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9-2020学年第四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广州市2019-2020学年第四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オ是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真是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孝行”贯穿其发展的各个阶段。

A.③①⑤④②B.①③⑤②④C.②①③⑤④D.③①②④⑤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音乐相融合,古典韵味和现代旋律相得益彰
....,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B.《流浪地球》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表现得栩栩如生
....。

C.清水绿岸,鸟语花香。

枣城湿地公园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

D.学校不断加强作业教学改革,对于体验式的作业,鼓励孩子们尽可能自己完成,避免家长越俎代庖
....。

3.下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旷达胸襟。

B.“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装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揭示了王朝更替对百姓的影响。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岳阳楼记》描写的景物一明一暗,触发了“迁客骚人”一喜一悲两中截然不同的情感。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惩.罚(chěng)绯.闻(fēi)埋.怨(mái)安步当.车(dàng)
B.鸟瞰.(kàn)横亘.(gèng)笨拙.(zhuō)爱憎.分明(zèng)
C.应和.(hè)梵.文(fàn)懵.懂(měng)噤.若寒蝉(jìn)
D.豢.养(huàn)诘.责(jié)谥.号(yì)翘.首以待(qiáo)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及载体,其的丰富内涵与智慧,使中华文化绵延千年而不断,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传承与交流,成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汉字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A.蕴藏枢纽标新立异B.蕴含纽带标新立异
C.蕴藏纽带日新月异D.蕴含枢纽日新月异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默写。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
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斯是陋室,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绘了山村山水环绕的美景,又蕴含着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去北京过年
王维新
①这次返回山西老家,我肩负着一个特殊的任务。

我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任务,心里一直不安稳。

②从北京坐火车到太原,又从太原换乘汽车到县城,再搭上小中巴回到村里,已经快到傍晚时分了。

③当我推开虚掩着的木门时,父亲正在院子里劈柴,看到我非常惊讶地问:“你怎么又回来了,国庆节不是刚回来过吗?”
④母亲听见我和父亲说话,她在围裙上擦着手,从厨房出来了。

⑤父亲说:“快过年了,你现在回来是不是春节就不回来了?”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对母亲说:“妈,我太饿了,有什么吃的吗?”母亲用疼爱的目光看着我说:“中午剩的小米粥,我和你爸准备热一热,调一盘胡萝卜丝,这就是我们的晚饭。

你回来了,妈给你煮挂面,咱家还有鸡蛋……”
⑥我打断她的话:“妈,我就想吃家乡的小米粥。


⑦吃完饭,我给父亲点上烟,笑着对他说:“我这次回来有重要的事情,有关你……”父亲笑着说:“我知道,你又要我们去体检。

我告诉你,我不去,庄稼人没有那么娇气,花那个钱干啥。


⑧我只好揭开谜底,告诉他,我这次回来是接他们二老去北京过年的,要领他们去天安门照相,去前门大街看老字号,去地坛逛庙会……
⑨我父母一辈子待在这个小山村里,母亲只去过一回县城,连火车也没有坐过。

