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要做“大先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要做“大先生”
背景1: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不断变革,对人才的要求
也更高。

知识更新换代,人才要跟得上,就得具有创新力,对
人才的高要求,是对教育、教师的挑战。

背景2:除了创新能力的要求,同样需要高素养的人才。

科技
是把双刃剑,若是只追求科学技能,而忽略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的培养,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
人才是不健全的,甚至不安全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不能只是灌输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适应力、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人格、全面素养的人格。

因此,学校,尤其是教师就不能只做传授知识、灌输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为什么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
我查阅了“教书匠”的意思,“教书匠”
本来指的就是教师,古代用“教书匠”来称呼
教师有些“含轻蔑义”。

再查“匠”,“能工巧匠”之“工匠”,
指在某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
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
一个环节,称其为工匠。

“匠”,表示此人兢兢业业、认真细心、作业能手、技术过硬。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这样踏踏实实的人,需要的“工匠精神”。

教师也需要“工匠精神”,成为教书讲课的“熟手”、“能手”、“教书匠”。

但教育不像其他行业,毕竟学生不是作品,学生是一个人。

人就有自己思想、灵魂。

教师光是兢兢业业、认真细心、知识才高八斗、讲课技术过硬就行的。

教师不能只教书讲课。

教师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才,是有品格、品行和品味的人才。

如果一个教师只考虑能不能成为讲课“能手”,只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教书匠”,还没有达到现代教育观和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教育观和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不
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味的“大先生”。

要成为这样的“大先生”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要有转变,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灌输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育,本质上就是“引导”、“激发”,而不是“灌输”。

灌输的知识,能真正转变为自己的能力的很少,只有能真正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创新实践的内容,才能真的转变为学生的东西。

学习,终究还是要学生主动地接受才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热情,激发其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有责权意识,认识到学习终究是自己的责任和权利,主动地去追求人生,追求真善美。

如何“引导”、“激发”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赞赏学生。

作为未来时代的弄潮儿,以后肯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师要抱着这样的心态和期待去看待学生,充分尊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欣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步成长。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也只有在愿意亲近、尊敬自己的老师时,才会相信、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所以,不做教书匠,不做一个纯粹讲课或者说教的教师,做一个有情怀、真诚可亲,让学生愿意亲近和听信的“大先生”。

在具体行为上,除了尊重和欣赏、赞美、表扬学生外,还需要注意引导,循循善诱,引导的特点,就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这才是教育的本质,这是需要针对学情,设计相应的
场景,用巧妙地语言,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

第二,从教育与研究的关系上要学会结合,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

传统的“教书匠”只是教学,或者缺乏研究和反思、反思后的实践。

而现代教育观对教师的要求,要做教学的研究者,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然后用于实践,再发现、分析、反思、总结。

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是传道者的角色,更是研究者的角色。

如果只做“教书匠”,而缺乏不断反思和实践改革能力,便缺乏教育机智和智慧,在面对不同学情、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面前,会越来越显得刻板和落伍。

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来看,教师要从课程的“忠诚执
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传统的“教书匠”教师,可能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按照课程标准、教案大纲、教材习题等,千篇一律、十年不变的进行授课。

但不能只做这样的教书匠,而要成为你自己的课程,要对课程进行开发和建设,成为有教师个人风格的课程。

课程的内容、资源方面,要重新塑造,结合自己的经验、经历,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和他们的经验,对课程进行加工,另外还要引入更多的课程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多开展一些有现实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热情和实践的内容,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可以翻转课堂、情景演练、可以分组竞赛、讨论互动等等。

这样的课程、课堂里,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会上来,也更考研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课堂主导功利,教师就像一个大导演,在导演这一堂课,教师就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个性品格品行的“大先生”。

第四,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上看,教师应该从封闭型的、学校
型的“教书匠”,变成开放型的、社会型的“大先生”。

毕竟,教师要培养的是能够适应以后社会的人才,所以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做一个开放的教师。

要培养能够适应时代的学生,教师首先就要紧跟时代、紧跟社会的步伐。

所以,教师不能只一心扑在三尺讲台,而言眼光多看看现实世界、多看看时代社会,多去接触一下周围的社区,多去参加一下社会活动。

教师要多和其他同时交流、学习,放低姿态,终身学习。

教师要多和家长们交流,达成一致,共同培养教育学生。

教师要多接触社区和其他社会实体,多沟通交流。

教师需要通过对社会的体验,融入课堂,结合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给学生传递时代和社会的声音,让这样的内容和自己课程内容融合起来。

综上,现代教师观对教师的要求,便是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做“大先生”。

这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毕竟在知识更新换代、各行业飞速发展的趋势下,要培养的创新力更强、品格品
行品味俱全的新一代人才。

如此看来,做教师并不容易!尤其是现在做教师,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有了更多的角色,也有了更多的身份。

现代教师观下,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是有了众多角色,都有哪些角色呢?
第一,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不光是教书,更是育人,所谓传道,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品行和品味。

第二,引导者的角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授业解惑,这就告诉我们,在授业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有惑,然后给他解惑。

如果授业的时候,没有引导和激发,没有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想没有动起来,没有一点点疑问、困惑,那我们作为教师,也就没有解惑的必要了,因为学生没有惑,或者自己已经解了惑。

所以,引导,就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设疑,让学生分析,最后给学生解惑,再深入的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练习,再解惑……授业解惑,就是这样的循环上升。

第三,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断总结,实践。

所谓学高为师,怎么才算学高呢,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跟随社会和时代的步伐,学习永无止境,不断学习才能学高。

这个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反思和总结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所以,教师升职称需要发论文,有自己见解、经验、反思等,也可以理解了吧。

当然,那些为了升职称抄袭论文、购买论文评上职称的另当别论。

第四,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一定要做好一个管理者,只有管理好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管理是什么?
管原意为细长而中空之物,其四周被堵塞,
中央可通达。

使之闭塞为堵;使之通行为疏。

管,就表示有堵有疏、疏堵结合。

所以,管既
包含疏通、引导、促进、肯定、打开之意;又
包含限制、规避、约束、否定、闭合之意。

(辩证思维)
理,本义为顺玉之纹而剖析;代表事物的
道理、发展的规律,包含合理、顺理的意思。

管理犹如治水,疏堵结合、顺应规律而已。

所以,管理就是合理地疏与堵的思维与行为。

——《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
管理犹如治水,疏堵结合、顺应规律。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好,那么教师管理学生,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要顺应规律,那就要时刻清楚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学生成长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
互补性和独特性(如果不太懂,可以再看看《教育学》)。

顺应规律后,再疏堵结合,这个就很讲究管理的技巧了。

在人本主义的时代,更要以学生为本,但又不能放任学生,这就需要很强的管理艺术。

所以,做教师不容易,还必须懂管理。

第五,朋友的角色。

良师益友。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平等关系,除了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学生感受到亲近,感受到被尊重和欣赏,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他们才愿意真心交流,表达困惑,如此,教师也才能真的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的心里。

第六,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这个职业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所以,教师从外形、言谈、行为、思想、作风,都要成为表率,成为示范。

第七,心理保健者的角色。

心理健康健全很重要,学生的品格、情商、逆商都需要教师关注和培育。

……
教师具有众多角色,是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品行和品味的“大先生”,不能只做讲课教学的“教书匠”,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素质教育观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知识更新换代,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教师,所以,教师肩负重任,科教兴国,教育为先。

所以,教师应该冲在时代的前面,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
之前在讲授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课程,读关于职业理念教师观篇章时候,写了以上文章,贴于此。

还望多多赐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