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精品资料外国文学人物形象总结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格兰古瓦的爱情观
格兰古瓦是一个潦倒的诗人,就像在今天的社会,诗人无法靠写诗来养活自己一样,在两百年前的巴黎,诗人也无法靠写诗来养活自己,所以他不得不到流浪者人群聚集的乞丐王国里去求生存。
遗憾的是一个诗人连当乞丐的技能测验也没有能够通过,结果被当成没有资格当乞丐的人而送上绞刑架。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来法国人和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基本上一致的。
然而书生的可爱之处是有自知之明,当格兰古瓦的爱情被爱斯美拉达平静地拒绝后,他立刻就明智地放弃了。
因为他感到惭愧,身为男人,在爱斯美拉达被卡西莫多抢劫的时候,他没有勇气出面挽救,而他自己的生命,反而是靠了爱斯美拉达的怜悯才得到挽救,面对这样一位“女强人”,只要还有一点自尊的男人,便不会再奢望什么爱情了。
所以格兰古瓦格在和爱斯美拉达结婚后,便自愿当起了挂名丈夫,每日里随着爱丝美拉达上街去卖艺。
挂名夫妻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爱情,但最起码还有一个婚姻,并可以维持生存。
从格兰古瓦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今天许多中国丈夫们的身影,他们明明知道他们的妻子和自己没有爱情,明明知道他们的妻子渴望怎样的爱情,但是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份没有爱情的婚姻。
五、卡西莫多的爱情观
如果说没有爱情只有婚姻的格兰古瓦们是不幸的,那么相对来说,卡西莫多则算得上悲惨了。
卡西莫多是属于自身条件极差,但眼光又非常高的理想爱情主义的典型。
卡西莫多由于长相畸形,从小成为弃婴,是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他。
由于从小在教堂长大,他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
长大后,继续留在教堂做敲钟人,所以他所爱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副主教克洛德,一个是教堂的没有生命的大钟。
可是,当美丽善良的爱斯美拉达出现的时候,
唤醒了他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然而这种渴望的觉醒,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快乐,反而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理缺陷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
面对爱斯美拉达的美丽,他是那样地自卑,痛苦,他渴望接近爱斯美拉达,但是又怕自己的丑陋令到爱斯美拉达难受和害怕。
他对爱斯美拉达并没有什么奢望,他只要知道她在她的身边就行了。
然而就连这样一个奢望也被他的养父夺走了,绝望中的卡西莫多愤怒地杀死了他的养父副主教克洛德,最后也杀死了他自己——他拥抱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当然生活中不可能,或者很少有可能存在卡西莫多这样丑陋的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人却很多,他们在面对他们心中完美的理想爱情对象时,也会像卡西莫多一样自卑和痛苦。
所以,如果他们可以更加自信一些,或者更加调低一点他们选择爱情对象的标准,也许他们会生活得更加快乐一些。
11冉阿让芳汀
雨果将第一部命名为芳汀,而不是冉阿让,我想,他是想以此博取读者的注意,让人们重视芳汀这样的人。
芳汀短暂却悲惨的一生,前后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这些描述是本书最催人泪下的情节之一。
让我们先看看早期的芳汀:
“至于芳汀,她就是欢乐。
她那一嘴光彩夺目的牙齿明明从上帝那里奉了一道使命,笑的使命。
一顶垂着白色长飘带的精致小草帽,她拿在手里的时候多,戴在头上的时候少,一头蓬松的黄发,偏偏喜欢飘舞,容易披散,不时需要整理,仿佛是为垂杨下的仙女遮羞而成的。
她的樱唇,喋喋不休,听了令人心醉。
她嘴的两角含情脉脉地向上翘着,正如爱里柯尼
的古代塑像,带着一种鼓励人放肆的神气。
光艳的脸儿,秀丽的侧影,眼睛深蓝,眼皮如凝脂,脚秀而翘,腕、踝都肥瘦适度,美妙天成。
白皙的皮肤四处露着蔚蓝的脉络,脸颊鲜润得和童女一样。
颈脖肥硕如埃伊纳岛的朱诺,后颈窝显得既健壮又柔和,两肩仿佛是库斯图塑造的,中间有一个动人的圆涡从轻罗下透出来。
多愁工媚,冷若冰霜,状如石刻,色态如婵娟,这样便是芳汀。
”
再看看三年之后的芳汀:
“她还年轻,她还美吗?也许,但由于那种装束,她并不显得美,她头发里的一绺金发露了出来,显出她头发的丰厚,但是她用一条丑而窄的巫婆用的头巾紧紧系在胲下,把头发全遮住了,人可以在笑时露出洁白的牙齿,但是她一点也不笑。
她的眼睛仿佛还没有干多久,她脸上没有血色,显得非常疲乏,象有病似的。
她瞧着睡在她怀里的女儿的那种神情只有亲自哺乳的母亲才会有。
一条对角折的粗蓝布大手巾遮去了她的腰,她的手,枯而黑,生满了斑点,食指上的粗皮满是针痕,肩上披一条兰色的粗羊毛氅,布裙袍,大鞋,她就是芳汀。
”。
芳汀深爱自己的女儿,可是从她将苛赛特寄养给德纳第夫妇那儿以后,她再也没能和她的女儿见过一次面,她只能把她的希望寄托在空想和哀思里。
而她自己,却被人从工厂里赶出来,被迫卖掉所有的物品,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她美丽的金发和洁白的牙齿,最后,包括她的肉体。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母亲,可她又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是一个被抛弃的孤立无援的弱女子,是一个被社会道德无情吞噬的弱女子,最终,这位天性善良的母亲不得不和妓女这个名字连在一起。
“贫寒和爱俏是两种逼死人的动力,一个埋怨,一个逢迎,平民中的一般美丽姑娘都兼而有之,每一个都附在耳朵上细语不停。
防范不严的心灵便俯首听命了,自己落井的原因在此,别人下石的原因也在此。
”
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
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
冉阿让后来也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们身上不仅有无穷无尽的人道主义爱心,而且他们这种爱,还能感化凶残的匪帮,甚至统治阶级的鹰犬,并在悲惨世界里创建了滨海蒙特勒伊这样一块穷人的福地,真正的“世外桃源”。
于是,人道主义的仁爱在小说里就成为了一种千灵万验、无坚不摧的神奇力量,这种近乎童话的描写,倒正是雨果天真幻想的流露,是他的一种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