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甘薯覆黑膜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3.化学防治:在小麦灰飞虱防治适期喷药防治。
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
注意,在灰飞虱发生期,喷药防治时要从麦田四周开始,防止其逃逸迁飞危害。
另外,提倡在早晨气温较低时喷药,利用中午高温提高杀虫效果,不要在气温高的晴天中午喷药,以
防止人中毒。
露地春甘薯,前期受低温干旱、土壤板结盐碱、透气失墒和中后期阴雨、旺长条件的影响,造成产量不高、生产效益低下。
采用黑色地膜覆盖和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技术,克服春甘薯生产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可有效促进甘薯生长发育,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生产经济效益。
黑色地膜覆盖增产特性1.增温保温。
覆膜后土壤受光增温快,地温散失慢,起到保温作用。
使用黑色地膜覆盖,一般5厘米深表土层温度会提高3~6℃。
2.保墒调墒。
地膜覆盖可以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有较长时间的水分适宜期,且不易产生涝害,起到保墒调墒的作用。
3.保肥增效。
覆盖地膜后,有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加速有机质和潜在腐殖质分解转化,增加土壤养分的积累。
4.防土壤板结。
覆盖地膜后,土壤始终保持疏松状态,通透性好,既有利前期秧苗根系下扎,又有利于后期薯块膨大。
5.防杂草危害。
黑色地膜阻挡
光线,杂草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容易死掉,可减少除草用工,避免杂草与甘薯争夺肥水和空间。
6.防盐碱危害。
地膜覆盖后,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大减少,盐碱地盐分上升量也随之减少,土春甘薯覆黑膜高产栽培技术
31第4
月 上半月刊
壤表层没有盐分积聚,土地盐碱化程度减轻,甘薯免受盐碱危害。
7.减轻病害发生。
覆盖黑地膜后可减轻甘薯茎线病的发生,对甘薯根腐病、黑斑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减少防治用工用药和病毒病传播。
8.促进生长发育。
甘薯覆盖黑地膜比露地栽种可提前8~10天,植株发根早,根系强壮;覆膜后甘薯生长条件适宜,营养丰富,地上部分枝数、叶片数、茎长度、茎叶生长量均比露地栽培高。
覆黑膜高产栽培技术1.选好地块,整地施肥。
甘薯耐旱怕涝,适宜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且透气好的沙质土壤。
前茬以花生或玉米等农作物最为适宜。
甘薯不宜连作。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进行耕翻。
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要施足,省去追肥工序,简化栽培程序。
土壤旋耕后进行起垄覆膜,有条件的可采用旋耕起垄覆膜一体机。
垄距70~90厘米,垄高28~30厘米,垄宽32~35厘米,每垄栽种一行。
地膜应选用宽1米、厚0.006~0.008毫米黑色地膜。
2.选用良种、壮苗。
根据当地甘薯市场需求,选用增产潜力大,丰产性能强,适应性广,抗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高产稳产,品质优良,耐贮藏运输,市场需求大的品种。
选苗要掌握好壮苗标准,一般掌握苗高20~23厘米,节间5~7个,薯苗长势粗壮,苗粗5毫米左右,叶片舒展肥厚,大小适中,色泽浓绿,顶三叶齐平,无病虫害,百苗重不低于500克的壮苗。
薯苗要采用高剪苗。
栽种前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泡薯苗基部10厘米处8~10分钟即可栽种。
3.适期栽种。
一般掌握在4月中旬晚霜结束后10厘米地温达15℃时栽种,比大田栽种提早7~10天。
为提高成活率,栽种时宜选择阴天或晴好天气的下午进行。
栽种方式以水平扦插法为好。
4.合理用水。
地瓜是怕涝作物,特别是坐薯期,田间积水会影响块根膨大,严重的造成薯块腐烂。
地膜甘薯在蓄足底墒的前提下,一般苗期不再浇水;生长中期已进入雨季,如遇干旱少雨的年份,应根据情况适当浇水。
浇水要掌握小水轻灌,不要大水漫灌,收获前一月不再浇水。
如雨季田间积水,要抓紧排水。
5.茎蔓化控。
对于旺长地块要避免翻蔓,可采取化学调控的方法控制茎蔓生长。
春薯栽插后45~60
32/ 刘刚稻烟轮作中应谨慎使用双草醚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茎叶,每隔5~7天喷施1次,根据情况连喷2~3次,控制茎叶旺长。
6.叶面施肥。
甘薯进入生长后期,根据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往往出现早衰现象,为防止茎叶早衰,应进行叶面施肥,可用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叶面喷肥,每亩用量30~40公斤,连喷2~3次,喷肥时间以傍晚为宜。
7.病虫防治。
⑴病毒病:发病前可用10%吡虫啉10~15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蚜虫和飞虱等害虫,预防病毒病发生。
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160~250克,兑水30公斤喷雾处理,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160~270克,兑水30公斤喷雾处理,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3次。
⑵斜纹夜蛾、甘薯天蛾:每亩用5%氯虫苯甲酰胺30~55克或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3.5~5克,兑水30公斤喷雾。
8.适时收获。
当气温降至15℃时开始收获,降至10℃时收完。
一般选择晴暖天气上午收获,经过田间晾嗮一段时间,可减轻薯块表皮的损伤,下午再行装袋销售或入窖贮藏。
除草剂不规范使用往往导致后茬烟草产生药害。
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稻田常用除草剂10%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烟草的药害症状、对烟草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影响、残留消解动态以及致害剂量。
结果表明,双草醚残留会导致烟株矮小,烟叶变黄卷曲,甚至产生褐色药斑或枯萎坏死。
双草醚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随施药剂量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对株高和叶面积均有抑制效果,且第60天效果大致相同;双草醚药害导致烟株不同叶片组织激素含量紊乱,其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明显降低,脱落酸(ABA)含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
残留消解试验表明,在土壤和叶片中的双草醚含量分别大于0.012、0.0185毫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