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件格式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文件格式要求
1 目的
保证技术文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体现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便于技术文件的正确理解和实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项目部,当海外工程另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具体规定执行。
3 一般要求
3.1 技术文件应贯彻国家、行业、企业的有关法令、规范、规程和标准,充分体现设计意
图,针对作业项目,起到正确指导作用。
3.2 技术文件应表述简明、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优先选用图表方式描述。
3.3 技术文件应针对具体作业项目提出明确的要求,避免照抄各种规范标准。
3.4 文件中的称谓及名词,尽量使用中文,避免使用未经统一的英文字母代号。
3.5 行文语序必须符合汉语语言规范,不得英文直译。
3.6 正确使用数字、公式、符号、法定计量单位、代号、技术词汇、专业术语。
4 页面要求
4.1 纸张大小:A4,常规为纵向布置,特殊条件下横向布置。
除附图附表外,不宜选用A3
纸张。
附图必须选用大于A4幅面的纸张时,应按国标折叠成A4幅面,以便于装订和存档
4.2 纵向页边距:上25mm,下20mm,左20mm,右20mm。
4.3 横向页边距:上20mm,下20mm,左20mm,右25mm。
或在插入分节符后,设置页面横
置,由WORD自动设置页边距。
4.4 页眉、页脚根据行文需要,当有页眉页脚需要时,页眉顶端距离1.0,页脚底端距离
1.0厘米;页眉页脚均不加隔离或标识性的横线及方框。
4.5 有装订需要时,纵向布置页面左侧装订,横行布置页面上部装订。
装订线位置5mm。
4.6 根据文本内容需要,同一文本中页面变换时,应在本页面换页处设置分节符。
4.7 若无特殊要求,不宜设置水印、页面颜色及页面边框。
4.8 封面不设页眉、页脚以及公司标识等内容。
4.9 正文页眉可使用公司标识,标识尺寸要求见图4.9(公司安全监督处文件《施工现场
规范标识图册》)。
图 4.9 页眉中公司标识示例
4.10 正文页脚可设置文件标识,如“XX装置XX施工技术方案”。
4.11 封面不设页码。
目次多于一页时,以“i”、“ii”形式进行编页码。
正文页码以“第
1 页共 10 页”的形式进行编制,居中(无文件标识时)或置于页脚右侧(有文件
标识时,双面打印时,偶数页页码置于页脚左侧)。
5 文件的结构和排版
5.1 文件正文使用小四号宋体字,数字、英文字母可以使用Times New Roman,章、节、
条作为各级标题时使用黑体。
5.2 全文段落1.25倍行距,字间距采用标准格式。
5.3 文章的结构层次不宜超过四级,可分别由章、节、条、款、段、一级列项、二级列项
组合成文。
章节条款应顺序选用,其下均可设段和列项。
同一层次中,应按先主后次、共性优先的原则排序。
5.4 文章中的章、节、条、款编号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段不编号。
层次数字编号之间加半
角圆点,圆点应加在数字的右下角。
各层次的编号及段落、大纲级别示例见表5.4。
表5.4 层次的编号及段落、大纲级别
注2:章、节、条、款、列项的编号后,与文字之间,除按表中所列插入空格外,不得再有“.”和“、”。
6 标准规范的引用
6.1 国家、行业、企业现行标准、规范只能作为编写方案的依据,应在标题为“编制依据”
的独立章、节下按项排列。
6.2 不得罗列引用规范标准,文章中未涉及到或未引用到的标准不要列入编制依据。
技术
人员应深入了解其内涵,根据方案内容确定引用范围,确保方案的严谨和准确,同时保证标准规范为最新版本。
6.3 引用标准、规范应按照施工图或设计文件规定的要求。
当设计不明确时,引用标准应
符合下列要求:
1)所引依据顺序依次为国家标准、本行业标准、其他行业标准、公司施工工艺标准;
2)引用规范避免出现双重标准,同是施工或验收规范,不宜出现两个或以上;
3)正确区分技术规程、工艺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文件。
6.4 “编制依据”中标准规范的引用方式应为带“《》”的规范名称,其后为规范编号及发
行年份。
应注意,标准规范的发行年份按规范封面所示正确书写,不应增加或省略。
