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沧海日》对联考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如《沧海⽇》对联考证
邓⽯如《沧海⽇》对联考证
天津⼤学:刘锋教授
沧海⽇,⾚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彭蠡烟,潇湘⾬,⼴陵涛,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窗。

此幅对联(以后称邓联)是邓⽯如于嘉庆元年(1796年)正⽉,在安徽怀宁故⾥“铁砚⼭房”以正书书写的,形式⽤龙门对。

下联书幅右下⾓有康有为的⼀段题跋。

邓⽯如(1743----1805)初名琰,字⽯如,后以字⾏,⼜改字顽伯,号完⽩⼭⼈,安徽怀宁⼈。

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碑学书法⼤师。

其书兼善各体,以⾪书成就最⼤,作品结体严整,具⾦⽯⽓;篆刻⼑法苍劲浑朴,影响甚⼴。

包世⾂在《艺⾈双楫》中把他的书法列为“神品”,誉为“四体书皆国朝第⼀”。

其实邓⽯如的诗也作得很好,尤其是⼀些诗中的联语,颇令⼈击赏。

例如,《登岱》:
⼀⽆所限惟天近,
百不如⼈⽴⾜⾼。

《登黄鹤楼》:
三峡波涛天半落,
九嶷云物望中浮。

《登岳阳楼》:
遥⼭⼗⼆巫峰⼩,
泽国三千客路长。

⼜如,《题湘江泛⽉图照》:
来听清夜瑟,
独泛散⼈⾈。

《画师丁君为余绘脱帽图感⽽成诗》:
惭⽆异求要青紫,
薄有奇书赚酒钱。

都是抒写性灵的佳作。

嘉庆九年(1804年),即邓⽯如去世前⼀年的中秋,在⼭东任城碧⼭书屋,邓⽯如为王后圃⽤⾪书书《沧海⽇》⼀联。

两次书写,⽽且⽤不同书体,说明了邓⽯如对此联的喜爱和重视。

细⼼⽐较两联,⾪书联有⼆处对正书联⽂作了改动。

其⼀是“⼴陵涛”改成“武夷峰”, “⼴陵
涛”与“薛涛笺”之涛成为重字,应当改。

其⼆是“马迁史”改成“司马史” 。

这个改动说明了两点:第⼀,因为此联后出,联⽂当以‘碧⼭书屋’ ⾪书联为邓⽯如的定稿。

第⼆,可以认定是改动⽽不是记忆出错。

如果是改动,⼀般应是对⾃⼰的作品改动,⽽不能对流传有序的名⼈作品作改动。

然⽽邓⽯如在⼆幅书法中都未明确说明此联是他⾃⼰所作,那么作者是谁呢?
此联是谁所作?历史依据是什么?最早的源头是什么?这些都必须经过考证作出正确回答。

据⼀些学者考证,此联源头分别有:李东阳所作说,集句说。

集句说⼜分为:源⾃《醉古堂剑扫》说;源⾃《⼩窗幽记》说;源⾃《半九亭集》说。

1李东阳所作说
指明这⼀联是明代李东阳所作《题书斋联》的是梁⽻⽣,见梁⽻⽣《名联观⽌》589条。

以后为很多⼈采信。

这是此联最早的出处。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谥⽂正,湖南茶陵⼈,出⽣于北京。

曾任⽂渊阁⼤学⼠,直内阁,预机务。

⽴朝五⼗年,柄国⼗⼋载,清节不渝。

⽂章典雅流丽,⼯篆⾪书。

所著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诗话》1卷,⼜有《燕对录》、《东祀录》等(据《四库总⽬》)。

《明史》有传。

《题书斋联》联⽈:
沧海⽇,⾚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彭蠡烟,潇湘⾬,⼴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窗。

