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doc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呈、幻、蜡、烛……”等13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问候。

2、激趣导入。

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眼前这个世界美吗?美在哪里?
生:……
师:其实呀,不光是眼前这些看着就美的事物,还有世界上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中也蕴藏着美,只是你暂时没有发现它而已。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作品《我们奇妙的世界》。

二、复习反馈
1、复习生字,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组词。

2、反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1)本文是按照说明顺序来写的?
(2)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师过渡:从刚才复习反馈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还不错。

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笔下哪些事物展现了世界的奇妙。

三、探究新知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点拨。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天空的珍藏。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至8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2至8自然段,画出总起句。

“你看天空的珍藏——”(2)探究问题: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学生们再读一读,划一划,互相说一说。

(3)出示文中句子,讨论交流:
①、“清晨……升起来了。

”(比喻,写出了日出颜色的奇妙)
②、“有时,许多奇妙的故事……”(写出了云彩形状的奇妙)
A、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B、你能想象出云彩还有哪些形状吗?
③、“当云彩变得……映射着我们的脸。

”(比喻,写出雨点和水洼的奇妙)
④、“一天结束了……蜡烛在发光。

”(写出了落日余晖和星星的奇妙)抓住落日颜色的变幻来写,用比喻手法星星写得很生动。

(4)小结:天空的日出、云彩……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渡:我们欣赏了天空的珍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地的珍藏。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9至16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9至16自然段,找出这部分内容的总起句。

“再看大地的珍藏——”
(2)探究问题:大地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学生们再读一读,划一划,互相说一说。

(3)出示文中句子,讨论交流:
①、“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花很漂亮。

”(写出了植物生长的奇妙)说一说: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示解释说明)
②、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浅黄色的梨。

(通过颜色,写出了果实
的奇妙)
③、“夏日,在大树下乘凉……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写出了夏日绿荫的奇妙)
④、“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树叶飘落。

”(写出了秋天光芒、动物、风和落叶的奇妙)
⑤、“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下垂下的冰柱……就像一颗颗珍珠。

”(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冬天冰柱的奇妙,把冰柱比作刀剑,把水滴比作珍珠)
(4)小结:大地上春天植物的生长、诱人的水果……展示了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过渡:天空的珍藏,大地的珍藏,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

接下来,让我们学习课文最后一个部分。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第17至18自然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这一部分内容与课文哪个部分相照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课文主题概括
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的、极普通的事物,可是作者却用一双寻找的眼睛发现了它们的奇妙。

看来,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除了天空的珍藏和大地的珍藏,大自然还有哪些珍藏?
2、展示,学生欣赏:河流、湖泊、海洋、林海、草原、沙漠、峡谷……
五、课堂总结
“晨起看朝阳,夜卧数星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昼夜更替,四季轮回,大千世界,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愿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一颗真心,去发现美,感受美,传递美,让这个世界更美丽、更和谐!
六、课外作业
用画笔画一画自己眼中美的事物。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感受“闪烁”“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2.明确“澎湃”“啾啾”的读音,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画面到海底世界去观赏一番。

(播放课件)师解说:海底有森林,有草地,各种各样的鱼在海水中自由自在地穿行着。

海底的动物,人们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海里的植物种类很多,矿产资源也是很丰富的。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对海底世界的印象?生自由说。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海底世界的。

请大家打开书,随着课文的语言进行一番游览。

大家自由读课文,读之前老师先提两点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海底世界都介绍了那些内容。

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我们
可以一起来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师板书课题。

二、品读理解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再读课文。

师板书文中拟声词“嗡嗡”“啾啾”“汪汪”,抽生读,全班读,纠正“啾啾”的错误读音。

2.引出课文第六自然段中“蕴藏”,引导学生正确读。

抽生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

师补充解释“蕴藏”一词在这个句子中的意思。

3.抽生说说,海底世界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生说,师板书。

(动物、景象、植物、矿产)
4.品读理解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那部分内容感兴趣呀?
生:我对“有发光器官的鱼”感兴趣……
师:你们想去看看吗?那可是在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哟,大家准备好了吗?预备,潜水(播放课件)100米、200米……
师:在这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在闪烁,这些光点像什么?谁来说说?生:像星星,像一眨一眨的眼睛,像萤火虫……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师板书。

提醒学生记忆“烁”的读音和字形。

师:句子的前后意思发生了转变,这句话中有一个连接词,找找看(生答“却”)。

那我们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层意思表现出来。

师:是呀,海底真的很神奇,但海面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大家看。

(出示课件)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面的景象呢?
生:波涛滚滚,一望无际,大浪滔天……
师:课文里是用的那个词来描写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波涛澎湃”,师板书,强调“湃”最右边是四横。

