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背景下中职红木雕刻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背景下
中职红木雕刻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吕娜
摘要:中职学校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围绕本地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诊断红木雕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职业能力需
求的对接程度、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的匹配度,构建适合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岗位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红木雕刻专业 课程建设
一、 创办红木雕刻专业的缘起
其一,行业发展简介。

常熟红木家具作为著名的“苏作”流 派,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 力扶持下,红木雕刻、红木古典家具的产业规模不断发展扩大,
在常熟市内形成了海虞、谢桥、东张等工艺生产集中区。

现在, 常熟已成为我国古典家具的重要主产地之一。

调查显示,兼顾 发展“苏作”三大特色木雕工艺,即陈设观赏木雕工艺品、家具上
的装饰木雕、建筑装饰木雕,能够形成三者互相辉映的基本格
局,使其在雕刻工艺的变革中逐渐形成新的市场卖点。

其二,人才需求分析。

据权威部门调查,2018年,常熟地区 红木家具企业达300余家,年产值80多亿元。

但在作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苏作”技艺的传承方面,苏州苏虞红木、常熟市虞林
世家等企业多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木作产品,多数采取师傅带 徒弟的传授方式培训人才,高水平人才老龄化,技术人才出现青
黄不接的趋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人才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 最大瓶颈。

二、 红木雕刻专业就业情况诊断分析
教育部自2015年启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江苏省中
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47所示范中职学校成
为首批试点学校,苏州地区各学校于2017年底已经全部启动该 项工作。

很多学校积极响应,成立教学诊改领导小组,学习教改
文件,出台诊改方案,对照教学诊断与改进项目、诊改要素以及 诊断点,开展以下诊断工作。

其一,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对江苏省6所开设与红木雕刻专 业相关专业方向的高、中职院校的调研显示,学生毕业就业去向 主要为家具制造企业、工艺品公司、装饰工程公司等,也有30%的
学生没有进入对口企业就职。

常熟地区红木企业等家具厂对学 生的需求量较大,学生就业机会较多。

其二,学校教学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校采取了任务驱动、项 目引领、模块化的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多以理论知识考试、实践
操作技能考核和综合操作大作业为主,个别学校采取了与社会 接轨的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考核方式。

其三,企业反馈情况。

在专业技能方向方面,毕业生雕刻技 能的娴熟程度不同,使用雕刻应用、设计软件操作数控雕刻机、
木工机械设备的技能参差不齐;部分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立足
岗位的职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还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江苏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工艺美术 (红木雕刻)专业主动对接本土特色产业,于2212年开设的新专
业至今已有数届毕业生。

虽有一定的办学经验积累,但该专业
与江苏省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还存在一些差距,难以达到本地 区行业企业的要求。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诊断分析,笔者总结 出三个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专业群
课程体系,实现岗位技术标准与学生专业实操能力的有效对接;
二是要加强对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努力做到课程内容 对接职业能力、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三是要加强对学生劳动 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红木雕刻专业课程建设的改进策略
专业与课程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方向,课程建设是专业
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
重要内容。

因此,明确培养目标,梳理就业岗位方向,明确工作 任务、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的相互关系,构建适合行业岗位需求
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