6.5 正文中引用标准规范时,应为带“《》”的规范名称,其后在“()”内注明标准、规范
的编号和发行年份。
6.6 技术交底中不必出现编制依据,正文中不应出现“执行xxxx-xx标准”、“参照现行
国家规范”和“遵照公司xx号文件执行”等文字。
7 插图的规范编制
7.1 每幅图均应在条文中明确提及,并应置于有关条文附近。
图的板式应设置为“嵌入型”,
如果图片较小,可设置为“四周型环绕”或“浮于文字上方”,但不应与文字重叠。
7.2 条文中的图应按层次号前加“图”字编号。
当同一层次中有多个图时,可在层次号后
加图的顺序号。
如:第5.1.2条有两个图,其图号应分别为“图5.1.2-1”、“图5.1.2-2”。
对图只能进行一个层次细分成a)、b)、c)等分图。
“-”为全角短横线。
7.3 每幅图应有图题(即图名),并置于图号之后。
图号与图题间留一个半角空格间隙,
并置于图的下方居中位置。
图中的分图也宜有图题。
图题文字应简练,末尾一般不加“图”字。
7.4 应采用计算机制图,使用准确的板式和文字。
组织结构图、流程图等简单的框图应使
用word绘制,机械制图、电气简图等技术图纸应使用AutoCAD等专业制图软件绘制,图文中使用的图形符号和代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7.5 采用插图时,应保证图片、剪贴画等的质量,模糊不清、图像杂乱时应采用图片编辑
修复工具软件处理。
7.6 图的脚注应位于图题之上,图注应置于图的脚注之上。
图中只有一个注时,应在注释
前标明“注:”,同一幅图中有多个注时,应采用“注1:”、“注2:”等编号。
图的脚注采用上标形式的a、b、c等编号,同时在图中需要注释的位置标以相同的编号。
图注不应包含要求,图的脚注可包含要求。
7.7 图题中文文字:字体黑体、小四号、常规;图注、脚注中文文字:字体宋体、小五号、
常规;西文、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图中文字、西文、数字:五号,字体根据图的内容选择。
8 表格的规范编制
8.1 每个表均应在条文中明确提及,并应排在有关条文的附近,但不得将条文的内容分开。
不允许表中有表,也不允许将表分为次表。
8.2 条文中的表应按层次号前加“表”字编号。
•同一层次中有多个表时,可在层次号后
加表的顺序号。
例如:第5.2.2条的两个表,其表编号应分别为“表5.2.2-1”、“表
5.2.2-2”。
8.3 每个表应有表题(即表名),并置于表的编号之后。
表号与表题间留一个半角空格间
隙,表号和表题应置于表的上方居中位置。
表题文字应简练,末尾一般不加“表”字。
8.4 表中的栏目和数值,可根据情况横列或竖列。
横列时,栏目中的计量单位应标在该栏
目中量的名称之下,竖列时应标在量的名称之右,并置于括弧内或专设“单位”一列。
如果表中所列单位均相同,应在表的右上方标明“单位:××”。
8.5 需要转页接排的表,可在接排的各表正上方重复表的编号,标明“表××(续)”,表
题可省略,但每个续表中均应有表头,设置重复标题行。
8.6 表内作为标题的项目或序号的首行或首列文字、数字水平居中,其他内容文字中部两
端对齐,数字中部右对齐,英文字母作为单位时水平居中。
表栏中的文字或数字相同时,应重复写出。
当表栏中无内容时,应以短线“-”表示,不得留空白。
8.7 不允许使用斜线在表栏中区分栏目名称,见示例1,在此情况下应调整栏目格式。
正
确形式见示例2。
示例1:
示例2:
8.8 适用时,表头中可用量和单位的符号表示。
需要时,可在提及表的陈述中或在表注中
对相应的符号予以解释。
示例:
8.9 表格行高宜指定最小行高0.6cm。
表格列宽根据内容调整。
表的宽度应与页面的打印
宽度相同,即根据窗口调整表格,表格左右边框无线条,其他部位线条为0.5磅黑色细实线。
8.10 表注及表的脚注均应置于表中,表注位于表的脚注之前。
表中只有一个注时,应在
注释前标明“注:”;同一个表中有多个注时,应采用“注1:”、“注2:”等编号。
表的脚注采用上标形式a、b、c等编号,同时在表中需要注释的位置标以相同的编号。
表注不应包含要求。
表的脚注可包含要求。
8.11 表题中文文字:字体黑体、五号、常规;表注、脚注中文文字:字体宋体、小五号、
常规;表中文字:字体宋体、五号、常规;西文、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9 数值的规范写法
9.1 数作为量值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正体书写。
为使多位数字便于阅读,可将数字分
成组,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分成一组,组间使用半角“,”隔离,但不得用圆点或其他方式分开。
