,待三次煎煮完成后就可以将第一次获取的药液与第二、三次次获取的药液混合,按照医生的叮嘱按次按量服用。

一般地同一副中药的煎煮次数为三次,这样能够保障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完全渗出。

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其煎煮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对于解表、清热、芳香等类型的药物,煎煮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即可,第二次煎煮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即可;滋补类药物第一次煎煮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即可,第二次煎煮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即可;有效成分不宜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物及补虚药,一般用文火久熬,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

1.5入煎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能、临床用途及药材特性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尽相同。

如:先煎,有效成分不宜煎出的药,与不宜久煎的药同用,入汤剂时,有效成分不宜煎出的药物应先煎一段时间,再与其余药物同煎;后下,含挥发性,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有效成分不耐久煎的药物宜后下微煎,待其他药物煎煮一定时间后,在与这类药物同煎;包煎,药物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及漂浮水面不便煎煮的,药物成粉末及煎煮后使药液浑浊的,药液粘稠不便滤取药液的,煎药时应当用纱布包裹入煎;贵重药材需另煎;胶类药材需烊化;不需入煎、入水即化、液体类药物可以直接用开水或药液冲服。

2中药汤剂的使用方式
2.1服药的时间。

中药汤剂服用的时间不仅需要根据患者的患病部位来确定,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药物的特性来确定,合适的时间用药能够确保药物功效的充分发挥,另外,在中药服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食物对于药物的吸收。

具体的服药时间如下:驱虫药、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对于对肠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饭后服用,比如利导、消食化积等药物。

除消食药应于饭后及时服用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2.2服药方式。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服用方式为顿服;对于呕吐、恶心、妊娠以及年高体虚者需要徐徐温服。

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不必拘泥于定时服药,也不必尽剂,以免发汗,泻下太过而损伤正气。

2.3中药熬煮药液多少,服药次数。

中药熬煮药液的多少,可根据儿童和成人来确定,一般儿童的药量药小一些,一剂药可以取药液100-300毫升,分两次服用;成年人的药量可以适当的多一些,一剂药取药液400-600毫升,每次服用25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

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

病情急重,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

3服用中药汤药,留意这些
3.1服用中药时最好不要加糖。

一般的中药多苦味,因此很多人喝中药时习惯放一些糖,这样会使口感更好一些。

但是专家建议:喝中药时最好不要放糖,因为中药中加糖会导致药效减弱或改变药性,阻碍药物的充分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的效果。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糖尿病则更不能随意加糖。

3.2注意喝中药时的冷热。

一般汤药多宜温服,相信很多人也懂。

但是专家提醒,热不代表烫,正常情况下,喝中药的温度应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也就跟自己的体温差不多即可。

但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治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特别是辛温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用后还要温覆取汗。

对于治热证用寒药,如热在肠胃,患者欲冷饮者,药可凉服;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

3.3避免给自己乱开方子。

在服用中药期间最好避免饮食海鲜,主要是考虑海鲜会影响药效。

此外用药期间不能喝浓茶,茶中的很多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反应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眼下网络发达,很多人就会在网上看见许多的药方,当自己感觉身体不适后就会按照网上给的方子抓药,这种做法十分的危险。

如果生病就要到正规医院急症,切记不能自己给自己开方子。

3.4中药也是药,不是保健品不能长期使用。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认为中药不仅可以治病还能当保健品长期使用,其实并不是如此,中药也是药,它不是食物、也不是保健品,是药三分毒,只有得了病才吃药,没有病就没必要再吃药。

明白中药是要不是补品也是使用中药的一个前提。

总而言之,不同的中药制剂,其煎煮的方式以及用药的方式都有不同;不同病情,不同病位对患者的用药方式也有不同;不同中药材对煎煮、煎煮次数、煎煮时间要求也不同,不同功效的中药汤剂对于用药的时间要求也有不同。

所以为充分发挥中药的治疗功效,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