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
一、多选题
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 1、T 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 变化的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 点放出的热量
B . T 2下,在0~t 1时间内,υ(Y)=mol/(L·min)
C . M 点的正反应速率υ

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υ逆
D .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X ,平衡后X 的转化率增大
2.(题文)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 O2(g)
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v 1< v 2,c 2< 2c 1
B . K 1> K 3,p 2> 2p 3
C . v 1< v 3,α1(SO 2 ) >α3(SO 2 )
D . c 2> 2c 3,α2(SO 3 )+α3(SO 2 )<1 3.在3个体积均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O 2(g)+2NO(g)
2NO 2(g)
+S(s)。

改变容器I 的反应温度,平衡时c ( NO 2)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 该反应的ΔH <0
B . T 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16 1D . 若T 2<T 1,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NO 的体积分数小于40% 4.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均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H 3OH(g)+CO(g)
CH 3COOH(g) △H<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达平衡时,容器I 与容器II 中的总压强之比为3:4
B . 达平衡时,容器II 中
比容器I 中的大
C . 达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I 中的大
D . 达平衡时,容器I 中CH 3OH 转化率与容器III 中CH 3COOH 转化率之和小于1 5.在3个体积均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O 2(g)+2NO(g)
2NO 2(g)+S(s)。

改变容器I 的反应温度,平
衡时c( NO 2)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的ΔH<0
B . T 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C . 容器Ⅰ与容器Ⅱ均在T 1时达到平衡,总压强之比小于1:2
D . 若T 2<T 1,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NO 的体积分数小于40% 6.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2SO 2(g)+O 2(g)
2SO 3(g),其正反应放热。

现有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I 、II 、III ,
按如下图所示投料,并在400℃条件下开始反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达平衡时,容器II 中c(O 2)/c(SO 3)比容器I 中的大
C . 达平衡时,容器Ⅱ中SO 3的体积分数比容器III 中的大
D . 达平衡时,容器I 中SO 2的转化率与容器II 中SO 3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7.Boderlscens 研究反应:H 2(g)+I 2(g)
2HI(g) △H<0.温度T 时,在两个体积均为1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测得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ω(HI)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下表:
研究发现上述反应中其中为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温度为T 时该反应的
B . 容器I 中前20 min 的平均速率v(HI)=0.0125mol.L -1
.min -1
C . 若起始时,向容器I 中加入物质的量均为0.l mol 的H 2、I 2、HI ,反应逆向进行
D . 若两容器中

则x 的值一定为1
8.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2(g)+O 2(g)2SO 3(g)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 达到平衡时,a 1+a 3>1
B . 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 P II >P I >P
III C . 达到平衡时,容器III 中的逆反应速率比容器I 中的大
D . 若起始时,向容器I 中充入0.16molSO 2、0.04molO 2和0.16molSO 3,则此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二、单选题
9.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 2和I 2,发生反应: H 2(g)+I 2(g) 2HI(g)。

反应体系
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HI 的平衡浓度:a=b>0.004,c=0.008
B . 平衡时,H 2的转化率:丁>甲
C . 平衡时,乙中H 2的转化率大于20%
D . 丙中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10.T K 时,向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Cl 2,反应COCl 2(g)Cl 2(g)+CO(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
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在前2 s 的平均速率v (CO)= 0.080 mol·L -1
·s -1
B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l 2) = 0.11 mol·L -1
,则反应的ΔH <0
C . T K 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0.9 mol COCl 2、0.10 mol Cl 2和0.10 mol CO ,达到平衡前v 正>v 逆
D . T K 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Cl 2和0.9 mol CO ,达到平衡时,Cl 2的转化率为80%
11.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