9.2 小数记号是位于底线上的圆点。
在用外文书写的文件中,小数记号可用逗号。
如果数
的量级小于1,则小数记号前面应当加“0”。
9.3 数值的有效数位数应全部写出。
技术文件中的量值,必须反映所需的精确度。
9.4 多位整数、多位小数的小数点后,有三个或以上的“0”时,均可采用乘以10n(n为
正数、负数)的写法。
但有效位数中的“0”必须全部写出。
同时还应考虑到工程中的一些习惯说法。
4)例1:“年产30万吨合成氨”应写成:30×104t/a合成氨,不应写成300×103t/a
合成氨或3×105 t/a合成氨;
5)例2:“一百一十千伏安变电所”应写成:110 kVA变电所,不应写成11×104 VA
变电所;
9.5 数值范围的表示方法见表9.5。
表9.5 数值范围的表示方法
9.6 数值的允许偏差范围表示方法见表9.6
表9.6 数值的允许偏差范围表示方法
9.7 带有长度单位相乘的数值,应按下列方式书写:
外形尺寸L×B×H(mm):240×120×60 (mm)或240 mm×120 mm×60 mm
不应写成240×120×60 mm
9.8 技术文件条文中应采用“……大于(小于或等于)……”的表述形式,而不采用“……
>(或≤)……”的表述形式。
表格中优先采用符号。
10 公式的规范写法
10.1 文本中的公式应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书写。
10.2 公式中的数值、量的符号、单位符合等应正确使用。
10.3 正文中的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排,较长的公式宜在等号(=)后回行,或者在“+”、
“-”等运算符号后回行。
公式中分数线的横线,长短要分清,主要的横线应与等号取平。
公式的编号右端对齐,公式与编号之间用“……”连接。
10.4 公式下面的“式中:”应首行缩进2字符,单独占一行。
公式中所要解释的符号按先
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分行书写,首行缩进2字符,再用破折号与释文连接,换行时与上一行释文对齐。
各行的破折号对齐。
11 符号的规范写法
11.1 量的符号
11.1.1 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或希腊字母,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
无论
正文的其他字体如何,量的符号都必须用斜体书写,除正常语法句子结尾标点符号外,符号后不附加圆点。
11.1.2 如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量有相同的符号或是对一个量有不同的应用或要表示不
同的值,可采用下标予以区分。
根据下列原则书写下标:
1)表示物理量符号的下标用斜体书写。
2)其他下标用正体书写。
如:试验压力P t,P表示压力,是量的符号,用斜体;t是试验的缩写,非物理量符号,因此用正体。
气体压力G p,G表示气体,与压力同时组成物理量符号,因此用斜体;P本身
表示压力,是物理量符号,也用斜体。
唯一例外是pH值为正体。
11.1.3 量的组合为乘积时书写为a·b、a×b、ab的任何一种形式均可,一个量被另一个
量除应书写为a/b、a·b-1。
如果分子或分母或两者本身都是为乘积或商的情况,除加括号以避免混淆外,在同一行内表示除的斜线(/)之后不得有乘号和除号。
11.2 单位符号
11.2.1 在书写时,无论其他部分的字体如何,单位符号都应当用正体书写。
在复数时,
单位符号的字体不变。
除正常语法句子结尾的标点符号外,单位符号后不得附加圆点。
单位符号应当置于量的整个数值之后,并在其间留一个半角空格。
11.2.2 组合单位符号写成Nm、N·m、N m、m/s、m·s-1的任何一种形式均可。
11.3 量值
表示量值时,单位符号应当置于数值之后,数值与单位符号间留一个半角空格。
据此,必须指出,在表示摄氏温度时,摄氏度的符号℃的前面应留一个半角空格。
唯一例外为平面角的单位度(°)、分(′)和秒(″),数值和单位符号之间不留空隙。
如:20牛(顿)压力表示为F=20 N、F=20 kg·m/s2的任何一种形式均可。
12 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12.1 技术文件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所使用的计量符号、数学符号、物理量符号
以及其他符号、代号,应分别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法令的规定。
