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年限平均法计算公式:年折旧率=(1 一预计净残值率)4-预计使
用寿命(年)X 100%月折旧额二固定资产原价X年折旧率4- 12
年限平均法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乂有哪些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较合适呢?根据影响折旧方法的合理性因素。
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
修理和维护费用在牡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
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不多时。
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的合理。
在实际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2、工作量法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 ( 1 -预汁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适用范围:实际工作中,在运输企业和其他的专业车队和客货汽车。
某些价值大而乂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
3、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
适用范围:加速折旧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其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丄医药等。
3.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悄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二2弓预计使用寿命(年)X 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X年折旧率* 12
H I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汁净残值。
因此,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低于其预计净残值以下。
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3.2年数总合法年数总合法,乂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汁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汁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X
100 %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X年折旧率4- 12 某设备预计使用5年,则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为15(5+4+3+2+1)。
第2年时尚可使用寿命为4,此年的年折旧率为4/15。
常用折旧方法匸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乂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二(1 一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X100%月折旧率二年折旧率十12月折旧额二固定资产原价X月折旧率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残值+清理费用)/ 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二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二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
X100%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
乂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I日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二{固定资产原价X (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二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第一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 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I 日率二2/预计的折旧年限X100%
月折旧率二年折旧率十12
月折旧额二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 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 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 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如: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为:
双倍余额年折旧率二2/5X100%二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二10 000X40%二4000 (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 000) X40%=2 400 (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 000-2 400) X4O%=1 440 (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二(10 000-4 000-2 400-1 400-200)/2=980 (元)
(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 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 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 总和。
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二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一已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X{预计使 用年限 + 1} 一2X100% 月折旧率二年折旧率一 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X 月折旧率 仍以前例来说明,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 原值一净残值每年折旧额累讣折旧 年份
(元) 1
5 9 800 5/15 3 266. 7 3 266. 2
4 9 800 4/1
5 2 613. 3 5 880 3
3 9 800 3/15 1 960 7 840 4
2 9 800 2/15 1 306. 7 9 146. 7 0 1 9 800 1/15 653.
3 9 8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数总和法所计算的折旧费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逐渐 递减,这样可以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资产因无损耗 而遭受的损尚可使用年限 变动折旧率
(元) (元)
失。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
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
儿种常用的计算折旧的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
1.使用年限法使用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按
预汁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使用年限法乂称年线平均法、直线
法,它将折旧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
因此,用这种方法所计算的折
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
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原始价值一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
限
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
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二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 一净残值率)/折旧年限X100%
使用年限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但是缺点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
用,修理费越来越多,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
购入的前儿年,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
2.产量法产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因此,将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产
品或劳务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清理费用一预计残值) /
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总产量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二当年产量X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
产量法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悄况。
3.工作小时法这种方法与产量法类似,只是将生产产品或劳务数量改为
工作小时数即可,其计算公式为:
使用侮小时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清理费用一预计残值)/ 应
计折旧资产的估计耐用总小时数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二固定资产当年工作小时数X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
工作小时法同产量法一样,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
旧和费用的配比悄况。
4.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乂称递减折旧费用法,指固定资产每期汁提的
折旧费用,在使用早期提得多,在后期则提得少,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
度。
加速折旧有多种方法,主要有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1)年数总和法乂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率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递减分数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数字总和。
