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中主要危险因素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四大基石: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合理膳食
大学生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中主要危险因素:
★睡眠习惯紊乱
记忆力下降
白天没有精神,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头痛及记忆力减退等。

视力下降
长时间超负荷用眼,会使眼睛出现视力模糊、疼痛、干涩、发涨,甚至出现“熊猫眼”、瞬间失明等问题。

抵抗力下降
在熬夜对身体造成的多种损害中,最常见的就是使人经常疲劳,精神不振,抵抗力下降。

皮肤受损
长时间熬夜,破坏人体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循环。

使皮肤出现黑斑、青春痘、弹性差,缺乏光泽等问题。

★缺少运动
心血管疾病:血液循环变慢,心脏功能减退;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导致颈椎病、椎间盘病变、骨质疏松;
代谢性疾病:肥胖症、糖尿病;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
免疫功能减退:感染性疾病。

★不合理膳食
高热量、多盐饮食,肉类和脂肪摄入太多,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导致肥胖,并引起一系列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如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胆囊疾病、痛风等。

•大学生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对早餐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许多同学把早餐的时间用来睡觉。

➢经常吃路边小吃,油炸食品。

➢减肥方法不够合理,很多同学只减靠少食量而忽视运动。

➢对于饮食中的营养平衡不重视,只注重吃饱不注重吃好,荤素搭配不均。

★网络依赖
◆盲目追求时尚与好奇心的驱使
◆情感表达的需要以及自尊感的寻求
◆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为了缓解压力、逃避现实
◆满足青春期的性冲动与猎奇的需求
★吸烟
主要成分:尼古丁、煤焦油、CO等。

对身体的危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冠心病、肺癌等;
对学习的危害:记忆力减退,智力活动能力降低。

被动吸烟者的危害:测流烟雾中尼古丁和CO的浓度高于主流烟雾的3~5倍。

★饮酒
对身体的危害
损害肝功能:导致脂肪肝、肝硬变、肝癌等;
麻醉脑神经:先兴奋,后抑制;
酒精中毒性心脏病、高血压。

对社会的危害
增加意外事故、社会责任感下降。

大学生营养与健康
健康目标(用来划分健康人和“亚健康人”)
生命的7个指标:每周五天,每天30分钟的运动;0吸烟;体重指数﹤24;腰围﹤90/80cm;血糖﹤5.6mmol/L ;血压﹤120/80mmgh ;总胆固醇﹤4.6mmol/L 。

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水
产热营养素
蛋白质:热量4千卡/每克蛋白质
脂肪:热量9千卡/每克脂肪
碳水化合物:热量4千卡/每克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由氨基酸组成,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有20多种。

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需食物提供。

主要功能:构成酶、激素、抗体、组织细胞的原材料,为机体提供能量。

占每日能量的10~15% 。

50-100克/每日。

来源:肉、禽、鱼、蛋、奶、粮、豆、果等。

脂肪
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

主要功能:脑细胞重要成分(脑磷脂和卵磷脂);内脏的固定保护及消化道和皮肤的润滑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维持体温。

占每日总能量的20~25%。

50克/每日。

来源:动物油脂、植物油和果仁。

碳水化合物
主要功能:维持脑细胞功能(神经系统能量的唯一来源);参与遗传物质的代谢;以糖原的形式作为储备能源。

提供人体所需能量。

占每日能量的60~70%。

来源:五谷类、果蔬类、豆制品、糖等。

膳食纤维
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肠道清洁夫,有健胃、清肠、通便作用,降低血脂、血糖。

主要存在于蔬菜、全谷制品、薯类食物中。

每日需要量35克,
纤维素摄入过少可导致肠蠕动减慢,便秘,不利于体内毒素排除。

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包括VB族、VC等,体内组织饱和后,多余量随尿液排出。

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包括VA、VD、VE和VK。

需与脂肪共同吸收,多余量不能排出,过量摄入会导致蓄积中毒。

各种维生素缺乏相关疾病
维生素A缺乏→干眼病、夜盲症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软骨病
维生素B1缺乏→脚气病
维生素B2缺乏→口角炎
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
叶酸缺乏→贫血、心脑血管疾病
矿物质(无机盐)
常量元素矿物质主要为钠、钾、钙、镁等。

钠、钾维持人体的水、盐和酸碱平衡,钙、镁维持骨骼的结构和功能,并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来源:食用盐、乳制品、海产品、芝麻等。

微量元素矿物质(铁、锌、铜、碘等)
铁: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与免疫功能有关。

来源:动物血、黑木耳、红枣等。

锌:参与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对维持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功能有重要作用。

来源:海产品、瘦肉、动物肝和坚果等。


成人每天摄入和排出水量约2500ml,其中摄入食物含水1000ml,饮水1500ml;
排出尿液1500ml、呼吸道蒸发约300ml、消化道排出100ml、皮肤蒸发约600ml。

