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
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
这一规定反映出()
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2. 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
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3. 下列社会习俗的出现与革命思潮的推动有关的是()
①“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②“阳历兴,阴历灭”
③“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④“别肠转如轮,一刻即万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
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_________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_________ 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5.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
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6. 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
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________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
7. 历史地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对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民族矛盾
B.中共军队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C.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对抗到走向合作
D.根据地主要分布区域由东南到西北
8. 宪法从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可是获得独立后的美国却没有在宪法中规定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制宪代表解释说这种权利在各州法中已有规定。
这主要表明
1787年宪法
A.具有地方分权特点 B.轻率地对待公民权
C.掩盖性别歧视实质 D.具有种族歧视缺陷
9. “法国人对巴黎公社也有自豪感,因为那个时代愚蠢的第二帝国和愚蠢的对普鲁士的战争,与巴黎市民的挺身而出形成鲜明对比。
今天巴黎公社社员墙边的鲜花,不是中国人、不是古巴人、不是朝鲜人放的,是法国人放的。
”法国人如此看待巴黎公社是基于其
A.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 B.革命精神
C.推动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民族精神
10.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 1912年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
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精神
11.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
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
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
A . 削弱众议院的职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实现制衡的最大
化
C . 避免多数人的暴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精英政治取代平
民政治
12.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不论各色人等,高矮肥瘦黑白强弱,都因为需要
交往而对交往规则承担同样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是一个挂满了葡萄的大梯架,每个人都
一样有上苍赋予的入场券向上攀爬摘得鲜美的一份。
”材料体现的思想核心是
A.民主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社会公正
C.社会契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人民主权
13.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
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这里的“普遍
适用性的法则”是指
A.信仰得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限制王权
C.民主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理性平等
14. 《兰州日报》:甘肃省武成市聘18名少先队员当公务员考试的“监考官”,当场
抓住25名作弊者。
网民赋诗云:“不坏规矩不违法,大人要学诚实娃,公德亦是良心事,公仆岂可乱践踏。
”下列哪一运动的主流思想与中国当前提倡的公仆公德意识最吻合
A.智者学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______________ D.宗教改革
15. 1919年,某新湖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 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
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书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________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________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16.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的《湖北公报》在“发行凡例”中明确规定:“《湖北
公报》为湖北法令公布机关……省城各司、处通行本省各县及其他公署并各团体之文书,
均由《湖北公报》刊布,各司、处毋庸再以文书布告”……《湖北公报》记载了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可能会报道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B.刊登的孙中山讲话可作为第二手史料
C.可能会刊登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D.报刊上的法令文件可作为第一手史料
17.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
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
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___________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___________ 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18.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
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2000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
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
”理雅各的观点是
A.秦建立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再没有出现革命
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进步和正义的革命
C.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D.秦的专制制度取代分封制导致中国的落后
19.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20. 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立对比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文化途径迥异
21.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世界经济形势恶化
22. 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B.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C.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
D.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23.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
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
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颇堪入画。
”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___________
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______________
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24. 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5. 李鸿章认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
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
”下列符合此设想的洋务派活
动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创办京师同文馆
C.创办轮船招商局 ______________
D.建设近代海军
26. 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的,罚款六便士。
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27. 世界史专家吴于廑先生称: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
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
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
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
横向发展是指历
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
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以下历史事件最有助于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是( )
A. 鸦片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洋务运动
C.新航路的开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8. 《共产党宣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
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本段材料阐述了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什么基本原理( )
A.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D.夺取政权,实现公有制
29.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
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30. 1912年5月,同盟会成员戴季陶在文章中写道:“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并未下令追捕戴季陶。
据此可以推断( )
A.民国初年,国民党与袁世凯存在着激烈冲突
B.辛亥革命后,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C.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坚决反对
D.辛亥革命后,大众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综合题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
所以,纪昀在
《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
……清政府
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
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
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
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
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
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
科全书派”。
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百科全书的编写,既
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3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六月康氏为德宗论法国革命,日:“民性可静不可动也。
一动之后,若
转石于悬崖,不至于趾不止也。
《传》日: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
民愚不知公天下之义则
已耳。
既知之,则富贵崇高者众之所妒,事权尊一者众之所争也。
法民既远感于美民主之政,近睹于英戮查理士逐占士第二之故,则久受压制,具瞻岩岩,必倾覆之。
”“则莫若
立行干断,不待民之请求迫胁,而与民公之。
如英之威廉第二后诸主然。
明定宪法,君民
各得其分,则路易十六必有泰山磐石之安。
”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然则今日之中国,惟有实行欧洲十八世纪革命高潮中流行之平权思想而已。
平权派之言日:人权者出于天授者也。
故人人皆有自主之权,人人皆平等。
国家者由人民
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
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
此即民族主义
之原动力也。
……盖政府之所以成立,其原理在于民约。
故国民主政,为政治自由之要义。
然则“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
”
——约瑟夫·阿·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在君权方面的思想主张及其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中国政治改革方面观点的
异同。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第17题【答案】
第18题【答案】
第19题【答案】
第20题【答案】
第21题【答案】
第22题【答案】
第23题【答案】
第24题【答案】
第25题【答案】
第26题【答案】
第27题【答案】
第28题【答案】
第29题【答案】
第30题【答案】
第31题【答案】
第32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