1.完善中职红木雕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苏州地区红木家具行业的分析,红木雕刻专业毕业生 的就业主要面向红木家具企业、古建筑修缮、家装行业等行业。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相应岗位要求的文化知识、人文
岗位分类
具体岗位
岗位能力描述
主要就业岗位传统木作技术
能识别各类木材,并知道各类木材质的特点
能识读木作部件图、装配图,并能绘制一般家具的二视图
能使用木作工具进行刨、锯、凿等操作
能使用辅助工具与材料进行家具各部件的接合、胶合操作;能独立完成课桌、凳的修缮
能运用圆凿、平凿等凿子凿粗坯制作木雕工艺品
能完成电脑数控雕刻流水线上家具部件雕刻任务 能运用软件进行单个、多个物件的绘制与设计 能应用微型雕琢设备对工艺品进行修光能修复被损坏红木家居饰品
辅助就业岗位
工艺品雕刻
数控雕刻
家具产品销售
职业发展岗位
家具设计师工艺美术红木雕刻师
表1
178
教学心得
ART EDUCATION RESEARCH
基本能力基本能力的具体描述对应的专业课程基础手绘画掌握素描的基本理论,能运用透视规律正确绘制家具等常见物体的三视图结构素描
造型技能运用线条描绘花卉、虫鱼及室内空间的技能装饰色彩
绘制装饰了解传统图案的表现形式,能绘制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
图案基础
图案技能掌握图案设计基本法则,能进行两方连续、适合纹样的设计
绘图软件应用技能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产品的绘制方法,能够使用CAD软件绘制产品三视图机械制图
CAD
表2
表3
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具体描述对应的专业课程
传统木工技能能识读木作部件图、装配图;掌握木作工具的刨、锯、凿等技术;掌握木工部件的接合、胶合等技
术;能独立完成方凳、椅子的制作
木工结构与工艺
木作技术应用实训
手工雕刻技能了解红木材料的特性,理解圆凿、平凿等雕琢设备的技术要领,掌握各类木材的雕法、刻法和后
期处理;能够使用微型雕琢设备并能进行各类维护和保养工作
红木雕刻工艺
综合实训
雕刻专用软件技能了解精雕软件的基础知识,熟悉应用工具的各项功能,掌握屏风、木扇等多种工艺品的设计、绘
制与出图
精雕技术应用
(JD P软件应用)
手工与机雕综合技能了解安全防护的基本手法,熟悉各类木工设备的工作特性,掌握手工雕琢、数控雕琢等基本工
艺,侧重现代设备的使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雕刻应用技能实训
(手工与数控雕刻)
木作技术中级工技能了解木作行业的操作规程和要求,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并按项目要求进行断料、开料、开榫等
技术性工作,能结合古建筑榫卯结构原理,正确拼装木作产品
木作技能实训
木工考证
表4
拓展能力拓展能力的具体描述对应的专业课程及内容
手工木工技能(1)能看懂简单家具设计图、家具榫卯结构图
(2)能看懂一般木结构施工操作工艺规程和施工工艺
(3)能使用各种刨具对毛料进行刨削加工
(4) 能完成各种木构件的榫接合工作
(5)能独立完成一般简单木家具的制作任务
(6)能正确检查成品质量标准和缺陷原因
(7)能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修复与处理
木作技术综合实训
设计基础(家具设计)
分方向岗位实训(木工技能实训)
工艺品雕刻技能(1)能识别常用原材料质地、性能和档次
(2)能看懂设计草图、工艺品所画标注、符号等内容
(3)能根据设计图的要求进行开料
(4) 能使用雕刻工具、切割工具、数控设备雕琢基本形体
(5)能雕琢人物、花卉、动物、器血中的一种
(6)能正确选用抛光材料
(7)能使工艺产品达到平、光、亮等效果,使产品不变形
分方向岗位实训(手工雕刻综合实训)
设计基础(木雕工艺品设计)
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劳动精神,掌握红木雕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操作专业软件,具备一定的手工雕刻与木作营造技术基础;了解木工机械设备的运用原理,能独立操作数控雕刻机制作具体的产品;能适应手工红木雕刻、电脑雕刻、基本木作技术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2.开展中职红木雕刻专业的就业岗位分析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因此,红木雕刻专业负责人与骨干教师多次前往企业调研,引进工艺美术专业建设委员会课程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建设,采纳企业专家型员工的建议,开展“校企共建课程”的研讨。

根据岗位人才需求分析,中职红木雕刻专业主要有三个就业岗位方向:一是与专业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二是辅助就业岗位;三是职业发展岗位,如家具工艺设计师、门店负责人。

这些岗位可分为多个工作任务,与岗位类别对应的能力描述如表1所示。

3.中职红木雕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与相应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基于红木雕刻专业就业岗位方向和工作任务的细化,该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可以从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三个方面划分。

