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支流法规程标准[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
00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四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M41株+YBF003株+S-VP2蛋白)00 0
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草案)00
本品系用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YBF003株分别接种易感鸡胚培养、收获感染胚液、超滤浓缩后经甲醛溶液灭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系用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pET28a-VP2(简称S-VP2蛋白)经过发酵培养、诱导表达、菌体破碎、离心去除菌体碎片、提纯、灭活残留细菌;将四种抗原按适当比例混合后加入优质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

用于预防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禽流感和传染性法氏囊病。

000
1 毒种00
1.1 毒种来源制造本品用的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效检用鸡新城疫强毒北京株(CVCC AV1611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C6-85株(CVCC AV7株)均购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由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鉴定、保管和供应;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生产用菌种为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菌株名称为 E.coli BL21/pET28a-VP2(简称S-VP2蛋白)、A型禽流感病毒(H9亚型)A/Chicken/shandong/11/05(H9N2)株(简称YBF003株),由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鉴定、保存和供应。

00
1.2 毒(菌)种标准000
1.2.1 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应符合下列标准000
1.2.1.1 对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应为0.1~0.4。

000
1.2.1.2 对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MLD)应为103~119小时。

000
1.2.1.3 对鸡胚的毒力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0倍稀释,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10个,每胚0.1ml,置36~37℃继续孵育,鸡胚应于接种后24~120小时死亡7个,胎儿须有明显充血、出血病痕。

000
1.2.1.4 红细胞凝集价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测定,含毒鸡胚液对鸡红细胞凝集价应不低于1:512(微量法)。

000
1.2.1.5 病毒含量将含毒鸡胚液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7、10-8、10-93个稀释度,各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5个,每胚0.1ml,置36~37℃继续孵育,48小时内死亡的鸡胚弃去不计,在48~120小时内死亡的鸡胚随时取出,收获鸡胚液,同一稀释度的胚液等量混合,按稀释度分别测定红细胞凝集价,至120小时,取出所有活胚,逐个收取鸡胚液,分别测定红细胞凝集价,凝集价不低于1:128(微量法)者判为感染,计算EID50,每0.1ml病毒含量应≥108.0EID50。

000
1.2.1.6 安全性用2~7日龄SPF雏鸡20只,分为两组,第1组10只,每只滴鼻接种5倍稀释的含毒胚液0.05ml;第2组10只,不接种作为对照。

两组在同条件下分别饲养管理,观察10日,应无不正常反应。

如有非特异性死亡,免疫组和对照组均应不超过1只。

00
1.2.1.7 免疫原性对30日龄SPF雏鸡滴鼻免疫,最小免疫剂量应≤5000EID50。

000
1.2.1.8 特异性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00倍稀释(约含
105.0EID50/0.1ml),与等量抗新城疫病毒特异性血清混合,置室温中和1小时后,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10个,每胚0.2ml;同时设病毒对照10个,尿囊腔内接种1000倍稀释的病毒液,每胚0.1ml,观察120小时。

在24~120小时内中和组鸡胚应不引起特异性死亡且至少存活8个,鸡胚液作红细胞凝集试验,应为阴性;对照组鸡胚应至少死亡7个,且鸡胚液作红细胞凝集试验应为阳性。

000
1.2.1.9 纯净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检验,应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外源病毒污染。

000
1.2.1.10 基础种子代数 E4-1~E4-10代。

000
1.2.1.11 毒种保存在-7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72个月。

000
1.2.2 鸡新城疫病毒北京株(CVCC AV1611株)应符合下列标准000
1.2.2.1 对鸡最小致死量用2~8月龄SPF鸡4只,各肌肉注射10-7或10-8稀释度的病毒液1ml,14日内应全部死于新城疫。

000
1.2.2.2 对鸡胚半数致死量将毒种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6、10-7、10-8 3个稀释度,各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5个,每胚0.1ml,记录接种后
24~72小时死亡且胎儿病痕明显的鸡胚,计算ELD50,每0.1ml病毒含量应
≥107.0ELD50。

000
1.2.2.3 纯净性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检验,应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外源病毒污染。

000
1.2.2.4 毒种保存在-7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72个月。

000
1.2.3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应符合下列标准00
1.2.3.1 对鸡胚的毒力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倍稀释,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10个,每胚0.1ml,鸡胚应于接种后24~144小时内全部或部分死亡。

