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浅析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浅析

2 伦 理 困境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伦理是教育活动 的灵魂 , 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 至关重要 。 正如古 德森所说 :教学首先是 一种道德的和伦理 的专业 , 的专业精神需要 “ 新 重 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 。” 而在 当前 的教育领域 中规范伦理取代 了德性 伦理 , 这就造成 了教师专业化 的伦理 困境 。 德性伦理是 出 自个体德性 的 伦理 , 它具有 内在性 、 自律性 和超越性等特征 。 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 、 规范实际 的行为效果 , 忽视对人本身 的关怀 , 成普 遍的人格分裂和 但 造 道德危机 。教育活动 的内涵 不仅在于传授知识 、 练技能 , 训 更在于主体 间 围绕 着知识 、 感 、 情 价值 展开教育性 交往 , 以及 在这种交往 活动的基 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 的内涵是一致 的。所 以, 师职业伦 教 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 而不 是规范伦理 。教师 职业 德性 伦理的核心是 对生命和教育意义 的领悟与践 履 , 其形态是 自由境界 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 自我超越 的意 义感 而不是对惩罚 的恐惧感 , 养成方式是反 其 思、 体验 、 领悟 , 不是约束 、 而 强制 、 命令 , 教师职业要 实现专业 化 , 就必 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 的德 性伦理。然而在现 实中教师职业伦理被 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来 自社会 、 学校等方 面权力制定 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 证学生考试成功 的规 范伦理 , 使教师 职业 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 满着工具理性和利 益至上的倾 向,这样 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 的德性伦理 ,从而使教 师专业 化陷入 了 伦理困境。处于 当代社会浪尖上成 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在该 问题上所 面 临的矛盾要更大 、 更复杂 。 3 知识困境 、 叶澜教授 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 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 层面是 科 学人 文基础 知识 ;第二个层 面是学 科知识 ;第三个层 面是教 育学 知 识 。 于 目前我 国高职院校的青年教 师来说 , 对 如果说第 一个层 面的知识 掌握 尚可的话 , 么学科知识 的非专业性 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 那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探析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探析

2020年11月JOURNAL OF GUANGXI OPEN UNIVERSITY Nov.2020新时期高职配校教呷专业化发展探析杨盈盈1唐东海2(1.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南宁530023)[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以后,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标准。

高职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新的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有必要对这个课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6-0087-04—、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高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鄴(以下简称紋施方转)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作用进行了区分,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实践人才,两者同属高等教育,各有侧重。

在对教师的要求上,理论上也应该各有侧重,普通本科院校更侧重教师的研究能力,高职院校更侧重教师的实践能力,但实际上,两者在招聘时并没有明显的区分,都偏向高学历和名校毕业生,对实践技能等方面不够重视。

績施方案》出台以后,要求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还要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着转型发展,如何在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二、高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高职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201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繩告》)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高职专任教师数量达到48.2万人。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热门课题,然而许多教师却不知如何着手。

导致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因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师资来源,一是原在普通中、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二是具有高等文化程度在经济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三是高校分配来的本科生、研究生。

他们要么缺乏职业技能和经验,要么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含义特点入手,阐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双师型”教师,进而论述如何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要弄清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我们首先还得从“专业”和“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这几个基本概念入手。

这里所谈的专业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所谓专业,从职业的角度上讲是具有高度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所以称为专门职业,英文为Profession,是相对普通职业而言的。

关于什么是专门职业?Liberman有关专门职业的描述常常被人们所引用,一共有八条标准;①提供一种独特的确定的和必要的社会服务;②高度智慧的应用重于体能技术;③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④从事者无论个人和团体都具有广泛的自主权;⑤在专业自主权的范围内可直接负起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责任;⑥服务的动机甚于经济的动机;⑦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⑧从业人员遵守明确的伦理信条。

除了Liberman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专门职业的含义做出了界定,如Hoy和Miskel指出,专业化的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长期训练所获得的技术能力;②坚持专业规范,公正无私地为当事人服务;③作专业决定时的自主权;④充分考虑同行的意见;⑤依照专门标准进行自我管理。

可见,判断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有内部和外部标准。

内部标准指职业实践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自律性;外部标准指执业和从业人员的自主权和社会地位,两种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谈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谈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发展状况的不满与否定 , 和对更 高水平 的企望和追求 。通过 自己的探索创新活动 , 改变 目前 的教育 环境 , 同时 , 又在改变 这种教育环境 的过 程 中改变 自己。在 教师专 业发展 的过程
中, 不仅要满足自身的物质精神需要, 满足教育发展和社会 经济发展的需要 , 实现教师的人 格价 值与人 生价值的统 还要
维普资讯