其一,基本能力。

红木雕刻就业岗位是对传统的木雕、木工岗位的升级,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基础的手绘画造型技能、绘制装饰图案技能、绘图软件应用技能,并通过学习与这些基本能力对应的专业课程,掌握满足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

与基本能力(基
(下转第182页)
179
屍血勲4*1■笼
不甚理想,而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有效地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

对于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成绩评定,认为“一张试卷定成绩”合理或不合理的各有6人,更多学生选择了“不太合理”这一点在后面一题“成绩评定应包括的方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作为多选的四个选项的被选数接近一致:文字组织及分析能力29,语言表述及交流能力26,知识点记忆及阐释能力30,知识点理解及线索梳理能力31各选项被选数差异很小。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认为,综合能力的提升才是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应该实现的目标。

综合问卷二的调查结果,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一目了然。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的改变,更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产生更具后续影响力、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从目前的调查情况和课程实效看,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及方向、力度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值得笔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结语
此研究尝试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部分学生认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枯燥无趣的认知态度,也改变史论内容对艺术设计实践难以形成有效辅助的状况。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学生查找资料并充分研究分配的设计实例,借由之前的模块式知识积累的分析手法和记忆元素,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分析实践,可以有效加深对于实例的理解式记忆,并且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提高理论思维活跃
(上接第179页)
本技能)相对应的课程如表2所示。

其二,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对应的主要是三个就业岗位,即木工技术、手工雕刻、数控机器雕刻岗位。

手工雕刻与数控机器雕刻综合技能、木作技能是该专业的核心技能。

与核心能力(专业技能)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如表3所示。

其三,拓展能力。

基于学生参加各类实训学习和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有的学生并不适合从事需要手工雕刻、机器等技能的岗位。

但是这些学生掌握了红木雕刻专业的理论知识,且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建议可从事家具质检、门店销售等辅助职业岗位。

有的学生在动手实训中能制作加工出有一定美感的木质成品,建议加强对其手工木工技能、工艺品雕刻技能的训练,使其今后可从事家具设计、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岗位。

这些学生应加强对产品设计基础等课程的学习,提高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与拓展能力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如表4所示。

四、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红木雕刻专业课程体系
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传承发展“苏作”技艺,是教师需要承担的主要使命。

从2012年至今,学校工艺美术红木雕刻班的校企合作项目相继与本区域的“东方”“名佳”“苏虞”等品牌红木企业构建校企共建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标准、行业对非遗技艺的要求,在工艺美术专业大类8门(素描、色彩、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图案、中国工艺美术史、公共艺术、设计概论)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共同商讨开发了7门“校企、度和理论表述流畅度。

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行性是比较强的,且是在学校现有条件下能够开展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在教学改革效能方面,文章根据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具体教改实践,利用数据分析,切实了解并比较、总结了教改前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实效。

从最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看,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对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内容产生有效的理解式记忆,更利于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体现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

由此得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有必要的,也是在当前的时代要求下,提升学生综合设计素质的合理途径。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多样化、更人性化、更具时代性地进行探索与研究。

项目资助:该文得到贵州大学2018年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资助。

注释:
①2019年3月27日,贵州大学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通知》(校教发〔2019〕号)。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编辑杨婷
行业互认”理实一体的课程。

其中,技能课程有红木雕刻工艺、木作技术应用、精雕技术应用,顶岗实训课程有雕刻应用综合实 训、木作技术实训,专业选修课有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斗拱制作。

这些课程突出了专业技能的实用性,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不仅能传承红木雕刻技艺,而且能较好地适应手工雕刻、电脑数控雕刻、精细木工制作与家具修缮等岗位。

在课程设置明确的基础上,课程体系整体构建的合理性是影响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根据苏州地区红木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标准,构建红木雕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

随着诊段与改进工作的不断深入,专业建设、课程设置逐步完善,学校将更多地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顺应区域行业发展趋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注:该文系苏州市2018年苏州市级教诊改专项课题"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背景在的工艺美术专业(红木雕刻方向)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zzjx201842)研究成果;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职业学校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的途径和方式研究”(项目编号:XHBLX201906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王雨晴
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