他们一辈子辛劳,为了供我上学,吃尽苦头,每每想起他们的养育之恩,我都泪流满面。

我大学毕业后,在北京考上了公务员,与我的大学同学朱文莲相恋。

为了买婚房,父母把家里的所有积蓄都给了我们,加上妻子娘家的资助,我们付了首付买了一套四室两厅的单元房。

如今,父母年龄大了,我们在千里之外,日夜牵挂,虽然每月都给他们打钱过去,但是妻子说,金钱不能尽孝。

⑩往年过年的时候,我们为抢火车票费尽周折匆匆忙忙回到家里,只待几天。

父母见我们回来了,比平时更辛苦,千方百计给我们做好吃的。

每当踏上归途的时候,我们看见父母眼中的落寞心里也酸酸的……
⑪父母听说我要接他们去北京过年,露出惊讶的神色。

他们对视了一下,父亲说:“我们这一辈人,在农村待久了,生活习惯跟不上时代,我们去了,会影响你们的家庭生活,我们不想给你们增添麻烦。

只要你们过得好,那就是爸妈最高兴的事情了。


⑫母亲揉着眼睛,看着我说:“我经常梦见你和孙子,你媳妇是大干部的独生女,听说她娘家住的是别墅还有武警站岗。

我们这些农村人,去北京和你们一起过年,你媳妇同意吗?”
⑬其实,这个想法不是我想出来的。

周末那天,我们同学聚会,大家说到了春节的话题,有的人问
我:“如果下雪了,年怎么过?在哪里过?”我不假思索地说:“就是下刀子,我也得回山西老家,我要回家给我父母拜年!”
⑭回到家里,我和妻子说起此事,她沉思了片刻,对我说:“我们家新春佳节的过法也要创新,今年咱们换个过法,在春运之前你休年假,回去把二老接过来,让他们在北京过年。

二老辛苦了一辈子,把他们留在老家,我们一年能尽几次孝?回太原的时候,你坐火车,回北京的时候领他们坐飞机,让二老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


⑮我对父母说:“就是文莲让我回来接你们去北京过年的。

休假的时候,她把你们的卧室已经准备好了,买了崭新的铺盖,她知道爸爱看书还专门买了护眼的台灯,给你们买了纯棉的家居服……”
⑯父亲情不自禁地在我头上摸了一把,说:“你小子这一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找了一个贤惠的好媳妇。

”母亲说:“那我们采购一些家乡的年货带上,给亲戚捎话让他们不要来老家拜年了。

”父亲对我说:“买火车票就买硬座,卧铺太贵。

”我笑了,说:“爸妈,你们辛苦了一辈子,还这么节俭。

我告诉你们,文莲从我这里把你们的身份证号要过去,已经订好机票,明天上午我们就赶到武宿机场坐飞机。


⑰这一夜,父母房间的灯亮了许久。

⑱第二天早饭后,我和父母乘大巴赶到武宿机场,乘坐航班飞往北京国际机场。

在出口,我看见我的儿子手举一个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大字:欢迎爷爷奶奶到北京过年!父母的眼眶湿润了,他们把迎面跑过来的孙子揽.在了怀里。

⑲儿子对我们说:“车停在地下停车场里,我们乘电梯下去,我妈正在家里做饭等我们回去。


⑳北京的阳光如此温暖。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本文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塑造了_____________的父母形象,同时表现了我和妻子的
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从修辞手法
....的角度赏析第⑬段的画线句。

就是下刀子,我也得回山西老家,我要回家给我父母拜年!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⑱段加点的词语。

父母的眼眶湿润了,他们把迎面跑过来的孙子揽.在了怀里。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

北京的阳光如此温暖。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
....写出你的发现和见
.......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
解。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纸上留香
包利民
①记得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一幅字画,四个篆体大字“梅馨入梦”,虽然当时尚是冬天,我们那里也没有梅花,却依然从四个字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

那不是墨香,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便印在了我的心上。

②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盛行一种带有香气的信纸。

那时我们常常写信,或是给远方的亲友,或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作者,而且那些好看且带有香味的信纸,被折叠成不同形状,蕴含着不同的意思。

那时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信,展读之际,淡香盈然,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儿便无比的宁静和欣喜。

