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宫》赏析
《行宫》赏析
《行宫》赏析1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出处
唐——元稹《行宫》
原文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释
在:健在。
说:诉说、讲诉。
赏析
诗句的意思是,当年这一座繁华热闹的古行宫现已萧条破败不堪,青春已逝。
只有头发已白的宫女还依然健在,三五人坐在冷寂的宫殿里相互诉说唐玄宗的故事。
诗句以洗练的笔墨深刻地揭露了宫廷的衰败,在对世事的感叹如烟中透出几分凄凉。
元稹(779年-831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
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
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
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行宫》赏析2
行宫元稹赏析: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词语注释:
寥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作品译文:
从前的行宫一片冷落,宫中的春花虽然红艳依旧,却无人欣赏。
只留下白头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起玄宗时的往事来。
【赏析】
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作者通过写白头宫女在寂寞中回忆往昔的繁华,来概叹昔盛今衰,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深刻思考。
全诗只有短短二十字,却把唐朝从天宝末年以后半个世纪来的社会变迁浓缩其中,其高度精炼的笔法令人赞叹。
阅读本诗,应注意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相联系,如此便可弄清许多问题。
《行宫》赏析3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注释
(1)寥(liáo)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3)宫花:行宫里的花。
(4)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5)说:谈论。
(6)玄宗:指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
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
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
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
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
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
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
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
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
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
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
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
一是以少总多。
这首诗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
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
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
“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
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深刻的意思。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
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
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
的宫花。
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
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
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
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
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行宫》赏析4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译文
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行宫》注释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行宫》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诗人先写环境。
首句中“寥落”已点出行宫的空虚冷落,又着一“古”字,更显其破旧之象。
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暗示着昔盛今衰的变迁。
而后以“宫花寂寞红”续接,此处可见运思缜密。
娇艳红花与古旧行宫相映衬,更见行宫“寥落”,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
两句景语,令人心无旁骛,只有沉沉的感伤。
后两句由景及人,写宫女,“白头”与第二句中的红花相映衬。
宫中花开如旧,而当年花容月貌的宫女已变成了白发老妇。
物是人非,此间包含着多少哀怨、多少凄凉便不言而喻了。
末句“闲”字与上文“寂寞”相照应,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
过去她们的一颦一笑、盛装丽服只为取悦君王,而今再无缘见龙颜,她们还能做什么呢? 只能无聊地“闲”在冷宫。
而这些宫女们所谈的仍旧是玄宗盛世。
这一方面表现了她们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另方面也证明了如今无可言说的空虚。
比较之下,那种深沉的盛衰之感越发鲜明突出而具体了。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
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
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
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
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的少女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
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
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成日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新回顾!然而,她们被幽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
“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
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思想。
这首诗正是运用以少总多的表现手法,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
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
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
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
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
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
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
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
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行宫》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不久,国力衰退。
该诗就是以小见大地点明了唐朝衰败的原因。
《行宫》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行宫》赏析5
寥落古行官,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赏析鉴赏:
这首五绝语言很平淡,但精警动人,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官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则说一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
”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一白头宫女”。
那么,说玄宗又在何时何地?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官,宫中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
这里的“古行官”,即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当亦指天宝年间移置上阳的红颜少女。
从天宝至贞元,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
岁月,风雨的侵蚀,占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人官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
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元诗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官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
元稹这首短诗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咀嚼。
你看那寥落的古行官,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官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不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吗?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
她“闲坐说玄宗”的出治而乱。
沈德潜说:“说元宗而不说元宗长短,佳绝。
”《行宫》赏析6
原文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⑴寥落:寂寞冷落。
⑵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译文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
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
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十分凄绝。
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
一是以少总多。
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
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
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
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
“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
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
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
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
宫花。
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
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行宫》赏析7
行宫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赏析】
元稹是名震中唐的大诗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有得有失,故前人论其诗众口难一,抑之者说它一H一艳轻浮,语言直露;扬之者却赞其艳而有骨,耐人咀嚼。
平心而论,前一说如指元某些诗缺乏含蓄虽有道理,但以写爱情为一H一艳,以语言通俗为直露,却未为知言;后一说虽不能总括整个元诗,但用以评价他的优秀之作,显然当之无愧。
宋人洪迈说得好“白乐天《长恨歌》《上一一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道开元间宫禁事,最为深切矣;然微之有《行宫》一绝”,“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容斋随笔》)。
明人瞿佑也说:“乐天《长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元微之《行宫》诗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
”(《归田诗话》)诗短而韵味无穷,确是《行宫》的一大特色。
经过安史之乱,唐代中衰,痛定思痛,全国上下,以有为之君到普通百姓都希望盛世再临,同时,人们也自然会感叹盛衰之变,而唐玄宗时代的开元之治和天宝末年之乱,恰成鲜明对比,诗人感时抚事,吟咏成篇。
元稹借玄宗时事写过三篇有名的诗:《代曲一江一老人百韵》、《行宫》、《连昌宫词》。
三首诗有许多不同处。
前一篇为排律,贞元十年作。
它借长安“曲一江一老人”之口述述盛衰变化,多议论典故;后一篇为七言古诗,写于元和十二年。
它通过连昌宫“宫边老人”之口讲李杨故事,反映了社会的治乱与诗人的希望,最唐代脍炙人口的叙事诗;《行宫》诗写于元和四、五年间。
其时元稹以监察御史分务东台,活动于洛一一。
这里有包括玄宗在内的唐代帝王东巡时居住过的行宫—上一一宫。
其地东接皇城,南临洛水,西滨谷水,北连御苑,风光宜人。
玄宗时龙楼一凤阁,烟柳繁华,歌舞升平,与元稹所见凄凉景象迥然不同,所以诗人在本诗一开头就感叹上一一宫的荒废冷落和破旧。
第二句“宫花寂寞红”仿佛又是一声叹息。
诗人的笔触虽然着眼于上一一宫中的花开,而且渲染它的色彩鲜艳,但“红”字前冠以“寂寞”二字,顿时就产生出强烈的暗示,它使人想到宫花自开自落,想到花草凋落,缺少百花争艳。
从第三句转入写人,写荒凉宫中被长期冷落的宫女。
她们是玄宗时代的历史见证人,“花鸟使”选美时,她们入宫还是少女,而此时已是满头白发。
中间的沧桑变迁,个人的辛酸,不言自明。
“闲坐说玄宗”一句既刻画了宫人的百无聊奈的生活,也给人留下了思考回味的余地。
读者可以根据历史和生活经验,驰骋想象,从各个角度去补充她们“说玄宗”的内容。
这样,小诗所创造的意境,所传达的情思和蕴含的言外之意,就使它产生了以少总多的艺术魅力。
《行宫》赏析8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