功能:调节血液循环、体温、体液酸碱平衡。

大学生每日热量的摄入需求
男生3000千卡╱天,
女生2700千卡╱天,
其中,蛋白质15%、脂肪25%、碳水化合物60%。

大学生营养问题
★膳食结构不合理:
不吃早餐、不按时吃早餐、早餐热量不足、品种单一。

纠正措施:坚持按时吃早餐,质量保证,营养均衡。

★钠盐摄入过多
钠盐﹥10克/日,易患高血压。

纠正措施:钠盐摄入5~6克/日,少吃腌制食品。

★摄入热量不足:饮食习惯不同、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分节食。

纠正措施:合理膳食,保证热量。

★维生素缺乏:蔬菜水果
吃的少可导致Vc缺乏,长期食用精米、精面可引起V B1缺乏,绿叶菜过少可引起V B2缺乏。

常见疾病及预防
疼痛:常见症状。

头痛:长时间用眼后头痛;失眠或紧张、压力过大导致的神经血管性头痛。

腹痛:不同器官的病变疼痛会在不同的部位反应。

发热
体温正常范围36~37.4℃。

根据体温高低,发热分类:
低热<38℃;
中等发热38~39℃
高热39~41℃;
超高热>41℃
咳嗽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外界进入呼吸道内
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的动作排出体外。

恶心与呕吐
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呕吐可将食入胃内的有害物质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吐出,
从而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腹泻
肠粘膜的分泌和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使排便频率增加,每天排便可达3~10次以上。

可以是胃肠道功能紊乱,也可以因为食物被病原体污染导致腹泻。

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腰痛
尿频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指一有尿意要立即排尿的感觉;尿痛指排尿时膀胱受尿液刺激产生的疼痛感觉。

血尿及腰痛多为肾脏急性病变所致。

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

病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受凉、过劳、营养不良、情绪抑郁等。

症状:鼻塞、流涕、发烧、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

急性扁桃腺炎:链球菌感染,治疗不及时可合并风湿症和肾炎。

症状:咽痛、发烧、体温可达39℃以上。

急性气管炎:病毒感染多见。

症状:咳嗽、痰多;伴胸部疼痛、全身不适。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
保持心情舒畅心理平衡;
加强锻炼、睡眠充足;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流行季节注射疫苗。

消化系统疾病
急、慢性胃炎
病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心理因素。

症状:急性胃炎有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

慢性胃炎多为不良饮食习惯所造成。

进食后,胃部胀痛,消化不良。

急性肠炎
病因:细菌或病毒感染、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受凉、过敏等。

腹泻多发生在夏秋季。

症状:因饮食不慎或腹部受凉导致为多数,出现稀便、水样便,感染性腹泻可出现粘液便、脓血便,腹痛,发热等。

胃肠道疾病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
加强身体锻炼;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注意缓解心理压力。

泌尿系统感染
病因:微生物感染、细菌、霉菌;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诱因:紧张、劳累、着凉。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血尿,疲倦乏力。

预防:及时治疗身体感染疾病,保证充足饮水。

龋齿
病因:甜食摄入过多,食物残留,微生物感染。

症状:先损坏牙釉质,然后是牙本质,形成龋洞,牙神经外露,导致牙髓炎。

预防:注意口腔卫生,定期牙齿保健。

口腔溃疡
发生在口腔粘膜的浅表损伤。

病因:内分泌因素、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和机体状态。

预防:均衡营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过敏性皮肤病:湿疹、荨麻疹、药疹。

病因:外在因素,内在因素。

症状:皮肤瘙痒,皮疹为红斑、风团、丘疹、水疱等。

预防:药疹要立即停药,减少接触过敏源物质。

体癣:股癣、手癣、足癣。

病因:致病霉菌、皮肤毛癣菌。

症状:红色丘疹,皮肤瘙痒、水泡、溃烂。

预防:个人清洁用品专用,注意皮肤清洁、干燥,衣物和鞋袜应透气良好
寻常性座疮(青春痘)
病因:皮脂腺和毛囊的感染性炎症。

皮损多见淡红色丘疹和黑头粉刺,多位于颜面、额、胸部和臀部。

预防:不要挤压粉刺;
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少吃油炸及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用化妆品。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五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
传染病发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主要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虫媒传播:疟疾、乙脑、登革热、伤寒等。

土壤传播:蛔虫病、破伤风等。

空气传播:流感、水痘、麻疹、肺结核等。

水源及饮食传播:菌痢、甲肝、人禽流感等。

接触性传播:直接接触血液、体液,水痘、狂犬病、乙肝、艾滋病等。

垂直传播:由母亲传给子代,艾滋病、梅毒、乙肝等。

传染病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
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

乙类26种:肝炎、痢疾、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等,严格管理。

丙类11种:流感、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水痘等,监测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方法:
日光消毒法:衣服、被褥、床单阳光下晒晾1~2小时。

空气消毒法:简单易行的室内通风。

煮沸消毒法:将碗筷等餐具及衣物、床单等放入水中,煮沸后持续20-30分钟。

洗涤消毒法:用流动水洗手,全程时间不少于15秒。

浸泡消毒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过氧乙酸溶液及84消毒液等。

提高人群免疫力
特异性措施:提高机体抵抗力。

主动免疫:接种疫苗。

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

非特异性措施:规律生活,保证营养,舒缓压力,增加运动。

流行性感冒(流感)
病原体:流感病毒。

传染源:流感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以空气传播为主。

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咽喉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也可有腹泻。

预防:加强锻炼,规律生活,注射疫苗。

肺结核
病原体:结核杆菌。

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

临床表现:咳嗽>2周,低热,乏力,有时咯血、胸痛等。

X线检查为最重要的确诊手段。

预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病因:病毒或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患眼刺痛、发痒、畏光、流泪、球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

预防:毛巾、脸盆、水桶等个人专用。

患病期间不要去游泳池。

病毒性肝炎
病原体:肝炎病毒。

分甲、乙、丙、丁、戊型。

传染源: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
甲、戊型经消化道传播;
乙、丙、丁型经血液、体液及母婴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认真筛查、隔离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减少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减毒活疫苗;注射丙种球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