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工程事故与处理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3.尚在发展的裂缝
尚在发展的裂缝是指裂缝 的长度、宽度或数量还在发 展,但经历一段时间后将会 终止的裂缝。对此类裂缝应 待其停止发展后,再进行修 补或加固。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5.1.2 出现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1.材料质量不符合 要求
2.建筑设计失误
3.结构设计失误
4.地基变形
(2)搅拌不均、运输时间过长、振捣不实,致使
(3)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遇到雨天,模板内、基 坑底积水和浇捣完后遇高温、干燥天气或寒冷天气 而没有采取相应养护措施等,都会造成混凝土中水
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
5.2.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的处理方法和选择
6. 拆除重建
1.利用混凝土 后期强度
2. 测定混凝土 的实际强度
预防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裂缝,可采取选用水化 热较低的水泥品种;通过掺用外加剂、利用混凝土60 d或90 d后期强度等减少水泥用量;通过用冰冷水搅 拌混凝土等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浇筑采取分 层、分块方案;适当增加钢筋配置和通过养护控制内 外温差等技术措施。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3)混凝土的受力裂缝,主要指的是由于结 构、构件尚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而承受各种过大 荷载,或者是施工荷载超过了结构、构件的设计 使用荷载,以及由于承重模板拆除过早,混凝土 强度过低承受不了其自重等原因,引起结构和构 件的开裂。另外,设计计算的错误导致结构、构 件强度的先天不足,以及钢筋工程的质量问题等, 也都是混凝土出现受力裂缝时不可忽视的原因。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5.1.5 常见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1)混凝土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膨胀或收缩变 形,称为温度变形。这种变形对于一般简支类的构 件或约束较小的结构来讲,不会导致裂缝的发生, 但对于长度较长、面积较大、支座约束较大的结构
预防这类结构构件出现温度裂缝的主要措施有设 置伸缩缝,采用滑动支座,适当增加构造钢筋,以 及通过保温、隔热等途径减少温度变化对结构构件
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
混凝土强度不足会导致结构 或构件的整体强度不足,轻则 会降低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重则会造成结构、构件的破坏 和倒塌。
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
5.2.1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
(1)材料及配合比不符合要求。例如,采用劣质 水泥或级配不良、配料过程计量不准、水泥用量不 足、含泥量过高的砂石料,用水过多、某些外加剂
(8)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应检查配置的钢筋级别、直 径、根数和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
(9)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在竖向钢筋外侧和 水平钢筋下与模板的间隙处垫以水泥浆垫块或塑料卡,不得 用石子胡乱填塞,也不得采用边浇混凝土边提拉钢筋的方法。
产生钢筋位移的主要原因有柱、墙竖向钢筋搭接处 引测定位不准;钢筋绑扎固定不牢,受到模板支装和 混凝土浇捣过程的碰撞、踩踏;施工人员缺乏结构受 力基本知识,有意加大钢筋保护层等。
5.3 钢筋工程事故
钢筋工程施工时要进行质量技术交底,严 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操作, 工序完成后要仔细进行复核。做好隐蔽工程 验收等是防止出现错放、漏放和位移的根本
【案例5-4】 薄腹梁的加固。 【事故概况
卸载和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薄腹梁:某工程共有10 m跨度薄腹梁19根,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C30,混凝土 浇筑30 d后的强度为10~20 N/mm 2,回弹仪实测 强度为10~17.4 N/mm 2。按照当时的设计规范验 算,正截面抗弯和抗剪强度都达不到原设计要求,此外, 原设计的刚度也偏低,因此需要加固。由于混凝土强度 仅为10 N/mm 2,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也很低, 因而钢筋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梁端易产生斜裂缝, 容易导致梁端主筋撕裂,所以这类构件加固后能否确保 安全使用,还应通过结构荷载试验确认。
5.3 钢筋工程事故
5.3.1 钢筋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
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未经培训,识图能 力较差;在操作检查验收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员的参 加;或检查人员不带图纸、资料,仅凭一般经验;或 操作、检查人员仅参照相邻构件的钢筋配置情况,而 忽视部分构件、节点的特殊要求等,均是导致钢筋错 放、漏放的最主要原因。也有因事先配料不足或漏配; 钢筋密集处、特殊形状的钢筋难以穿插,施工人员随
【案例5-3】 【事故概况】
某工程为五层框架,施工到第三层时,发现6根 柱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可以较容易地从柱上剥下 混凝土块,经检测2个月龄期混凝土强度不足10 N/mm 2。其主要原因是使用了无出厂证明的水泥 配置混凝土,使得水泥安定性和强度方面都存在问 题,致使柱子基本丧失了承载能力。
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答疑解惑
聚硫橡胶:由二卤代烷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多硫化 物缩聚而得的合成橡胶。其具有优异的耐油和耐溶剂性, 但强度不高,耐老化性能不佳,加工性能不好,有臭味, 多与丁腈橡胶并用。工业产品有固体聚硫橡胶、液态聚硫 橡胶和聚硫胶乳。1929年,美国聚硫橡胶公司首先开始生 产工业用聚硫橡胶。1955年,中国锦西化工进行中间试验, 产量可满足当时国内的需要。苏联、德国、法国、意大利、 比利时、日本等都曾生产过聚硫橡胶。 目前仅德国、日本、 俄罗斯和中国有生产。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4)冬期施工时,同条件养护试块达不到冬施方案 预期的拆模,或拆除保温时的强度要求。
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
【案例5-2】 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露筋、蜂窝、孔 洞。 【事故概况
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露筋、蜂窝、孔洞,具体表现
(1 (2 (3 (4)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混凝土,蜂窝特别大。