的浓度
体系的压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12.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2NO(g)+O2(g)相关数据如下表所
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容器Ⅰ中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8B.容器Ⅱ中发生反应的起始阶段有v正>v逆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c(O2)/ c(NO2) >1D.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Ⅲ中的总压强之比为16∶17
13.一定温度下(T2>T1),在3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NO(g)+Cl2(g)= 2ClNO(g) (正反应放热)达到平
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1:2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ClNO的转化率小于80%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ClNO)/C(NO)比容器Ⅰ中的大
D.若温度为T1,起始时向同体积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NO(g).、0.2mo1Cl2(g)和0.20molClNO(g),则该反应向
正反应方向进行
14.如图所示,左室容积为右室的两倍,温度相同,现分别按照如图所示的量充入气体,同时加入少量固体催化剂使
两室内气体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打开活塞,继续反应再次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第一次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左室更多
B.入气体未反应前,左室压强和右室样大
C.第一次平衡时,左室内压强一定小于右室
D.第二次平衡时,SO2的总物质的量比第一次平衡时左室SO2的物质的量的2倍还要多
15.已知2SO2(g)+O2(g)2SO3(g) △H=-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 1 mol SO2和0.5 mol O2;(丙) 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
正确的是
A.若c(SO2)与c(O2)之比为k,则:k甲=k丙>k乙B.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C.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D.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16.如图所示,关闭活塞,向甲、乙两刚性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A、2 mol B,此时甲、乙的容积均为2 L(连
通管体积忽略不计)。

在T℃时,两容器中均发生下述反应:A(g)+2B(g)
2C(g)
+3D(g) △H < 0。

达平衡时,
乙的体积为2.6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B.若打开活塞K,达平衡时乙容器的体积为3.2 L
C.当乙中A与B的体积分数之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平衡时甲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小于0.55 mol
1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X(g)+Y2(g)2XY(g) ΔH <0,达到甲平衡。

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中,甲、乙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图Ⅱ中,t时间是增大了压强
C.图Ⅱ中,平衡状态甲与乙相比,平衡状态甲的反应物转化率低
D.图Ⅲ是反应分别在甲、乙条件下达到平衡,说明乙温度高于甲
18.在373K时,把0.5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反应进行到2秒时,NO2的浓
度为0.02 mol/L。

在60秒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秒,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s)
B.在2秒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2倍
C.在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0.20mol
D.平衡时,如果再充入一定量N2O4,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19.在25 ℃,,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40%
B . 反应可表示为X(g)+2Y(g)
2Z(g),其平衡常数为0.74
C . 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能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也增大
D .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0.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 △H=b kJ·mol -1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达到新平衡时A 的浓度为原来的2.2倍,则m+n <p+q
B . 若平衡时,A 、B 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 :n
C .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
D 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该反应的△H<0。

D . 若m+n=p+q ,则向含有a mol 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a mol 的B ,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2a mol 21.在一定温度下,改变反应物中n(SO 2)对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H<0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b 、c 点均为平衡点,a 点未达平衡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B . a 、b 、c 三点中,a 点时SO 2的转化率最高
C . 上述图象可以得出SO 2的含量越高得到的混合气体中SO 3的体积分数越高
D . a 、b 、c 三点的平衡常数K b >K c >K a
22.反应N 2O 4(g)⇌2NO 2(g) △H=+57 kJ·mol -1
,在温度为T 1、T 2时,平衡体系
中NO 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c 两点的反应速率:a >c B . a 、c 两点气体的颜色:a 深,c 浅 C . b 、c 两点的转化率:b >c D . 由b 点到a 点,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23.已知:N 2(g)+3H 2(g)===2NH 3(g) △H=-92kJ/mol 。

起始反应物为2N 和2H ,物质的量之比为
1:3,且总物质的量不变,在不同压强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3NH 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体系中3NH 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则正反应速率越大
B . 反应达到平衡时, 2N 和2H 的转化率均为1
C .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均为92.4kJ
D . 600℃,30MPa 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3NH 的物质的量最多 24.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 +B(g)2C(g) △H<0,A 、 C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
系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x=1
B . 反应进行到1min 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 2min 后,A 的正反应速率一定等于C 的逆反应速率
D . 2min 后,容器中A 与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
25.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 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
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个
①容器内温度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⑥容器内A 、C 、D 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⑦某时刻v (A)=2v (C)且不等于零
⑧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 ,同时生成2n mol A A . 4 B . 5 C . 6 D . 7
三、综合题
26.300 ℃时,将2 mol A 和2 mol B 两种气体混合于2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
ΔH =Q,2 min 末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 。