③现在想来,那是纯真年代最朴素的一种香味,却是遥远得不可追溯。

回忆那些书来信往的时光,即使是最简单的信纸最简短的问候,也在生命中氤氲着无尽的香气,淡雅悠长,一如那些如月澄澈的年华。

那些写满思念与思绪的信,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

在这个通讯没有距离的年代,我们失去了等候的味道,也失去了在小窗前在阳光下,捧读远方来信的芬芳心境。

④后来读书渐多,知道了唐代女诗人薛涛,也知道了她发明的“薛涛笺”。

那是一种深红色的纸,可写信,亦可题诗。

又叫“浣花笺”,就像李贺诗中说,“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想来就让人神飞无限。

我觉得,薛涛制于浣花溪畔百花潭边的红笺,虽美在其色,更重要的,是其所蕴清馨,未题字句而先成意境,所以历来为人所钟爱。

⑤高中时有一阵子疯狂迷恋上书法,因为当时有个老师是书法家,给我们看过他的不少获奖作品,毛笔字各体皆佳,一下子镌.进心里。

当时有几个伙伴一起练,找来许多旧报纸,闲时便写,乐此不疲。

那时满室充盈着墨香,还有我们欢快的笑声。

随着学业的加重,书法渐渐地远去。

闲来写上几笔,却是无由的烦躁。

那么多年过去,有时想起曾经泼墨挥毫的岁月,便有着一种沧桑感,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有那么单纯而无忧的心境。

也许,在走过的成长之路上,除了悠悠的墨香,什么也没有留下。

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当年一起练书法的同学的博文,她却是迥然的心境,她写道:岁月和心情都远去,可是,我却没有辜负当年的那些旧报纸。

⑥没有辜负当年的旧报纸,是啊,那些纸上,曾写下我们多少青春的梦想,留下我们多少稚嫩的情愫,一如初开的花儿,清香满溢。

那些香气,那些梦想,那些时光,只有曾经的旧报纸知道。

⑦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买回一箱子书,翻看时才发现,其中竟混有一个古老的日记本,塑料皮儿,中间还有彩色插画。

上面的字迹已经变色模糊,就像隔着岁月的尘烟。

便饶有兴致地阅读,那是一个女生的日记,记录着少年的心事,多么简单的时光,多么朴素的成长。

是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用笔来和自己说话,对着日记,将满腹之言倾吐。

于是想起自己曾经记过的几十本日记,它们就放在故乡的老家里,那一刻,有着一种回头看看的冲动。

⑧几年后回老家,翻箱倒柜地寻找自己的那些日记,却是杳无踪迹。

可能父母搬家时,不知失落于何处。

满心的怅然失落,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啊!现在,想从当年的心事中重温一遍成长也空如一梦。

那些年留在日记上的字,也会有着一种香气吧?就像偶然得到的那本女孩的日记,虽隔着漫长的岁月,却依然洇染着我的心境。

我希望,我的那些日记,也会偶尔温暖一个人的回望,好能在这个纷扰嘈杂的樊笼里,感到丝丝的清凉。

⑨忽然发觉,似乎已经许久不曾提笔写字了,习惯了触摸键盘的手,对纸笔有着畏惧与陌生。

那个夜里,偶然一梦,自己仿佛还是少年时,拿着毛笔在旧报纸上写字,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开出了一朵花,就像当年那些纯真的笑颜,于是梦里一片芬芳。

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即文章的线索,起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B.作者用深情的笔调回忆了青少年时期的几件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第④段插写了“薛涛笺”的来历及其清馨的意境,丰富了“留香”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D.第⑧中“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父母搬家时遗失了自己日记的不满和怨恨。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说说第⑤段加点词语“镌”的表达效果。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4.“纸上留香”写了关于“我”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文末写偶然一梦,“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

”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9.现代文阅读。

沙漠奇遇
[俄] 伊·罗索霍瓦茨基
⑴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⑵考古学家米哈伊尔·葛利戈里耶维奇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究竟是什么呢?他却无法确定。

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

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5年前的情景。

⑶当时米哈伊尔参加了沙漠考察队,但他和另外两名考察队员在沙漠中迷了路。

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

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看上去是一男一女。

他们几乎分辨不出五官,只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

⑷雕像的身材很不匀称:躯干和胳膊很长,两条腿却又短又细。

考察队员们争论不休,却终究不能确定这两座雕像属于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代。

⑸米哈伊尔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

他梦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突然,他“哎呀”一声惊叫起来,裤兜里,黄铜烟盒滚烫滚烫的,仿佛在火上烤过一样。