2 6・ 2
长江大学学报( 杜会科学版 )
20 06年 4月
教 学 中教 师 和 教 学 对 象 之 间 结 成 伙 伴 一 起 探 索 、 等 地 交 平
四、 在实 践 中提 高教 师 的专 业化 水平
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 主要是一 种面 向社 会生 产一线 的实 践技能型教育 , 因而有别 于普通学 历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 教
20 0 6年 o 4月
谈 职 业 院 校 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高 兵
( 荆州职业技术学 院,湖北 荆州 4 42 ) 30 0
摘 要 : 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教 师专业化发展 的 内涵 , 注重在实践 中提高教 师 的专业化水 平 , 引入 教师评价发 并 展观 , 以有效促进教 师专 业发展 。
新 。但在推动新课程的过程 中, 也应该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 教 育 的特点辩证地看 待问题 , 能认 为新 的就 是正确 的、 效 不 有 的。实际上 , 在我们所推行 的课程改革 的新 理念 、 新方法 、 新 内容与新体系 中, 紧密结合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实践性 的特 要 点, 结合教师专业 建设 , 高教 师专业化 水平 人手 , 动新 从提 推
足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的需要 , 是否能满 足企业生产一线 的需
该避免教师专业化发展方 向的迷失 , 避免走高 等学历教育 的

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研究

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研究

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研究高职辅导员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承担着学生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多项工作。

由于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够,导致一些问题在实践中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主要从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提升高职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在高职教育中,辅导员是起着重要作用的职业学习顾问,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目前一些高职辅导员存在以下问题:1. 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很多高职辅导员是由教师转行而来,他们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缺乏职业规划,导致在工作中的方向不清晰,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

2.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些高职辅导员在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 缺乏岗位培训和持续学习机会。

由于高职辅导员的培训机会较少,很多辅导员在进入这个岗位后,就很难有机会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为了提升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1. 加强岗位培训。

高职院校可以针对辅导员的工作需求,开设相关的岗位培训课程,帮助辅导员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2. 提供职业发展指导。

学校可以为高职辅导员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的职业目标。

3.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授课等方式,帮助辅导员提升自身在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建立持续学习机制。

学校可以设置一定的学习和进修时间,让高职辅导员有机会参加相关的研修和学习,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

5. 倡导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高职辅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学校可以通过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辅导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好自己的职业职责。

