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油脂》教案1-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教学内容
1、原有认知
在前面章节已经系统地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和性质,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为本节《油脂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材内容
本节是第四章第一节《油脂》,在原有有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

本节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结构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思想。

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并将有机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肥皂制备和去污原理等。

教学对象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酯的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经过前期对有机中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及比较概括能力。

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让学生通过对酯的结构和性质的复习,引入对油脂的结构和性质的类比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根据实验探究,掌握肥皂的制备步骤、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加深学生对油脂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前期知识的迁移,了解油脂的概念和组成。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水解和皂化反应、氢化)。

(4)拓展性地介绍肥皂的制备、肥皂的去污及合成洗涤剂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对肥皂制取的探究,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油脂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油脂的分子结构,油脂的碱性水解原理;油脂的制备步骤。

教学过程
【设问】
(1)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还是
(2)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2.油脂的氢化(加成反应)
【探究】
【分析】
结合肥皂结构引导分析肥皂的去污原理:
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2.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A.煤油
B.润滑油
C.凡士林
D.牛油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油脂不属于酯类
B.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
D.油脂属于混合物
3.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
B.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过程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油脂的水解反应称皂化反应
4.基本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5.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萃取
B.蒸馏
C.分液
D.盐析
6.某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3.5g,加入50ml 0.5mol/L的NaOH后共热,当水解完全时,过量的NaOH恰好被13mL 0.1mol/L的盐酸中和,此水解后的饱和脂肪酸碳原子个数为( )
A.13
B.14
C.17
D.18
7.在油脂化工中,把与100g油脂加成时消耗的单质碘的克数称为磺值,用以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分析某种油脂水解所得的高级脂肪酸时,只测定出两种高级脂肪酸,已知这种油脂的磺值为116,则这种油脂的结构为( )
8.某天然油脂10g需1.8gNaOH才能完全皂化,又知对该油脂1000g进行催化加氢时,消耗12gH2才能完全硬化。

试推断1mol该油脂平均含C=C为多少mol?
【答案】
1.D
2.A
3.D
4.D
5.D
6.D
7.C
8.2
9. 4mol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本教学设计运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式对油脂的性质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2、本教学设计补充肥皂制取、肥皂去污、合成洗涤剂实验,体现新课标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酯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对比酯的性质学习油脂的性质效果较好,但应注意油脂结构中的特点。

开展探究实验“肥皂的制取”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好掌握油脂水解的反应特点。

本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比较费时,改在课外作为家庭小实验,并上交实验报告,既可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又可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