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获奖教案鲁教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获奖教案鲁教必修3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获奖教案鲁教必修3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3、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
导入: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一片片绿叶维系着地球的盎然生机,而这一片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绿叶竟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作家、作品简介
1.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
欧?亨利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诙谐,夸张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出人意料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

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三〕教学过程
1。

检查预习
〔1〕〔字、音〕
〔2〕根据预习目标,请同学用简炼的语言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在华盛顿西面的一个古色古香的格林威治村,生活着一群社会下层艺术家。

年轻画家琼珊患肺病,生命垂危;对生活失去信心,把希望寄托在窗外的常春藤叶上,望叶等死;她的室友痛苦焦急,但爱莫能助;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最后的常春藤叶〞,不落的藤叶点燃琼珊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让他重新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

〔注:设置这一复述的环节,让学生能够熟悉小说的情节,同时能够抓住文本,提炼出小说三要素并概括出其特点〕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 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

整体感知
〔1〕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情节的发展离不开时间的变化,那么大家下面找出有关时间的句子,并且注意和这一时间有关的人和事〕
让学生找出时间线索和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确: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十一月:〔琼珊病倒;〕
〔一天早上:〕琼珊病重;贝尔曼画叶;
第二天早上:〔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天刚明:〕琼珊转好,贝尔曼住院;
第四天下午:〔琼珊脱险〕,贝尔曼去世。

〔2〕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是由什么将其串在一起的呢?
明确:正是这片常春藤叶才将琼珊和贝尔曼联系到了一起。

〔注:对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会答到“苏艾〞上,但是如果不是常春藤叶,仅有苏艾并不能使情节得以发展,推动情节的关键正是这最后一片叶子。


3。

文本探究
〔1〕叶子的意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琼珊叶子飘落生命飘逝生命的寄托精神支柱希望信念
苏艾普通叶子可怕的令人担心的友情
贝尔曼冒雨画的艺术生涯的最后作品绝笔杰作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穷苦人之间无私的相濡以沫真情真爱人性美
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读最后一段〕
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曼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曼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曼的爱、善、感情和宝贵生命,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明确:
〔也可结合全文进行拓展思考: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了〕
“人〞这个字就是“互相支撑〞而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为别人考虑,多帮助别人,那么,世界才是一个大写的“人〞构成的世界!
〔2〕围绕这片叶子刻画了三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谁是真正的主人公?
琼珊,年轻女画家,感染肺病,病重,高烧产生幻想,脆弱,悲观,失去生活信心.重拾信心。

苏艾,琼珊室友,年轻女画家,了解病情,故作轻松,善意谎言,精神安慰,关心照顾朋友。

贝尔曼,住在他们楼下的老画家
两次描写
形象一:〔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语言描写〔当他知琼珊的病情后〕: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可怜的琼珊〞“可恶的叶子〞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形象二:〔侧面描写〕
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苏艾: “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
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


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

形象逆转:人格升华后,我们重新审视“初见贝尔曼〞,归纳贝尔曼的典型形象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

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 “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 事业无成、生活窘迫,之所以酗酒正是他内心苦闷,不满现状的表现。

〔主人公:其形象在群体中是否有典型意义;其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其形象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是否有关键作用〕
〔3〕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4〕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明确:欧o亨利式的结尾。

欧o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式的结尾:这种结尾方式首先要“蓄势〞——制造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处处给读者以暗示必然要产生的某种结局,但到结尾时,却突然来个“反弹琵琶〞——与读者的期待恰恰相反,然而,这种意外的结果却又是“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1〕我总有一天,要画一幅杰作〔2〕体温表〔3〕18段
〔4〕“随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顶上倾泻下来〞〔5〕你不觉得纳闷,它为什麽在风中不飘动吗?
〔6〕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

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是到什麽地方去的
〔7〕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板,上面涂着黄色和绿色的颜料
文中有没有暗示最后的一片叶子是假的?有伏笔吗?
明确:有,文中有三处伏笔.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

“黄昏时,孤零零的藤叶依旧依附在茎上。

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那片常春藤叶仍在树上。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
4、深化研讨: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1〕80年代张华救农民
近年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
11月30日11时许,孟祥斌刚刚完成训练任务回到部队,与临时来队探亲的妻子和3岁的女儿,利用休息时间前往市区购物。

途经通济桥时,忽然传来”救人啊,有人要跳江”的呼喊.孟祥斌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轻女子扔掉,从十多米高的桥上跳入江中,在水中上下沉浮,情况十分危急.孟祥斌说了声”来不及了",便迅速脱掉上衣外套和鞋子,跃上桥栏,纵身跳入冰冷的江中,奋力游向轻生女子孟祥斌奋力一次又一次将落水女子托出水面。

因江宽水凉,体力不支,他和女子渐渐下沉。

这时,闻讯赶来的一艘快艇驶近,孟祥斌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女子托出水面。

快艇工作人员将女子拉上快艇,可孟祥斌却沉入江中,献出了28岁的年轻生命。

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涂光晋: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
杜玉波: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

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道德的行为是不考虑值与不值的,他只是人发自内心的一种精神追求,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光辉和精神的伟岸,体现出的是个体生命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

道德的力量、精神的传承,至真至善的人性,迸发出灿烂的生命之光。


〔2〕琼珊的遭遇可以给人怎样的启示?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它。

琼珊也曾陷入失望之中,但她在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马丁?路德?金〕
5、作业,任选一篇
〔1〕本文结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当琼珊知道
叶子是贝尔曼所画,她会怎么样?试续写,
字数约300字。

〔2〕贝尔曼画常春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常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注:120字左右,开篇如下〕。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老贝尔曼的屋里依然亮着灯,想着苏艾的话,看看窗外越来越猛的风雨,他再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