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通过激烈竞争的高考踏入大学校门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交际环境等的截然不同的变化,而他们依旧保留着高中时代的烙印,怀着无限欣喜的心情去面对着全新的环境,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来适应全新的环境,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如下几点:1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考进大学的中学生大都是高中时代的优秀学生,与高中其他同学相比有一种相对的优越感,但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强强相遇,使许多“尖子生”黯然失色,自己曾经引以为荣的优势荡然无存,会产生抑郁、自卑甚至紧张焦虑的情绪。
加上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的宽松,没有了高中时期教师的耳提面命,失去了以前那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放松过度,认为寒窗苦读的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大学考试得过且过,只要能及格就行,因此一些学生会在平时吃喝玩乐,考前挑灯夜战,这样往往会在考试中挂科;也有一些学生由于不能及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看到别人成绩突出,自己却事倍功半,慢慢对学习失去信心,形成考试焦虑症,严重者会形成学习恐怖症、考试恐怖症。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在高中时期,一切以学习为主,人际交往需要并不是很突出,进入大学之后,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社团、各种活动纷至沓来,俗话说大学校园就是半个社会,加之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会产生迫切的交往需要,即便是比较内向的人也想让自己的生活变的多彩一些。
但是大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性格、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风格迥异,面对这样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风格迥异的同学,他们渴望交往却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些学生觉得交往的广度增加了,但交往的深度不够,经常听到这样的学生抱怨在大学期间结实了很多新朋友,但是没有一个能谈心里话的,想想觉得还是高中的同学亲;还有一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交往的方式不对,依旧停留在以前父母溺爱,自我为中心的交往方式中,想得到同学的关心和支持,却不懂得关心别人,在交往中遇到挫折,久而久之,开始回避交往,慢慢把自己孤立起来,严重情况下会形成社交恐惧症;另外一些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交往中的冲突,不知道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来衡量其他同学,往往会造成同学间反目成仇,经常能听到这些学生说:“我就是看某某不顺眼”;“我和谁住一个宿舍也不和某某住一个宿舍”,严重的
情况下还会发生打架斗殴的现象。
3大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脱离了父母,大多在异地他乡求学,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孤独无助的失落感。
现在的大学生情感大多浓烈、热情奔放,情绪变化比较明显,但是他们对负性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很弱,具体表现是敏感,易感伤、易激惹、易冲动。
在敏感、易感伤方面主要是一件小事也会产生丰富、深刻的情绪体验,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一个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在易激惹、易冲动方面主要是自控能力不强,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感染,比如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更有甚者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成为暴力事件的制造者,在冲动之后,都会追悔莫及。
虽然大学生的情绪波动性和两极性很明显,但是他们习惯性甚至是无意识地觉得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仍象高中时期那样是对立的,宁可在朋友面前敞开心扉,即使明明这样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在老师面前也往往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不愿轻易反映自己的真实心理状况,使得对他们的管理难上加难。
4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
现在大学生恋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大学生恋爱也公开化了,不象以前那样遮遮掩掩,而且还出现恋爱低龄化、普遍化的趋势,处在精神断乳期的大学生往往还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却都恋爱了,所以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恋爱问题也成为大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现在大学生恋爱主要以男生追求女生为主,男生追求女生的原因也比较一致,那就是漂亮,只要女生漂亮,那绝对是众星捧月,这也造成了女生对自己的外貌格外关心,很多女生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不能获得异性的好感,甚至部分女生因没有男生追求而苦恼;有的大学生总感到自己的先天条件不够理想,因而感到自卑,总觉得自己不能建立良好的社交形象与公众形象。
而女生对男生的要求则相对理性,有感觉,有能力,学习好,性格好,对自己好等是女孩比较公认的恋爱理由,也有女生直接说男方家境好,能给自己安排工作等是恋爱的理由。
追求爱情的浪漫化是大学生恋爱的另一大特点,从追求方式的浪漫化到恋爱过程的浪漫化,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求爱已经不足为奇,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是情侣们必过的节日,送花、送礼物、送惊喜已经是恋爱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在提及考虑
过你们的未来时,学生的回答大多是尽量在一起,实在不行就分手。
有恋爱就有失恋,所以大学里失恋也象恋爱一样普遍。
很多学生把恋爱当做大学生活的重心,一旦失恋就痛不欲生,面对失恋的痛苦,大多女生会找闺中密友哭诉,大多男生则借酒消愁,也有一些人会自虐、自残,更有甚者会选择自杀,也有一些人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经过3到6个月的应激反应时期,大多数学生都能走出失恋的阴霾,积极投身于下一场恋爱中去。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学生中同性恋现象正在悄然崛起,虽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并没有公开化,大多是在偷偷摸摸地进行,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5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心理问题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正是心智成熟的一种体现。
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学业、生活节奏的放松,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审视自己,这也加速了自我意识的成长。
由于对自己的关注增多,大学生对自我的体验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开始从多种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对自己的评价更加客观,定位更加准确。
缺少了高中时期父母和教师对自己的监管,很多事情都由大学生自己拿主意,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做什么,怎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因此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为大学时期是成熟到不成熟的过渡,所以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性也显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首先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大学生在空间距离上完全脱离了父母,在心理距离上并没有完全脱离父母,正处在由依赖走向独立的渐进过程;其次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大学生虽然可以自己选择做什么,怎么做,但因为自身能力,客观环境等原因的存在,大学生理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总是有一定的差距;最后是强烈的交往需要和情感闭锁性的矛盾,可能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虽然交往的需要比较强烈,但是也不会轻易地对同学和师长吐露心扉。
6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从激烈竞争的高考中脱颖而出,再加上以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这种观念的影响,大一大二学生的就业期望一般都比较高,显得比较理想化,大三大四的学生的就业期望就比较符合现实。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大学生与农民工同工同酬的局面有可能出现。
面对这样残酷的就业现实,求职的心理差异在这个时期也体现出来了,有的同学选择考研,提高自己的学历同时也缓解了自己的就业压力;有的同学选择了出国深造;有的同学决定去农村支教,有的同学决定考公务员,有的先找份工作,伺机二次就业,这些都是想办法积极应对残酷的就业现实;也有一些大学生面对越来越激烈残酷的社会竞争,缺乏足够的自信去应对,又没有自主创业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由此,对未来生活产生的恐惧、彷徨、无助与绝望困扰着这些高年级大学生,更有一些农村大学生感到就业困难,觉得上学时是家乡的希望,现在却不知道上学时欠下的债务怎样才能还清,实在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感到更深刻的羞愧与自责。
总体来说,大学生择业时更注重职位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追求稳定安逸的工作,依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