⑹几天之后,一架飞机发现了迷路的考察队。

他们回到了家乡,同行的费多罗夫,从女人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打算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不久,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米哈伊尔上了前线。

费多罗夫也在一次实验室爆炸事故中罹难。

爆炸正是在他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发生的。

据他的实验助手说,那东西犹如一种活性极强的酶,能加速一些反应,延缓另一些反应。

正由于这个原因,引起易燃物质猝然起
火、爆炸。

⑺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重回了那个沙漠,现在他正站在雕像面前。

⑻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

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

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

⑼只有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比这沙漠更缺乏生气。

整整五年,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矗立着,狂风泄怒于这些高大的障碍,从四面八方侵蚀它们。

时光像沙子一样从它们身边流逝,带走人间的欢乐和痛苦。

他取出一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

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可能!不可能!
⑽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变了姿势: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

而那座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在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⑾所学过的知识在他记忆的屏幕上一一闪过。

新陈代谢和生命持续的时间并不固定,它们因物种而异,差异幅度极大。

例如葶苈属植物的全部生长过程在五六周内即可结束,但红杉属植物却能生长几千年。

⑿一个中心思想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
⒀两座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儿,但米哈伊尔已经领悟到这种静止不动只是一种假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来自其他行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们由另一种材料构成,他们有自己的时间。

我们这儿的一百年,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

显然,他们那儿非生物界的运动过程,也是按照另外一种节律,一种较慢的节律进行的。

这个女人感到脚上疼痛,并开始对此作出反应,这竟用了五年时间;那个男人则用了五年时间才向前跨了一步。

在这五年时间里,米哈伊尔经历了漫长的生活历程,他结识了一些朋友,也失去了一些同志,他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在战火中体验到了爱和恨。

⒁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
⒂“瞬间”这个概念是非常相对的。

人生的一秒钟并不是钟表的“滴答”一声这么简单,而是指人在这一秒钟内所做的事情。

这一秒钟可以是无所作为,也可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秒钟之内,地球运行一定路程,风儿掠过一定距离,蚂蚁爬过一段小路。

人可以根本不介意一秒钟时间,也可以用一秒钟按动电钮,将火箭送入太空;可以无聊地打个呵欠,也可以发现一条新的自然规律。

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

时间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主,而人则是自己时间的主人。

⒃沙漠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在这儿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

——选自《沙漠奇遇》(有删改)
科幻:想象创造价值
也许每人在孩提时代都曾幻想着遨游太空,去另一颗星球发现文明,到外星人家中做客聊天……无论民族、时代、阶层,每个人都拥有做梦的权力、想象的自由,这正是科幻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所在。

近年,科幻电影迸发出炽烈的“科幻热”,形成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我们似乎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科幻文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它给人类的思维与智慧带来了哪些启迪?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1869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构想了一只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

但人类社会中潜水艇成为现实,却是在几十年以后。

1886年,英国才建造出第一艘使用蓄电池动力的潜水艇;1954年,美国才建造出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值得一提的是,这两艘潜艇也都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美梦成真”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潜水艇上。

凡尔纳笔下的直升机、留声机、太空旅行,威尔斯笔下的基因改造技术,克拉克笔下的同步通讯卫星……在今天都已成为现实,并且改变了世界。

“科幻”不是无风起浪,而是立足现实科技展开的想象。

科幻文学不仅能反映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状况,更能启迪科学家的思考,激发科学创新的灵感。

科幻不仅赋予人们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赋予人们科学的思维、科学的世界观,它通过对科学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问题的想象构造,让人们理性地思考未来。

