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期社会实践计划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扬中医中药文化——浙江中医药大学赴胡庆余堂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关于组织在校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共青团浙江省省委的统一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扬中医中药文化”为主题,展开中医中药文化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的调研。
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保证人类健康作出了大重贡献,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中医药文化,也无不在各个领域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文明花园中光彩夺目的奇葩。
但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并占据了人们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一些传统的文化被逐步地边缘化,使得与特定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传统知识,尤其是传统医药知识,面临衰亡。
中医学在西方医学的冲击下失去了中国主流医学的地位,怀疑祖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的言论时时泛起。
不少中医药学院的大学生也对学习中医药文化缺乏学习热情,其根本原因是对传统文化缺少一种尊重和认同。
在全球化文化大潮下,中医药学府亟需发展,而中医药文化更待弘扬。
秉持弘扬创新中医中药文化神圣使命,我小分队决定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为起点,展开社会调研。
二、实践宗旨
弘扬中医体验社会锻炼自我
三、实践主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扬中医中药文化
四、队伍组成及联系方式
带队老师:徐伟150****9736
队长:王谷俊151****0284(管理)
采编\摄影:叶臻华151****0286(管理)
外联:袁锋151****4895(管理)
陶丽丽158****6324(药学)
财务:张乐波151****0287(管理)
后勤:陈悦136****9657(管理)
郭涔涔137****6442(管理)
宣传:徐陈琛135****4517(管理)
于诗婕135****9951(管理)
顾问:王欣燕136****8719(临床中医)
五、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中医正在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中医药服务领域缩小,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淡化,理论创新没有突破性进展问题,中医药专家的思想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的创新技术方法
跟中医药发展不协调,中医药发展基础面临条件差、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
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不少学者对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
我们作为未来的中医生,更有责任对中医现状进行思考。
我小分队调研的对象介绍: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备注:该项目属于浙江省第一批计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摘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九部分传统医药第447 编号Ⅸ-8 来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index.html)
浙江省杭州市胡庆余堂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地处杭州吴山北麓大井巷。
胡庆余堂是我国全面配制中成药,规模较大,创设较早的著名国药店,与北京同仁堂齐名,有"江南药王"之誉。
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造出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
至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
它保存了一批民间的古方、秘方,企业内身怀绝技、熟练掌握中药手工技艺的老药工至今仍然健在,这都是社会的巨大财富。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药文化代表的胡庆余堂成为我们小队调研的主线。
通过对著名老中医的采访,杭州市主要地区问卷调查,及发放宣传小册及中药药品,来宣扬中药文化,并达到了解中医中药现状,分析其发展前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宗旨。
六、调研目的
探索胡庆余堂的中药文化溯源,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
了解感受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文化特色及传承价值
扩大中医中药文化的宣传普及程度及影响力
提高人民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及支持度
七、调研地点
杭州地区
八、调研方式
人物访谈问卷调查深入访问摄影录像宣传册子医药发放九、可行性分析
一、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都非常关注。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一样,也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
2006年5月20日,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447 编号Ⅸ—8 项目名称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二、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的丰富独特的文化,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其文化特色是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
