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第1期
2007年2月
广东水利水电
GUANGD0NGWATERRES0URCESANDHYDROPOWER
NO.1
FEB2O07
惠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仝伟
(广东省水文局惠州分局,广东惠州516001)
摘要:根据惠州市2005年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了惠州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综合利用开发水资源,节约
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112(2007)01-0053-03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总
国土面积为11356km,辖惠城区,惠阳区(含大亚湾
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5个县区.地域包括东江,
珠江三角洲,粤东沿海的部分地区,在气候分类上属南
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环流特征,秋季由于
台风的影响,降水量常迅猛增加.全市多年平均气温为
22oI=,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897mm.境内最大河流东江,全流域面积为35340
km,其中惠州市境内面积为8900km,河长187km.
其余集雨面积超过1000km的河流还有西枝江,淡水
河,公庄河,沙河和增江,集雨面积超过100km的河流
有34条.
惠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27.5亿m,人均占
有水资源量约为3900m,再加上入境水量180.3亿
m,全市水资源较为丰沛.但由于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年内降水及径流均集中在汛期,且多以暴雨和洪水的形式出现,再加上水土资源不平衡和水利化程度的差异,不仅会出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且旱,洪等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目前,惠州市地表水资源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污染严重的河段已经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与生态平衡,急需治理.
1水资源利用现状
1.1来水分析
2005年全市年降水量为1957mm,全市降水总量
为218.69亿m,属平水偏丰年,比多年平均值增加
3.2%,由于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及平原交错,降水受地
形影响,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年雨量高区在范家田,石涧,吉隆一带,低区在西枝江的九洲,花树下,观洞,上村一带.
2005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26.79亿m,比多年
平均值123.56亿m增加了2.6%(见表1).5个县,
市(区)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博罗,惠东,惠阳(含大亚湾区)行政分区分别增加6%,6.3%,0.2%,而惠城区则
减少1.6%,龙门减少6.1%.
2005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共30.06亿m,地下水
以东江区最为丰富,为19.92亿m,占总量的66.0%,
且开采利用最多,东江三角洲,粤东沿海区分别为7.43 亿m和2.71亿m,分别占总量的25.0%和9.0%.
总水资源量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水资源量相
加扣除重复量而得.全市2005年水资源总量为126.93
亿m,比多年平均增加2.6%.
表12005年行政分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
1.2蓄水动态
全市大型水库有3座,中型水库有20座,2005年末
蓄水总量为7.45亿m,比2004年的5.81亿m增加了
28.2%.5个县(区)中惠城区蓄水量为0.46亿m,博
罗县为1.08亿m,惠东县4.20亿m,龙门县为1.49
亿m,惠阳区为0.22亿m.
1.3供用水统计分析
全市共建成蓄水工程464座,还建有塘坝1058座,
总库容为27.34亿m,兴利库容为13.32亿m,小型引
收稿日期:2006—11—15:修回日期:2006—12—25
作者简介:仝伟,大学本科,工程师,副局长,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分析与评价,水文预报等工作.
?
53?
2001年2月第1期仝伟:惠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No.1FEB2帅7
水工程2480处,设计引水流量为65.05m/s,小型提水
工程880座,提水规模为132.27m/s.
2005年全市总供水量为21.09亿m,总供水量中
以地表水供水20.55亿m为主,占总供水量的97.4%;
地下供水量为0.54亿m,占总供水量的2.6%.蓄水
工程供水量较大,从区域上看,均以地表水供水为主,地
表供水量占95.5%以上.
2005年全市总用水量为21.09亿m.用水组成以
农田灌溉用水量l4.05亿m为最多,占总用水量的
66.7%;工业用水量为3.58亿m,占总用水量的
16.9%;居民生活用水量为2.38亿m,占总用水量的
11.3%;城镇公共用水为0.93亿m,占总用水量的
4.4%;生态环境用水量为0.15亿m,占总用水量的
0.7%(见表2).
表22005年行政分区用水量(单位:亿m)
项目惠城博罗惠东龙门惠阳合计
总用水量5.766.024.872.372.0721.09
农业用水2.584.643.772.090.9714.05
工业用水1.860.640.530.080.473.58
城镇公共用水0.530.140.060.000.200.93
居民生活用水0.670.590.500.200.422.38
生态环境用水0.120.Ol0.010.000.Ol0.15
2005年全市耗水量为8.58亿m,综合耗水率为
40.7%.其中,以农业耗水率最高,为47%,居民生活
耗水率为44.4%,工业为15.5%,城镇环境为40%,城
镇公共为35%,城镇生活耗水率小于农村生活耗水率. 从区域上看,综合耗水率及各用水组成耗水率,各区接近.
1.4水环境概况
根据2005年全市入河排污口调查的监测结果表
明,我市2005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5亿m,其中工业废水占总量的72.8%;生活污水排放量占27.2%. 废污水排放量最大的是惠城区,达2.36亿m,其次为博罗县的0.84亿m.
2005年水质监测资料表明,本市河流的评价河段
东江为160km,西枝江为105km,淡水河为95km.全
年东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的河长为123km,占评价河长的76.9%;达Ⅲ类的河长为l6.4km,占10.2%;达Ⅳ
类的河长为20.6km,占12.9%.西枝江白盆珠水库到
平山河段水质优良,基本达到Ⅱ类水质,平山到紫溪口
河段水质较好,基本达到Ⅲ类标准,紫溪口到西枝江出口水质较差,全年水质在Ⅳ一V类,主要受淡水河污染.