三、建立高职辅导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励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间在教学过程中的 自主参 与,积极 创造 的交流。教育教学的这些特殊 性, 给高职院校的青年教 师提 出了在掌握学术 专业 能力的同时 , 必须具 备过硬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 ( ) 三 双师型教 师比例偏低 据统计 ,目前 高职院校具有 双师素质的青 年教师 占教师总数的不 到 2% , 0 多数青年教师实践能力 、 动手能力 、 现场指 导教学都处于弱势 , 与社会的需求差距 明显, 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的需要 。 其主要原 因在于 : 第一 , 我国现有 的教 师“ E” 入 l制度和条件无法保证聘任到符合 “ 双师 型” 标准的师资 ; 第二 , 高职院校青年 教师接触实践 的机会 较少 , 除个别 由企事业单 位调人 的教 师外 , 其他人 很难达到“ 两年以上的专业 实践经验” 这一条件 ; 第三 , 职院校 生师比普遍较大 , 高 与传统学术型高 校相 比, 教师忙于应付 日常教学 , 没有更 多时间和精力实践锻炼 ; 第四 , 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 制度没有国外那种继续实践训练的规定和政 策; 第五 , 各学校缺乏对“ 双师型 ” 青年教师 的有效培养措施 。 三、 推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策略
科技信息
博士・东旅 游职业 学 院基 础部 杨 秀冬
[ 摘 要] 青年教 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演变方式。 高职院校作为我 国高等教育体 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其教 师专业化发 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 因素。本文从教 师专业化 内涵及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 问题方 面进行 了阐述 , 并提 出了推进 高职院校青年教 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专业化 策略 目前 , 在教师群体 中, 青年教师 的数量与 日俱增 , 他们精力充 沛, 见 多识广 , 专业 知识丰富 , 成就欲 望强烈 , 由于工作 时间短 , 但 实践经验 、 社会 阅历 、 奉献精神相对欠缺 , 其职业道德修养 和专业 素质都有待 于进 步提高 。 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 已成为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发 展 的当务之急。 教师专业化 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 指“ 教师在整个专业 生涯中 , 通过终身 专业训练 , 习 得教 育专 业知识 , 实施专业 自主 , 表现专业道德 , 从而提高 自身 的从 教 素质 , 成为 良好的教育工作者 的专业成长过程 ” 因此 , 。 教师的专业 化包 括三个方面 : 一是学科 知识 的专业化 , 能够担任相应学科知识 的教 学任 务 , 求教师学历水平 的高层化 ; 要 二是教育科学 素养的专业化 , 要用 先 进 的教育理念 、 教育科学知识 、 教育技术来武装教 师的头脑 ; 三是教 师 职业道德的专业 化 ,要求教师 的思想 、道德水平 与其从事 的职业 相适 应, 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 , 而且能够合格地担负起 培养人 、 育人 、 教 发展人的任务。 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 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 , 直是有 关国际组 一 织 和各 国政府部门努力 的 目 , 标 也是世界各先进 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 共 同战略 。 O 2 世纪 7 年代 中期美国提出教 师专业化 的口号 。 9 6 0 17 年美 国教师教育大学联合会 报告预言 , 教学 能够并将 自我实现为专业 。8 O 年代后 , 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在新 的时代发生许许 多多的变革 , 而与此同 时 ,变革所面临的根本性 问题之 一就是 教师 质量和素质下滑所带来的 对 于改革 的阻碍。1 8 年美 国卡耐基教育促进会 和霍姆斯协会先后发 96 表了《 国家为 2 世纪准备教师》 明天的教 师》 1 和《 的报告 , 明确指出了教 师专业化 的概念 , 主张确立教 师的专业地位 , 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 准, 以教师的专业化来 实现教学 的专业化。美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 对国际社会 , 特别是西方社会 的教 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从而拉开 了世 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篇章 。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教师专业 地位的改善和教 师专业化 的发展 。 19 年我 国开始实施的《 94 教师法》 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 职责 的专 “ 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 了教师 的专业地位。1 9 国务 院颁 , 9 5年 布《 师资格条例》 2 0 年教育部颁布 了《 教 ,0 0 教师资格条例 实施 办法》 教 , 师资格制度开始全面实施 。由此 ,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已倍受人们关 注。许多学校都积极尝试以不 同的形式 , 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 二、 高职 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 的现状与 问题 ( 缺乏专业 自主发展意识 一) 长期以来 , 国教师 职业具有十分 明显 的稳定性 , 我 教师可 以“ 劳 一 永逸” ; 由于教师被 当作促进学生发展 的工具 , 其个人需要和专业发展受 到漠视 , 甚至受到压抑 。1 3积月累 , 许多教师就形成 了一种根深蒂 固的 工具意识 , 了专业发展的愿望和动力 。尤其是青年教师 , 失去 由于教学 时间短 ,教学经验缺乏 ,参与重大课题研究或参加学术会议 的计划 不 多, 没有形成 自己相对稳定 的学科研究方 向; 某些新 的教学方法 的尝试 难 以奏效 , 时还会失败 , 有 平淡的 、 重复的教学带来厌倦心理 , 职业 发展 阶梯漫长 、 辛, 间变化难 以预料 。因而表现 为专业发展动 机和信 心 艰 其 不足 , 自主专业发展意识 比较薄弱。 强青年教师 的 自主专业发展意识 加 的培养 , 对促 进他们 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可 以说 , 没有青 年教 师的 自 主专业发展意识 , 就很难有青年教师理想 的追求 , 就难 以有 自我潜 也 能 的挖掘 , 也就不可能有青年教师的快速成 长。 ( ) 乏专 业 实践 能 力 二 缺 目前 , 高职院校 的青年教师来源 主要来 自 两个方 面 , 一是来 自高等 学校或科研机构硕士研究生及综合大学或部分 师范学院培养的本科毕 业生 :二是原有 的中专学校毕业生和升格为 高职院校原有的中专院校 的教师 。从这两种教师来源上看 , 基本 突出一种 专业模 式 , 因此教师专 业发展 中学术化倾 向较 为突出 ,导致 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操作 技能 的缺失现象。而职业 教育 培养 目 本身决定和要求教师要具有较 标 强 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 师在教 学过程中既要要求学生掌握相关 教 的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同时还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 以高 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的互动性 ,强调教师和学生之

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从事的职 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专业精神,主要 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和职业伦理。我国 3
目前,世界各 国都 关注着 教师专业化 的进 程,并普遍把教 高职教师受社会功利化的影响 ,在职 业道德 和职 业伦理方面还
育专业技能的完善、特殊的知识技能体系、专门的职业训练等 有许多不尽如人意 的地 方,如教学不负责任、不能公平 公正地
对待学生、言行举止与教师 形象不符等。
3 高职 院校 教 师学历和 学位 结 构不 合理 .
我 国高职 院校大多从中专、成人高校升格 而来,而教 师的
学历 并不 因学 校的升格而 自动升格 ,因此就 造成了高职 院校教 师队伍整体 学历偏低 的局 面。教育 部办 公厅 在 《 关于加强高职
教 师专业化包括 三个方面 :一是学 科知识 的专业化,能够
担任相应学 科知 识的教学任务 ,要求教 师学历水平的高层化 ;
二是教育科学 素养 的专业化,要用先 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 科学 高职专业设 置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导致许多非师范的毕业生或
知识、教育技术来 武装教师的头脑 ;三是教师职业 道德的专业 企业的工程师进入 高职教师 队伍 。这些教师 均具 备较强的学科 化,要求教 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其从事 的职业相适 应,使 教 知识,但是他们缺乏能够 指导 教育教学实践 的教育学、心理学 师不仅能够传 授知识,而且能够 合格地 担负起 培养人、教育人、 等师范性 知识。 发展 人的任务。这 就是说,教师职 业不单是一种职业 ,而且是
级硕士研究生,( 重庆 4 05)主要研究方向 : 0OO 电气工程及 自 动化 ; 谢碧蓉 (99 ,女,四川资中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 16一) , 工程系,
副教 授 ,主 要 研 究 方向 : 工 过程 自 热 动控 制 ;文锋 (9 9 ) 男, 四川 乐至人 ,重 庆 电力高等专 科 学校 ,副研 究馆 员,主 要 研 究方 向: 16 一 , 高职 院校 信息素质教育。 ( 庆 4 0 5) 重 00 3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的思考