(1)3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 300 ℃<K 350 ℃,则ΔH ______0(填“>
”或
“<”)。

(2)在2 min 末时,B 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D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则A 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相同的条件下,上述反应从逆反应方向进行,开始时加入C 、D 各4/3mol 。

若使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平衡相同,则还应该加入B ______mol 。

27.纳米级Cu 2O 既是航母舰艇底部的防腐蚀涂料,也是优良的催化剂。

(1)已知:1克碳粉燃烧全部生成CO气体时放出9.2kJ热量,2Cu2O(s)+O2(g)= 4CuO(s) ΔH =–292kJ•mol-1,则工业上用碳粉与CuO粉末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Cu2O(s),同时生成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纳米级Cu2O作催化剂可实现甲醇脱氢可制取甲醛:
CH3OH(g)HCHO(g)+H2(g),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ΔH___0 (填“>”或“<”);600K时,Y点甲醇的υ(正) ____υ(逆)(填“>”或“<”)。

②从Y点到X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t1K时,向固定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H3OH(g),温度保持不变,9分钟时达到平衡,则0~9min内用CH3OH(g)表示的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______, t1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纳米级的Cu2O也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

①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水的分解反应使用Cu2O催化剂与不使用催化剂相比,使用催化剂会使该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反应热(Δ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如图所示,当关闭K时,向容器A、B中分别充入0.04molH2O(g),起始时V(A) = V(B) = 2L。

在一定条件下使水分解(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中活塞可以自由滑动),达到平衡时,V(B) = 2.4L。

平衡时,两容器中H2O(g)的分解率
A_____________B (填“<”、“=”或“>”)。

打开K,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平衡时,B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28.煤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化工原料,有关煤的综合利用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

其中煤的气化是煤的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

煤的催化气化生成CO, 主要反应为①C(s)+CO2(g)2CO(g) △H
碱金属催化剂显示出了优越的催化性能。

Mckee和Chatterji在1975年提出了由碱金属的氧化还原循环的氧传递机理:
②K2CO3(s)+2C(s)2K(g)+3CO(g) △H1=+899.4kJ/mol
③2K(g)+CO2(g)K2O(s)+CO(g) △H2=-98.4 k/mol
④K2O(s)+CO2(g)K2CO3(s) △H3=-456.0 kJ/mol
(1) △H=_____________。

(2)在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3molC和3molC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①,平衡时CO 的气体体积分数φ(CO)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①若在温度为900℃,压强为P的条件下,经过10min反应达到平衡,则0~10min内的反应速率v(CO)为_____________。

②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v(CO)正=2v(CO2)逆B.CO2和CO的浓度之比为1∶2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③图中压强的大小顺序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④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用平衡浓度计算,也可以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反应①在图中A点的总压强为1MPa,则A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_。

(3) 化石燃料燃烧易造成污染,“湿式吸收法”利用吸收剂与SO2发生反应从而达到燃料脱硫的目的。

下列适合作该法吸收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

A.氨水B.Na2SO4溶液C.Na2CO3溶液D.NaHSO4溶液
29.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

过程如下:
(1)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1
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p2_______p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

将ii补充完整。

i.SO2+4I-+4H+===S↓+2I2+2H2O
ii.I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I-
(4)探究i、ii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到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

(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①B 是A 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___。

②比较A 、B 、C ,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 2的歧化反应速率D >A ,结合i 、ii 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30.[2017·
新课标I]近期发现,H 2S 是继NO 、CO 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 .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 .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 .0.10 mol·L −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 分别为4.5和2.1
D .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 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