54.
影响.淡水河水质污染相当明显,全年全河段水质均在V类以上,主要受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有机污染影响,溶解氧为0,氨氮最大超标达l0倍,水体已经失去自净能力,污染相当严重.
2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l0多a来,由于我市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大量增
加,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用水量和排污量快速上升,由此带来的用水供需矛盾,水质污染等问题也日渐突出.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水源性缺水.降雨
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3%;在大亚湾及稔平半岛地区,因河流短小,降水很快流人大海,易出现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使水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2)水污染增加,水质性缺水问题逐渐突出.随着
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污染源增多,入河废污水量增加,部分河段水质污染问题突出,水质性缺水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淡水河因受到上游污染,惠阳区不得不从西枝江长距离调水来满足当地用水需求;市区的河南岸水厂被迫停止取水.
3)节水措施缺乏,用水浪费严重.在农业方面节
水灌溉技术没有全面推广使用,农作物用水仍以漫灌为主,灌溉渠系的水利用系数一般在0.5~0.7,灌溉渠系水渗漏严重;在工业用水方面的用水方式大都是直用直排,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20%;在生活用水方面居民普遍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措施很少,日常用水浪费大;城市
供水管网漏损严重,漏损率达20%.
4)水工程功能发挥受到限制.一些水利工程老
化,调节水资源能力有限,设计供水能力与现状供水能力差距较大;部分河段因河床下切严重,造成取水工程取水困难.
5)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全市建成使用的
只有市区1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规模只有10000 万kg,与我市的经济发展规模不相称.
6)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全市农村饮水不
安全人口达64.59万,占农村总人口的29.79%.
7)存在"多龙治水"的状况.水资源管理体制没有
完全理顺,供水,排水,治污,节水,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能分属不同部门,造成管理过程脱节,影响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
3水资源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从惠州市的水情看,尽管属于水资源相对丰富地
区,但局部地区,个别时段水资源量不足,质不优的情况时有发生,时空分布不均,用水效率低下,部分河段生态
2007年2月第1期广东水利水电NO.1FEB2∞7
系统脆弱问题更是由来已久;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看,惠州市仅为中等水平,且呈不断下降之势.
因此,水量不足,水质污染的现实问题,以及建设环境优美,和谐惠州的迫切目标,都要求加快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3.1加强宣传工作,转变对水资源的认识
我市的用水受制于东江及气候变化的特点,表明我
市的水资源保险系数并不是特别高,因此必须从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我市的水资源状况,居安思危,转变全市
各阶层对我市水资源的认识,高度重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失衡等问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把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水防污工作.
3.2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配置
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生态为重点,统筹
流域和区域,城乡水利发展,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统筹防汛与抗旱工作;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对我市范围内多种可利用水源进行合理开发和配置,实现我市区域之问,用水目标之问,用水部门之间对水量和水环境容量的合理分配;要特别抓好对东江,西枝江,白盆珠水库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尽快落实白盆珠水库功能调整方案,以满足流域内用水不断增长的需求及改善西枝江的整体水环境.
3.3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通过加强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建设,提高工程标
准,改善水利工程的蓄水量和供水能力;科学拦蓄洪水, 减少洪水的直接人海,变有害的洪水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对已建的部分大中型水库,要通过充分论证,通过采取提高蓄水位,调整运行调度方案等挖潜措施,保障用水需求.
3.4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加大对水污染的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水环
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及时了解污染源和污染状况,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努力减少污水排放量;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尽快建成我市规划中的l5座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的处理率,控制江河水质,避免出现守着大江大河却没水喝的问题.
制定落实东江流域综合防治水污染措施,在实行排
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的前提下,强化污水的达标排放,引导资金进入污水处理领域,逐步改善水体水质. 特别是淡水河的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下游河流的水质, 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督促上游的深圳市加快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交接断面水质达标.
3.5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工作.
推动节水技术改造和节水器具的使用.大力推广
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上高耗水建设项目,创建节水型示范企业;农业用水要加强渠系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并结合种植结构的调整,采用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在居民用水方面应大力提高节水意识和观念,逐步推广节水器具,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用水重点搞好设备更新改造,结合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节水型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加大企业节水力度,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力争使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50%以上;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减少供水过程中的管网漏损率.
以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和
水利工程水费征收标准,加强涉水收费的征收力度;推进工业用水定额管理,对不同行业的用水,制定不同的定额,实行超额用水,加倍收费;对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式收费制度,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居民用水量.
3.6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保护水资源是一项跨地区,跨行业的工作,必须在
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大资金投入,协调各县区,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加强监督管理和保护.推行水务一体化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把城市与农
村,水量与水质,水源与供水,供水与节水,排水与治污
等各个涉水环节的工作职能纳为一体,成立统一的水务管理机构,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改变"多龙治水"的局面.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市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随着
我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和城市生活用水量还将猛增,预计到2010年用水总量将达到约30亿m.目前,我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东江和
西枝江开发利用率已接近警戒线,如果不注意节约用水和保护好水源,将会发生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因此如何从社会,经济和技术方面综合研究确定合理利用,保护和配置水资源的战略方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惠州市"人水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有赖于政府,全市人民和水利工作者的努力.
?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