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八年级物理辅导班资料: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暑假八年级物理辅导班资料: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2019年暑假八年级物理辅导班资料: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1.音调
【知识点回顾】
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即音量(也称响度)、音调、音色(也称音品)之一.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
【命题方向】
对于声音这部分知识强调应用:例如:吹笛子音调的变化、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和问答的题型出现.
【解题方法点拨】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硬纸片接
2.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在传播过程中升高了
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3.小虎用黄瓜,苹果做成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准
4.如图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B.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
C.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5.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A.振幅一定更大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星光大道”比赛现场,一歌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歌唱演员演唱时,若某个观众距离歌手17m远,则歌声传到他那里需
要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8.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这种做法用来改变声音的(选填乐音的三要素)9.“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10.刮风的时候,若窗户留有缝隙,便会听到风的呼啸声。
缝隙越细,呼啸声越高,这是因为空气振动频率的变化,引起了声音的(选填声音的三要素)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材
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1.02
C 铜 80 0.76
D 钢 80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
1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步骤
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
意观察钢尺振动的;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
次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注意听的
高低。
结论物质振动的越快,音
调越高。
方法保持两次振幅相同用了法。
问题讨论上面实验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0.5cm、1cm、1.5cm,可探究声音的与振幅的关
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解:男高音女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解答】解: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
故选:D。
3.【解答】解: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黄瓜,苹果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故选:A。
4.【解答】解: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水量越多,杯内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就越快,音调越高,此实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的;故A正确;
B、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的实验;故C错误;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鼓面的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就增大,是探究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解:绷紧琴弦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琴弦绷紧后,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振幅大小与拨动琴弦的力有关,无法判定,故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
A、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即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
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了振动频率,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解答】解: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v=,
∴t==0.05s。
故答案为:音调;0.05。
8.【解答】解: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
9.【解答】解: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优美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
10.【解答】解: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缝隙越细,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故答案为:音调。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1.【解答】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
(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B;
(2)AC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短不同,故研究的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即猜想二;
(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CD;表格应该填入与C的数据
相同,即80;0.76。
故答案为:(1)A;B;(2)二;(3)C;D;0.76。
12.【解答】解:(1)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音调,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注意听音调的高低,发现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音调低,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上面实验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0.5cm、1cm、1.5cm,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故答案为:幅度;音调;控制变量;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