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2023年修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
都市集中进展理论
都市集中进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拢。

(都市经济的最全然特征之一)
都市的集中进展——都市现象;大都市进展——世界都市。

1966年豪尔《世界都市》——世界大都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都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都市假说》中强调世界都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都市与世界经济—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

世界都市的7个指标:要紧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要紧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是港口与国际航空港)、都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都市聚拢区——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都市的行政界限不尽相同。

在高度城镇化地区往往包括一个以上的都市。

大都市带——法国戈德曼1957年提出,指的是多核心的都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是25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250人。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等。

『例题』弗里德曼《世界都市假说》有( )指标。

A. 要紧的金融中心
B. 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C. 区域性机构的集中地
D. 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
E. 要紧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
答案:ABDE
都市分散进展理论
建立在通过建设小都市来分散大都市的基础之上,要紧理论包括田园都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田园都市理论是在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在实际中分化为两种形式:
①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形不成都市群;
②都市郊区:只能促进大都市的无序地向外蔓延。

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
①1924年提出建设卫星城的概念。

②定义: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都市性质的独立都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都市的派生产物。

③特点:强化了与中心都市的依靠关系,强调中心都市的疏解。

④问题:中心都市的过度依靠,造成子母城之间交通压力,难以真正疏解大都市。

新城(20世纪50年代往后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都市,第三代卫星城)
①更强调相对独立性。

②基本上是一定区域的中心都市,为其本身四周的地区服务,同时与中心都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对涌入大都市的人口起到截流作用。

有机疏散理论(不是一个具体的或者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都市的进展带有哲理性的考虑)
①1942年沙里能《都市:它的进展、衰败和今后》,关于都市进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理论。

②将都市分解成为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都市有机整体,各部分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并用绿化地带隔离开来,以高速交通相联系。

简言之,将都市各种功能适当集中,并将这些集中点做有机疏散。

都市规划理论形成和进展的要紧缘由:
都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仅凭感受所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来展开工作是不适宜的,而要认识都市进展的规律性,科学的预测和预想都市的今后进展,就必须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保证都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是都市规划理论形成的要紧缘由。

都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能够归纳为三部分:
功能理论:从都市系统本身解释都市形态和结构,以实现都市的功能,这通常指都市规划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原理。

决策理论:系统分析都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以确定都市的主导职能(性质),都市进展的大概规模和都市进展的方向。

包括系统的分析方法论和科学的决策。

规范理论:阐明都市规划中价值目标以及和都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例如都市规划应达到区域整体协调、可持续进展、生态都市、公平公正之类的价值取向。

注意:这是从理论体系进行归类,实际中往往同时包括这三个方面,虽各有侧重点,但不是截然分开的。

『例题』都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包括( )。

A.功能理论 B.决策理论 C.打算理论 D.规范理论
答案:ABD
现代都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基本上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接着对今后的进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都市规划进展的历史性文件,从中我们能够追踪都市规划整体的进展脉络,建立起现代都市规划理论进展的基本框架。

1、《雅典宪章》(1933年)
背景: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达到进展的,甚至能够说,现代都市规划的进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

在现代都市规划的进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运用了近代理性主义的观念。

理论思想:人民的利益是都市规划的基础,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的分区和布局,为都市规划的进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感觉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操纵,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地解决都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都市的进展和进步。

思想方法:提出功能分区,感觉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都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它依据都市活动对都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进展。

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都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都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都市。

(在印度新都市昌迪加尔的规划中,得到了具体实践)
都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和“最合适的关系”。

都市看成一种产品的制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都市建设的蓝图。

『例题』《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
B.物质空间决定论
C.综合多功能
D.大众参与
答案:B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背景:形势的进展变化,要进行修正。

于1977年在秘鲁的利马召开了国际性学术会议,在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都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2)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

其中社会文化论感觉,物质空间只是阻碍都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一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都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马丘比丘宪章》感觉都市是一个动态系统,都市规划师必须把都市看做为在连续进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4)提出区域和都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这一过程应当能适应都市那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更强调都市规划的过程性和系统性;都市规划成为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

(5)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抉择理论”
和“倡导性规划”——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推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关心。