存活的鸡胚应表现胎儿失水、卷缩、发育小等特异性病痕,其尿囊液对1%鸡红细胞凝集试验应为阴性。

00
1.2.3.2 病毒含量每0.1ml 病毒含量应不低于106.0EID50。

00
1.2.3.3 对雏鸡的毒力用1~7日龄SPF鸡10只,每只以10倍稀释的毒种滴鼻1~2滴(0.025~0.050ml),观察10日,至少应有8只出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

00
1.2.3.4 特异性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含104.0EID50/0.1ml),与等量鸡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特异性血清混合,置室温中和1小时后,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10个,每胚0.2ml;同时设病毒对照10个,尿囊腔内接种100倍稀释的毒液,每胚0.1ml,观察至144小时。

在24~144小时内中和组鸡胚应无特异性死亡及鸡胚病变,对照组鸡胚死亡和出现特异性病变的胎儿总数应至少8个。

00
1.2.3.5 免疫原性将毒种接种10日龄SPF鸡胚繁殖,取病毒含量≥106.0EI D50/0.1ml的鸡胚液,灭活后按1:3(水相:油相)的比例制成灭活疫苗。

用14~42日龄SPF鸡25只,20只各点眼、滴鼻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H120株)1羽份(0.05ml),另5只不接种作为对照。

接种后21~28日,分别采血,分离血清,再颈部皮下或肌肉接种灭活疫苗0.3ml/只,第二次接种后21~28日,再分别采血,分离血清,将两次血清分别作HI抗体效价测定。

免疫组二免血清HI 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值(GMT)应较首免血清高4倍以上,对照组血清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值应不高于1:8(微量法)。

000
1.2.3.6 纯净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检验,应无细菌、霉菌、支原
体及外源病毒污染。

000
1.2.3.7 基础种子代数 E1~E6代。

00
1.2.3.8 毒种保存在-7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72个月。

00
1.2.4 禽流感病毒YBF003株应符合下列标准00
1.2.4.1 对鸡胚的毒力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000倍稀释(约含103.0EID50/0.1ml),尿囊腔内接种10~11日龄SPF鸡胚10个,每胚0.1ml,置36~37℃继续孵育,在接种后60~120小时内,应至少有8个鸡胚死亡。

胎儿应表现全身出血、明显水肿、肝脏坏死等病变。

000
1.2.4.2 对雏鸡的毒力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倍稀释,经翅静脉接种28~56日龄SPF鸡10只,每只0.2ml,接种后14日内,应不出现死亡或明显异常反应;接种后3~5日,采集每只鸡的泄殖腔拭子,经处理后,分别经尿囊腔接种10~11日龄SPF鸡胚5个,每胚0.2ml,孵育观察5日,无论死胚、活胚均应测定红细胞凝集价,每个拭子样品接种的5个鸡胚中只要有1个鸡胚液的红细胞凝集价不低于1:16(微量法),即可判为病毒分离阳性;对病毒分离阴性的样品,应盲传一次后再进行判定。

应至少9只鸡病毒分离阳性。

00 00
1.2.4.3 病毒含量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6、10-7、10-8 3个稀释度,各尿囊腔内接种10~11日龄SPF鸡胚5个,每胚0.1ml,置36~37℃继续孵育,每日照胚2次,24小时以前死亡的鸡胚弃去不计,在24~120小时内死亡的鸡胚随时取出,收获鸡胚液,同一稀释度的胚液等量混合,按稀释度分别测定红细胞凝集价,至120小时,取出所有活胚,逐个收取鸡胚液,分别测定红细胞凝集价,凝集价不低于1:16(微量法)者判为感染,计算EID50,每0.1ml病毒含量应≥107.0EID50。

00
1.2.4.4 红细胞凝集价(HA)毒种对鸡红细胞凝集价(HA)应不低于1:256(微量法)。

000
1.2.4.5 毒种特异性000
1.2.4.5.1 血凝抑制试验毒种与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血清应为阳性反应,与SPF鸡血清、禽流感(H5、H7亚型)阳性血清、鸡新城疫阳性血清、减蛋综合征阳性血清均应为阴性反应。

