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应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测定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一)抗原或抗体检测的原理
在适宜条件(温度、pH、离子浓度等)下,抗原 和相应抗体在体外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出现肉眼可见反 应,或借助仪器能检测到各种结果,据此对样品中的抗 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1. 凝集反应 2. 沉淀反应 3. 免疫标记技术
1.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Ag)+相应抗体 (Ab) →凝集块 (1)直接凝集反应 :ABO血型测定、肥达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检测
1. 凝集反应
1. 凝集反应
2. 沉淀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防治 一、免疫预防 二、免疫治疗
一、免疫预防 人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免疫力? 自然免疫—— 自然主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 人工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一)人工主动免疫
1. 定义:
是给机体注射疫苗、类毒素等抗原性生物制品, 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预防 感染,也称预防接种。
(一)人工主动免疫
2. 常用生物制剂: ● ①灭活疫苗(死疫苗):如乙脑疫苗、百日咳疫苗; ● ②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 ③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 ④新型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
(二)人工被动免疫
1. 定义: 是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
27
第一节 免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治
一、免疫学预防 二、免疫学治疗
28
一、免疫学预防
人工输入抗原物质或免疫效应物质使机体产生或获得 相应免疫能力,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也称预防接种。
获得特异性 免疫方式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自然自动免 疫 人工自动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29
自然免疫主要是指机体感染病原体 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新 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
被动免疫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 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 疫能力。
(一)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是指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
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1. 理想疫苗的标准: (1)安全 无致病性和接种后异常反应 (2)有效 产生可靠的保护性免疫 (3)实用 接种方式,接种程序,价格等
45
2.沉淀反应
(1)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2023年7月28日星期五4时39分 25秒
46
2.沉淀反应
(2)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2023年7月28日星期五4时39分 25秒
47
2.沉淀反应
(3)免疫比浊法 (4)免疫电泳 (5)对流免疫电泳 (6)火箭电泳
48
3.免疫标记技术
(1)酶免疫技术 ELISA、免疫组化技术 (2)荧光免疫技术 (3)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4)免疫胶体金技术 (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6)免疫印迹法
31
2.疫苗的种类
(1)灭活(死)疫苗 (2)减毒活疫苗 (3)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4)自身疫苗: 是指用从病人自身病灶中分离出来的细菌
制成的疫苗。自身疫苗只回注给病人自身 (5)新型疫苗: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32
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比较
区别点 制剂特点 接种量及次数
活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
• 2007年开始实施扩大的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的 疫苗有14种,预防15种传染病。
•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① 接种剂量、次数、间隔时间 ② 接种途径 ③ 接种后反应 ④ 禁忌症
二、免疫治疗
定义:免疫治疗是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 状态,利用免疫学原理,人为地干预或调整机体的 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
凝集反应
(1)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与试管法 (2)间接凝集反应 (3)抗球蛋白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
44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时, 可形成较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在反应体系中 出现不透明的沉淀物,这种抗原抗体反应称为沉 淀反应(precipitation neaction)。
免疫力维持时间 长,数月至数年 短,2 ~ 3 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36
(三)计划免疫及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
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人 群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 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37
(1)免疫荧光技术
(2)酶免疫测定技术:ELISA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测定 1. 免疫细胞数量检测 ❖ ① 免疫荧光法 ❖ ② 流式细胞术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测定
2.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1)T细胞功能测定:
T细胞增殖试验、细胞毒试验、细胞因子的检测、 皮肤试验
❖(2)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殖试验、抗体形成细胞测定
39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血清学反应的应用: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或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40
( 一 )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 特异性 2. 比例性 3. 可逆性 4. 阶段性
41
(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方法
1.凝集反应
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都 不溶性的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合,抗原与抗 体结合形成凝集团块,即称为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乳酸脱氢酶测定法 放射性核素释放法
吞噬鸡红细胞法
49
ELISA测定原理示意图
50
51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免疫细胞 检测目的
T细胞
数量检测
B细胞
功能检测 数量检测 功能检测