(6)《马丘比丘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都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的推进其发胀,提出:都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都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相互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并鼓舞建筑使用者制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

『例题』《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都市规划的()。

A.整体性B.系统性C.过程性D.动态性
答案:CD
3、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都市和都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靠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感觉物质空间只是阻碍都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都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雅典宪章》将都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都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城镇形成网络体系的进展理论
都市分散进展与集中进展只是都市进展过程中的不同方面,任何都市的进展都是这两个方面作用的综合,或者说是分散与集中相互对抗而形成的临时平衡状态。

(1)每个都市阻碍力的大小,取决于都市所能提供的商品、服务及各种机遇的数量和种类。

(2)不同规模的都市及其阻碍的区域组合起来就形成都市的等级体系。

(3)城镇之间交通、通信所组成网络的多少和方便程度,给予了该都市在都市体系中的相对地位(引力模型,是其中最为简单、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都市体系——一定区域内都市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1)格迪斯、芒福德等人从思想上确立了区域都市关系是研究都市问题的逻辑框架。

(2)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1933年发表的中心地理论揭示了都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

(3)贝利等人结合都市功能的相互依靠性对都市经济行为的分析和中心地理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都市体系理论。

都市体系内容包括三部分:职能、规模和空间结构。

都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都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都市内部,各类土地使用配置有一定的模式和运行规律,一般可归纳为三个理论,均与都市的经济地租紧密关联。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l923年提出,都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

提出了阻碍都市活动分布的四项基本原则:(1)有点活动要求设施位于都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如中心商务区要求特别方便的可达性,而工厂需要有大量的水源)
(2)有点活动受益于位置的相互接近(如工厂与工人住宅区)
(3)有点活动对其他活动会产生对抗或有消极阻碍,就会要求这些活动有所分离(如高级住宅区与浓烟滚滚的钢铁场不会相互毗临)
(4)有点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点(如仓库被布置在冷清的都市边缘地区)
『例题』都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与代表人物是()。

A. 恩温卫星城理论
B. 伯吉斯同心圆理论
C. 哈里斯、乌尔曼多核心理论
D. 霍伊特扇形理论
答案:BCD
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进展
跨入21世纪,都市今后进展面临的全球性经济议题得到普遍关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可持续进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当代都市规划必须适应形式的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拓、创新。

『例题』21世纪都市所面临的要紧社会经济条件是()。

A.可持续进展
B.知识经济
C.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D.互联网
答案:ABC
1、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今后》:全面阐述可持续进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进展。

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进展,强调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即最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阻碍绝对不可危及生态体系的承载极限。

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进展,强调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社群能够享受平等的进展机遇。

另外,社会与环境可持续进展必须得到治理体系、法制体系、科技体系、教育体系和决策体系等五大体系的支撑。

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大会公布《全球21世纪议程》:变革现行进展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达到最少限度的耗费自然资源以及最低限度的产生废弃物;提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进展的纲领,强调了可持续进展在治理、科技、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可持续进展开始成为人类共同纲领。

3、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进展白皮书》:强调可持续进展之路是中国今后进展的自身需要和必定抉择。

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进展目标: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进展的政策法规、进展战略、规划和行动打算,动员所有的社区团体和民众积极参与,建设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宁,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

人类住区的进展任务:向所有居民提供住房,改善住区环境和治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促进可持续进展的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可持续进展的建筑业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推动人类住区的可持续进展。

(三提供良促进一改一推。

知识经济与都市的科技创新环境
知识经济与都市的科技创新环境(了解)考P36
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是由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于《1996年度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

1、知识经济四个要紧特点
科技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重要的进展资源,被称为无形资产;
信息技术:使知识能够转化为数码信息而以极其有限的成本广为传播;
服务产业: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人力因素:空前重要,人的智力取代人的体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进展资源,因而教育是国家进展的基础所在。

『例题』下列属于知识经济特点的是()。

A.科技创新
B.信息技术
C.资金流淌
D.人力素养
答案:ABD
2、高科技园区四种类型
高科技企业的聚拢区:与所在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紧密相关,以大学所提供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基础;
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无直接地域联系,往往是政府打算的项目;
技术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
建设完整的科技都市:作为区域进展和产业布局的一项打算。