000
1.2.4.5.2 鸡胚中和试验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00倍稀释,与等量
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血清混合,室温中和1小时后,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10个,每胚0.2ml;同时设病毒对照10个,尿囊腔内接种1000倍稀释的病毒液,每胚0.1ml,观察120小时。

在24~120小时内中和组鸡胚应无特异性死亡,且应至少有9个健活,鸡胚液作红细胞凝集试验,应为阴性反应;对照组鸡胚应至少有8个死亡,且鸡胚液作红细胞凝集试验均应为阳性反应。

00
1.2.4.6 免疫原性取红细胞凝集价不低于1:256(微量法)的鸡胚液,灭活后按1:3(水相:油相)的比例制成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接种21~28日龄SPF 鸡10只,每只0.2ml,另取10只不接种作为对照。

21日后采血,分离血清,测定HI抗体效价,同时翅静脉注射10倍稀释的YBF003株病毒液,每只0.2ml,于攻毒后3~5日采集泄殖腔拭子,经处理后,尿囊腔接种10~11日龄SPF鸡胚5个,每胚0.2ml,孵育观察5日,无论死胚、活胚均应测定鸡胚液红细胞凝集价,每个拭子样品接种的5个鸡胚中只要有1个鸡胚液的凝集价不低于1:16(微量法),即可判为病毒分离阳性。

对病毒分离阴性的样品,应盲传一次后再进行判定。

免疫组血清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值应不低于1:180(微量法),且病毒分离至少9只为阴性;对照组血清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值应不高于1:4(微量法),且病毒分离至少9只为阳性。

00
1.2.4.7 纯净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检验,应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外源病毒污染。

000
1.2.4.8 基础种子代数 E5~E15代。

00
1.2.4.9 毒种的保存在-7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60个月。

00
1.2.5 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S-VP2蛋白)应符合下列标准00
1.2.5.1 形态和生化特性培养物涂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成短链状,在不良的培养条件下可呈现长丝状。

埃希氏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大约相等;在蛋白胨肉汤中产生吲哚;在0.5%葡萄糖肉汤中,于37℃培养4日后,培养基的pH值低于4.5,甲基红试验呈阳性反应;Voges-Proskauer 二氏反应(V.P.反应)阴性;枸橼酸盐试验阴性。

000
1.2.5.2 培养特性 LB固体培养平板上的形状为圆形、边缘整齐、突起、乳白色有光泽的光滑菌落。

在加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

000
1.2.5.3 鉴别检验000
(1)PCR检测(检测VP2是否表达)在LB固体培养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加100µl灭菌双蒸水,沸水浴5分钟后,用自备PCR引物扩增VP2基因全片段或部分片段。

000
使用以下引物进行单菌落DNA扩增能得到约1400bp的扩增片段。

00 0
引物1 5′-CCG AAT TCA TGA CAA ACC TGC AAG ATC-3′000
引物2 5′-GGA AGC TTT CCT TAT GGC CCG GAT TAT G-3′000
使用以下引物扩增能得到222bp的DNA片段。

000
引物1 5′-ACA GAT TGT TCC GTT CAT ACG-3000
引物 2 5′-TCG AAC TTG TAG TTC CCA TTG-3’000
(2)琼脂扩散试验(AGP,检测表达的VP2蛋白是否有活性)将LB固体培养平板上的工程菌单菌落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OD600值在0.6~1.0之间时加入0.2mol/L α乳糖,至终浓度为0.02mol/L,持续培养5~8小时,收集菌体,超声破碎,8000rpm离心去沉淀,上清液与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特异性血清进行AGP试验,应出现特异的沉淀线。

000
1.2.5.4 免疫原性将AGP效价不低于1∶16的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基因工程菌液灭菌后按1∶3(水相∶油相)的比例制成灭活疫苗。

取21~28日龄SPF鸡20只,其中10只各接种疫苗0.2ml,另10只不接种作为对照,同条件下隔离饲养。

接种后21~28日,所有免疫鸡和对照鸡经点眼途径接种100倍稀释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BC6-85株毒液,0.1ml/只(实含毒量≥100个BID)。

攻毒后,每日观察鸡只的临床表现,记录发病和死亡鸡数,至72~96小时,扑杀存活鸡,逐只剖解,观察法氏囊等病变。

免疫鸡应至少8只正常,不出现法氏囊病病变;对照鸡应至少8只发病,出现明显的法氏囊病变(如胸肌或腿肌条状出血、法氏囊肿大或萎缩、发黄、内有胶冻样分泌物等一种以上病变)。

