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操作活动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操作活动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操作法是幼儿通过双手的动作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摆弄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知识、
学习数的概念、建立知识结构的教学过程。
幼儿的很多经验正是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
操作
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幼儿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幼儿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
必经之路。
因此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法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动
手操作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幼儿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
多种感官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幼儿数学操作的内容较多,让幼儿多进行小组合作操作的实践活动,无疑可以培养幼儿的团
体精神,营造轻松乐学的氛围。
一、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法的运用
幼儿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启发探索法、
讲解演示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笔者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的众多方法中,操作法是一种最为
有效的方法。
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
按一定的要求,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活动,学习掌握数学有关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
操作法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法,对幼儿而言是幼儿自身学习的重要方法,幼儿通过自
己的动手、动脑操作去寻求答案的活动,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发展幼儿感知与思维
的重要方式。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源于物体。
若智能训练目的是在
于形成智力,而不在于记忆许多事实,在于培养明智的探索者,那么,传统教育显然具有严
重的缺陷。
”他认为儿童学习绝非坐在椅子上被动地学习,正如他们学游泳,不只是坐在看台上观察水中的成人游泳,而必须跳入水中去游才可以。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也明确指出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师应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数
学教学中正确运用操作法,将有利于调动幼儿利用多种感官掌握数学知识。
他还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
”如上所言,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幼儿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与学习改变
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幼儿数学操作的内容
较多,让幼儿多进行小组合作操作的实践活动,无疑可以培养幼儿的团体精神,营造轻松乐
学的氛围。
幼儿的思维活动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应适时营造
合作操作的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操作法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操作法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独立、愉快地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属性,探索数学运算的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操作法是幼儿通过双手的动作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摆弄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知识、
学习数的概念、建立知识结构的教学过程。
幼儿的很多经验正是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如果
仅给幼儿以语言讲解而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将抽象的数字符号强加给孩子,那么幼儿并不能
很好地掌握数学概念,这与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感官认识论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但操
作法在数学活动中的实际运用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有的教师给幼儿的操作材料五花八门,
数量关系不突出,幼儿难以从中有所发现;有的没有指导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数量关系,幼儿
纯粹把操作材料当作玩具摆弄;有的教师把操作活动仅仅看作活跃气氛的手段,教学过程中
仍然注重自己的讲解。
那么怎样让幼儿在自己的具体操作中使数学知识技能得到发展呢?首先,应该让幼儿主动操作。
让幼儿借助动手操作,大量增加感性经验,从中感悟到数学知识;而教师则通过对幼儿操作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可提出
建议,指导幼儿的操作,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如:认识梯形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已有了认识
正方形、长方形的经验,因此,我没有直接给幼儿梯形的概念,而是为幼儿准备了许多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剪刀,让幼儿自己来折一折、剪一剪,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自己发现梯形、寻找梯形,并让幼儿在折折、剪剪、找找的过程中比一比,找出几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将自己的发现与原有的认识作比较、分析,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了。
其次,给幼儿讨论评价的机会。
在动手操作中同伴间的讨论、相互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互相协商的能力,从而提高集体探索活动的水平。
幼儿在操作中出现了对数学知识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教师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启发幼儿思维,让幼儿交谈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找到正确的玩法和结论,以加深幼儿对所获得的认识的印象。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法”是幼儿探索知识、寻找知识之间联系的有效方法,是一个引导幼儿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幼儿必须动手动脑。
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更好地运用“操作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操作法”发挥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雨声浅谈小学幼儿教学.新课程,山西新闻出版集团,2014,4。
[2]高宇娟浅谈幼儿数学教学.幼苗,天津艺术出版社,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