作者简介 : 李雯 , , 女 北京青年政治学 院职业教育与人文北京研究 中 t, , 讲师 硕3
第1期 2
高 等职t 育 业教
21 0 1年
是 教学所 需 的教 育性 知识 和 能力 依然 欠 缺 。因此 , 高职教师培养呈现出明显的学术性倾 向, 职业性和 教育 性 明显不 足 。 现实情况表明, 国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存在较 我 大 缺 陷 , 前 培 养欠 缺 , 职 主要 体 现 在 缺 少专 门 的高 职教师培养机构 , 也缺乏有针对性 的高职教师教育 课程 , 高职教师职前培养并未做到机构专门 、 目标 明确 、 内容专业 , 没能为后续教 师专业化发展奠定 良好基础。 高职教师的职前教育应主要依托研究生 层 次教育 来 进行 , 以采 取大 学独 立 培养 或 大学 与 可 职业 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 。
21 年 第1 期 01 2
高等职业教育
21 ・ ・2 0 IN 1 O
关 于高职 院校教师 专业化培养体 系的思考
李 雯
摘 要 :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体 系由职前培养、 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三大 系统构成 。 学术性、 教 育性和职业性是培养的素质要求。文章对职前培养、 入职教 育和职后培训三个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分析 , 出建议 , 提 并且思考建立一体化的培养体 系。 关键词 : 高职教师 ; 职前培养 ; 入职教育; 职后培训 ; 一体化

教师专业化过程 中 , 师资培养是基础 , 是专业 化 的起点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不同于普通教育 , 要 根据职业教 育 自身规律及面对 的教学对象特点 和 需求进行。高等职业 院校教师是高等专业人才 , 师 资培养要体现层次要求 , 教师需在专业学科方面有 较高造诣 , 同时还要具有职业工作过程知识 、 职业 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方面的知识 , 并且具有职业 实践 和 教学 实践 的 丰富 经验 。 我国教师培养体系从过程维度上由职前培养、 人 职教 育 和职后 培训 三 大 系统构 成 , 职教 师培 养 高 是站在职业教育类别 、 高等教育层次的一种教师教 育, 其专业化培养体系也 由这三个过程构成 。学术 性、 教育性和职业性是高职教师应具备的三方面素 质, 无论短 了哪条腿 , 都无法支撑起 高职教师 的专 业化发展 , 目 但 前高职教师培养没有一个系统严格 的体系 , 专业化发展短板现象突出。重视对高职教 师的培养 , 建立起完善 的、 专门的、 一体化 的培养体 系, 需要职前 、 人职 、 职后三个阶段不断线教育 、 分 阶段实施 、 逐层提高 、 一体化推进。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因此,强国必先强教。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于我国从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视角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和网络新技术正在快速改变大学校园和课堂教学,职业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有些落后,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高职教师肩负着艰巨的任务,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要承担起更多的角色和重担,不仅要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还要成为创新职业的引路人和启蒙者。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过程。

教育现代化的最终价值诉求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首当其冲即是教师素质要达到现代化标准。