⽐较⼀下李联和邓联:两联内容⼏乎全同,有⼀些⼩区别,李联⽤⼴陵潮,⽽⾮⼴陵涛,既避免了重字,⽽⼜保持了⼴陵涛的本意,⽐⽤武夷峰好,是其优点。

⽤青莲诗,⽽⾮少陵诗,颇合名⼠⼝味。

匡庐瀑布和庐⼭瀑布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两联逻辑次序不同,问题出⾃下联。

李联下联的顺序和邓联颇为不同。

其逻辑太不合理:这就⾸先引起疑问。

邓联之“薛涛笺,右军帖”⼀笺⼀帖分类合理。

“左传⽂,马迁史”放在⼀起也是合乎逻辑的。

相反,李联的安排就显得混乱,甚⾄可笑。

有理由质疑,李东阳是⼤才⼦,能写出这样的对联吗?
薛涛是唐代著名⼥诗⼈,曾为乐妓,时称⼥校书。

薛涛笺置于此处,是最不可解处;虽是⽂⼈雅事,但薛涛是上不得殿堂的。

陈继儒能⽤,⽽⾝为宰相的李东阳是不肯⽤的,更不可能题于书斋。

⽽且上联九景,有四景出于李⽩的诗,下联再⽤青莲诗呼应,亦显累赘。

不当是⼤⼿笔者所为。

从李东阳诗歌的崇尚来看,他推崇盛唐诗歌,特别是杜甫诗;注意不是李⽩的诗。

从李东阳的⽣活经历来看,李东阳出⽣在北京,成长在北京,⼀直在北京当官,⽽且当⼤官,所谓“⽴朝五⼗年,柄国⼗⼋载”。

虽然曾三次短暂的离开北京,游览了名⼭⼤川,诗风从典雅⾛向深沉。

这和此联的风格就更不⼀致了。

据现有资料,梁⽻⽣主张《沧海⽇》联是李东阳所作说仅仅是孤证,孤证不⽴。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梁⽒并未指明李东阳联(以后称李联)出处,此联究竟出于李东阳哪本著作?亦或是其他⼈的著作?斯⼈已逝,⽆可究诘。

只能有待于⾼明。

如果说《沧海⽇》联是附会在李东阳名下,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李东阳从⼩就以对联出名。

历史也曾经记载了⼀些李东阳的对联轶事。

其⼀是:李东阳和程敏政同时作为神童,有⼀次被皇帝召见⼊宫殿。

皇帝正在吃螃蟹,便以此出上联:“螃蟹浑⾝甲胄。

”程敏政应声对道:“凤凰遍体⽂章。

”李东阳从容答道:“蜘蛛满腹经纶。

”皇帝说:“这个孩⼦将来会当宰相。

其⼆是:李东阳被举荐为神童后,不少⽂⼈墨客找他题诗作对,试试他的才华是否名副其实。

有位⽼翰林将他的名字嵌⼊联语,要他⽤“两兼格”续对:“李东阳⽓暖。

”东阳对道:“柳下惠风和。

”⽼翰林惊叹不已。

2邓⽯如集句说
1 集⾃明代陆绍珩撰《醉古堂剑扫》
此联⽂字见于明代陆绍珩著《醉古堂剑扫》。

《醉古堂剑扫》卷四第103条⽈:
······
书屋前,列曲槛栽花,凿⽅池浸⽉,引活⽔养鱼;⼩窗下,焚清⾹读书,设净⼏⿎琴,卷疏帘看鹤,登⾼楼饮酒。

沧海⽇,⾚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潇湘⾬;彭蠡烟,⼴陵涛;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齐壁。

以逆炼⼼,⼼定。

清闲⽆事,坐卧随⼼,虽粗⾐淡⾷,⾃有⼀段真趣;累⽉独处,⼀室萧条。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窗。

······
可以看出,联⽂在《醉古堂剑扫》中并不是以对联形式出现,这是我们⾸先应该注意的。

⽐较⼆者,邓联与此联⽂内容全同,因此,可认为邓联是集句联(或者是摘句联)。

陆绍珩字湘客,松陵(苏州吴江)⼈,⾃称是唐代诗⼈陆龟蒙(号天随⼦)之后,⽣平不详。

他在序⾔中讲“每遇嘉⾔格论,丽词醒语,不问古今随⼿辄记。

卷从部分趣缘旨合⽤浇胸中块垒,⼀扫世态俗情,致取⾃娱积⽽成帙”。

这或许是他著述的原因。

因为是“随⼿辄记”,所以他在《剑扫凡例》中说明:“名公姓⽒,⾮敢妄书,但系同志,即书字号。

”但据许贵⽂先⽣考
证:“实际上,原有的姓⽒字号⼏乎全部删除隐没”。

“其纂辑的⽅法,或原⽂照录,或取舍摘抄,或改易翻造”。

这就是说,原⽂和原作者俱已被湮灭了。

陆绍珩所辑《醉古堂剑扫》,有天启四年初刻本,见于著录的国内有四家馆藏。

例如,苏州图书馆收藏有《醉古堂剑扫》⼗⼆卷,(明)陆绍珩辑,明天启四年(1624)刻,三⾊套印本。

此外,有⽇本嘉永五年(1852)、嘉永六年(1853)星⽂堂等相继刊刻的陆绍珩《醉古堂剑扫》⼗⼆卷本,其《序》、《跋》、《剑扫凡例》、《采⽤书⽬》、《参阅姓⽒》等,与天启四年的初刻本⽐勘完全相同。