当今世界的科技创新的要紧来源仍是发达国家的国际性大都市,如伦敦、巴黎、东京等总之,知识经济将催生各种高科技园区,它将是今后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大的中心都市仍然是科技创新的最重要基地。

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地区(如北京和上海),进展较为成功,因为科技创新的环境比较成熟。

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都是以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为主,要紧是制造装配基地,而研究开发层面仍然留在发达国家。

尽管如此,这些高新产业园对我国的高科技产业进展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都市或区域的整体进展水平。

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1、经济全球化
定义:指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进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淌规模越来越扩大。

基本特征:
(1)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治理与操纵——研究与开发——生产与装配三个基本层面的空间配置已经不再受到国界的局限。

(2)各国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国际贸易额占各国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关税壁垒正在完全瓦解之中。

(3)各种进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淌规模不断扩大。

(4)信息、通讯和交通的技术革命使资源跨国流淌的成本日益降低,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城镇体系结构性变化(从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结构到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
(1)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的治理与操纵、研究与开发和制造与装配三个层面往往集中在同一城镇,城镇间依靠程度相对较小,因而城镇之间的经济活动差异在于部类不同而不是层面不同——城镇体系水平结构。

(2)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三个层面的聚拢向不同城镇分化,经济空间结构重组表现为制造与装配层面的空间扩散和治理与操纵层面的空间集聚,都市间依靠程度较大——城镇体系垂直结构。

典型例子——春兰集团
这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导致城镇体系的两极分化。

在城镇体系的顶部,是少数都市对于全球或区域经济起着治理与操纵作用,末端是作为制造与装配基地的一大批城镇。

经济中心都市的特点:①作为跨国公司(全球性或区域性)总部的集中地,因而是全球或区域经济的治理与操纵中心;②金融中心;③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房地产、法律、财务、信息、广告和技术咨询等),以满足跨国公司的服务要求;④知识创新的基地和市场;
⑤信息通讯和交通设施的枢纽。

典型都市——纽约、伦敦、东京
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
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了解)考P38
1、知识传播的信息化大大缩短了从知识产生到知识应用的周期,促进了知识对经济进展的主导作用。

2、信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如亲近大自然、家庭内工作、中心区娱乐、消费、社交等
当代都市规划的重要实践(熟悉)
1、基于可持续进展理念的都市规划实践——都市村庄
美国规划师关于战后的郊区化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持续进展理念的住区进展模式,称为都市村庄,具有以下特点:
(1) 形态紧凑;
(2) 密度适当;
(3) 混合用地;
(4) 公共交通为主导;
(5) 街道面向步行者;
(6) 调试性较强的建筑。

2、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都市规划实践——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当代都市规划的重要实践,同时包括了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和进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

我国当今一项重要的都市规划实践是开发区。

『例题』当代都市规划重要实践在哪些方面()。

A.都市村庄
B.生态住区
C.大学城
D.产业园区
答案:AD
都市规划法律体系
概念:国家和地点制定的有关都市规划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组成完整的都市规划体系。

法规体系有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纵向分为中央和地点两个层面,横向分为基本法和配套法两个方面。

1、法律法规:国家都市规划行政法规体系:包括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和行政法规;地点都市规划法规体系: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条例或方法为基础,还有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组成。

有立法权的都市也能够制定相应的规划法规。

地点法规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相互衔接、协调
2、行政法规:国家和地点所制定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为基础的关于都市规划的一系列行政法规。

3、技术法规:国家或地点制定的专业性的标准和规范,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目的是保障专业技术工作科学、规范,符合质量要求。

都市规划编制体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和《都市规划编制方法》的规定,我国现行的都市规划编制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1、城镇体系规划
包括全国、省(自治区)以及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在制定都市总体规划时统一安排。

2、都市总体规划
分三个步骤的工作:
(1)编制总体规划首先由都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总体规划纲要,经批准后,作为指导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2)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大都市能够编制分区规划,对总体规划内容进行必要的深化。

(3)都市总体规划依法审批后,能够对总体规划涉及的各项专业规划进一步深化,单独制定专项规划。

3、详细规划
包括操纵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在不同层次的都市规划中,都应当贯彻都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都市规划由各级具有相应资格的都市规划设计单位负责编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