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详见附录A。
12.2 在同一技术文件中,同一量的名称、符号、计量单位应保持一致。
在叙述语句中,
不应用符号代替符号名称或文字说明。
当带有阿拉伯数字时,应使用计量单位符合。
12.3 编制施工技术文件时,应按照法定计量单位符号书写,注意符号的字体、大小写、
上下标、间隙等,常见的法定计量单位使用错误见附录B。
13 常用代号的规范使用
常用符号指在施工中用到的并非量、单位的符号,通常在行业内惯用的一种形式符号。
常用符号的使用既应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行业、传统等因素。
避免因使用错误造成与相关单位和部门衔接不当,不利于数据的统计、分析。
本章只在施工材料的书写上进行规定。
13.1 板材的符号表示见表13.1。
表13.1 板材的度量符号
13.2 常用型材的度量符号表示见表13.2-1,常用型材的表示方法见表13.2-2。
表13.2-1 常用型材的度量符号
表13.2-2 常用型材的表示符号
13.3 管材的符号表示见表13.3。
表13.3 管材的度量符号
管材的表示方法有两种:DN200×5 mm或φ200×5 mm。
前一种方法表示时,壁厚也可以按照SH3405-1996中Sch壁厚等级中的规定写成DN200 Sch40的方式。
14 技术词汇和专业术语的规范使用
14.1 技术文件中,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正确使用的工程技术词汇和专业术语。
14.2 根据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规程和有关书写标准,下面列出常见的技
术词汇和专业术语的表示方法,供参考使用。
以下行文中,“应书写为”仅指对书面语的要求,“应称为”指对书面语和口头语都有的要求。
1)技术文件中用“2010-11-30”表示2010年11月30日。
公文的发文日期使用中文
汉字: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三十日。
2)应优先使用数字+符号的表示方法。
如:“100万吨/年”应书写为“100×104t/a”;
“连续运转3小时”应书写为“连续运转3 h”。
3)“两台容积为400 m3的球罐”应书写为“两台(公称容积)Vn400 m3的球罐”。
4)“阀门”不应书写为“伐门”。
5)“倒链”应称为“手拉葫芦”。
6)“蒸汽透平机”应称为“汽轮机”。
7)“高空作业”应称为“高处作业”。
8)“氧-乙炔焰”应书写为“氧乙炔焰”。
9)“允许误差”应称为“允许偏差”。
10)“不应小于”应称为“应不小于”。
11)“尺寸偏差”应称为“尺寸允许偏差”。
12)“水平度不大于1/1000”应称为“水平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1000”。
13)“凹凸度”应称为“平面度”;“直线状”应称为“直线度”、“垂直度”、“铅垂度”;
平面的“光洁程度”用“粗糙度”表示;“不同轴度”应称为“同轴度”。
14)设备上的焊缝:纵缝是A类焊缝;环缝是B类焊缝;角焊缝和法兰焊缝是C类焊
缝;开孔补强焊缝是D类焊缝。
15)焊缝“加强高”应称为焊缝“余高”。
16)“点焊”一词只能用于钢筋点焊机,安装专业一般称为“定位焊”。
17)“咬肉”应称为“咬边”。
18)“丁字焊缝”应称为“T型焊缝”。
19)“焊口”一词不用。
未焊接前称“接缝”,焊接完成称“焊缝”,“焊接接头”包括
“焊缝”和“热影响区”。
20)“着色检验”应称为“渗透检测”。
“超声波探伤”应书写为“超声检测”。
“照相
探伤”应称为“射线检测”。
21)“二”是序数,“两”是量值。
如:“涂漆两遍”指共需涂两遍漆,而“涂漆二遍”
易理解为“涂第二遍漆”。
22)“二次灌浆”指“第二次灌浆”,并不是所有的“基础灌浆”均称为“二次灌浆”。
23)土建施工的基础交安装专业时,安装专业不应作“基础验收”,应称为“基础中间
交接”。
24)拱顶罐、球壳罐的“排版图”,应书写为“排板图”。
25)公称直径DN后面不应写单位,如不应书写为DN50 mm,直接写为DN50。
15 附录
附录A 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B 常见的法定计量单位使用错误
附录C 施工技术方案模板
附录D 施工组织设计封面模板(其他同施工技术方案)
附录E 附图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