师讲解词意。

师: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怎么样?(出示课件)生读句子,师引导学生理解再读。

师:“依然”的意思是?仍然,依旧……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师随机
更换关联词引导学生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
全班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
5.品读理解第三自然段
师:海底如此宁静,真的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吗?(生答:有)但是,人们必须要靠什么工具才听得到呀?(生:水中听音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出示课件)
师:这些动物们发出的声音,就像我们在说……(生:悄悄话)课文中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生:窃窃私语)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自然段。

咦,这个自然段的开头用了提问的方式。

这样,你们提问老师来答,好吗?(师生读)
师: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答,这样的问句叫?(生:设问句)设问句的特点是?(生:自问自答)师板书。

师:这会有你们来自问自答,好吗?齐读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6.自学第四自然段
师: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学呢?好,一会儿同学们读完这个自然段,就把之前老师提供给大家的资料卡拿出来,上面也介绍了几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你们都念一念。

然后选择你喜欢的动物的活动方式,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

(出示课件)
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

师引导学生总结: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出示课件)有慢的,也有快的;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有动的,也有不动的。

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们的活动方式——活动各异。

师板书。

7.自学第五、六自然段
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师引导概括。

师板书。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要赞叹:海底世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呀?(出示课件)
生: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师板书。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第一自然段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
样的?这个问题老师来答。

你们发现了吗?这也是个设问句,他的答案就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师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具体表现在:海面上(生: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生:宁静);海底一片(生:黑暗),却有许多(生:光点在闪烁);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生:窃窃私语),而且(生:活动各异);植物种类(生:繁多);矿产资源(生:丰富)。

师:是的,海底世界很奇妙。

老师也知道,同学们还有很多很多对海底世界感兴趣的内容,大家在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我们下周一起再来交流交流。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呈、雕”等8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会写“奇妙、飞行”等2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单元导语图)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表情你又看出什么?
是啊,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

今天,我们就跟随美国作家彼得·西摩,去感受他笔下的奇妙的世界。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你觉得题中哪个词最关键?什么意思?再读课题,突出关键词。

(二)初读,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标画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或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检查生词。

呈现雕饰变幻光芒模型
极小的蜡烛诱人的颜色圆润的樱桃金黄色的光辉锋利的刀剑
3. 理清脉络
(1)总起句
读了课文,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吗?文中有一句话能回答,谁找到了?
(出示第一段)这一段是全文的关键语句,它在文章开头,起着总起全文的作
用。

(2)两方面
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世界的奇妙的?你找到了两个关键句,这两个关键句提示我们,课文是从天空与大地两方面来写世界的奇妙的。

(3)总结句
那么最后两段写了什么?在文中又起什么作用呢?(总结全文)
(4)小结
课文的结构清楚了,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紧紧围绕“我们奇妙的世界”来写的。

像这样结构清楚的文章,找到全文的关键句,找到段落的关键句,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三)精读,体会天空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天空的珍藏。

1.找景物,理顺序
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来描写天空的奇妙呢?默读②到⑧自然段,圈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

(提示:这一遍读速度可以稍微快一点,找到作者描写的景物就行了。

)(生交流,圈画词语)
这么多景物,你读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生交流,标红时间词句)
小结:作者按照一天的时间推移顺序,描写了这么多天空的珍藏。

2.品读
这些景物怎样奇妙呢?请同学们再读②到⑧自然段,这一遍要细细地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在你觉得奇妙的地方做个标记。

3.交流
你觉得哪些地方奇妙?我们依着顺序来交流交流。

(1)“太阳”
找到描写太阳的段落了吗?(出示③⑦段,请两生各读一段)你觉得奇妙在哪?
①色彩
太阳把天空装扮得多么瑰丽多彩呀!奇妙!(师引,男、女生分读)
②“变化”
更奇妙的是,这些颜色不是死板的,它是会变化的!想象画面,我们再来读读!(师引,齐读)
③体会“生命力”
(出示日出日落图)这般瑰丽的色彩,这般奇异的变化,都是谁的功劳?那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都描写过日出日落的壮观景象!看,大作家巴金写过《海上日出》;诗人徐志摩写过《泰山日出》;作家刘白羽则描写了在飞机上看到的日出奇景。

关于日落,白居易写下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而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使我们的滕王阁名扬天下。

同学们,这就是太阳的神奇魅力呀!伴随音乐,我们再来读读课文!(配乐齐读)
小结:同样是太阳,早晨与傍晚发生着变化,它使得天空的颜色也发生着绚丽的变化,正是这变化,让我们觉得奇妙无比,有生命力。

(板书:变化)
(2)“云彩”
我们再来赏赏“云彩”。

找到段落了吗?(出示④⑤)同桌同学一人读一段,说说,云彩怎么奇妙?
①“变化”
云彩也会“变”!(晴天时白白飘飘的云彩,雨天却变得又黑又重了;云彩会变化出各种奇妙的形状)
②形状
如果说太阳的神奇在于颜色,那么云彩的神奇则在于形状。

