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基时刻:明斯基的三个核心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斯基时刻:明斯基的三个核⼼理论美国有⼀个不太出名的经济学家叫海曼•明斯基的,他建⽴了⼀个模型,⽤来分析资产
价格泡沫以及泡沫破裂后引发的⾦融危机。
由于这个模型不是⽤数学公式写的,⽽且其隐含着市场并⾮有效的假设,明斯基的理论始终未能进⼊主流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视野。
但是到2008年国际⾦融危机爆发之后,⼤家突然发现明斯基模型对此次危机具有强⼤的解释⼒,进⽽⼜发现该模型对历次危机都有很好的解释⼒,因此声名鹊起。
明斯基时刻,也就是信贷危机发⽣的临界点,它是⼀个信贷⽣产、消费和预期共同作⽤下的结果,不以个⼈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理论核⼼如下:
(⼀)经济周期 = 信贷周期。
即信贷的扩张收缩和经济的繁荣衰退,是相互作⽤,相互加强的。
如果经济处于上⾏阶段的时候,企业有冲动借贷并扩⼤再⽣产的;同时,资本市场代表的银⾏,也容易房贷。
两边互相加强,信贷规模不断地扩⼤。
企业赚钱,⼯⼈薪资就⾼,刺激消费欲望,买平时舍不得买的奢侈品,需求端开始扩张,需求端⼀扩张以后,就刺激企业进⼀步地扩张。
⾦融机构⾃然也很乐意配合,然后加⼤放贷的⼒度。
消费、⽣产、银⾏都呈现互相促进的态势。
但经济繁荣的底层是信贷规模的迅速扩张,依靠企业、个⼈,或者国家的杠杆率上升来⽀持的。
⽽杠杆率上升意味着任何价格的变化会被放⼤很多。
处于临界点后,只要增长动⼒放缓⼀点,或者出现外⽣冲击,资产状况就会数倍地恶化并传导,影响市场预期,转为悲观情绪。
在悲观的预期下,企业⼜不再愿意借贷,个体不愿意消费,银⾏也不愿意放贷。
就是伴随着信贷规模的收缩,消费和⽣产⼜呈现出螺旋式的下降。
(⼆)信贷周期的内在脆弱性
明斯基认为,⾦融危机⼀定会周期性地爆发。
为什么呢?因为信贷市场有内⽣的脆弱性。
在低利率、经济上⾏的繁荣阶段,个⼈或企业抓紧时间买房、买车,或者扩⼤再⽣产,银⾏也⼀定是扩⼤信贷规模,且这个过程还会被预期所加强,繁荣使我们的预期变得更乐观,刺激信贷、⽣产消费进⼀步扩张,最后杠杆率会攀升到不可承受的⾼度,整个经济体像⽪筋⼀样绷到极限,⼀有风吹草动就坍塌,这就是明斯基时刻。
危机爆发、⼀地鸡⽑以后,这个经济体⼜慢慢地从衰退⾥⾯⾛出来,慢慢再次地进⼊扩张、繁荣,再危机。
所以,经济的繁荣、衰退,信贷周期的扩张和收缩,就是这样周期性发⽣的。
我们在过去的⼏⼗、上百年⾥,其实会看到不同程度的⾦融危机在全球此起彼伏,原因就是这种基于信贷的现代经济,⼈是有脆弱性的,每次的繁荣中都蕴含着不稳定性的因素,⾦融危机、经济危机⼏乎是这个经济模式的不治之症。
三、周期与政府。
政府的逆周期调控可以减轻⾦融和经济体的周期波动。
在信贷扩张的时候,政府就提⾼利率和准备⾦率,限制加杠杆、⾦融创新,或者削减政府的开⽀,控制扩张的速度和规模。
陷⼊萧条的时候,政府放松货币、加⼤政府开⽀、刺激投资,还有就是对各种⾦融机构的⾏为加以制度上的管理。
这些都是宏观调控,或者说⾦融监管的⼿段,⽬的就是要把这个经济体内在的周期给熨平,不让繁荣演变成泡沫,也防⽌信⽤收缩演变成⼤⾯积的信⽤危机。
在⼆战以后,全球的经济波动在战后⼤概只有战前的⼀半都不到,所以说,长期的稳定和全球各国政府,尤其是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在宏观调控和⾦融监管上做得⽐较稳健是有关系的。
改编⾃“得到”《⾹帅的北⼤⾦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