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二》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第二》读后感
假日里,我翻开了《学生第二》一书。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这一行小字——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
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所以,“学生第二”其实是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工作中的“学生第二”,从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里的“学生第一”。
难怪导师一直向我们推荐这本书,对于初涉管理的我们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假期的好处就是让快节奏的生活按下暂停键,慢读就会给人带来无限感触。
感受重要。
“研究人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让被管理者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有时候不过表现在一些小事上。
”读到这两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为之一颤。
怎样使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呢,这对于管理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富有意义的挑战。
作者告诉我们两个字——用心。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从心里感激每一个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
校园的整洁,保洁的勤快功不可没;学校项目申报成功,团队合作、智慧碰撞缺一不可;一场精彩的演出,策划者、参与者的努力环环相扣。
学校要想法设法让每个老师感到自己的重要,这样,老师才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才能更好地让“重要”驱动每个人做好每一件小事。
时下“全员导师制”如火如荼地推进着,它也如春风般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班主任不再是教室里最有威慑力的一员,副课老师也能做导师。
作为学校,我们没有用每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次数等数据“框住”导师,而是放手让不同学科的导师通过不同的教育载体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从而提升教育质效。
美术老师笑了,体育老师乐了,老师的“重要”被触发了,他们和孩子、家长的沟通也越来越自发、越来越主动了。
张扬个性。
弘扬学生的个性,必须张扬教学个性。
没有个性的教学,课堂就没有生命。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根本就在于张扬教学个性。
随着“双新”、“双减”的落地实施,个性教学更成为了时下关注热点。
学校致力于打造自然、灵动的醇美课堂,鼓励教师学透新课程,更新教学理念,改善课堂生态,在全面分析学情的前提下,实施精准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项目式教学。
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以四单(预习单、任务单、巩固单和课后实践单)为抓手,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拓展延伸,建立新型课堂。
将课堂延伸到校史馆、社区等,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整合,让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生通过动
手体验,在做中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助力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学习者、体验者和思考者。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学校管理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引路人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张扬教学个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个性。
活用人才。
“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一个聪明领导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去寻找那些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又是一句发人深思的话。
松下幸之助在《经营人生的智慧》一书中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没有一点儿用处的。
我们认为它无用,只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活用它的方法而已。
其实无论是在班级,亦或是在学校,甚至在社会,我们总会发现“拖后腿者”。
但当我们的关注点从成绩、从分数、从产量上扩大到其他面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课后服务的到来,就是一次擦亮管理者第三只眼的最佳时机。
课后服务需要充足的师资,学校通过自主报名的方式活用教师资源。
通过自主报名,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图书管理员是一位多面手,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也会拉二胡;原来胖胖的语文老师居然是个灵活的舞者;原来不苟言笑的英语老师居然是个视频剪辑大师……课后服务让老师们的
兴趣、一技之长有了施展的空间,有了崇拜者,老师们的钻劲更足了,课后服务更有意义了。
我想这也正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不能永远只用“木桶理论”吧!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懂得让老师们“扬长避短”,集聚人才的同时,也为学校积累财富。
管理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在自省、自信的道路上做一个跳出教育看教育的管理者,需要我们不断地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