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有观点认为“作为文艺复兴之精神原动力的人文主义思潮,实并未彻底抛弃基督教神学。

相反,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恰恰是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神学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

据此推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A.是对基督教神学的继承和发展
B.不能脱离宗教土壤而独立存在
C.根源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D.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完全对立起来
2.下表是历朝治水活动年平均值统计表,据此可推知从周秦至清代
A.水利是历朝历代国民经济命脉
B.农业生产发展受制于治水活动的开展
C.国家分裂期治水活动比较活跃
D.国家稳定、国力强盛是治水活动的保障
3.如图
这反映了,当时
A.选官制度走向僵化B.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市井文化发展较缓慢
4.阅读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官制沿革简表
时间督抚设置沿革概略
永乐十九年河南水灾,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发放仓米赈济,同年,为安抚军民,朝廷还派多名廷臣巡抚天下,“暂遗即还”。

宣德年间 (1426—1435) 宣德初,命胡概巡抚苏、松、两浙。

其后数年,江西、河南诸省依次专设巡抚官。

一般说来,“往来远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

嘉靖年间 (1522—1566)
总督、巡抚发展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常设机构,三司只
是名义上法定的省级机构,但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清代前期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人,摹举官受,修饬封疆”,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军政大员。

巡抚从二品,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下列选项中对巡抚总督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强化了地方的自主性独立性B.导致官僚体系膨胀效率低下
C.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机制D.有利于明清统治疆域的扩大
5.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材料表明军机处
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
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
6.《马可·波罗行纪》中曾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辽阳行省B.岭北行省C.甘肃行省D.云南行省
7.军队由城邦公民组成。

遇到外来侵略,城邦公民即放下犁头,拿出自备武器,穿上盔甲,由推举出来的领袖率领上战场。

战事结束后军队随即解散,士兵回到各自工作岗位,耕田的耕田,牧羊的牧羊。

公民执干戈以卫城邦,是义务也是权利。

这支公民军队最初只是为保卫城邦,后来却成为帝国向外扩张的武力。

由此推知此时是
A.共和国早期的罗马B.春秋战国时的中国
C.中世纪时期的法国D.共和国鼎盛的雅典
8.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

这说明当时
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雅典民主的实质是贵族统治
C.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性
9.1912—1919年的八年间,民族工业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纺织、面粉、火柴、榨油造纸等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中面粉除内销外,还大量出口。

这说明当时中国
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B.民族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
C.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D.重工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10.我们之所以把希腊的智者学派等称为近代人文主义的起源的主要依据是
A.开始冲击欧洲中世纪封建神权黑暗统治
B.最早的确立起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系
C.已逐渐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D.发现了肯定现世生活和肯定人的思想
11.1950年1月,毛泽东在与苏联方面会谈时指出,签订中苏新条约将得到中国国内各方面的拥护,同时有利于处理旧中国与帝国主义订立的条约。

他同时指出在新条约中应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

由此可知,毛泽东
A.提出了“一边倒”外交策略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希望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12.罗马法规定:“任何官员对罗马人加以死刑、鞭笞、罚款等处罚时,该公民有权上诉,要求人民裁判。

在上诉期间,人民投票表决之前,官员不得对之施加惩处。

”这种规定()
A.阻碍了司法实践顺利开展B.体现出罗马法的严酷
C.有利于防范官员擅权害民D.使公民范围逐渐扩大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买及买(卖)殴(也),各婴(悬挂)其贾(价)。


——《金布律》
“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帝乃诏丞相绾法度量诰承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公文书皇帝尽并兼天下”
——秦始皇廿六年诏书
材料二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

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区,朱泾、朱家角、罗店、南浔、菱湖、濮院、乌青、双林、盛泽等成为著名的棉花、生丝及丝绵纺织品集散地。

各区域性商人集团的大量出现,各类富商大贾生活条件、生活观念的改变,也冲击着传统的社会观念。

——摘编自张敏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三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

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79年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在工商业的管理中采取的措施,请辩证地分析这些措施对工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明清之际“社会观念”变化的具体反映。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个问题可供选择讨论: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

请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分析总结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探索。

②“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

”试以平遥古城为例,写出全国第一家票号的名称及其历史价值;简述平遥古城建筑布局体现的文化内涵。

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冯如,广东人,自小聪颖,入私塾读书时已表现出很高的机械天赋。

1895年他12岁时,随表亲来到美国。

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试飞成功第一架机,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领土上打仗这两件事对冯如影响触动很大,他立志研究制造飞机,用以加强中国国力,振兴中华。

1907年秋,冯如得到当地华侨的资助,在
旧金山奥克兰设厂研制飞机。

经过两次失败,于1909年9月21日试飞成功。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自己的飞机成功飞行。

在美国的孙中山闻讯后,对冯如大加称赞。

1910年,冯如又制成一架飞机,试飞了10多次,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

美国各地争相请他任教,但被他谢绝。

他的愿望是以航空报效祖国。

1911年2月,冯如偕同助手带两架飞机回国,并准备把在美国的广东飞行器公司迁回广东,以发展中国航空事业,但不幸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时罹难。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如投身航空事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冯如对中国航空事业的主要贡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的外衣,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故选B项;人文主义倡导人性反神性,和基督教神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未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否则就不会借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神学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密切关联,而非对立,排除D。

2、D
【解析】
由材料数据可知,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治水活动年平均值”比较高。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朝代大多是比较强盛和稳定的王朝,由此可知,国家稳定、国力强盛是治水活动的保障,故D正确;农业是历朝历代国民经济命脉,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农业生产的信息,故B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相反,故错误。