研究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不仅充实教师专业化理论也为教育现代化理论提供借鉴,最终实现培养人才的现代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二、教育现代化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三个纲领和文件都强调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高素质、专业化的高职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该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
培训机制
01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包括岗前培训、在职进修、学术交流等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激励机制
02
通过设立奖励、晋升机制等,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资源保障
03
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科研设备等,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
必要的物质保障。
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XX高职院校
该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影响力。 同时,该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
XX技师学院
该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个性化发展规划、完善的 评价机制等。该校还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通过 这些措施的实施,该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技术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职教 育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02 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内涵与意义
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01
02
03
专业知识
高职教育教师需具备扎实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和培训。
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根 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 有效教学。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
大纲,确保教学质量。
组织课堂教学
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践教学指导
结合行业实际需求,组织学生 进行实践操作和实习实训,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Vo . 6,No 4 12 .
J l , 20 09 uy
高职 院校教 师 专业化 建设 的实践 与思Βιβλιοθήκη 考 金 本 能 ,强 晓 华
(. 州职业技术学 院 组织人事 处 ;.滁州职业技术 学院 经济贸易 系 , 徽 滁 州 2 9 0 ) 1滁 2 安 3 0 0
摘 要 : 业 化是 高职 院 校教 师 的 发展 目标 。 高 职 院 校 在 加 强 师 资 队 伍 专 业 化 建 设 中 要 建 立 教 师 教 育 体 系 , 专 完
Po d r t n n T a h r n e ai s o e c e s’S e i l a in i ih r Vo at n lColg s o p ca i t n H g e c i a l e z o o e
J N B nn n 1 I e - eg ,QI NG a -u 2 A Xioh a
( .Or a ia in a d Hun n Reo r e p rme t 1 g n z t n ia s u c sDe a t n ,Ch z o c t n l n e h i lC l g ; o u h u Vo a i a d T c nc o l e o a a e 2 .De a me to o o n r d ,C u h u Vo ain la d T c n c lCo l e p r n f t Ec n my a d T a e h e o c t a n e h ia l g ,Ch z o 3 0 0,An u ,C ia o e uh u2 9 0 h i hn ) Ab t c : p cai t n i t e g a o e eo me t f r ta h r n h g e o ai n lc l g s I h o sr c in o sr t S e i z i s h o l fd v lp n o e c e s i ih r v c t f o l e . n t e c n tu t f a la o oi e o

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p o o et e p o e so lz t fyo n e c e so o ai n l o lg s a d i em so ep o lm se itn nt e r m t h r f s i naia i o u gt a h r fv c to a le e , n n tr ft r b e x si g i h on c h
1 缺 乏 实 践 技 能 . 目前 , 高 职 青 年 教 师 的 学 历 水 平 普 遍 较 高 , 众 多 高 职 院 校 的 进 入 门槛 是 硕 士 , 这 固然 提 升 了教 师 的 学 历 水 平 , 但 同时 也 存 在 一 些 问 题 。 青 年 教 师 大 多 是 从
求 和 职 业 条 件 , 包 括 学 科 专 业 性 和 教 育 专 业性 。 教 师
ta o e , t si p ra tt e e c e s ehi tn a d f rt e s l e , r p ry p sto e v c to a d c to e m ft m i i m o tn os t a h r ’ t csa d r o h m ev s p o e l o ii nt o a i n l u ai n, h t h e
【 关键 词 ] 高职 ;青年教 师;专业化
【 图分 类号 ]G l 中 7 5
【 文献标 识码 】A
【 章编 号 】1 7 — 3 6 2 l ) 3 0 2 — 3 文 1 4 2 ( 0 i 0— 0 3 0 6
Re e to n Pr f s i na i a i n De e o l f c i n o o e so l to v l pm e to un z n fYo g
A bs r c :Y u gta h r r emand ii gfr ei h uu eh g e o ain l d c t n I r e o t a t o n c esaet i rvn o c ntef tr ih rv c t a u ai . no d rt e h o e o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和职 业发 展相 关 的知识 ; 仅要 致 力 于职业 专业 知 不
融入 职业 教学 的能力 ; 不仅 必 须具 备发 现 问题 的 能
师 。相 对 于职业 教 育 的要 求 而 言 , 主要 存在 着 以下 学科 结构 不合 理 , 知识 技 能失 衡 。师 范类 院校
识 的传授 , 且还 要具 备从 教 育学 角度 将 这些 知识 两个方 面 的不足 。 而
60
教育专业课程 、 教育技能课程 、 教育实践课程 , 其专 实践工作现场 ,知识 与技能得不到及 时更新 与补 使 业 理论 知识 扎实 , 实践 经验 缺乏 。 资料 表 明 , 但 有 职 充 , 原本 具 备相 应资 格 与能 力 的专 业 教师 的专 业 业 院校 6 .%的教 师 是 从 学 校 毕 业 后 直 接 走 上 讲 素 质逐 渐退 化 。 66 台, 这一 比例 在部 分 职 业 院 校甚 至高 达 9 % , 多 6 大 ( ) 价机 制对 教 师专 业化 的影响 三 评 职教 师资 标准 不 明确 , 格认 定 没有 相 应 的依 资 数 教师 的实 践 工作年 限偏低 , 其 是青 年 教 师大 多 尤
缺 乏专 业实 践经 验 和必 须 的专业 技 能 , 实 际工作 据 。职 教教 师 专业 化 良性 而又 稳 定 的发 展 , 有 离不 开 经 验和技 能 的骨干 教师 和专业 教学 带头 人 匮乏 。 从 制 度 的督促 与保 障 ,包 括 职教 教 师标 准 的制 定 、 职 企 业调入 的专职 教师 或聘 用 的兼 职 教师 , 一般 都具 教 教师 职业 资格证 书制 度 的实行 等 。 然在 教 育部 虽 有 较 为 丰 富 的T 作 实践 经 验 ,但 理 论 知 识 水平 有 文 件 中对 “ 双师 型 ” 师有 相对 明 确 的标 准 , 只是 教 但 限, 尤其 缺 乏 教 育学 、 理 学 等相 关 理 论 学 习 的 背 从 宏观 方 向上 的指 引 , 心 对于 “ 师 型 ” 双 教师 的 具体 标

