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听写“或者”“诚实”等词语,指导“主笔”书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读出对话的语气;
3.通过文中相关语句,感受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理,感受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指导书写
1.听写三个词语:或者、诚实、冷冻。
2.指导书写:“冫”要写紧凑;“或”和“诚”主笔突出。
3.板书课题,齐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个词语包含了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听写兼书写指导既是对第一课时所学生字的及时复习,又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每天指导学生写字的要求。
)
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师:写好字,读好书,是语文课上最重要的事情。
1.指名分段朗读,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
2.学生自由练读。
读完之后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3.指名说:列宁每天。
有一天,他发现,与交谈后,第二天,。
师:课文围绕着灰雀的失踪和出现,写了列宁和男孩之间的事。
(板书:列宁,男孩)
(朗读指导,要有层级性和针对性,在第一课时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关注文中的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进一步读好课文,为下一步理解文本、读好对话做铺垫。
“好钢用在刀刃上”,语文课上的时间,要用在朗读上。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概括文章内容,所以让学生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句式扶助学生规范表达。
)
三、读好对话,体会心理
师:可爱的灰雀为什么不见了?它究竟去了哪儿?
1.默读课文,在书上做记号,指名交流。
2.品读人物对话,通过“没......我没看见”“一定”“低着头”等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师:如果你是列宁,看到男孩的表现,你心里会怎么想?(指名说,并朗读相关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3—10自然段,读出对话的语气。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话的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语言实践,实实在在地训练此项语言能力。
教学的着力点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
四、点明主旨,升华情感
1.读课文11—13自然段。
交流:列宁分明已经知道,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为什么不问男孩,反而问灰雀呢?(指名说)
师:我们发现,列宁不仅爱灰雀,也爱男孩。
(板书:爱)男孩放回了灰雀,不仅表明他的诚实,也表明他其实也爱灰雀。
2.列宁和男孩都很爱灰雀,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读一读。
(指名交流)
师:男孩对灰雀的喜爱与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指名说)是呀,喜欢灰雀,就要给它自由。
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喜欢,一定会表现在他的言行之中,所以,读书时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
3.齐读课文。
(要真正领会文章内在思想与情感,不能不引导学生去关注细节,教学中要不断回归阅读、回归文本和专注于语言文字,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另外,统编教材十分注重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层级序列,教材编写意图集中反映在课后练习中,教学时要特别注重落实课后练习。
)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有关列宁的故事,推荐大家课后阅读《列宁的故事》。
2.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名人的故事,可以阅读《名人故事》《名人传》等书籍。
(通过语文课上的教学,要能激起、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一篇及多篇,由课内到课外,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
【板书设计】
灰雀
爱
列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