000
1.2.5.5 菌种传代取标准保藏菌种管,进行管外表面消毒后打开,加入LB培养液少许,用接种棒在加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平板上划线。

倒置后37℃培
养24小时,挑取单菌落,转接于加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液中,37℃振荡培养16~18小时。

然后用接种棒在加有卡那霉素的平板或斜面上划线,37℃培养20小时。

封口后,2~8℃保存(10日)。

再从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按上述方法继续传代。

000
1.2.5.6 纯粹用适宜培养基检查,应纯粹。

000
1.2.5.7 菌种代次基础种子代数1~20代,一级种子继代应不超过4代。

000
1.2.5.8 保存培养物冻干保存,-20℃下有效期为24个月。

000
1.2.6 强毒标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BC6-85株(CVCC AV7株)应符合下列标准。

000
1.2.6.1 对鸡的感染量将种毒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3、10-4、10-5、10-64个稀释度,分别点眼接种28~42日龄SPF鸡,0.1ml/只。

攻毒后每天观察鸡只的临床表现及死亡情况,记录发病和死亡鸡数,剖检观察死亡鸡法氏囊等病变,至96小时扑杀存活鸡,逐只剖解,观察法氏囊等病变,以法氏囊肿大、萎缩、发炎、有分泌物等任一项临床表现,判为感染。

最小感染量(BID)应≥10-4.0/0.1ml。

000
1.2.6.2 特异性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5.0ELD50∕0.1ml,与等量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特异性血清混合,置室温中和1小时,以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10~12日龄SPF鸡胚10个,每胚接种0.2ml;同时设病毒对照10个,每胚接种病毒液0.1ml(含105.0ELD50∕0.1ml),同条件观察168小时。

在24~168小时内中和组鸡胚应全部健活,对照组鸡胚至少死亡9个,鸡胚尿囊液对鸡红细胞凝集试验(HA)应均为阴性。

00
1.2.6.3 纯净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检验,应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外源病毒污染。

000
1.2.6.4 保存在-2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24个月。

在-7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60个月。

000
2 疫苗制造及半成品检验000
2.1 生产用毒种制备000
2.1.1 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生产用毒种制备000
2.1.1.1 毒种繁殖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如10-4或10-5),
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每胚0.1ml。

选接种后72~120小时死亡且病痕明显的鸡胚,分别收获鸡胚液(尿囊液及羊水),装于灭菌容器内。

将检验无菌、对1%鸡红细胞凝集价不低于1:512(微量法)的鸡胚液混合,定量分装于无菌安瓿中,冷冻保存。

注明收获日期、毒种代次等。

000
2.1.1.2 毒种鉴定按1.2.1.3、1.2.1.4、1.2.1.5、1.2.1.8和1.2.1.9项进行,应符合规定。

000
2.1.1.3 毒种保存在-15℃以下,应不超过6个月。

000
2.1.1.4 毒种继代应不超过3代。

00
2.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生产用毒种制备00
2.1.2.1 毒种繁殖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如10-2~10-3),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每胚0.1ml。

选接种后30~48小时内死亡的鸡胚及48小时存活的鸡胚胚液(尿囊液及羊水),装于无菌容器内。

将检验无菌、病毒含量≥106.0EID50/0.1ml、对1%鸡红细胞凝集试验为阴性的胚液混合,定量分装于无菌安瓿中,冷冻保存。

注明收获日期、毒种代次等。

00
2.1.2.2 毒种鉴定按本试行规程1.2.
3.1、1.2.3.2、1.2.3.4、1.2.3.6项进行,应符合规定。

00
2.1.2.3 毒种保存在-15℃以下保存,应不超过6个月。

00
2.1.2.4 毒种继代应不超过3代。

00
2.1.3 禽流感病毒YBF003株毒种制备000
2.1.
3.1 毒种繁殖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如10-3或10-4),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每胚0.1ml。

