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兼爱练习含解析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兼爱
课后篇一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16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察乱何自起当:尝试。

B。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家:家室。

C。

交相恶.则乱恶:憎恨.
D.具.此而己矣具:完备,齐全。

:指大夫的封地。

2。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B.故贼人以利其身
C。

当察乱何自起
D。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当”同“尝”,尝试.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故亏.父而自利
A。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B.故贼.人以利其身
C.自见者不明.
D.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D项都是使动用法,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利,使动用法,使……受利。

A项,盗,动词作名词,小偷。

B项,贼,名词作动词,伤害.C项,明,形容词作动词,明察。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以治天下
..为事者也
B。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
..者
C。

大夫
..各爱其家
D.视弟子
..与臣若其身
项,古义:小偷和强盗;今义:小偷。

C项,古义:古代官
职名;今义:对医生的尊称。

D项,古义:弟弟、儿子;今义:徒弟。

5.“一句话书评",顾名思义,就是用一句最精练的话,高度概括
某一部(篇)作品。

请仿照例子,为下面的作品,写一句话书评。

(4分)
例:《诗经》——先民的歌唱.
《论语》——
《老子》-—
《庄子》——
《墨子》——
-—一本书从八岁读到八十岁.《老子》-—生命的大智慧。

《庄子》--哲学的天籁.《墨子》——救世的苦行者。

确恰当.
二、课内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
..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
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
..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
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
..各爱
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
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若使
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
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
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
..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B。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圣人:这里是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B。

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C。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D。

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段用形象易懂的比喻,说明“治理天下”,“必知乱之所
自起" 的重要性.
B.墨子认为正是由于人们的“不相爱”,才产生损人利己的行为,小至强盗小偷抢劫偷盗,大至诸侯大夫互相攻战.
C。

墨子认为只要人们“兼相爱”,就可“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然
后天下就能得到治理。

D。

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法和事例论证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理透彻明晰。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2)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尝试考察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起源于人与人
不相爱。

(2)因为天下相亲相爱就能治理好,相互仇恨就会混乱。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实际用时:分钟
满分:39分实际得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

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
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
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

役,修其城郭
..,则民劳而不伤;以
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

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
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

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

必厚作敛于百姓,暴
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
..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

为宫室
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赈孤寡,故国贫
而民难治也。

君欲实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

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

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

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
..,蒸炙鱼鳖。

大国
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
能遍味,冬则冻冰,夏则饰饣壹,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

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

君实欲天
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
舟车,以便民之事。

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
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
上足用,故民归之。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
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
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

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

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

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
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B。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
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C.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D。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其为舟车与此异矣”意思是“制造车船,跟原先不同了”,中间应该断开,排除B、C两项。

“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意思
是“还要向百姓横征暴敛,用以修饰车船",“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中间应断开;“饰车以……饰舟以……”中间应断开,排除D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特指帝王之宫。

B。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

C.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

D.刍豢:指牛羊猪狗等牲畜,泛指肉类食品.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

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

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项,“当今之主"不惜横征暴敛,就是为了享用“美食刍豢、蒸炙鱼鳖”。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欲实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1)君主假如确实想要使天下得到治理,并不愿意国家混乱,在修建宫室时不能不节俭。

(2)因此,法令不用急着督促他们做,百姓不辛苦而财物完全够用,所以百姓归附他.
上古时候的人民不懂得建造宫室,就在山陵附近居住,在洞里居住.地下潮湿伤害人的身体,所以圣明的帝王创造
了宫室.建造宫室的方法是:宫室地基的高度完全能避开地下的潮湿,宫室四面的墙完全能抵御风寒,屋顶上完全能防御雪霜雨露,宫墙的高完全能区别男女之间的礼仪,达到这些目的就停止了。

那些浪费财物劳心费力,而又没有增加对人的生存有好处的,就不做了。

那时使用劳役,修建城郭,百姓虽然辛苦却不受伤害;按常规征收百姓的租税,百姓虽然破费却不以此为困苦.所以
圣明帝王修建宫室,是为了便于生活,并不是用来作为观赏享乐;制作衣服、腰带、鞋,是为了便于保护身体,不是为了装束奇怪。