其汁算公式为:年折I日率=(折旧年限一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X (折旧年限+1)一2]X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残值)X年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悄况下,根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二2/折旧年限X100%
月折旧率二年折旧率十12
年折I日额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X年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但这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折旧,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折旧总额不变,因此,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
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曲于采用加速的折旧法,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后期摊提较少,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
预il•产值是企业对现有资产最大使用率,在使用期间,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摊销到日常费用中,这样才能把你买电脑所花的钱,摊销到成本中去,你的产品要减去这些成本计算出真正的利润。
当这个固左资产在使用一立的年限之后,如果花销的维修费用要大于你毎年摊销的费用的时候,你就要考虑继续使用这个设备,你的产品还有没有最大的利润,如果利润减少了,你就要考虑是否需要处理这讨设备(报废或者是卖掉),更换新的设备,以保证最大的盈利。
井不是说要用到这个设备坏了不能用为止。
预il•残值是根据国家规是的使用年限来计算的,这样避免你预计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企业上缴的税款。
第六十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能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如果你要计算你的这台电脑的经残值率,一般是按5%来算,也就是8000X5%=4()0(简单理解就是当你的计算机使用三年后,根据有关规泄你的计算机就值400左右了,如果你把电脑处理了就还要减去淸理费用)然后让算出你的il•算机每年或者是每月应提的折旧(折旧的方法
也有好几种,一般便用平均年限折旧法,如果你是专门使用汁算机工作的,也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或者是加速折旧法,根摇相关规是方法一经确左若需更改需报财政部门批准)。
按照以上规楚,你的计算机应在使用3年中,计提完折旧,就是把你的八千块减去净残值(包括清理费用),这3年中若发生维修费用另计,三年之后若你的计算机还能继续使用,每年要提取一宦的维修费用,一直提到你认为继续提下去,使用你的计算机,一经没有最大的盈利了,甚至会亏本,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是否要处理这台计算机了,这个时候也就是你的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当然其中你要想换计算机另计,或者说是你还没用到三年就更换了计算机业是另计九如果你要知道你讣算机的寿命,你可以根据电子行业一般电脑使用的时间,及其他的一些因素综合考虑,预估计一下。
从企业税负来看,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业承担的税负最轻,自然损耗法(即产量法和工作小时法)次之,快速折旧法最差。
这是因为年限平均法使折旧平均摊入成本,有效地扼制某一年内利润过于集中,适用较拓税率;而别的年份利润乂骤减。
因此,纳税金额和税负都比较小、比较轻。
相反,加速折旧法把利润集中在后几年,必然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税率的税负。
但在比例税率的悄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更为有利。
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企业前期利润少,纳税少;后期利润多,纳税较多,从而起到延期纳稅的作用。
下面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纳所得税的悄况:
例3.广东某鞋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为18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
如表1一1所示,该企业适用33%的所得税率, 资金成本率为10%。
表1-1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 年限未扣除折旧利润(元)产量(件)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合计 466000 4660 (1) 直线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估计残值)/估计使用年限=(180000- 10000) /5=34000 (元)
佔汁使用年限5年。
第一年利润额为:100000-34000=66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66000X33%=21780 (元)
第二年利润额为:90000-34000=56000 (元)
应纳所得稅为:56000X33%二18480 (元)
第三年利润额为;120000-34000=86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86000X33%=28380 (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34000=46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46000X33%二15180 (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34000=42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42000X33%二13860 (元) 0 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21780+18480+28380+15180+13860=97680 (元) 应纳所得稅现值为:
21780X0. 909+18480X0. 826+28380X0. 751+15180X0. 683+13860X0. 621= 75350.88 (元)
0.909、0.826、0. 751. 0.683、0.621 分别为 1、2、3、4、5 期的复利 现值系数,下同。
(2) 产量法
每年折旧额二每年实际产量/合计产量X (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残值) 第一年折旧额为:
1000/4660X ( 180000-10000) =36480 (元)
利润额为:100000-36480=63520 (元)
应纳所得税为:63520X33%二20961. 6 (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
900/4660X (180000-10000) =32832 (元)
利润额为:90000-32832=57168 (元)
应纳所得税为:57168X33%=18865. 44 (元)
100000 1000
90000 900
120000 1200
80000 800
76000 760
第三年折旧额为:
1200/4660X ( 180000-10000) =43776 (元)
利润额为:120000-43776=76224 (元)
应纳所得税为:76224X33%二25153. 92 第四年折旧额为:
800/4660X (180000-10000) =29184 利润额为:80000-29184=50816 (元) 应
纳所得稅为:50186X33%二 16769. 28 第五年折旧额为:
760/4660X (180000-10000) =27725 利润额为:76000-27725=48275 (元) 应
纳所得税为:48275X33%二 15930. 75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
20961. 6+18865. 44+25153. 92+16769. 28+15930. 75=97680. 95 (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
20961.6X0. 909+18865. 44X0. 826+25153. 92X0. 751+16769. 28X0. 683+15 930. 75X0. 621=74873. 95 (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X1/佔计使用年限X100%
年折旧额二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X 双倍直线折旧率
会计制度规定,在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应将原采用的双倍余额递 减法改为用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佔计残值,将其余额在使用 的年限中平均摊销。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Xl/5X100%=40%
第一年折旧额为:180000X40%=72000 (元)
利润额为:10000-72000=28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28000X33%=9240 (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180000-72000) X40%=43200 (元)
利润额为:90000-43200=468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46800X33%二15444 (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 180000-72000-43200) X40%二25920 (元) 利润额为:120000-25920=94080 (元)
应纳所得稅为:94080X33%二31046. 4 (元)
第四年后,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 第四、第五年的折旧额
=(180000-72000-432000-25920-10000) /2=14440 (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14440=65560 (元)
应纳所得税为:65560X33%二21634. 8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14440=61560 (元)
应纳所得税为:61560X33%二20314. 8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9240+15444+31046. 4+21634. 8+20314. 8=97680 (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
9240X0. 909+15444X0. 826+31046. 4X0. 751+21634. 8X0. 683+20314. 8X0 .621=71863.81 (元)
(4)年数总和法:
每年折旧额二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和X (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残值) 本例中,使用年数总和为:
1+2+3+4+5=15
第一年折旧额为:5/15X (180000-10000) 利润额为:100000-56666=43334 (元) 应
纳所得税:43334X33%二 14300. 22 (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4/15X (180000-10000) 利润额为:90000-45333=44667 (元) 应纳所得稅:
44667X33%二 14740. 11 (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3/15X (180000-10000) =56666 (元)
=45333 (元)
=34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