科幻作家在乐观地憧憬科技文明的同时,也在对科技泛滥带来的弊端进行反思。

在科幻小说《神经浪游者》中,网络独行侠凯斯奉命潜入跨国企业的信息中心窃取情报,在信息大战中帮助神秘力量主宰世界。

但他想得到的并不是世界,不是权力,而是希望超越肉体的束缚,逃避废墟般的现实世界。

还有许多科幻文学都不约而同地反映了科幻作家们的前瞻与忧思:人类在利用科技为自己造福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多一份理性与制衡?
美国哲学教授拉菲尔是一位科幻迷。

他在学校开设了一门“怎样通过科幻小说学哲学”的课程,大受欢迎。

他认为,科幻是思想的实验,而哲学里也有许多思想的实验,其内在思维是相通的。

以科幻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类情景为例:人类面临着外星攻击,拯救人类的唯一办法,是放弃一些人的生命。

假设这一刻成真,而你是执掌地球生命的核心人物,你会怎么决策?放弃哪些人的生命而拯救其他人?为什么该放弃的不是你自己?
正是在这种貌似“不可能”的戏剧情境中,科幻小说为我们开启了一场又一场蕴含着哲学意味的思想实验,激发无数想象、创造、预测、设计,启发我们在真实世界中的思考与行动。

科幻文学的不竭动力正在于此。

而我们的未来,正基于今天种种思想实验所取得的成果。

在这样的视野之下,科幻作品的意义就显得深远而重大。

在科幻作家吴岩看来,科幻不属于科学教育,而应属于创意教育。

“比科幻小说中的科学知识更加重要的,是科幻文学给人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美国科幻文学研究者托马斯·斯科提亚也指出:“科幻小说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实验的专业制造者,不管他是在考察一项新的科技发展所引起的局部后果,还是在考虑一种社会潮流的更为宽泛的影响。


或许到了必须为幻想正名的时候。

幻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

在心理学教科书中,想象分为三类: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

多种课本都在重复一个说法,即再造想象就是在脑海里复现一个事物,比如让你先对一个杯子进行观察,然后凭想象画出这个杯子;创造想象是把几个事物在脑海中加工、组合并表达出来,比如让你将鱼鳞、鹿角、蛇身、凤爪想象拼装成一条龙的样子。

据说,这两种想象是“好的”,
而那种抛开现实事物,天马行空地去想并实现出来的幻想,是应该规避的,是让人想入非非的。

吴岩认为,这种说法应该彻底改变。

想象力的本质就是超越现实,对现实否定得越彻底,人的想象力才越高级。

如果一直模仿前人,不去远离现实,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创新。

这才是对我们这个社会有价值的想象。

1.下列选项中,对文(二)内容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两块主要内容——“梦想成真”的预言与忧思,开启思想实验与创新之门,属于并列结构,顺序可以更换。

B.“人类面临着外星攻击,拯救人类的唯一办法,是放弃一些人的生命”,这是科幻小说的常见情景,也是一次思想实验,其结果与哲学实验大相径庭。

C.作者讲述《神经浪游者》故事,是为了论证科幻赋予人们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

D.文中说“‘科幻’不是无风起浪,而是立足现实科技展开的想象”,又说“想象力的本质就是超越现实,对现实否定得越彻底,人的想象力才越高级”,这两句话是矛盾的。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一)中的人物在五年内的人生轨迹。

3.文(一)是一篇科幻小说,为了把故事说得动人,作者采用了多种写作技法,请参照示例,结合本文内容,探究其写法及作用,完成下表。

4.从下面出自文(一)的三段文字中选择一处,联系语境,赏析其表达效果。

⑴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⑻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

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

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

⒂沙漠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在这儿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

5.文(二)倒数第二段提到了想象有三种,分别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文(一)中,两个类似雕塑的外星生命属于哪种想象?请联系本文和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6.针对选文(一)第⑽段“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一句,在⒀段与⒂段之间,可以补充一个照应语段⒁,以引发读者更多的想象与思考。

请结合选文,承接“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