关于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展开,从当前教学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同时也指出了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未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应对挑战的方法和方向。

希望本文能够为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必要性、方向、思路、具体措施、挑战、对策、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是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和幼儿教师的重要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使师范教育专业更加符合教师岗位的实际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范教育专业学生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经验和与现实工作环境的接轨。

随着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师范教育专业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教师。

对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讨势在必行。

通过对当前师范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制定具体措施,解决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为提高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师范教育是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当前社会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实践化和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水平 。
[ 键 词 ] 业化 ; 教 师群 体 ; 职 业理 想 ; 反 思 ; 教 学评 价 关 专 [ 中图 分 类 号 ] 4 1 G 5. 2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10 - 6 1 20 )4 0 5 - 4 文 09 3 2 0 8 0 - 0 0 0 I
Re e to s o o e so l a i n De l pm e f t a he si l f c i n n Pr f s i na i to veo z nto he Te c r n Hi he c to lCo l g s g r Vo a i na le e

维普资讯
赖 晓凡
高 职 院 校 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的思 考 业 年 轻教 师 。 职 教 育人 才 培养 目标 的针 对性 、 高 独 特性 ,要 求他 们 在 专 业化 发 展道 路 上 既要 具 备 一
支 独 特 的 、无 可 取代 的教 育 力 量 的 重 要 途径 和
教 育 创 新 与 发 展 是 国 家 现 代 化 最 重 要 的 一
方法 。 文 依据 项 目课 题 研 究数 则 是 教 育改 革 的关 键 , 师 专业 化 教 教
动态 变 化 、专业 发 展 连 续及 终 身 学 习过 程 的 内在 规律 , 是提 升 高 职 院校 教 师 群体 自身 素 质 、 养 与 修 技 能 ,保 证 高职 院 校 教 师 团 队逐 步 成 为 中国 高校

职 院校 教 师专 业 化 问题做 些 粗 浅探 讨 。
的 内涵 正 确 理 解 高 职 院 校 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
[ yWod ]poes n i tn t ces ru ; oa oa Ielrfcin tahn Ke rs rfsi a z i ;e hr go p vctn da;el t ;ecig ol ao a il e o

专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专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专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由于在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培养模式、专业定位等诸多方面和普通高等教育有本质的不同,因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专业化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有其特定的内涵,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的职业院校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实现一所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化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本文将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全面了解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为在实践中探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一、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目前学院共有在职教职工484人,其中正式在编人员310人,聘用人员174人。

通过对学院师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该院教师专业发展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教师队伍年轻化。

该院教师队伍整体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如表1所示)。

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该院在拥有一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化教师队伍的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明显欠缺,专业化程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处在职业怠倦的高发期。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规律可循,当职业压力和职业年限达到一定程度时,从业人员将出现职业怠倦。

从业4年至10以上教龄的教师,他们的职业生涯处于专业挫折期;10年教龄以上教师,他们的职业生涯处于稳定更新期,这两个阶段都是职业怠倦的高发阶段。

,该院处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师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明显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也不利于个体专业发展。

(三)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学位水平相对不高。

高学位、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小,中、高级职称现状的比例按照有关文件政策要求基本持平。

(四)教学团队专业教师整体短缺。

1.大多数教学团队教师数量的补充跟不上专业发展规模扩张的速度。

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思考[摘要]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文章重点探讨了高职教育的核心——高职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首先梳理了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进而分析了高职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教师专业化的成功做法,并从政府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三方面提出了高职教师专业化策略,以期为高职教育的质量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教师专业化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提到,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由此可见,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教育的核心也由规模发展转为内涵发展,高职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而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则成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含义对于“教师专业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本文认为“教师专业化”应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动态角度来看,是指教师经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严格的专业训练及自我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的修炼,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的发展过程;从静态角度来看,是指教师职业拥有专业地位、教师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得到社会认可的发展结果。

本文的论述主要侧重于动态角度的教师专业化。

由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实践为主,理论必需够用”的特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则有其特定的内涵。

高职教师专业化要求其既有一般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共性,也有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构成要素。

具体来讲,笔者认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化要具备四方面要素,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科学研究及专业精神。