这奇妙的形状如同经过“雕饰”一样,“雕饰”是什么意思?(出图理解)那云彩这各种奇妙的形状是有人雕饰出来的吗?(出示云彩图)没有人雕饰,却呈现出这么多种形状,所以说“奇妙”呀。

齐读。

③你有没有观察过云,看到它的样子而想到什么奇妙的故事呢?
(3)雨水、群星
我们再来读读描写雨水和群星的段落,看看它们又奇特在哪呢。

(出示⑥⑧,分组读)
发现了吗,这两句话前半句写的都是作者看到的,后半句写的是作者想到的,中间用“就像”连接。

说说,作者看到什么就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
如果只写看到的,而不写想到的,读起来感受会有什么不同呢?(不生动、不形
象、不具体)
小结:所以我们在描写景物或事物的时候,也要像作者一样,既要仔细观察,写写看到了什么(板书:观察),也要认真思考,写写想到了什么(板书:思考),这样,你的描写也会生动、形象、具体的。

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等学完全文之后,我们也来学着写写这样的句子,有没有信心?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理清了全文的结构,还跟随作者领略了天空的珍藏有多么奇妙。

那,大地有什么珍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们又有什么奇妙之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海底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2.能理解“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3. 了解如何围绕一段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了解如何围绕一段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海底是一个()()的世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感受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请齐读课题2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三、师生合作,感受景色奇异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了解到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而且越往下越黑。

可是在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这样的海底真是够奇异的。

请大家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边思考: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海底景色奇异?
【师】谁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发现的奇异景色?
【预设】海底的动物常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师】
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作者像我们一样不仅提出了问题,还进行了回答,这样有问有答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设问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这个设问句吧。

2.海底都有哪些声音?(请学生代表回答)【出示:有的有的】
3.声音可真多啊,可是老师觉得你没有抓住关键的词句来读哦,这些小动物可是像大家一样在高声说话,而是在窃窃私语啊。

【出示句子】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偷偷地小声说话),来跟你的同桌窃窃私语一下。

(2)小动物都会像大家一样讲悄悄话了,这是一个-----句?真是可爱动人。

(3)大家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4.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
【师】注意到了省略号,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师】的确,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可多了,如果用水中听音器一听,你还会听到有的像-------,有的像--------,(提问3——4各同学)
【师】不仅不同的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就连同一种小动物在不同时候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一起读(它们吃东西的时候……)
5.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是奇异的景色啊,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小结】静中有声,真是奇异,怪不得作者说,一起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四、小组合作,领略物产丰富
刚才我们用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的方法感受了海底景色的奇异,接下来,我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起领略物产的丰富。

看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小组用喜欢的方式阅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什么物产?并用“=====”划出每段话的中心句。

(一)那个小组来汇报学习成果,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物产?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教师相机板书。

(二)你对哪种物产最感兴趣?
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同学一边听一边圈出文中提到的小动物,想一想,它们是怎样活动的?
【师】你找到了那种小动物,它是怎样活动的?(相机出示对应句子)
(1)海参:靠肌肉伸缩,每小时四米(慢)
(2)像梭子的鱼:穿梭前行(快)
(3)乌贼和章鱼利用反推力后退
(4)贝类巴在船底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A、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看一看图“巴”就是“粘着”,一个“巴”字让我们看到了贝类害怕自己掉下来,紧紧抓住船底的可爱,“免费”看出贝类真聪明,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贝类的活动特点,幽默生动)这些
B、这些贝类真是太聪明了,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师】拓展:你还知道海底哪些动物的活动方法?
【师】海底的动物种类上万种,他们的活动方式也是千姿百态,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些小动物的活动方式吧。

(出示图片,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我们再把图片变成文字读一读吧。

置身于可爱的小动物中,我们不由得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三)这段话写了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5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而中心句就告诉了我们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这样的结构方式叫作——总分结构。

自己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中心句写了植物有哪些差异?
1.植物有哪些差异啊?你从哪里看出来?
2.你能说说这个自然段是什么结构吗?(中心句概括写了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再写了植物的色彩和大小,这样的结构叫作总分结构)
(四)总分结构,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直观地知道作者要描写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学习使用的写法。

现在,大家就尝试着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用先总在分的方式来写一写吧。

1.下课了,操场上热闹极了:
2. 春天来了,我么的校园可美丽了:
(五)海底有动物、植物还有矿产,真是物产丰富。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五、课文总结
今天,我们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真是让我们流连忘返,
接下来,老师就要考一考大家了。

1.看拼音,写词语
2.仿写句子。

六、课文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见识到海底虽然宁静,但黑暗中有光,有声,这里还有各种小动物、植物、矿产,海底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