选接种后72~120小时死亡且病痕明显的鸡胚,分别收获鸡胚液(尿囊液及羊水),装于灭菌容器内。

将检验无菌、对1%鸡红细胞凝集价不低于1:256(微量法)的鸡胚液混合,定量分装于安瓿中,冷冻保存,注明收获日期、毒种代次等。

00
2.1.
3.2 毒种鉴定按1.2.
4.1、1.2.4.3、1.2.4.4、1.2.4.5、1.2.4.7项进行,应符合规定。

000
2.1.
3.3 毒种保存在-15℃以下,应不超过6个月。

000
2.1.
3.4 毒种继代应不超过3代。

000
2.1.4 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生产用菌种制备00
2.1.4.1 一级种子繁殖和鉴定将各株冻干菌种分别接种于加卡那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5~36℃培养 24小时,然后划线接种于加卡那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选取符合1.2.5.2项标准的典型菌落10个混合于少量LB培养液中,接种于LB琼脂斜面若干支、置35~36℃培养20~24小时,作为一级种子。

在2~8℃保存,不超过14日;在培养基上传代,应不超过4代。

00 00
2.1.4.2 二级种子繁殖取一级种子接种于加卡那霉素的LB培养液中,35~36℃培养20~24小时。

置2~8℃保存,应不超过3日。

000
2.2 制苗材料选择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禽流感病毒液的制备,选择发育良好的10~11日龄易感鸡胚作为制苗材料。

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基为改良LB培养基,见附注。

000
2.3 制苗用病毒液的制备000
2.3.1 鸡新城疫病毒液的制备00
2.3.1.1 接种取生产用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如10-4或10-5),按《全自动接种机使用说明》要求,接种10~11日龄易感鸡胚,每胚0.1ml,接种后密封针孔,置36~37℃继续孵育,不必翻胚。

000
2.3.1.2 孵育与观察鸡胚接种后,每日照胚1次,将60小时前死亡的鸡胚弃去。

此后,每4~6小时照胚1次,死亡的胚随时取出,至96小时,无论死亡与否,全部取出,气室向上,置于2~8℃冷却12~24小时。

000
2.3.1.3 收获将冷却的鸡胚取出,按《全自动收获机使用说明》要求,收获鸡胚尿囊液(先收活胚后收死胚)。

吸取胚液放于50000ml灭菌容器内,抽样测定红细胞凝集价。

凝集价低于1:256(微量法)者应弃去。

同时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无菌检验(可不移植),应无菌生长。

收获的胚液灭活前在2~8℃保存,应不超过5日。

000
2.3.1.4 浓缩将收获的胚液在2~8℃条件下,用超滤浓缩机浓缩,至少浓缩4倍,抽样测定红细胞凝集价,凝集价不低于1:2048(微量法)时停止浓缩,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无菌检验(可不移植),应无菌生长,并留样备测毒价。

浓缩后的胚液随即进行灭活。

00
2.3.1.5 灭活将鸡新城疫病毒液导入灭活罐内,计量加入10%甲醛溶液,开启搅拌机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甲醛的最终浓度为0.1%。

加甲醛溶液后导入另一灭活罐中,以避免罐口附近粘附的病毒未能接触灭活剂。

37℃灭活16小时(以罐内温度达到37℃开始计时,开启搅拌机连续搅拌)后取出,放2~8℃保存,应不超过1个月。

00
2.3.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液的制备00
2.3.2.1 接种取生产用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如10-2或
10-3),按《全自动接种机使用说明》要求,接种10~11日龄易感鸡胚,每胚0.1ml,接种后密封针孔,置36~37℃继续孵育,不必翻胚。

00
2.3.2.2 孵育和观察鸡胚接种后24小时照胚1次,弃去死胚。

此后每4小时照胚1次,死亡的鸡胚随时取出,直至48小时,无论死亡与否,全部取出,气室向上直立,置于2~8℃中冷却12~24小时。

00
2.3.2.3 收获将冷却的鸡胚取出,按《全自动收获机使用说明》要求,收获鸡胚尿囊液(先收活胚后收死胚)。

吸取胚液放于50000ml灭菌容器内,抽样检测病毒含量,应≥106.0EID50/0.1ml。

同时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无菌检验(可不移植),应无菌生长。

收获的胚液灭活前在2~8℃保存,应不超过5日。

00
2.3.2.4 浓缩将收获的胚液在2~8℃条件下,用超滤浓缩机浓缩,至少浓缩4倍,同时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无菌检验(可不移植),应无菌生长,并留样备测毒价。