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课程理论知识、职业教育知识、企业实践经验等;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课堂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等;科学研究主要包括教育研究、科研开发等;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专业品质、职业道德等。

二、高职教师专业化存在问题分析1.专业素养普遍不高。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教 师的专业化在学科 专业和教育等方 面对教 师都 提出了要求 ,通过对 以上数据 的分析 我们 可 以看 出, 目前我 国高职教师与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 1 . 与发达国家相 比, 学历 层次偏低 。美 国的高职教 师要 有硕士 以上学位 , 国 、 国的高职教 师则需要博 德 法 士学位 , 而与之相 比 , 国的高职教师硕 士研 究生 以上 我 学历只 占四分之一左 右的 比例 。而且许 多具有研究生 学历 的高职教师往 往不能安心 于高 职教学 ,特别是年 轻的教师 , 每年都会 流失一部分 。 2 . 队伍年轻化 , 教师 教育 专业素养薄弱 。 据统计 , 目 前高职教师的7 %左右来 源于高校毕业生 , 0 而我 国缺乏 专 门培养职业教育 教师的院校 ,所 以大部分年轻 的新 教师来源于非师 范类 的高校 。这部分 教师经过短期 的 职前培训 , 即登上 讲台 , 缺失将专业 知识 和技能传授 给 学生 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 3 . 比例虽高 , 双师 但专业实践能力欠缺 。双师 培养 的途径多样 :到其 他高校进修 、职 教师资培训基地 培 训、 企业培训 、 自我提升等 。在众多培养途径 中, 企业培 训应该是最有效 的专业实践能力 培养途径 ,但企业 往 往不愿意接 收教 师到企业 中锻炼 。 目前一半 以上 的教 师是通过 到其他 高校进修 、职教 师资培训基地培训 来 获得双师资格 , 导致 相 当一部分教 师虽然有双师 资格 , 但仍然缺乏专业实践能力 。 4 师数量 不足 , . 教 教师T作压力大 。2 1 年无锡商 0 1 院全 日制在校生数 为 19 2 , 4 人 专职教师数 为5 8 , 1 1人 平
【 教师建设 】
高职 教 师 专业 化 发展 考 的思
— —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促进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促进策略

