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
王龙华;周玉杰;马涵英
【摘要】通过分析临床营养学教育现状并结合临床营养支持发展的新特点,强调临床营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是必要的,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综合医疗水平。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6(030)003
【总页数】2页(P53-54)
【关键词】临床营养学;临床医学;医学教育
【作者】王龙华;周玉杰;马涵英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十二病房,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育处,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临床营养学是介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预防医学之间研究营养与疾病关系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医学诊疗模式及系统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医学模式只着眼于疾病的治疗方面,较为片面,忽视了营养这一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医生缺乏营养学的知识,给实际临床工作造成影响。
这就要求临床医学生在校期间需加强临床营养的学习。
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营养专业的本科教育,早期解放前在大学家政系设有营养专业,其他相关的营养教学则分散在其它院系,如医学院的生化系(关于基础部分),临床医学各科(关于营养缺乏病诊治)、公共卫生系(关于儿童保健)及农学院的生化系(关于食品化学)。
解放后,家政系取消,营养教学主要在卫生系(内设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或卫生教研室,但教学时数极少。
中山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青岛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4所院校在80年代成立医学院营养学系并招收医学营养专业学生,但于1995年将医学营养学归并到临床医学专业中而不再单独招生,医学营养专业名存实亡[1]。
临床营养教学工作在我国医学院临床学生培养中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医学院校虽设置了临床营养课程,但未引起足够重视,教学内容单一局限,只涉及营养基础知识,无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及专业营养知识,课时安排也较为零乱。
2.1 学科偏冷,未引起重视
2007年对全国90所医学院校临床营养学教学情况的网上调查显示,在本、专科
教育方面,绝大部分院校没有设立营养学专业,设有营养学教研室的学校只占到近一半(48.9%),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生,几乎没有一所院校把《临床营养学》设为必修课,只有少数院校把它作为选修课。
约有38.9%的院校把营养学
作为预防医学或卫生学课程的一部分来讲授,所涉及的营养学内容都出自《预防医学》或《卫生学》,超过1/4的院校甚至没有给临床专业的学生开设系统的营养
学知识的课程[2]。
由此可以看出医学院校没有把临床营养学当作是一门学科对待,认为它可有可无。
这与人们认识疾病的观念有关,只强调疾病的诊断、药物及手术治疗,而忽视了营养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的重要作用。
2.2 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统一标准的教学材料
现有的临床营养学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涉及的内容偏基础内容,缺乏专业内容,与实际临床工作结合少,实用性、操作性差,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不能及时更新,
很难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忽视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形式呆板,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
教学形式上普遍较为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影像、图片、音频等辅助教学资源,应增加教学手段,利用食物模型、膳食调查软件、具体病例分析、社会热点讨论等多种手段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营养支持目的的变化
营养支持的目的不只停留在维持机体的氮平衡、保持患者的身体物质上,而是用于维持细胞代谢、保持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进而调控免疫、内分泌等功能并修复组织,最终促使患者康复[3]。
由此可见,营养支持的目的不断在深化,由片面到全面、局部到整体,更加强调整体机能的恢复。
3.2 能量供给的设定标准
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由于认识到过多的营养供给可导致代谢紊乱能量供给的标准也由原来的“高营养”被允许性低热卡的能量供给取而代之。
3.3 对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制剂与给予途径有了很多的研究与改进
全肠外营养于60年代末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多,其不足之处如置管与代谢引起的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逐渐显现。
特别是在80年代中期,肠粘膜的屏障功能逐渐被认识,可减少肠道菌群易位,肠内营养的优点,如营养因子经门静脉入肝脏、能自控营养的吸收、营养素较为全面、促进肠蠕动、促进释放胃肠道激素、改进肠粘膜功能等使肠内营养支持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
现在的理念是“当胃肠道有功能并能安全使用时就使用它”。
制剂中重点研究了支链氨基酸、精氨酸、谷氨酰胺的作用。
肠内营养途径中除了鼻肠管外还有经皮内窥镜下胃造口术(PEG)、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NCJ)等,肠外营养途径除了周围静脉外,还有中心静脉,其中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非常安全可行的输液途径。
输注方式上由单
瓶输注、多瓶输注方式向“全合一(all-in-one)”输注方式转变。
我国的疾病模式已发生了变化,从以各类传染病为主的疾病模式转变为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模式。
因此,临床医学教育课程应适当调整,加强临床营养教育。
4.1 临床营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现代临床营养支持理论的形成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从外科医师开始应用,
成为外科患者救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规范化营养支持在外科治疗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营养支持不单具有支持作用,对于某些疾病如肠瘘等可起到治疗作用。
营养支持体现医疗治疗水平的提高,早期营养支持可增强手术的耐受力,降低院内感染,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器官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一些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癌症等合理的膳食营养是整个治疗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2 临床医学生的临床营养知识缺乏,对营养知识有需求
许多调查表明临床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临床营养知识十分欠缺,对营养知识有需求。
厉芳红等[4]通过对在校临床学生与临床医务工作者营养知识及需求情况调查,发现开设临床营养学选修课后学生各项得分显著提高,多数学生认为临床营养学对临床工作有帮助但不熟悉临床营养学的评价方法,过半数的临床医务人员认为在校所学营养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杨艳等[5]对在校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本科生660人、在校医学硕士研究生177人和临床医生219人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学生学习了临床营养学后营养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学习了卫生学的学生和未学营养课程的学生;除与营养关系密切的内科、儿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临床医生临床营养知识得分尚未达到及格水平。
在校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临床营养知识的缺乏势必对其以后的临床医疗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故应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注重培养在校医学生的临床营养学意识,加强在校医学生临床营养知
识的学习,提高临床医学生综合医疗水平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今后适应临床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在实施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可考虑先把临床营养学作为选修课设置,再过度到必修课,并从教材选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共同改进,充实教材内容以突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知识重点。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开展临床营养学课程是必要的。
临床营养支持发展的新特点及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要求应对现有传统医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调整,加强临床营养学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营养学意识,增强临床营养知识的学习,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迅猛发展,真正满足社会综合医疗模式对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献】
[1]杜寿玢,李珏声.我国营养专业教育的历史回顾[J].营养学报,2006,28(2):106-107. [2]张岚,马洪波,宋春梅.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临床营养课程的必要性[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4):245-247.
[3]王新颖,李宁,黎介寿.规范化营养支持在外科治疗中的地位[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4,19(1):16-20.
[4]厉芳红,方芳,余清,等.临床营养学教学现状及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5):330-332,337.
[5]杨艳,汪春梅,罗礼容,等.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现代医药
卫生,2011,27(16):2442-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