NK细胞 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检测方法 间接荧光免疫法、抗体殖民细胞花环法 、酶免疫组织化学法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荧光免疫法 体内试验:测定血清中Ig的含量、测定 血清中血型抗体、测定血清中Ig的含量 、测定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能力 体外检测:溶血空斑形成试验
可溶性抗原(Ag)+相应抗体 (Ab)→沉淀现象
(1)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2)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3)免疫电泳 (4)免疫比浊法
(1)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定量试验
3. 免疫标记技术
用荧光素、酶、胶体金、放射性核素或化学发 光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以检测抗原(或抗 体)的方法。
(1)免疫荧光技术 (2)酶免疫测定技术 (3)放射免疫测定法
34
人工被动免疫
常用的生物制品: 1.抗毒素 2.抗病毒血清 3.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4.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区别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疫苗,类 抗体(抗毒素,
毒素等)
人免疫球蛋白等)
免疫力出现时间 慢 (1 ~ 4 周 ) 快 ( 注入后即生 效)
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二)人工被动免疫
2. 常用生物制剂: ● ①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 ● ②人免疫球蛋白制剂: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 ③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类型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
抗体
免疫力产生速度
慢,2~3周后
快,立即生效
免疫力维持时间 长,数月~数年
短,2~3周
用途
特异性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三)计划免疫
定义:计划免疫是根据特定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人 群免疫状况,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 人群预防接种的方法。
• 计划免疫时期,我国实施接种的疫苗有五种: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
2.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接种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 (2)接种途径 (3)接种后反应 (4)禁忌证
38
二、免疫学治疗
➢ 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 机制,人为地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目 的所采取的措施。
➢ 常见的免疫治疗方法:免疫细胞治疗、细胞因子 治疗、免疫因子治疗、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治疗等。
灭活疫苗 灭活,强毒株 量较大, 2 ~ 3 次
减毒活疫苗 活,无毒或弱毒株 量较小, 1 次
保存及有效期 免疫效果
易保存,有效期约 1 年 不易保存, 4 ℃冰箱内 数周
较差,维持数月~ 2 年 较好,维持 3 ~ 5 年甚 至更长
33
(二)人工被动免疫
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 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一)免疫增强疗法 (二)免疫抑制疗法 (三)免疫重建疗法
学习内容
1.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概念和区别 2.人工自动免疫使用的生物制品 3.人工被动免疫使用的生物制品 4.免疫学诊断技术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有两个方面:
应用免疫理论来阐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 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诊断和防治疾病。
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测定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一)抗原或抗体检测的原理
在适宜条件(温度、pH、离子浓度等)下,抗原 和相应抗体在体外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出现肉眼可见反 应,或借助仪器能检测到各种结果,据此对样品中的抗 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1. 凝集反应 2. 沉淀反应 3. 免疫标记技术
1.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Ag)+相应抗体 (Ab) →凝集块 (1)直接凝集反应 :ABO血型测定、肥达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检测
1. 凝集反应
1. 凝集反应
2. 沉淀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防治 一、免疫预防 二、免疫治疗
一、免疫预防 人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免疫力? 自然免疫—— 自然主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 人工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一)人工主动免疫
1. 定义:
是给机体注射疫苗、类毒素等抗原性生物制品, 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预防 感染,也称预防接种。
(一)人工主动免疫
2. 常用生物制剂: ● ①灭活疫苗(死疫苗):如乙脑疫苗、百日咳疫苗; ● ②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 ③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 ④新型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
(二)人工被动免疫
1. 定义: 是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
27
第一节 免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治
一、免疫学预防 二、免疫学治疗
28
一、免疫学预防
人工输入抗原物质或免疫效应物质使机体产生或获得 相应免疫能力,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也称预防接种。
获得特异性 免疫方式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自然自动免 疫 人工自动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29
自然免疫主要是指机体感染病原体 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新 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
被动免疫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 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 疫能力。
(一)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是指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
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1. 理想疫苗的标准: (1)安全 无致病性和接种后异常反应 (2)有效 产生可靠的保护性免疫 (3)实用 接种方式,接种程序,价格等
45
2.沉淀反应
(1)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2023年7月28日星期五4时39分 25秒
46
2.沉淀反应
(2)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2023年7月28日星期五4时39分 25秒
47
2.沉淀反应
(3)免疫比浊法 (4)免疫电泳 (5)对流免疫电泳 (6)火箭电泳
48
3.免疫标记技术
(1)酶免疫技术 ELISA、免疫组化技术 (2)荧光免疫技术 (3)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4)免疫胶体金技术 (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6)免疫印迹法
31
2.疫苗的种类