浓缩后的胚液随即进行灭活。

000
2.3.2.5 灭活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液导入灭活罐内,计量加入10%甲醛溶液,开启搅拌机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甲醛的最终浓度为0.1%。

加甲醛溶液后导入另一灭活罐中,以避免罐口附近粘附的病毒未能接触灭活剂。

37℃灭活16小时(以罐内温度达到37℃开始计时,开启搅拌机连续搅拌)后取出,放2~8℃保存,应不超过1个月。

00
2.3.3H9亚型禽流感病毒液的制备00
2.3.3.1 接种取生产用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如10-3或
10-4),按《全自动接种机使用说明》要求,接种10~11日龄易感鸡胚,每胚0.1ml,接种后密封针孔,置36~37℃继续孵育,不必翻胚。

00
2.3.3.2 孵育和观察鸡胚接种后,每日照胚1次,将48小时前死亡的鸡胚弃去。

此后,每4~6小时照胚1次,死亡鸡胚随时取出,直至96小时,无
论死亡与否,全部取出,气室向上直立,置于2~8℃冷却12~24小时。

00 0
2.3.3.3 收获将冷却的鸡胚取出,按《全自动收获机使用说明》要求,收获鸡胚尿囊液(先收活胚后收死胚)。

吸取胚液放于50000ml灭菌容器内,抽样测定红细胞凝集价。

凝集价低于1:256(微量法)者应弃去。

同时按《中国兽药典》进行无菌检验(可不移植),应无细菌生长。

收获的胚液灭活前在2~8℃保存,应不超过5日。

00
2.3.3.4 浓缩将收获的鸡胚病毒液在2~8℃条件下,用超滤浓缩机浓缩,至少浓缩4倍,抽样测定红细胞凝集价,凝集价不低于1:1024(微量法)时停止浓缩。

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无菌检验(可不移植),应无细菌生长,并留样备测毒价。

浓缩后的胚液随即进行灭活。

00
2.3.3.5 灭活将H9亚型禽流感病毒液导入灭活罐内,计量加入10%甲醛溶液,开启搅拌机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甲醛的最终浓度为0.1%。

加甲醛溶液后导入另一灭活罐中,以避免罐口附近粘附的病毒未能接触灭活剂。

37℃灭活16小时(以罐内温度达到37℃开始计时,开启搅拌机连续搅拌)后取出,放2~8℃保存,应不超过1个月。

00
2.3.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制备000
2.3.4.1 菌液培养用培养罐通气培养,按容积装入70%培养基及花生油消泡剂。

灭菌后按培养基量的2%~4%接种二级种子菌液,37℃培养,待菌液的OD600值达到0.6~1.0,加入0.2mol/L α-乳糖,使终浓度达到0.02mol/L,再继续培养5~8h。

开始小量通气,逐渐增大气量。

000
2.3.4.2 破菌培养结束后,离心收集菌体。

收集的菌体用PBS液清洗2次,将收集的菌体加适量 PBS液进行重悬,在4℃下用超声波破碎。

破碎后的菌液,3000r/min,离心30min,收集上清液。

经硫酸铵沉淀后,收集VP2蛋白液随即进行灭活。

00
2.3.4.3 灭菌将收集的上清液中按比例加入10%的甲醛溶液,开启搅拌机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甲醛溶液的最终浓度为0.2%,然后将胚液导入另一灭活罐内,37℃灭活12小时(以罐内液体温度达到37℃开始计时),以灭活残存的大肠杆菌及毒素。

2~8℃保存,不超过7日;-15℃以下保存,不超过60日。

00
2.4 半成品检验000
2.4.1 鸡新城疫病毒液000
2.4.1.1 无菌检验取灭活的胚液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检验,应无菌生长。

000
2.4.1.2 灭活检验取10日龄SPF鸡胚6个,尿囊腔内接种灭活病毒液,每个0.2ml,置36~37℃继续孵育,每日照胚2次,观察5日,鸡胚非特异死亡应不超过1个。

对所有胚液分别测定红细胞凝集价,均应不出现凝集,将胚液收获再盲传一代,仍无凝集价时,认为灭活完全。

000
2.4.1.3 红细胞凝集价测定取浓缩后灭活前的胚液,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测定,其凝集价不低于1:2048(微量法)者,方可用于制苗。