(3)H 2S 与CO 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 2S(g)+CO 2(g)
COS(g) +H 2O(g)。

在610 K 时,将0.10 mol CO 2与0.40 mol H 2S
充入2.5 L 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 2S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在620 K 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 2S 的转化率_____,该反应的H _____0。

(填“>”“<”或“=”)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 2S 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H 2S B .CO 2 C .COS D .N 2
31.硫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含硫烟气(主要成分为SO 2)的处理备受关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碱液吸收法
步骤1:用足量氨水吸收SO 2。

步骤2:再加入熟石灰,发生反应2NH +Ca 2+
+2OH -
+SO ===CaSO 3↓+2NH 3·H 2O 。

(1)已知:25 ℃时,K b (NH 3·H 2O)=a ;K sp (CaSO 3)=b 。

该温度下,步骤2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Ⅱ.水煤气还原法
已知:ⅰ.2CO(g)+SO 2(g) S(l)+2CO 2(g) ΔH 1=-37.0 kJ·mol -1
ⅱ.2H 2(g)+SO 2(g)
S(l)+2H 2O(g) ΔH 2=+45.4 kJ·mol -1
(2)写出CO(g)与H 2O(g)反应生成CO 2(g) 、H 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体系中进行,达到平衡的标志___________。

A .氢氧键的断裂速率等于氢氢键的断裂速率 B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 .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D . H 2O(g) 与H 2(g)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3)反应ⅱ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 ________(填“>”“<”或“=”)ΔH 2。

(4)在一定压强下,发生反应ⅱ。

平衡时,α(SO 2) (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与原料气投料比[]和温度(T )的关系
如图所示。

①α(H 2):M ________(填“>”“<”或“=”)N。

②逆反应速率:M ________(填“>”“<”或“=”)Q。

(5)T ℃,向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g)、2 mol SO 2(g)和2 mol H 2(g),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

5 min 达到平衡时,CO 2(g)和H 2O(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6 mol 、
1.8 mol 。

①该温度下,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 =
________。

②其他条件不变,6 min 时缩小容器容积。

α(SO 2)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D
【解析】
【详解】
A、M点处参与反应的X的量小于W处,故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小,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根据反应速率定义以及反应物系数比关系可知
,故B错误;
C、M点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其反应速率与刚达到平衡状态时(图像拐点处)的速率相等,N点还未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体现在图像的斜率上,由于N点斜率小于t1温度下图像拐点处的斜率,因此M点正反应速率大于N点的正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在达到平衡时再加入反应物,恒容密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X转化率增大,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D。

2.CD
【解析】
分析:对比容器的特点,将容器1和容器2对比,将容器1和容器3对比。

容器2中加入4molSO3等效于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投入量为4molSO2和2molO2,容器2中起始反应物物质的量为容器1的两倍,容器2相当于在容器1达平衡后增大压强,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υ2υ1,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c22c1,p22p1,α1(SO2)+α2(SO3)1,容器1和容器2温度相同,K1=K2;容器3相当于在容器1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υ3υ1,升高温度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c3c1,p3p1,α3(SO2)α1(SO2),K3K1。

详解:对比容器的特点,将容器1和容器2对比,将容器1和容器3对比。

容器2中加入4molSO3等效于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投入量为4molSO2和2molO2,容器2中起始反应物物质的量为容器1的两倍,容器2相当于在容器1达平衡后增大压强,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
来的一半,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υ2υ1,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c22c1,p22p1,α1(SO2)+α2(SO3)1,容器1和容器2温度相同,K1=K2;容器3相当于在容器1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υ3υ1,升高温度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c3c1,p3p1,α3(SO2)α1(SO2),K3K1。

根据上述分析,
A项,υ2υ1,c22c1,A项错误;B项,K3K1,p22p1,p3p1,则p22p3,B项错误;
C项,υ3υ1,α3(SO2)α1(SO2),C项正确;D项,c22c1,c3c1,则
c22c3,α1(SO2)+α2(SO3)1,α3(SO2)α1(SO2),则α2(SO3)+α3(SO2)1,D项正确;答案选C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解题时巧妙设计中间状态,利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判断。