因此,可以认定,⽇本刻本是源于天启四年的初刻本。

这⾥有个疑问:邓联是否来⾃《醉古堂剑扫》?从明天启四年(1624)刻,直到⽇本嘉永五年(1852)再刻,中间经历了200多年,有没有其他刻本?如果有清⼀代都没有的话,邓联究竟从何处得来,当然需要仔细地考证。

周作⼈曾留学⽇本,或因此读到《醉古堂剑扫》,他写道:“···明胡应明遂作《菜根谭》,以骈语述格⾔,《醉古堂剑扫》与《婆罗馆清⾔》亦均如此,可见此体之流⾏⼀时。

” 据周⽒所⾔,《醉古堂剑扫》应归于“以骈语述格⾔”⽽并⾮对联书籍。

2 集⾃明代《⼩窗幽记》
此联⼜见于《⼩窗幽记》。

根据专家考证:《⼩窗幽记》的最早刻本就是乾隆三⼗五年(1770年)本,题作“眉公陈先⽣辑”,“问⼼斋藏板”。

⽬录⾸页题“云间陈继儒眉公⼿辑古溪王绍曾西岩论定”,前有陈本敬的《⼩窗幽记叙》,末署“乾隆三⼗五年岁次庚寅春⽉昌平陈本敬仲思⽒书于聚星书院之谢青堂”,并有“陈本敬印”、“仲思”印各⼀⽅。

《⼩窗幽记》的作者,据乾隆刻本称是明代陈继儒,陈继儒(1558-1639)字眉公,华亭(今上海市松江)⼈。

陈继儒和陆绍珩住处相离不远,陈继儒是前辈。

邓⽯如于嘉庆元年(1796年)和嘉庆九年(1804年)两次书写此联,从时间上看,此联集⾃《⼩窗幽记》。

可能性应该更⼤些。

然⽽《⼩窗幽记》所载与《醉古堂剑扫》同。

经有学者⽐勘,《醉古堂剑扫》与《⼩窗幽记》初刻本只有个别字句和个别条⽬顺序有差异。

那么究竟谁是原作,谁是伪托,就必须深究。

有学者考证了有关陈继儒的书⽬,如明万历四⼗三年(1615)苏郡本《陈眉公集》、清代《四
库全书总⽬》等均未见著录《⼩窗幽记》。

有学者对《⼩窗幽记》的内容进⾏了考证。

据查,《⼩窗幽记》从陈继儒《岩栖幽事》、《安德长者⾔》、《太平清话》、《读书⼗六观》、《茶董序》等书集录400多条佳句名⾔,仅《安德长者⾔》中的就有320多条。

郑振铎先⽣曾评论陈继儒著述的态度说:“眉公虽优游林下,享名甚盛,……其殚⼼撰述,主持风雅,亦未可加以蔑视也”(《古逸民史》)。

⼤量摘录⾃⼰书中的名⾔佳句⽽另成⼀书,不是陈继儒的风格。

另外,《⼩窗幽记》中约有120多条是从洪应明《菜根谭》⼀书中采录的,仅卷⼀就采录了30余条;约有120多条是从吴从先《⼩窗⾃纪》中采录的;有⼏⼗条是从屠隆的《娑罗馆清⾔》和《续娑罗馆清⾔》中采录的;···
有专家⽤《⼩窗幽记》和陈继儒所撰《岩栖幽事》⼀书,进⾏⽐较,《岩栖幽事》凡录他⼈之语,皆说明原著作者名字。