00 0
2.4.1.4 病毒含量测定将浓缩后灭活前取出的胚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10-7、10-8、10-9 3个稀释度,各尿囊腔内接种10~11日龄SPF鸡胚5个,每胚0.1m1,置36~37℃继续孵育,每日照胚2次,观察5日,无论死胚、活胚均应测定红细胞凝集价,凝集价不低于1:128(微量法)者,判为感染,计算EID50,每0.1ml病毒含量≥108.7EID50的胚液,方可用于制苗。

000
2.4.2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液00
2.4.2.1 无菌检验取灭活的病毒液,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检验,应无菌生长。

000
2.4.2.2 灭活检验取10日龄SPF鸡胚6个,尿囊腔内接种灭活病毒液,每个0.2ml,置36~37℃继续孵育,每日照胚2次,观察5日,鸡胚非特异性死亡应不超过1个。

对所有鸡胚进行检验,应均不出现失水、卷缩、发育小等现象。

将胚液收获再盲传一代,仍不出现失水、蜷缩、发育小等现象时,认为灭活完全。

000
2.4.2.3 病毒含量测定将浓缩后灭活前取出的胚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10-5、10-6和10-7 3个稀释度,分别尿囊腔内接种10日龄SPF鸡胚5个,每胚0.1ml,每日照胚2次,观察6日。

6日后收取鸡胚,无论死胚、活胚(接种后24小时内死亡者除外)均称重观察鸡胚病变,其胎儿具有失水、卷缩、发育小(接种胎儿重量比对照胚最轻胎儿重量少2克以上)等特异性病痕者,判为感染,计算EID50。

每0.1ml病毒含量≥106.7EID50,方可用于制苗。

000
2.4.3 H9亚型禽流感病毒液00
2.4.
3.1 无菌检验取灭活的胚液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检验,应无菌生长。

000
2.4.
3.2 灭活检验取10日龄SPF鸡胚6个,尿囊腔内接种灭活浓缩胚液,每个0.2ml,置36~37℃继续孵育,每日照胚2次,观察5日,对所有胚液分别测定红细胞凝集价,均应不出现凝集,将胚液收获再盲传一代,仍无凝集价时,认为灭活完全。

000
2.4.
3.3 红细胞凝集价测定将浓缩后灭活前的胚液测定红细胞凝集价,凝集价不低于1∶1024(微量法)者,方可用于制苗。

00
2.4.
3.4 病毒含量测定将浓缩后灭活前取出的胚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10-6、10-7、10-83个稀释度,各尿囊腔内接种10~11日龄SPF鸡胚5个,每胚0.1m1,置36~37℃继续孵育,每日照胚2次,观察5日,无论死胚、活胚均应测定红细胞凝集价,凝集价不低于1:16(微量法)者,判为感染,计算EID50,每0.1ml病毒含量≥107.7EID50时,方可用于制苗。

000
2.4.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000
2.4.4.1 VP2含量检测将制苗用VP2蛋白液按“附注3”方法进行琼脂扩散试验,上清液中表达产物VP2的滴度(AGP效价)不低于1:64者,方可用于制苗。

000
2.4.4.2 无菌检验按《中国兽药典》进行,应无菌生长。

000
2.4.4.3 内毒素检测将灭菌后的VP2蛋白液按“附注4”方法进行内毒素检测,内毒素含量不高于1000EU/ml者(用内毒素<0.125EU/ml的氯化钠注射液将VP2蛋白稀释1000倍,鲎试剂盒检测为阴性),方可用于制苗。

0 0
2.5 疫苗的制备000
2.5.1 油相制备取优质注射用白油94份,硬脂酸铝2份,在油相制备罐中混合均匀并加热至80℃后,再加司本-80 6份,至温度达到125℃时维持30分钟,冷却后备用。

000
2.5.2 水相制备将检验合格的鸡新城疫病毒液、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液、H9亚型禽流感病毒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按适当比例混合
(1:1:1:1)。

使0.1ml水相中鸡新城疫病毒含量不低于108.0EID50,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含量不低于106.0EID50,H9亚型禽流感病毒含量不低于107.0EID50;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上清液中VP2蛋白的含量不低于1∶16(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标准阳性血清的琼扩效价)。

取灭菌后的吐温-80 4份,加入配液罐中,同时加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