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rm光锥的原理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也用到 Stur m 光锥
原理 。而老视实际上是调节不足造成 , 因此与调节滞后的检
查方法是一样的 。
参考文献 :
[ 1] 徐广第主编 .眼科屈光学 [ M ]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1997.20-21 [ 2] 陈长 生编著 .眼 屈光 学基础 [ M]
第 10 卷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Vo l .10
增 刊 JT M U
2004 N o .SO
3 讨论 肝脏为双重血供 , 75 %来自于门静脉 , 25 %来自于肝动
脉 。而肝脏肿瘤血供 90 %来自于肝动脉 , T A CE 可引起大部 分多血供的瘤体缺血 、坏死 , 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 而对正常 肝组织影响不大 。故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例 , 是非常 有效的治疗手段 。肝癌易侵犯肝内血管引起肝内转移 , 并且
受营养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合并癌栓组 , A L T 、A LB 手术前 后都有明显变化 , 也说明了 T AC E 对合并癌栓组肝癌患者肝 功能的影响较大 , 仅 T BI L 变化未见明显异常 , 笔者认为与
199
术前存在肝内胆管梗阻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关 。CHE [3]是由 肝脏合成的一种非特异性脂酶 , 在肝脏合 成后释放到血中 , 肝脏发生实质损害时 , 此酶合成减少 。因此 ,此酶持续下降证 明肝脏实质存在严重损害 。虽然在未合并癌栓组 , CHE 变化 与 Child 评分不一致 , 但也反映肝脏储备能力 。本组数据显 T A CE 对两组肝脏功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 尤其是合并癌栓组 A L B 、A L T 、CHE 都有明显变化 , 故对 T A CE 治疗前后应保 肝治疗 。尤其是 对合并门静 脉癌栓的 肝癌患者 , 预防 多次 T A CE 治疗所致的肝功能衰竭是必要的 。对于合并门静脉癌 栓的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应用促进胆汁排泌的药物 , 减轻黄疸 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 。
图 2 史氏光锥
(a)矢状切面 (b)冠状切面 例 :如图 2 所示 , 最小弥散圆至眼的主面距离为 L , 入眼
光线的截面半径为 R , 前焦距为 fv , 前焦度为 D v , 后焦距为
f h , 后焦度为 Dh , 最小弥散圆截面半径为 r 。求 :最小弥散圆的
焦度 D L 和半径 r [2] 。
度 。公式推导如下 :
R r
=1
fv -f
v
(1)
R r
=
f
h
fh -1
L
=Rf
h
-rf R
h
(2)
将(2)式代入(1)式
r =R(ffh h+-ffvv)
由上式可知 前焦距与 后焦距 的差值 越大最小 弥散圆 半
径越大 。即眼睛散光越大 ,最小弥散圆所成的像越模糊 。
例 1 :眼睛的屈光处方为 :-2 .00 -2 .00X 180 , 入射光半
0 .67mm
3 最小弥散圆在 Sturm 光锥中所处的位置
如例 1 中 , 前焦度为 -2 .00D , 后焦度为 -4 .00D , 最小
弥散圆的焦度为 -3 .00D 。可以看出 , 若以焦度为单位计算 ,
最小弥散圆的位置恰好在前后焦度的中间 。但若以长度单位
计算 ,最小弥散圆的位置却不在前后焦点的中间 。如例 1 中 ,
1993.188-189
.北 京 :新时代 出版 社 , (2003-12 -17 收稿)
(2004 -01 -16 收稿)
S turm 光锥的原理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张洪波 1 , 杨培华 2
(1.天津医科大学视光学教研室 ,天津 300070 ;2.天津眼科医院)
[ 关键词] Stur m 光锥 ;最小弥散图 ;强主经线 ;弱主经线
[ 中图分类号] R 77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06 -8147(2004)SO -0199 -02
作者简介 :张洪波 (1974 -), 男 , 助教 , 硕士在学 , 研究方向 :视光 学 ;杨培华(1974 -), 女 , 医师 , 硕士在学 , 研究方向 :视光学 。
定帮助 。 1 光线形成 Sturm 光锥的投射轨迹
以顺律散光眼为例 , 平行光线透过眼的屈光体系 , 垂直 向的曲折力强 ,为强主经线 。而水平向的曲折力弱 ,为弱主经 线 。当垂直向的光线已聚焦时 , 水平向的光线尚处在汇聚的 过程中 , 故在垂直方向光线聚焦处形成一较为明亮的横向聚 焦线 , 称为前焦线 (或第一焦线)。前焦线的前方和后方的光 束因垂 直方向汇 聚力大于水 平方向的 汇聚力 , 呈横向 椭圆 形 。越过前焦线后垂直方向的光线成为分散光线 , 而水平方 向的光线仍为汇聚光线 , 在某截面处两径向光线的分散和汇 聚力相等 ,则光束为圆形 ,称为最小弥散圆 。尔后水平方向的 光线逐渐聚焦 , 形成一较为明亮的纵向聚焦线 , 称为后焦线