《⼩窗幽记》著述的态度和陈继儒格格不⼊,倒是和陆绍珩《醉古堂剑扫》⼀致。

很多学者对此进⾏了相当深⼊的考证:论定《⼩窗幽记》就是《醉古堂剑扫》,⽽托名陈继儒有意思的是,⼜据许贵⽂先⽣考证,《⼩窗幽记》中还采录了《陶庵梦忆》中的名句。

《陶庵梦忆》的作者是张岱。

张岱(1597-1679)在晚年,即⼊清(1644年)以后,因国破家亡⽽作《陶庵梦忆》。

此时陈继儒早已不在世,怎么能采录《陶庵梦忆》中的句⼦呢?如果由此进⼀步推论,陆绍珩所辑《醉古堂剑扫》,最早是天启四年刻本,那么更不可能采录《陶庵梦忆》的句⼦了。

这其间扑朔迷离,还需要深⼊探求。

3 集⾃明代《半九亭集》
此联⼜见于明代乔应甲(1559-1627)所著《半九亭集》,但并⾮以对联形式出现。

据《半九亭集》所载:
清晨端坐坐⽆营,取架上左传⽂、马迁史、相如赋、南华经、少陵诗、右军帖、屈⼦离骚,开卷⼴胸中识见;
亭午⾼眠眠且觉,想世间沧海⽇、⾚城霞、巫峡云、洞庭⽉、峨嵋雪、⼴陵涛、庐⼭瀑布,何地⾮物外逍遥。

闲翻迁史咏杜诗,芸窗内,收古今绝艺;
坐对峨嵋环涑⽔,⽃室中,绘宇宙奇观。

乔应甲(1559—1627),字汝俊,号儆我,⼭西省猗⽒(现临猗)⼈。

明万历⼆⼗年(1592)进⼠。

初授湖北襄阳府推官。

万历三⼗年(1602)提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官⾄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万历三⼗三年(1605)起,归⾥2次,⼜丁忧2次,家居达13年之久。

有⼈以为《半九亭集》当作于此时。

《半九亭集》有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题为猗⽒⼈乔应甲著。

全书共⼋卷,除七、⼋两卷以律诗为主,附有部分联语外;前六卷全部由对联组成,收录对联4126副。

北京⼤学图书馆有《半九亭集》藏本。

从出版时间看,《半九亭集》⽐《醉古堂剑扫》晚2年。

⾄于两书的写作时间,成书时间就很难考证了。

⼀定说《半九亭集》是抄⾃《醉古堂剑扫》根据也不⾜。

已有学者指出《半九亭集》有乔⽒⾃著;但也有⼀部分内容是编辑、改写或摘录。

例如,《半九亭集》中的偶句有来⾃屠隆(1542-1605)《娑罗馆清⾔》,陈继儒《岩栖幽事》等等,并⾮全是乔应甲所作。

此联也不能确指是乔应甲所作。

3对《沧海⽇》联的分析
沈祖棻先⽣认为:在考证⽅⾯既不能达到确凿肯定⼜不能达到确凿否定的‘两可两不可’情况下,就应该从作品的风格出发进⾏推论。

沈先⽣说的是诗,其实,对联也应该⽤这种⽅法来推论。

上联既写宇宙奇观,必须是天然美景⽽⾮⼈⼯美景,于是写⽇、⽉、云、霞、烟、⾬、雪、涛、瀑。

初读之下,以为上联是作者⾏万⾥路所得;下联是写读万卷书。

后来知道上联也是读万卷书,主要是唐诗。

原来是卧游天下。

卧游天下正是⽂⼈雅兴。

沧海⽇⼀句出⾃唐·宋之问《灵隐寺》诗,其中有四句很有名“···楼观沧海⽇,门对浙江潮。

···”此句是写在杭州灵隐寺看⽇出。

⾚城霞⼀句出⾃唐·李⽩《早望海霞边》诗,其中有四句是:“四明三千⾥,朝起⾚城霞。

···”⾚城⼭在天台县城北两公⾥,因为“⼟⾊皆⾚、状如云霞”故云⾚;“望之如难谍”。

难谍,垛墙也,故云城。

峨眉雪⼀句不知诗之所本。

峨眉⼭位于四川省,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峨眉⼭有云海、⽇出、佛光、圣灯四⼤奇观。

峨眉雪⼀句或许出于明画。

故宫现存有明·沈昭《峨眉积雪图》轴。

沈昭是苏州画家,是陆绍珩的同乡前辈。

巫峡云⼀句出⾃唐·庄南杰《湘弦曲》:“···巫云峡⾬飞朝暮···”。

或许出⾃唐·权德舆的《杂兴五⾸》之五:“巫⼭云⾬洛川神,”
洞庭⽉⼀句出⾃唐·李⽩《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游洞庭》五⾸其⼆:“且就洞庭赊⽉⾊,将船买酒⽩云边”。