3、A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知识分子读书单并结合明代科举制可知,明朝采用八股取士,士人为了做官而读书,导致被选举的大都是没有创新思维的人,表明明朝时选官制度走向僵化。

A正确;材料不涉及科技的发展状况,B错误;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书单中书籍大都是应付考试的,C错误;材料未反映市井文化的发展速度,D错误。

故选A。

4、C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督抚制度由临时派遣发展为常驻久任,成为一级行政机构;由解决临时性事务到职权扩大为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由协助地方发展为节制地方,这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机制,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督抚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高度发达的产物,它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维护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并非强化地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B选项错误,该制度有利于克服权力分散带来的效率低下,提高政策执行力;D选项错误,督抚制度是在已有疆域内建立的,不具有开疆拓土的职能。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5、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清朝军机处军政事务“有事无不综汇”,指的是军机处负责的范围较广,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只涉及军机处处理事务范围广,并未涉及效率问题;依据教材所学军机处的特点可知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也并非决策机构,因此B、C选项错误。

【点睛】
本题依据材料“有事无不综汇”结合教材清朝军机处的特点相关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6、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契丹人”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按照元朝行省制度的划分,东北地区应该是属于辽阳行省管辖,故应该选择A;B项是管辖包括今俄西伯利亚大部、蒙古国等地区,排除;C项是在西北,排除;D项是在南方,排除。

故选A。

7、A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经历了由共和国到帝国时期,城邦公民训练有素,为对外扩张奠定基础,故A选项正确;春秋战国时的中国没有对外扩张,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事共和国时期的罗马,而不是中世纪的法国,故C选项错误;共和国鼎盛的雅典没有对外扩张,故D选项错误。

8、D
【解析】
材料表明,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通过捐助承担一定的公共活动费用,借此可获得名望甚至是政治资本,体现出当时雅典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的平衡性,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通过捐助承担一定的公共活动费用来获得名望的问题,没有涉及普通民众对名利的态度,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的主体为贵族,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雅典民主的实质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代雅典权利和义务的一定平衡性,
没有体现公民之间财富差距的信息,故C项错误。

9、C
【解析】
1912—19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选C;AB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中国轻工业取得较快发展,重工业发展缓慢,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2—1919年”,联系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10、D
【解析】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不再思考世界万物的本原这些问题,首次将目光转向对人类社会的关注,肯定现世生活和人,故D正确;A是文艺复兴,排除;智者学派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所以他们并没有确立起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系,排除B;智者学派产生于奴隶社会,不可能反映资产阶级的世界观,C错误。

11、B
【解析】
依据材料“在新条约中应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并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与列强间签订了是不平等条约,在对外关系中是被动的。

此时提出新型的关系,表明毛泽东要求改变被动的状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正确;194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一边倒”的政策,决定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倒向苏联,A 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12月提出的,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要求对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坚持,希望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官员权力的限制,有利于防范官员擅权害民,因此C选项正确;该限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的利益,并未阻碍司法实践的开展,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罗马法的残酷,B选项错误;该规定与公民范围的变化无关,D选项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措施: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影响:积极: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也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消极: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非常严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2)表现: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城市和城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

具体反映:思想“工商皆本”思想产生;文化:明清小说繁盛。

(3)①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②:日升昌票号;历史价值: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中国票号的博物馆;文化内涵:传统礼制,“神人共治”;“三教合一”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有买及买(卖)殴(也),各婴其贾(价)”“法度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将措施归纳为: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

影响:根据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方面一分为二作答。

积极:从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也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分析回答;消极:从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非常严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进行回答。

(2)表现:根据材料二“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渠蚕压倒稻作的新趋势”“在江南地区……成为著名的棉花、生丝及丝棉纺织品集散地”“各区域性商人集团的大量出现”可将表现归纳为: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城市和城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

具体反映:社会观念是指思想文化的认识变化。

结合所学可归纳为思想:“工商皆本”思想产生;文化:明清小说繁盛。

(3)题目提供两个题目以供讨论,因此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到自己熟悉的问题,最后进行作答要条理清楚。

选择第①问,结合所学可将探索历程归纳为: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选择第第②问,结合所学可知,全国第一家票号是日升昌票号。

其历史价值为: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中国票号的博物馆;结合所学可将平遥古城建筑布局体现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传统礼制,“神人共治”;“三教合一”等。

14、(1)背景:清政府腐败无能,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救国思潮不断涌现。

(2)冯如研制成功的飞机,是第一架没有外国人指导下完成的载人动力飞机,作为一名从科技相对落后、甚至封建迷信思想还很浓厚的国度走出的冯如,自信地涉足高科技领域,不空谈,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抢立世界科技前沿的精神尤为值得后人学习和思考;20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丧权辱国,侨居海外的冯如决意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克服种种困难,为祖国开拓了航空事业,并在成名后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报效祖国,这体现了冯如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和科技报国的宏愿;冯如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无愧“中国航空之父”的称号。

【解析】
(1)背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内外两个角度入手分析背景。

首先从内部分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及“1907年秋,冯如得到当地华侨的资助,在旧金山奥克兰设厂研制飞机”的描述可知,当时的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激发了冯如研制飞机的宏愿,而另一方面救国思潮不断涌现也为冯如试制飞机提供了条件;其次从外部分析,当时世界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莱特兄弟飞机的成功发明和内燃机的出现为冯如研制飞机提供了技术上条件和成功可能性的分析。

(2)此题属于半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均可。

结合所材料重点可从冯如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两方面进行分析,在论述的过程中要先概括材料中的事件,然后予以简要评述,最后总结升华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