因此,圣明帝王以自身节俭,来教导百姓,所以天下的百姓能得到治理,财物费用能够充足。

现在的君主,他们修造宫室就同以上不同。

他们对百姓一
定横征暴敛,抢夺老百姓准备做衣食的财物,用来建造宫室,宫室中楼台亭榭弯曲美观,雕梁画栋颜色装饰考究。

君主像这样造宫室,因此他左右的人都效法他,所以他们的财物不够抵御凶灾饥荒,救济孤寡,因此国家贫穷而老百姓也难以管理.君主假如确实想要使天下得到治理,并不愿意国家混乱,在修建宫室时不
能不节俭.
上古时候的人民不懂得制作饮食,他们吃素食而且单独居住。

所以圣人出现,教男人耕种庄稼,用来作为百姓的粮食。


们制作饮食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增加气力补充虚弱的身体,达到
强身填饱肚子的目的而已。

因此,他们使用财物节约,他们自我供养俭省,百姓富足国家安定。

现在的君主不是这样,他们向百姓暴敛财物,用来吃丰盛的
美味,蒸烤鱼鳖。

大国的君主面前堆积上百个器具的菜,小国的君主面前也摆着十几样菜,眼前足有一丈见方,眼睛不能全看到,手不能全取到,口不能全尝遍,冬天则结冰,夏天会腐臭,国
君这样对待饮食,所以左右的人都效法他们。

因此富贵人奢侈,
孤寡人受冻挨饿,虽然不想使国家混乱,是不可能的.君主确实想
让天下安定而讨厌它混乱,在饮食上不能不节约.
上古的先民不懂得制造船和车,重的东西移不动,不能到达很远的地方,因此,圣王出现,制造船和车,用来方便人民做事。

他们制造船和车只求坚固轻便好用,能运送重物到达远方。

他们制造船、车用的财物少,而且得到的便利多,所以百姓愿意使用它。

法令不用急着督促他们做,百姓不辛苦而财物完全够用,
所以百姓归附他.
现在的君主制造船和车,与上古帝王不同.船和车坚固轻便好用都具备了,一定还要向百姓横征厚敛,用来装饰他们的船和车.在车上装饰各种文彩,用精美的雕刻装饰船,女子放弃了纺织而从事文彩,所以百姓受冻;男子离开农田而从事雕刻,所以
百姓挨饿。

君主像这样制造船和车,左右的人就效法他,因此那
些百姓饥寒并至,不得不做坏事.奸邪的人多了,那么刑罚重了;刑罚重了,那么国家就混乱了. 君主确实想让天下安定而痛恨
它混乱,那么制造船和车不能不节俭。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的
成就: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河道萎缩
态势初步得到,流域用水增长过快局面得到有效控制,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
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创造
了人进沙退;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加快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百姓生活得到显
著.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
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
根子在流域。

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举世闻名遏制涌现改善
B。

举世瞩目遏制涌现改善
C。

举世瞩目限制出现改变
D.举世闻名限制出现改变
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结合语境,“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取得的成就应该用“举世瞩目”。

遏制:用强力制止或控制。

限制:限定使不超越某个范围、界限。

结合语境“河道萎缩态势”和“流域用水增长过快局面得到有效控制”,此处应该选择“遏制”.涌现:人和事物大量出现。

出现:显露出来;产生出来.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一种现象。

结合语境“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选择“涌现”。

改善:改变原有的情况使好一些.改变:变化,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改换;更改。

语境是“百姓生活”,应该用“改善”。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黄河流域治理工作难度很大,绝非朝夕可成
B.一些突出的问题在当前黄河流域仍然存在
C.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D。

黄河流域治理工作是—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黄河流域”,结合上文说“党的
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一转折,再结合下文“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
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
在流域”说明此处应填“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B。

重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加快实施,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
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C。

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
生物多样化明显提高
D。

重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加快实施,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生物多样化明显提高
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先“保护”后“修复”。

C项,“多样化……提高”搭配不当。

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先“保护”后“修复”;“多样化……提高"搭配不当。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①:一种是自然
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

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
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③。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②必须接受礼仪的规范③这就
与禽兽无异了
,第一处应是后文的总起句;第二处可以根据后
文“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来填写;第三处可以
根据前文“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来填写。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
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
无差别的兼爱,“若视” 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②看法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