(1)灭活(死)疫苗 (2)减毒活疫苗 (3)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4)自身疫苗: 是指用从病人自身病灶中分离出来的细菌
制成的疫苗。自身疫苗只回注给病人自身 (5)新型疫苗: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32
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比较
区别点 制剂特点 接种量及次数
活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
• 2007年开始实施扩大的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的 疫苗有14种,预防15种传染病。
•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① 接种剂量、次数、间隔时间 ② 接种途径 ③ 接种后反应 ④ 禁忌症
二、免疫治疗
定义:免疫治疗是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 状态,利用免疫学原理,人为地干预或调整机体的 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
凝集反应
(1)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与试管法 (2)间接凝集反应 (3)抗球蛋白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
44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时, 可形成较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在反应体系中 出现不透明的沉淀物,这种抗原抗体反应称为沉 淀反应(precipitation neaction)。
免疫力维持时间 长,数月至数年 短,2 ~ 3 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36
(三)计划免疫及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
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人 群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 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37
(1)免疫荧光技术
(2)酶免疫测定技术:ELISA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测定 1. 免疫细胞数量检测 ❖ ① 免疫荧光法 ❖ ② 流式细胞术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测定
2.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1)T细胞功能测定:
T细胞增殖试验、细胞毒试验、细胞因子的检测、 皮肤试验
❖(2)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殖试验、抗体形成细胞测定
39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血清学反应的应用: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或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40
( 一 )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 特异性 2. 比例性 3. 可逆性 4. 阶段性
41
(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方法
1.凝集反应
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都 不溶性的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合,抗原与抗 体结合形成凝集团块,即称为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乳酸脱氢酶测定法 放射性核素释放法
吞噬鸡红细胞法
49
ELISA测定原理示意图
50
51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免疫细胞 检测目的
T细胞
数量检测
B细胞
功能检测 数量检测 功能检测
NK细胞 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检测方法 间接荧光免疫法、抗体殖民细胞花环法 、酶免疫组织化学法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荧光免疫法 体内试验:测定血清中Ig的含量、测定 血清中血型抗体、测定血清中Ig的含量 、测定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能力 体外检测:溶血空斑形成试验
可溶性抗原(Ag)+相应抗体 (Ab)→沉淀现象
(1)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2)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3)免疫电泳 (4)免疫比浊法
(1)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定量试验
3. 免疫标记技术
用荧光素、酶、胶体金、放射性核素或化学发 光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以检测抗原(或抗 体)的方法。
(1)免疫荧光技术 (2)酶免疫测定技术 (3)放射免疫测定法
34
人工被动免疫
常用的生物制品: 1.抗毒素 2.抗病毒血清 3.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4.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区别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疫苗,类 抗体(抗毒素,
毒素等)
人免疫球蛋白等)
免疫力出现时间 慢 (1 ~ 4 周 ) 快 ( 注入后即生 效)
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二)人工被动免疫
2. 常用生物制剂: ● ①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 ● ②人免疫球蛋白制剂: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 ③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类型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
抗体
免疫力产生速度
慢,2~3周后
快,立即生效
免疫力维持时间 长,数月~数年
短,2~3周
用途
特异性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三)计划免疫
定义:计划免疫是根据特定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人 群免疫状况,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 人群预防接种的方法。
• 计划免疫时期,我国实施接种的疫苗有五种: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
2.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接种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 (2)接种途径 (3)接种后反应 (4)禁忌证
38
二、免疫学治疗
➢ 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 机制,人为地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目 的所采取的措施。
➢ 常见的免疫治疗方法:免疫细胞治疗、细胞因子 治疗、免疫因子治疗、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治疗等。
灭活疫苗 灭活,强毒株 量较大, 2 ~ 3 次
减毒活疫苗 活,无毒或弱毒株 量较小, 1 次
保存及有效期 免疫效果
易保存,有效期约 1 年 不易保存, 4 ℃冰箱内 数周
较差,维持数月~ 2 年 较好,维持 3 ~ 5 年甚 至更长
33
(二)人工被动免疫
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 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一)免疫增强疗法 (二)免疫抑制疗法 (三)免疫重建疗法
学习内容
1.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概念和区别 2.人工自动免疫使用的生物制品 3.人工被动免疫使用的生物制品 4.免疫学诊断技术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有两个方面:
应用免疫理论来阐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 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诊断和防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