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
(5)钢筋正式焊接前,应由承担焊接任务的焊工按实际 操作条件进行试焊,以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制定焊接注 意事项。此项试焊应多做几次,直到按检查方法试验合格 后,才可正式成批焊接。成批焊接前,应按规定提前试焊,
(6)钢筋绑扎要求。
5.3 钢筋工程事故
(7)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规定,搭接处应在 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要相互错
5.分析验算挖 掘潜力
4. 结构加固
3. 减小结构荷载
5.2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
5.2.3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案例
【案例5-1】 【事故概况】
(1)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低于0.85 或0.90
(2)同批混凝土中最低一组试块的强度值低于0.90
(3)同批混凝土中个别试块的强度值过高或过低,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3)超细无收缩水泥注浆料、改性聚合 物水泥注浆料,以及不回缩微膨胀水泥等
ω >1 mm
(4)E玻璃或S玻璃纤维织物、碳纤维织 物的纤维复合材料及与其适配的胶黏剂,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2)大体积混凝土在早期硬化过程中,容易出现 混凝土因水化热而引起内外温差过大,从而导致结构
2.注射法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注射法是指以一定的压力将低黏度、 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腔内 的修补方法。此方法适用于0.1 mm≤
ω ≤1.5 mm静止的独立裂缝、贯 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补 强和封闭。注射前,应按产品说明书 的规定对裂缝周边进行密封。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3.压力注浆法
(3)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应控制在4 %以内;Ⅱ、Ⅲ级钢筋的冷拉率应控制在1%以内;冷拔低碳 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的擦伤。擦伤是指 钢丝在调直筒模内通过时,被模块划伤呈螺旋纹的线。
5.3 钢筋工程事故
(4)钢筋的弯曲成型,应根据结构构件配筋详图,结合 对保护层厚度、接头形式、弯钩及弯折的弯曲直径等要求, 计算下料尺寸,绘制翻样图,才能进行。弯曲成型后的钢
建筑工程质量事 故分析与处理
单元5 钢筋混凝土工程事故与处理
5.1
基础基坑工程事故原 因分析
5.2 基坑工程事故
5.4
基础基坑工程事故原 因分析
5.5 基坑工程事故
5.3 基础孔洞错位事故
5.6 基础孔洞错位事故
单元5 钢筋混凝土工程事故与处理
学习描述
教学要求:了解混凝土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结构 裂缝的分类及修补方法,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的处理方法,钢 筋工程事故原因,钢筋工程施工要点,结构使用、改建不当事 故的主要原因;掌握混凝土构件的常用加固方法;熟悉钢筋混
钢筋的错放、漏放和位移,轻则会降低结 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导致结构、构件较早 出现受力裂缝;重则会出现结构、构件破坏 而导致结构坍塌。
5.3 钢筋工程事故
5.3.2 钢筋工程的施工要点
(1)钢筋冷拉速度不宜过快,待拉到规定长度或控制应力 后,应稍停,然后再进行放松。预应力钢筋应先对焊后冷拉。 钢筋经冷拉后,要注意冷拉钢筋的防锈工作。 (2)钢筋表面结成的氧化铁(铁锈),如呈黄色,除在冷拔 或焊接处附近必须清除干净外,一般可不予处理;如呈红褐色,
实践环节:根据法规、规范及行业标准对混凝土构件进行 加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现场检测。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5.1.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
1.静止裂缝
静止裂缝是指形态、尺 寸和数量均已稳定不再发展 的裂缝。修补时,仅需依裂 缝粗细选择修补材料和方法。
2.活动裂缝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活动裂缝是指裂缝宽度在现行环境和 工作条件下始终不能保持稳定,易随着结 构构件的受力、变形或环境温度、湿度的 变化而时张、时闭的裂缝。修补时,应先 消除其成因,并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已稳 定后,再确定处理方法进行修补;若不能 完全消除其成因,但确认对结构、构件的 安全性不构成危害时,可使用具有弹性和 柔韧性的材料进行修补。
5.施工工艺不当或 质量差
6.温度影响
7.混凝土收缩
8.其他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5.1.3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
1.表面封闭法
表面封闭法是指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 ω ≤0.2 mm)或
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黏度且具有良 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来封闭裂缝通道的修 补方法。对楼板和其他需要防渗的部位, 还应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 增强封护作用。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5.1.4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的选择
(1)改性环氧树脂类、改性丙烯酸酯类、改性聚 氨酯类等的修补胶液(包括配套的打底胶和修补胶)和 聚合物注浆料等的合成树脂类修补材料,适用于裂 缝的封闭或补强,可采用表面封闭法、注射法或压
(2)无流动性的有机硅酮、聚硫橡胶、改性丙烯 酸酯、聚氨酯等柔性的嵌缝密封胶类修补材料,适 用于活动裂缝的修补,以及混凝土与其他材料接缝
压力注浆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以 较高压力(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将 修补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腔内的修 补方法。此法适于处理大型结构的贯穿 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 陷以及深而蜿蜒的裂缝。
5.1 混凝土裂缝事故
4.填充密封法
填充密封法是指在构件表面沿裂缝向内凿出 槽深和槽宽分别不小于20 mm和15 mm的U形 沟槽,然后用改性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充 填,并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封闭其表面的修补 方法。此法适于处理ω>0.5 mm的活动裂缝和 静止裂缝。填充完毕后,其表面应做防护层。 需要注意的是,当为活动裂缝时,槽宽应按不 小于15 mm+5t确定(t为裂缝最大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