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3分)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①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
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
或显地存在着。

②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

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

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总体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
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④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

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

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

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
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身心交瘁。

⑤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

而现在,从心灵层面表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

从生存状态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⑥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
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⑦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

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

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新华日报》)
【1】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

B.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为了有意义的事业忙碌着。

C.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D.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2】造成“精神亚健康”的原因有哪些?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

B.全球化的浪潮(地球村)造成了人们之间新的疏离。

C.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人们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牵制着而身不由己。

D.人们过分重视外在“成功”,渐渐迷失于“身外之物”中而不可自拔。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本文第⑥自然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的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深度。

C.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游褒禅山记(节选)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
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
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0分,每题1分)
(1)浮图:(2)卒:
(3)以故:(4)盖:
(5)穷:(6)怠:
(7)且(8)十一
(9)加少:(10)明:
2.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①面;食不给,啖②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③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沃;浇。

这里当”洗”讲。

②啖;吃。

③谗:说人坏话。

【1】“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3分)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三、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完成后面题目。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
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四、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2),。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5)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五、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煦的春风带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踊跃报名。

B.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计算机正版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的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B.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C.文学事业是一种精神劳动,对于从事这种精神劳动并卓有成效者,政府应给予奖励。

D.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地斡旋取得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唧唧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B.⑤③①②⑥④C.⑤③⑥①②④D.⑤①②⑥③④
六、语言表达
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七、作文
写作(40分,其中卷面分3分)
13.以“手机,让我欢喜让我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字迹要清晰,注意标点符号。

黑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3分)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①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
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
或显地存在着。

②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

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

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总体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
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④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

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

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

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
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身心交瘁。

⑤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

而现在,从心灵层面表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

从生存状态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⑥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
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⑦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

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

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新华日报》)
【1】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

B.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为了有意义的事业忙碌着。

C.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D.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理解
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每一个概念都有其
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

分析可知,B选项没有揭示出“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的人,未必“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未必没有“一定的精神追求”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造成“精神亚健康”的原因有哪些?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

B.全球化的浪潮(地球村)造成了人们之间新的疏离。

C.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人们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牵制着而身不由己。

D.人们过分重视外在“成功”,渐渐迷失于“身外之物”中而不可自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从文本第2自然段看,A项属于“精神亚健康”的具体现象之一,而不属
于造成精神亚健康的原因。

只有BCD三项是造成精神亚健康现象的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本文第⑥自然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的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深度。

C.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D项错在强加因果关系。

信息来自第7段的论述,“禁不住物欲
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游褒禅山记(节选)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
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
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0分,每题1分)
(1)浮图:(2)卒:
(3)以故:(4)盖:
(5)穷:(6)怠:
(7)且(8)十一
(9)加少:(10)明:
【答案】(1)浮图:和尚(2)卒:死(3)以故:因此
(4)盖:大概由于(5)穷:走到尽头(6)怠:懈怠
(7)且:将要(8)十一:十分之一
(9)加少:更加少(10)明:照明
【解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①面;食不给,啖②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③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沃;浇。

这里当”洗”讲。

②啖;吃。

③谗:说人坏话。

【1】“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3分)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答案】B
【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

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

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每”:常常;“以…为”:把…作为;“天下”:名作动,治理天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案】
(1)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2)妻子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

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

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或:常常;昏怠:疲惫困倦;,辄:就;沃面:冲头洗脸;(2)妻子:妻子孩子;而已:罢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三、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完成后面题目。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
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安宁、和谐、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3分);表达了作者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愉悦、闲适
之情(2分)
【解析】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句(联)写了XXX”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
的思想感情。

本首诗是山水田园诗,“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描写了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写了和谐田园生活。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描写了安宁的田园生活。

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和内容,可得知作者的感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2),。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5)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答案】(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

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

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涟涟”“ 漫” “激湍”“ 映带”“ 须臾”等。

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

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五、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煦的春风带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踊跃报名。

B.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分析可知:A项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纷纷到来.B项九牛一毛:指众多数量中的一点点.C项匪夷所思:指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D项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计算机正版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的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B.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C.文学事业是一种精神劳动,对于从事这种精神劳动并卓有成效者,政府应给予奖励。

D.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地斡旋取得的。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

分析可知:A.“否则”就包含了“拿不出新的软件”所以二者重复应把二者保留其中之一。

C项搭配不当,"文学事业是种精神劳动"不搭配。

D 句式杂糅."靠的是"与"取得的"重复.【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唧唧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去当“虫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