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辅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辅导方法
1. 教师要树立个人魅力,运用好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
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
有个人魅力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权威性,这种无形的个人权威使正式交往得以顺利进行。
非正式交往与正式交往相比较它有方便性和随意性,它一般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然而非正式交往也是在需要、情感、兴趣、爱好等方而较为接近或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是在轻松和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所以非正式交往的作用在很多时候比正式交往的作用更大、更明显。
在教育教学中既要重视师生间的正式交往, 也要对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恰当运用正式与非正式交往。
2. 营造民主环境,塑造积极个性,培养交往能力,促进人际交往。
教师的领导作风实际上决定着师生双方的交往模式。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实行民主的领导方式,还需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
中职生积极的个性是在民主的氛围中塑造的,其对中职生的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中职生在民主交往模式中不但能激起其对所学科目的兴趣、热情,提高学习成绩,还能进一步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他们的交往。
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都是在这种交往模式中发展起来的。
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这是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性的关键。
中职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核心和灵魂是他们的创造性,在民主交往模式中能不断地得以提高与发展。
在民主的交往模式中充分体现出班级气氛的民主、平等、和谐、活跃,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信任,他们畅所欲言,思维敏捷,敢于提出问题, 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
3. 正确对待各种非正式群体,促进中职生人际交往的发展。
中职生在学校进行的人际交往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
学生在校主要的任务是完成任务学业和学会做人,他们在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的同时而进行的互动、学生之间根据教师的倡议而进行的互帮互助和学习竞赛,这些都属于学生之间的正式交往。
除此之外学生之间还较多地表现为非正
式的交往,如课间、课外活动、宿舍生活区等进行的交往,这种交往的结果就是在班级中形成了各种性质和形式都不同的非正式群体。
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中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及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交往。
重视班级里亲社会型的小群体,有利于班级的形成和发展。
群体之间的交往是群体成员信息沟通的重要场所和情感的依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这样的群体来,使他们形成开放、乐观、团结互助等积极个性品质。
4. 加强班级管理,班风良好才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
加强班级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关键,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班级非正式群体就是在班级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教师应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来引导,充分利用这些非正式群体促进学生的积极交往。
因为舆论对一个集体,尤其是班集体很重要,包括在班级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如何选择交往的对象而形成正确的交往方式等。
所以教师应建立班级的正确舆论环境,加强正面引导,建立各种合理规章制度,给出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让学生去遵守。
同时对在交往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好人好事更要给予宣传和表扬。
教师要维护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使班级风气积极向上,学生的非正式交往得以健康的发展。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个别中职生存在自己无法融入集体的感觉, 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却又害怕、不善于与人交往,他们自身具有交往困难。
分析之,原因可归纳为受个体生理特点的影响与个体心理特点影响两方而。
1. 有些生理缺陷,或学生本人认为的生理缺陷,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如缺牙、身材矮小、伤痕等,这些与其他人不同的生理特点,使他们感到自卑。
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让他正确看待自己的缺陷,一方而引导帮助他不要把缺陷夸大化,尽量通过修饰来掩饰自己的缺陷;一方面引导他发掘自己的优点,与此同时,要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使其在同学们热情的帮助、毫不嫌弃的交往中漠视自己的生理缺陷,将其看得淡然化。
2. 对由个体心理特点影响而导致交往障碍的学生应针对不同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辅导:
⑴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如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妒忌、猜疑、偏激、报复心强等特点,这些心理自然就会影响到个体与他人的交往。
教师应根据不同心理设计出适合的教育辅导方案进行矫正。
(2) 个人能力方面的缺陷的心理。
如言语表达能力差、缺乏交往的技巧、不善交往等,这些学生生性怯懦,很少与人打交道,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常采取回避行为。
针对这些情况要进行如下辅导:
①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找出原因,取得学生父母的支持和配合。
②在学校里,教师应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创造更多机会进行练习,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③鼓励并帮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发挥集体的作用,教师和同学们多称赞、多倾听,以鼓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挥长处,肯定自己。
(3) 曾经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缺乏人际交往信任的心理。
在交往中有的学生过于自信偏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屑与人交往,因而使人敬而远之。
对这样的学生,首先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交往失败的原因,创设一些活动,让他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再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交往中的诚信等。
(4) 嫉妒心理。
由于学生的认知面比较窄,思想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而长远,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这样的心理常常使他们不能融洽地与别人相处,常常在心里不自觉地将别人与自己比较,而影响了交往。
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辅导时态度要坦口和诚实,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敞开心怀引导和纠正。
与此同时还要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与进步,引导他们用别人的长处来完善和弥补自己的不足,靠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来换取别人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