高职教师专业开展涵盖三个范畴:
专业知识的积累 专业才能的增长 专业情意的健全
以教育科学为统领,以学科专业知识、职业知识和职业 经历为根底,通过实践、培训来不断整合,使之和谐统 一,形成促进学生开展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开展过程
伯利纳: 新手、熟练新手、胜任型、业务精干型、专家型 格雷高克 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充分专业化期 :
培训的类型
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校本培训 入职培训、提高培训、骨干培训、专家研讨 系统培训、专题培训
培训应全覆盖、高效率、整合化
全覆盖指培训内容在层次和类型上要多样化,无论是新任教师, 合格教师还是骨干教师,无论是专业理论课教师还是实践指导教师 ,或哪种来源的教师,都能根据专业开展的要求得到相应的培训。 高效率要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工程的设计要根据参训教师 的开展需要,科学确定起点和目标,工程的实施要有灵活性,要予 培训对象自我选择权,使之根据个性化开展要求,选择适宜的工程 ,承受针对性强的工程,以提高培训效率, 整合化要求培训工程超入单项知识、能力要求,追求知识、能力 、情意的整合提升。一个培训工程可能侧重于一个方面的知识技能 ,但不能仅止于此,要整合提升,最后落实到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上 。
➢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学习主动征求他人 意见;日常教学中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性。
骨干教师的专业标准的根本要求
对与所教专业相联系的职业有深透的了解,具有职业领域高级职 业资格,能够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 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 实施高质量高水平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地组织和参加教育教学讨论,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帮助;与 同事共同制定、修改、评价教学方案,效劳于人才培养质量。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胜任教育教学指导 者、建议者或领导者的多重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对此概念有两种理 解 , 一 种是指“ 教师专业化 ” 的发展 , 另一 种是指教师的“ 专业化发展 ” 。前者指 教师职业 与教师教 育形 态 的历史演 变 , 侧重外在的 、 实 际制度 和体 系的、 旨在 推进教 师 成长和职业 成熟 的教育与培训发展 研究 ; 后者则 强调 教师 由非 专业化 人员 向专业 化人员转 变的过程 , 侧重理论 的、 立足教 师 内在专业化素质结 构及 职业专 门化规 范和意识 的养成 与完 善 的研究 。我国学术界 把“ 教 师专业化发 展” 这一 概念更 多地理 解为教师专业化素质及专 业化化程度 的提高。
展, 我 国需 要遵循职业教育 办学规 律建立 一支结构合理 、 素质 优 良、 规模适 当的职业 教育 师资 队伍 , 来 提高教 育教 学质 量 。 建设这么一支队伍, 必须建立和完善职 业教育人力资源配 置体 制 和机制 , 而制定科学 、 合理 的学 校教师编制标 准是中心环节 。
师的措施居 多 , 相 对于高职 教师来说 , 在制度 和体系上仍 有不 尽完善 之处 。因此 , 本 文以高职 教师专业 化发展 理论 为基础 , 对推进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 希望能拓 宽培养高 素质的高职教师 队伍 的途径 。 二、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内涵 研究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问题 , 首 先要了解教师专业 化发 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发展 ” 是个 内涵 比较 丰富 的概念 。国
的阶段 , 教育部近几年来 也出台了有关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 的一系列政策 , 以推动 高 职教育 建设 的深 化 改革 和可持 续 发
展 。高职教师作为高 职教育教 学改 革和培养千 百万 高技能 应 用型人 才的 中坚力 量 , 其专业发 展处于核 心地 位 , 是 国家对 教 师“ 量” 的急需逐 渐提高 到对教 师“ 质” 的需求 的反 映。因此 , 推进和加强高职教师 的专业化 发展 是提高高 职 院校教 育教 学
质量 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 是实现高 职教 育培养 目标 的必然 条件 , 是建设 高职“ 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有力措施 。
然而 , 教 师的专 业化发 展是一个 长期而 复杂 的过程 , 它 需
业化开发、 学术研究 等五 个方 面 。总 的来 说, 能讲 授专 业化理 论知识 , 又具有较 强的专业化 实践 能力 , 还能指导训 练学生 的
湖北函授 大学学报 ( 2 0 1 4 ) 第2 7卷 第 1 7期 总第 1 3 7期
促 进 高职 院校 教 师 专 业化 发展 的思 考
韩 薇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兰州
[ 摘
7 3 0 0 5 0 )
要] 近年来 , 随着高职教 育的蓬勃发展 ,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成为 高职教 育的焦点 问题 。本 文以 高职教
“ 双师型” 教师 已成为 高职 院校师 资队伍 建设 的重点 , 这是高 职院校突显办学特色 ,培养 高技能创新应用型人才 的关键 。
三、 促 进 高 职 教 师 专 业化 发 展 的 思 考
研究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 使对 于建设一支 高素质的教师 队伍 , 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 非常重要 的意义。国家和地方政
然而 , 我国缺乏有效 的针对职业 院校 的教师编制标准 和管 理办 法 。高职 院校的人事编制 长期 以来参照普通 中小 学 , 虽然 体现 了同等重要的价值理念 , 但却忽视 了高 职教育 自身 的特点和培 养 实践应用型人才的特殊性 , 造成职业 院校师资 队伍 质量及学 校 组织结构优化 得不到 提升和发展 , 编制总量不 足 , 编制结构
要 国家 、 政府 、 社会 、 学校 和教 师个人 等各方 面 长期 的不 懈 努 力, 共同协作来 推进 教师专 业化发展 。就 政府来 说 , 教 师专 业
发展 的问题 已得到 了极大 的重视和改革 , 教 育部近十年来 也相 继 出台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 但针对 中小 学教
教师专业化发展 内涵应包括职业道德 、 企业 服务、 就业指 导 、 专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4 . 1 7 — 0 1 6


前 言
社会经济和科 学技术 的进 步和发展 促进 了高职教 育 的发 展 。当前 , 我 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处于从数量 扩张转向质量 提高
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 的改革和发展 , 先后 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的文件 , 但在 一些制度 和体 系上仍பைடு நூலகம்有不尽完善 的地 方, 现就谈谈 如何更 好地 加 强高 职教 师 专业化 发展 的具 体体 现一“ 双师型”教师 的培养 , 推进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 一) 加快制定高职 院校教师编制标准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 , 为了保证职 业教育持续健康发
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 , 对如何促进 高职 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行探 讨 , 希望 能拓 宽培 养 高素质的 高职教 师队伍 的
途径 , 促 进 高 职教 师 专 业 发展 。
[ 关键 词] 高职 ; 教师; 专业发展 [ 中图分类号]G 6 4 o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1 — 5 9 1 8 ( 2 0 1 4 ) 1 7 — 0 0 2 8 — 0 2 [ 本刊网址]h t t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化发展提出要求 的政策 , 张君华 和左显兰认 为高职教师专业化 发展 的内涵除 了教师这一职业应具备 的各 种知识外 , 结合高职 教育的特点还应包括 : 熟悉职业 、 热爱 职教 的专业化精神 ; 进行 职业教育 的专业化知识 ; 进行职业 指导 的实 践知识与技能 。蒋 旋新认为高职 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 目标 内涵有 四点 : 思想 品 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完善 ; 科 技人文知识 与专业化知识 的 融合更新 ; 实践 能力 与研究创新 能力 的提升 ; 社会环 境的改善 与学校体制的改革。郝立 宁和赵树 彬通 过 问卷 调查得 出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