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题+同步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势能
1.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竖直上抛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1kg,抛出时的初速度为4m/s,取抛出点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最高点离参考平面的高度为(g=10m/s2) ()
A.0B.10m C.0.8m D.0.6m
2.一个实心铁球和一个实心木球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铁球的重力势能大于木球的重力势能
B.铁球的重力势能小于木球的重力势能
C.铁球的重力势能等于木球的重力势能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质量为的滑块沿高为,长为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在滑块从斜面顶端滑至
低端过程中()A.重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为mgh B.滑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为mgh
C.滑块的机械能保持不变D.滑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4.质量是100g的物体从1.8m的高处落下,又弹到1.25m处.则重力对物体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各是(g=10m/s2) ()
A.1.8J,0.55J B.1.8J, 1.8J C.0.55J,0.55J D.1.25J, 1.25J
5.一质量为m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提升h,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提升过程中手对物体做功m(a+g)h
B.提升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做功mah
C.提升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m(a+g)h
D.提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mgh
6.如图所示,重物A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竖直放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下端与物体A相拴接. 现将弹簧上端点P缓慢地竖直提起一段高度H使重物A离开地面,这时重物具有的重力势能为(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
A.mg(L-H) B.mg(H-L+mg/k)
C.mg(H-mg/k) D.mg(H-L-mg/k)
7.用200 N的拉力将地面上的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提升10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物体被提高后具有的势能为.8.从离地面H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f大小恒定,小球相对抛出点上升了h高度开始下落,直至到达地面,在此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功_________,重力对小球做功____________.
9.在离地面45m高处有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到第一秒末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焦耳? (2)在第二秒内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焦耳?(3)小球将着地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瓦特?
B
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3g/4,这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这过程中()
A.重力势能增加了3mgh/4B.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C.机械能损失了mgh/2 D.机械能损失了mgh
11.一条长为L质量为m的匀质轻绳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缓慢提起全绳过程中,设提起前半段绳人做的功为W1,在提后半段绳过程中人做的功为W2,则W1∶W2为
( ) A.1∶1 B.1∶2 C.1∶3 D.1∶4
12.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g/2(g为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竖直下落h的过程中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守恒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mgh/2
C.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2D.物体克服阻力做功为mgh/2
13.一重锤的质量是2千克,从20米高处由静止下落,刚开始下落时重锤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___J;下落5米后具有_____________J的重力势能,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为_____________J,这些重力势能的减少是由于引起的.(取地面为零势能面)14.地面上竖直放置一根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的轻质弹簧,在其正上方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h高处自由落到下端固定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弹簧被压缩,以地面为参考平面求小球速度最大时重力势能是多少?
1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以初速度v0冲上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沿斜面上升L的距离后又返回运动. 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木块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木块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2)木块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做的功是多少?
(3)木块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多少?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答案
1.C 2.B 3.AB 4.C 5.C 6.C 7.0.54J,0.54J 8.f(H+2h),mgH 9.(1)5J (2)30J (3)30W 10.BC 11.C
12.BD 13.400,300,100,重力做功14.E p=mgL0-m2g2/k
15.(1)½mgvsinθ,mgLsinθ(2)-2μmgLcosθ(3) 0,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