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
一、分类准则
(一)"普遍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级治疗药物):这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低,且价格经济。

各级临床医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二)"受控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治疗药物):这类药物的疗效显著,但价格较高,或者可能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问题。

使用前需详细说明理由,并需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的同意并签字。

(三)"特殊应用"药物(即三线治疗药物):这类药物疗效显著,但价格昂贵,通常用于对抗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数据可能尚不充分,或需防止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

使用此类药物需有严格的医学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过相关专家会诊或科室主任的同意。

其处方需由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签字后方可执行。

(四)本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依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____〕____号文件规定制定,该目录将涵盖所有抗菌药物,新引入的药物也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进行轮换使用,具体操作由药剂科负责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程序
(一)总体原则:严格遵循使用指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禁止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式
1、一线抗菌药物允许所有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使用。

2、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需基于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级别的医师签字授权。

3、三线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在特定指针内,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并由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签字确认。

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时,处方量不得超过____日用量,并需在病历中做好详细记录。

4、以下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级别的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的患者,以及脏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力低下患者并发感染。

2024年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二)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____]____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系指用于治疗和控制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的药物。

3、医院应构建、完善并推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同时将其纳入医疗质量及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以监督并促进合理使用。

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承担督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责任,定期进行及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内容涵盖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医师、药师及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掌握情况及本院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

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建议。

检验科与医院感染科需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并向全院反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细菌流行病学依据。

5、对于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患者,应基于明确的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需将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控制在____%以内。

对于感染性疾病,应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应尽量留取并送检标本,以迅速确定病原菌及药敏结果。

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细菌培养送检率应达到____%以上。

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如年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给予抗菌经验性治疗。

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出来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6、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的特点,包括选用合适的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是否联合用药等。

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应有明确的指征,对于单一药物即可有效治疗的感染,无需联合用药。

8、应严格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并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9、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

10、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管理。

11、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超常预警制度。

药剂科需每季度整理、分析并上报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对于使用量突然增加的品种,应调查原因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以确保用药安全。

2024年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三)
一、分类准则
(一)"普遍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级治疗药物):这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低,且价格经济,各级临床医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二)"受控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治疗药物):这类药物的疗效显著,但价格较高,或者可能产生一定的毒性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问题,其使用需提供明确理由,并需经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的同意并签署确认。

(三)"特殊应用"药物(即三线治疗药物):这类药物疗效显著,但价格昂贵,通常用于对抗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数据可能尚不充分,或需防止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使用时需有严格的适应症,需经过相关专家会诊或科室主任的同意,处方需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字后方可使用。

(四)本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依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____〕____号文件规定制定,该目录应覆盖所有抗菌药物,新引入的药物也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进行轮换使用,具体操作由药剂科负责执行。

二、使用原则与程序
(一)总体原则:严格遵循使用指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禁止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式
1、一线抗菌药物允许所有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使用。

2、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需基于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级别的医师签字授权。

3、三线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符合适应症,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并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字确认。

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时,处方量不得超过____日用量,并需在病历中做好详细记录。

4、以下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级别的药物:
(1)严重感染患者:包括严重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的患者,以及发生脏器穿孔的患者。

(2)免疫力低下患者伴发的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