彭蠡烟⼀句出⾃唐·张九龄《⾃彭蠡湖初⼊江》“江岫殊空阔,云烟处处浮”。

潇湘⾬⼀句出⾃唐·许浑《别刘秀才》:“···孤帆夜别潇湘⾬,⼴陌春期鄠杜花。

灯照⽔萤千点灭,棹惊滩雁⼀⾏斜。

···”
⼴陵涛⼀句出⾃唐·李⽩《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

因夸楚太⼦,便睹⼴陵潮。

”更早的出处是汉·枚乘《七发》。

其中云:“将以⼋⽉之望,与诸侯远⽅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陵之曲江。

”后即以“⼴陵涛”,“⼴陵潮”称⼴陵 (今扬州 ) 曲江潮。

庐⼭瀑布⼀句出⾃唐·李⽩《望庐⼭瀑布》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过对上联分析,上联九景都在长江两岸,其中浙江2景,四川2景,湖南2景,江西2景,江苏1景,计9景。

不及黄河流域,不及泰⼭;不及西域,不及昆仑;不及南疆,不及洱海。

则所谓宇宙不过唐诗中之宇宙,不过江南⽂⼈的宇宙,是⽐较狭隘的。

少陵诗指唐代杜甫的诗。

摩诘画指唐代王维的画。

王维字摩诘,其诗、画在盛唐时代颇负盛名。

最难得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左传⽂指春秋时左丘明所著《春秋左⽒传》,简称《左传》。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马迁史指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

马迁史应作司马迁史,司马是复姓,⽤马迁史不好。

⽤司马史也不好,因为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也是史,有⼆义性。

薛涛笺指唐代薛涛所制打了红丝格的笺纸,⽤于书写诗歌和信件。

右军帖指晋代王羲之所书法帖。

王羲之曾官⾄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所作⾏书《兰亭序》
有“天下第⼀⾏书”之称。

其他姑且不论,薛涛笺置于右军帖前⽆论如何是不合理的。

南华经亦称《南华真经》,即《庄⼦》。

《庄⼦》是战国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以及后学所著,为道家经典著作。

其⽂学价值,在古典散⽂中⽆与伦⽐。

相如赋指西汉司马相如所作辞赋。

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家,是汉赋的集⼤成者。

屈⼦离骚指战国末期楚国⼈屈原所作《离骚》。

屈原是中国最伟⼤的浪漫主义诗⼈之⼀。

他创⽴了“楚辞”这种⽂体。

下联所列各书,具有代表性,但没有儒家传统的四书五经或⼗三经。

不是儒家的经世治国的读万卷书,因⽽不是普通读书⼈所读万卷书,⽽是名⼠消遣的读万卷书。

九种书中包含:史书2,左传⽂和马迁史;⽂赋2,南华经和相如赋;诗歌2,少陵诗和屈⼦离骚;书画3,摩诘画、右军帖和薛涛笺。

下联中有诗、史,⽂、赋,书、画,均为正格;加上⼀笺,最为不伦。

必须注意,以上诸书都是唐代以前,⽽不及宋。

宋诗、宋⽂、宋词、宋画都是很⾼明的,作者丝毫不涉及;因此尊汉唐⽽抑宋元的态度是清晰的。

从对联的风格上看,此联作者不喜欢孔孟,⽽喜欢唐诗;应当不是科举得意的读书⼈,⽽是⾃命风雅的⽂⼈雅⼠;应当不是游览过名⼭⼤川的骚⼈墨客,⽽是陶醉于江南妩媚温柔乡中的名⼠。

应该说风格上不类邓⽯如。

邓⽯如毕竟是⽼屋荒江⼀布⾐,也不类李东阳。

4四结束语
1 说《沧海⽇》联是李东阳所作《题书斋联》是缺乏有⼒根据的;
2 从对《沧海⽇》联⽂的分析,此联不应是李东阳所作,倒可能是陈继儒⼀类⽂⼈雅⼠所作;
3 认为《沧海⽇》联是邓⽯如集句说是合乎逻辑的。

但究竟是集⾃《半九亭集》、《⼩窗幽记》或《醉古堂剑扫》,还是另有其他来源,都有待考证。

4 《沧海⽇》联作者已佚名,因此,后⼈或托名于李东阳,或被他⼈编辑于⾃⼰的书中,都是可能的。

作者简介
刘锋,天津⼤学副教授。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楹联》杂志主编。

对联作品曾13次获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对联创作奖”,获“2005年对联中国”⼤奖等。

对联作品以集句联为特⾊,约300副,⼰收⼊中楹会主编的《百家联稿》(第2卷)。

楹联研究论⽂有12篇⼊选“中国楹联(学会)论坛”。

其中《中国对联探源》获全国学术研讨会论⽂⼀等奖等。

对联:该远离趋同思维【作者:张兴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