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案范文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代诗歌》,详
细内容为李商隐的两首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和《无题·来是
空言去绝踪》。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李商隐的诗
歌创作特点,感受其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李商隐的生平事迹,了解其诗歌创作背景;
学会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
歌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对
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李商隐诗歌鉴赏》辅助资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
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两首诗歌,让学生自读并思考诗歌的主题。

3. 诗歌解析:
(1)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结合历史背景,探讨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的艺术特色。

8.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
1. 《李商隐诗两首》
2. 内容:
(1)诗歌背景
(2)诗句解析
(3)艺术特色
(4)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背诵两首诗歌。

(2)分析两首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出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
(1)见教材。

(2)示例:在《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李商隐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星辰、风、画楼、蜡炬等)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较为深入,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李商隐诗歌鉴赏》。

(2)课后开展古典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诗歌解析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

2. 课后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分析的鉴赏文章。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布局和重点突出。

一、诗歌解析
1. 意象分析:在解析诗句时,重点关注李商隐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昨夜星辰”象征诗人内心的纷繁思绪,“昨夜风”暗示着时光流逝。

通过分析这些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抒发内心的情感。

2. 修辞手法分析:李商隐的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排比等。

在讲解中,详细阐述这些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作用,如增强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等。

二、课后作业设计
(1)明确文章结构,包括引言、和结论。

(2)部分,分别从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3)注重论证充分,举例说明,避免空泛论述。

三、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动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诗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讲述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李商隐诗歌的情感内涵。

(1)诗句的意象分析。

(2)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诗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1)左侧:诗歌、作者、背景。

(2)中间:诗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

(3)右侧:艺术特色、情感表达。

2. 重点突出:在板书中,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重点内容,如意象、修辞手法等。

同时,通过画图、加粗等方式,使板书更加直观、易懂。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适当运用停顿,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课堂互动。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2. 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现实生活,使诗歌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丰富,但要注意避免讲解过细,导致学生难以消化。

2. 适当引入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方式
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三、作业设计
1. 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2. 作业布置要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四、教学效果
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后反思和作业反馈,了解教学中
的不足,及时改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