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5年8月《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考试复习题及高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师15年8月《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考试复习题及
高分答案
东师15年8月《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
考试复习题及高分答案
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博比特
D、查斯特
2、五段教学法”属于:()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学派
C、蔡斯
D、凯洛夫
3、从各国的课程来看,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跨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
4、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材料进行重新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属于:()
A、宏观
B、中观
C、微观
5、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着眼于()。
A、未来国民素质
B、教学重点
C、教学难点
D、教学时间分配
6、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派纳
D、泰勒
7、以下不属于综合课程形态的是:()
A、分科
B、相关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8、()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
A 、布鲁姆B、布鲁纳 C、杜威 D 、赫尔巴特
9、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为核心,他们的能力状况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
A、教育研究者
B、学校行政管理人员
C、校长
D、教师和学生
10、以下不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
A 、做实验 B、教学参观C、看书D、到自然界观察
11、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是:()
A查斯特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
12、()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A 独立性
B 主动性
C 体验性
D 探究性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把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设为()。
A:选修课B:必修课
14、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自行设计课程。
A、吉林
B、黑龙江
C、浙江
D、辽宁
15、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A:实践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在课程编制中,出现以下()形式的课程目标的取向。
A、认识目标
B、行为目标
C、展开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2、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从课
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出现()不同的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
3、一般来说,学校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
B、地方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
C、社区及家长研制的课程
D、学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
4、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
A、教育哲学
B、政治制度
C、学习理论
D、教学理论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涵如下:()
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B、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C、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D、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所实施的课程
6、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包括:()
A、全面利用资源进行B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
C、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D、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
7、下列属于范例教学过程结构阶段的有:()
A、范例的阐明个的阶段
B、范例的阐明类的阶段。
C、范例的检验假设阶段
D、范例的掌握规律阶段
8、下列是来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的有:()
A、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B、程序教学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合作教育教
学模式
9、课程论在当代主要有以下几个课程论流派:()
A、要素主义的课程论
B、结构主义的课程论
C、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论
D、斯腾豪斯的课程论
E、人本主义的课程论
10、传统教学论中较有影响的人物有:()
A、夸美纽斯
B、赞科夫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E、赫尔巴特
11、凯洛夫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
A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
B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C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
D共产主义教学目的论
E兴趣与自发原理
12、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代表人物有:
A赞科夫B根舍因C布鲁纳D杜威E查斯特
13、台湾学者黄政杰综合各种课程定义的主张,将其归结为几种类型:
A学科B经验C目标D计划E活动
14、课程与教学关系中,“包含模式”的情形有:
A大教学小课程
B大课程小教学
C课程、教学相对独立
D课程与教学互为反馈
E课程统御教学
15、国外课程评价的改革的特点:()
A: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B:从单元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C:只强调过程性评价。
D:从重视结果的评价走向过程和结果并重。
三、简答题
1、简述国外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设计模式?
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3、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如何考虑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
5、简述研究教学过程的意义。
6、简述新课程结构调整的原则
7、简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四、辨析题
1、生成性目标由于是在教育情景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所以它不需要在教育行为之前有一个意向性的提示。
2、新的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把发展性评价放在优先地位。
五、论述题
1、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应采取哪些策略?
2、结合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的重视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过程
C、方法
D、体验
2、()于学科课程相对。
A 、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
3、()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取向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人”。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C、课程内容即活动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级课程是一个管理概念,因此,国家课程是最高级最重要的。
B 课程改革还不成熟,其管理权力的下放一定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
C 国家课程就是国家的责任,国家可以完全不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