如容器2先设计其完全等效平衡的起始态为4molSO2和2molO2,4molSO2和2molO2为两倍容器1中物质的量,起始物质的量成倍变化时相当于增大压强。

3.AD
【解析】分析:A.根据图象,温度升高,平衡时NO2浓度降低,说明温度升高可使化学平衡逆向;
B.T1温度反应达到平衡时c(NO2)=0.2mol/L,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
C.根据pV=nRT分析,容器容积和反应温度一定,体系总压强与体系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D.温度降低,有助于化学反应正向进行,根据反应方程式和等效平衡的知识分析。

详解:A.根据图象,温度升高,平衡时NO2浓度降低,说明温度升高可使化学平衡逆向,因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A正确;
B.T1温度反应达到平衡时c(NO2)=0.2mol/L,则平衡时c(SO2)=0.5mol/L-0.1mol/L=0.4mol/L,c(NO)=0.6mol/L-0.2mol/L=0.4mol/L,所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c2(NO2)/c2(NO)c(SO2)=
0.22/0.42×0.4=5/8,B错误;
C.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分析,容器容积和反应温度一定,体系总压强与体系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成正比,容器Ⅱ相当于按0.75molSO2,1.5molNO和0.75molS起始,
由于S是固体,不改变浓度商,设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了ymolSO2,则平衡时两容器压力比为pI/pII=(0.4+0.4+0.2+0.1)/(2−y)=1/(2−y)>1/2,C错误;
D.T2<T1,则温度降低有助于化学反应正向进行,容器Ⅲ相当于以1molSO2,1.2molNO 和0.5molS起始,S不对化学反应的平衡产生影响,也就相当于对容器Ⅰ加压,若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为40%,而容器Ⅲ的化学反应正向进行程度比容器I更大,则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小于40%,D正确,答案选A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结合图象分析,注意等效平衡原理知识的运用,灵活运用相关化学平衡原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4.BD
【解析】分析:根据CH3OH(g)+CO(g) CH3COOH(g) 可知,容器I中起始量与容器Ⅲ等效,但温度不同;容器II中的起始量为相同条件容器I中的1.2倍,再结合等效平衡和平衡的移动判断两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详解:A.根据CH3OH(g)+CO(g) CH3COOH(g) 可知容器II中的起始量为相同条件容器I中的1.2倍,相当于增大压强的结果,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容器I中平衡时浓度之和为0.4+0.1+0.1=0.6 mol/L,因此达平衡时,容器II中平衡时浓度之和小于0.6 mol/L×1.2=0.72 mol/L,容器I与容器II中的总压强之比大于0.6:0.72=5:6>3:4,故A错误;
B.根据CH3OH(g)+CO(g) CH3COOH(g) 可知容器II中的起始量为相同条件容器I中的
1.2倍,相当于增大压强的结果,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增大,故B正确;
C.根据CH3OH(g)+CO(g) CH3COOH(g) 可知,容器I中起始量与容器Ⅲ等效,但容器Ⅲ中的温度低,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因此达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I
中的小,故C错误;D. 根据CH3OH(g)+CO(g) CH3COOH(g) 可知,容器I中起始量与容器Ⅲ等效;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3COOH的转化率减小,因此达平衡时,容器I中CH3OH 转化率与容器III中CH3COOH 转化率之和小于1,故D正确;故选BD。