法宝之一。
百年老号能成为迄今全国重点中成药企业,得益于其深邃的经营谋略和严谨的内部管理,可以说其传承价值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研究。
三、我们浙江中医药大学与胡庆余堂等相关单位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我们有临床中医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专业医药知识,使得我们的调查研究更专业,更有深度。
再者,我们的小组成员都是江浙一带的学生,对胡庆余堂的认知度认可度都比较高,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再次,我们小队有准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提供采访拍摄,能较全面地配合人物访问,保存丰富的静动态活动资料,有利于后期分析整合;我们小队有曾在外联部和宣传部工作的队员,有利于开展寻找赞助资金及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的工作。
就以上的方面因素的简要分析,方案的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十、可能的问题及预案
可能出现的问题:手册供不应求而资金预算不足
对应预案:在突发性情况下,外联成员主要负责对外拉赞助,可在宣传手册后道明赞助企业
可能出现的问题:活动进行过程中突发事件
对应预案:遇到可解决的问题集体商量解决;不可解决的问题通过协商咨询,采取合法手段解决,一切服从集体的利益
可能出现的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遭到冷遇,不予配合
对应预案:进行组织讨论,探讨最优方法,保持耐心、真诚乐观态度,在进行活动时阐明本次活动的意义
十一、预期效果
通过这次对杭州胡庆余堂中医药文化的调查和研究及杭州各区的数据采集,我们将更深刻地了解中医文化,掌握中医学最新发展动态,达到初步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效果
十二、调研内容
中医药现状及发展前景;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认可度;中医药在大众生活中的普及程度;中医药文化的传统传播方式及未来可能的传播方式(详细内容见附表)
十三、活动方式
采访名中医;走访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各连锁店及胡庆余堂药膳店;发放宣传册子;进行问卷调查;摄影录像保存活动资料十四、具体行程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日——2010年7月6日
1、4月下旬根据各方意见对计划进行修定;
2、5月上旬,召开组员会议,问卷拟定。
3、6月下旬,与当地中医药店进行沟通。
4、7月10日前准备好社会实践所有的物品配备,如备
用药品、各类所需物品等。
(二)、中期实施阶段
1、7月11日,召开会议,探讨活动具体内容事项,分
配任务,解释活动进程及强调安全健康问题。
2、7月12日,前往胡庆余堂名医馆对胡庆余堂新老中
医医生进行采访,对胡庆余堂的中药文化进行初步的
了解。
3、7月13 日,走访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连锁店及胡
庆余堂药膳店,对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进行更为详细了
解
4、7月13 日晚,召开小组例会,经验交流、自我总结、
反馈信息总结,即对前期工作进行简短总结,对次日
工作进行分配,并再次强调安全健康问题
5、7月14日——7月15日,在杭州主要街道发放宣传
册,进行问卷调查。
(三)、后期总结阶段
1、小组成员对实践课题调查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完成论文
2、各实践队成员于8月25日前上交个人实践材料,材料包括:
①.主要实践工作小结(不少于1200字),②.活动效果
个人评价(附相应材料)
3、9月5日前,制作暑期社会实践宣传橱窗,汇编实践成果;
4、9月5日把所得出的结论,寄送给活动赞助机构,实现其社
会效应。
5、9月10日,完成在本校的展览或报告会。
6、所有组员8月26日返回学校,开始最后的论文整理工作。
十五、经费预算
公交车费用:8元/人*10人*5天=400元饮用水费: 2元/人*10人*5天=100元活动宣传旗帜:2.2米*1.4米 20元
文化衫、帽子:10套*15元=150元
问卷调查表:300份*0.1元=30元
宣传小册子:300份*0.4元=120元
药用小礼品:300份 (赞助)
照片及DV制作:200 元 (自助)
总计:820元
附: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药文化问卷调查
1、您的年龄属于以下哪个年龄阶段()
A.20以下
B.21-40
C.41-60
D.60以上
2、您对中医药及中医文化的了解与认识程度:()
A.非常了解
B.知道一些
C.不太了解
D.不关心
3、一般生病您都会选择:()
A.看西医
B.到中医院去C自己吃吃药
4、(多选)下列中药老字号你知道哪些:()
A.北京同仁堂
B.杭州胡庆余堂
C.上海童涵春堂
D.广州陈李堂
E.方回春堂F、天津达仁堂
5、(多选)您认为中医的优点是:( )
A历史悠久B、价格低廉C、能治本,效果好
D、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
E、其他
6、(多选)您认为中医的缺点是:()
A、太古老了,没有现实意义
B、太玄乎了,不科学
C、中药太苦了
D、看病太麻烦,见效又慢
7、(多选)在您看来,制约中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A、中医缺乏科学性
B、政府投入不够
C、中医人才缺乏
D、中国经济效益低
E、科研缺乏创新
F、中医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百姓利益G其他
8、您认为中医的发展前景()
A、十分好
B、一般
C、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D、前景黯淡
9、(多选)您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
A、政府每年拨出充分经费,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
B、中医义诊咨询
C、中医专题讲座
D、中医传统技术演示
E、免费开放中医药博物馆
F、出版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类图书影视作品等
10、您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有哪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