S turm 光锥理论在 视光学 理论体 系中占 有非常重 要的 地位 , 视光学专业中多门课程都涉及到 S turm 光锥的 内容 , 通过它进行理论分析和临床实践检查 。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 发现 , 学生并不能对其进行透彻理解 , 以至在临床应用中出 现各种错误 , 现撰文分析 S turm 光锥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
节超前的 检查 。利用 交叉圆柱 镜 , 一般 负柱镜轴 位设定 于
90°, 人为造成前后焦线 , 形成顺律 Stur m 光锥系统 。由于调
节力存在问题 , 使前后焦线与视网膜的距离不相等 。通过被
检查者对前后两条焦线清晰程度的判断 , 调整 屈光球镜度 ,
达到前后焦线与视网膜距离相等 , 从而了解被检查者的调节
因肝 脏中央静脉缺乏结缔组织 , 容易受癌结节压迫而闭塞 , 血流不能通过中央静脉流入肝静脉 , 该部位肿瘤组织的回流 血液逆流入门静脉 , 引起门静脉主干及左 、右分支癌栓 , 发生 率高达 25 %以上 [1] 。过去认为 ,有门脉主干癌栓是 T A CE 的 禁忌症 , 现在趋于一致 , 认为肝癌造成的门静脉癌栓是一个 缓慢的过程 , 机体在门静脉周围形成广泛的侧枝循环 。另外 , 当肝动脉与门静脉血流均减少时 , 肝脏有能力从门静脉中提 取较高比例的氧 , 以满足肝脏的需要 。故 T A CE 对合并门脉 癌栓的肝癌患者是安全与有效的[ 2] 。
前焦点的中点距眼屈光系统 37 .5 cm , 而最小弥散圆的焦距
为 33 .3 cm ,二者并不是一个位置 。
现将最小弥散圆与前焦点的距离分析如下 :
R r
=L
fv -fv
R r
=fh f-h L
fv L -fv
=
f
h
fh -1
(1)
在式 (1)中 fv 为最小弥散圆至前焦点的距离 , f h 为最小
解 1:
R r
=L
fv -f
v
R r
=fh
fh -L
fv L -fv
=f
h
fh -L
L
=
2 fh
fvf +f
h
v
1 L
=
1 2
(f1v
+1fh )
DL
=Dv
+Dh 2
由上式 可知最小 弥散圆的焦 度等于 前焦度 和后焦度 之
和的二分之一 。对于规则性散光眼来说 , 最小弥散圆的焦度
又被称为等价球面度 , 其量值等于球面焦度加上 1/2 柱镜焦
平行光线透过复曲面的屈光界面后 , 不能形成焦点 , 而 是形成一前一后两条互为正交的焦线 , 两焦线间的光束形成 顶对顶的圆锥形 , 称为 Sturm 光锥(史氏光锥)。大多数屈光 不正眼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规则性散光 , 散光眼的屈光界面即 为复曲面 , 故分析 Stu rm 光锥对于散光眼的屈光检查也有一
因水平向为汇聚光线而垂直向为分散光线故光束呈纵椭圆形见图最小弥散圆的焦度和半径分析仍以顺律散光为例可分析stur光锥垂直向的投射轨迹冠状切面图可分析stur所示最小弥散圆至眼的主面距离为l入眼光线的截面半径为前焦距为fv前焦度为dv后焦度为dh最小弥散圆截面半径为由上式可知最小弥散圆的焦度等于前焦度和后焦度之和的二分之一
弥散圆至后焦点的距离 , L -f v 为前焦距 , fh -L 位后焦距 。
在等号两边的分式中 , 如分母不相等 , 则分子不相等 。由于前
焦距离永远不会等于后焦距 , 所以最小弥散圆到前焦距和后
焦距的距离也永远不相等 。
4 Sturm 光锥在视光学检查中的应用
在视光学中 , S turm 光锥原理主要应用在调节滞后与调
参考文献 : [ 1] Lin DY , Lin S M , Liaw YF .Nonsu rgical treatmen t of hepa-
tocellu lar carcinoma[ J] .J Gas troeaterol hepato l, 1997, 12 : 319 [ 2] Lee HS , Kim J S , Choi IJ , et al.The safety an d efficacy of transcath 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 t of patients w ith h epatocellu lar carcinoma and main portal vein obstru ction :A prosp ective controlled s tu dy [ J] .Cancer , 1997 , 79 :2 087 [ 3] 邓绪乐 , 邹正升 .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 [ J]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00 , 8(2):120
径为 2m m ,求 , 最小弥散圆的焦度和半径 。
解 :D L
D r +D h 2
=-2.00+( 2 -4.00)=-3 .00(D)
r
=0
.002(0 .5 -0 .25) 0 .5 +0 .25
=0
.000
67(m)=0
.67(m
m)
从上例计算可知 , 最小弥散圆的焦度为 -3 .00D , 半径为
本组数据 Child 评分两组都有明显变化 , A L T 存在正常 肝脏中 , 并且在肝内活性最高 , 轻微的肝细胞损伤可使转氨 酶升高 , 一定程度反映了肝细胞受损程度与数量 , 是肝脏受 损伤的灵敏指标 。A LB 主要在肝脏合成 , 肝脏受损时 , A LB 合成减少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 , 另外也
200 (或第二焦线), 在后焦线的前方和后方 , 因水平向为汇聚光 线 , 而垂直向为分散光线 ,故光束呈纵椭圆形(见图 1)[1]
图 1 stu rm 光锥成像图 2 最小弥散圆的焦度和半径分析
仍以顺律 散光为例 , 矢状切 面图 (见图 2 -a)可 分析 S turm 光锥垂直向的投射轨迹 , 冠状切面图可分析 Stur m 光 锥水平向的投射轨迹(见图 2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