5.AD
【解析】A. 根据图像,升高温度,c( NO2)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A正确;B. T1时,平衡是c( NO2)=0.2 mol/L,
SO2(g)+2NO(g)2NO2(g)+S(s)
起始(mol/L) 0.5 0.6 0 0
反应(mol/L) 0.1 0.2 0.2
平衡(mol/L) 0.4 0.4 0.2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B错误;C. T1时,容器I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4+0.4+0.2=1.0mol,容器Ⅱ中Qc==0.5<,说明反应正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0.5+1+0.5=2.0mol,因此达到平衡,总压强之比大于1:2,故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
T1时,平衡时容器I中NO的体积分数为×100%=40%;容器I相当于起始时加入0.2mol二氧化氮和0.6mol二氧化氮,容器Ⅲ相当于起始时加入0.4mol二氧化硫和1.2mol 一氧化氮,容器Ⅲ相当于容器I缩小体积的结果,根据方程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减少,因此平衡时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小于40%,若T2<T1,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更少,故D正确;故选AD。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元素和平衡的移动以及等效平衡的原理的应用。

本题的难点为D,要注意将反应物尽可能的转化为生成物,在根据等效平衡的思想分析判断。

6.CD
【解析】A、容器Ⅰ是绝热容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容器I、II的总压强不相同,故A错误;B、容器Ⅰ是绝热容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达平衡时,容器I中c(O2)/c(SO3)比容器II中的大,故B错误;C、容器Ⅱ是恒温恒容,Ⅲ是恒温恒压,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Ⅱ中压强大于容器Ⅲ,平衡正向进行,三氧化硫含量增大,SO3的体积分数:Ⅱ>Ⅲ,故C正确;D、若容器Ⅱ恒温恒容,容器Ⅰ也是恒温恒容时,达到相同平衡状态,二氧化硫转化率和三氧化硫转化率之和为1,但实际容器Ⅰ是绝热恒容,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转化率减小,因此容器Ⅰ中SO2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SO3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故D正确;故选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分析判断。

本题的易错点为I容器的分析,绝热容器中的反应使体系温度升高,抑制反应的正向进行,即与II相比,相当于II的平衡逆向移动。

7.AD
【解析】A. 温度为T 时该反应的a b k k =()()()222v H I HI ωωω正

=()()()222HI H I ωωω=20.80.l 0.l ⨯=64,选项A 正确;B. 容器I 中前20 min ωHI ()=50%,则物质的量为 0.5mol,故平均速率v(HI)= 05120mol
L min。

=0.025mol.L -1.min -1,选项B 错误;C. 容器I 平衡时H 2、I 2、HI 浓度分别为0.1mol/L 、0.1mol/L 、0.8mol/L , 2
0.8K 640.10.1
==⨯,若起始时,向容器I 中加入物质的量均为0.l mol 的H 2、I 2、HI , 2
0.1Q 1640.10.1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进行,选项C 错误;D. 若两容器中

则为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则x 的值一定为
1,选项D 正确。

答案选AD 。

8.AC
【解析】容器I 、II 由正反应开始建立平衡,容器III 由逆反应开始建立平衡。

设计容器IV ,容器IV 为723K ,起始向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LSO 3(g ),则容器IV 达到的平衡状态与容器I 为完全全等的等效平衡,平衡时容器IV 中SO 3的转化率与容器I 中SO 2的转化率之和为1,平衡时P I =P IV 。

A ,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容器III 相当于在容器IV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 3的转化率增大,即容器III 中SO 3的平衡转化率大于容器IV ,则a 1+a 31,A 项正确;B ,容器I 和容器II 温度相同,容器II 起始SO 2、O 2物质的量浓度都是容器I 的两倍,容器II 起始压强为容器I 起始压强的两倍,容器II 相当于在容器I 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平衡时2P I P II P I ,容器III 相当于在容器IV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平衡时P III P IV ,P I =P IV ,则P III P I ,B 项错误;C ,容器III 中温度高于容器IV 中,平衡时容器III 中逆反应速率比容器IV 中的大,平衡时容器IV 中逆反应速率与容器I 中的相等,平衡时容器III 中逆反应速率比容器I 中的大,C 项正确;D ,容器I 平衡时c (SO 3)=0.16mol/L ,用三段式
2SO 2(g )+O 2(g )2SO 3(g ) c (起始)(mol/L ) 0.2 0.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