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专利: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专利: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5年第2期
文/马振贵
高遥反垄断调查之殇
随着时间进入2015年,国家发改委针对美国芯片厂商高通公司开展的反垄断调查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年之战。

有消息称,调查结果已经完成,但迟迟未向外公布。

“除了罚款、降低专利
授权费用外,取消高通推行的‘反授权协议’也在其中。


“反授权协议”是高通公司利用自身专利优势,与手机厂商签订的合约。

根据协议,使用
高通芯片的手机公司,必须将所持专利授权给高通,并且不得以此专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户征收
专利费。

而随着这项协议的取消,国内手机厂商拿起专利作为竞争武器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丧失了高通“专利池”的保护伞,一些中小手机厂商将因知识产权困
扰而陷入生存困境。

一方面,他们可能会面临着大量的专利指责和诉讼;另一方面,或许需要
给其他有专利的厂商缴纳一定的专利许可费用。

而在此之前,因为高通的“反向专利授权”,
这些都可以避免。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高通输掉官司意味着什么?答案很简单,所有缺乏专利的厂商,
包括小米、OPPO、锤子等,都将面临专利困扰。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华为获得的专利授权量近3万件。

截至2013年年底,中兴通讯在全球专利拥有量超过5.2万件,累计专利授权量超过1.6万件。

刚刚收购摩托罗拉移
动的联想,也在专利方面获得了不小的优势。

而与之相对的:小米的发明授权仅有10项,OPPO 有103项。

目前,移动终端市场普遍采取专利交换机制,进行交叉授权,但这类授权往往只在那些专
利资源丰富的厂商之间进行,而缺乏专利的企业,只能购买其他厂家的专利许可,这在无形中
增加了终端成本,大大压缩了低价手机的生存空间。

众所周知,欧美市场非常重视专利,产品
一旦形成规模,就会面临各种专利费用。

所以除了中兴、华为等少数厂商,国内新兴手机企业
大多无法进入欧美市场。

老牌欧美手机厂商,大多拥有丰富的专利储备。

事实上,自微软收购诺基亚之后,市场一
度担心诺基亚会变成一个“专利流氓”。

不久前,靴子落地,诺基亚首席执行官拉吉夫·苏里
表示:诺基亚未来不会直接制造手机,不过正考虑提高专利授权费。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11月26日,诺基亚的专利检索总量为12121件(条),发明公布数3955件,发明授权数3647件,实用新型数33件,外观设计数1042件。

研究机构ValueWalk统计,包括苹果、三星、HTC、微软、黑莓、LG、索尼、摩托罗拉、华为等近40家公司,都须向诺基亚缴纳专利授权费。

小米手机印度遭遇禁售
由于爱立信状告小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小米侵犯爱立信专利,并下发禁令,要求
小米停止在印度销售和进口手机。

据悉,爱立信2014年7月曾要求小米为所持有的专利支付费用,但小米并未回复。

根据法院的裁定,小米不能向印度进口任何新手机,也不能推广或销售这些产品。

在此裁决下,小米
无奈选择在印度停售产品。

专利问题让小米的印度之行搁浅。

而这是否仅仅只是开始?未来市场博弈中,小米是否会
遭受到更多的专利大棒威胁?
近日,坐拥1.4万件专利的董明珠隔空插刀,调侃雷军的小米是“小偷公司”。

事实上,
话糙理不糙,如果小米志在进军海外市场,不解决专利付费问题,未来可谓寸步难行。

考虑到爱立信已经剥离了手机业务,不存在交叉授权的“曲线救国”,当前对于小米公司
而言,要解决与爱立信之间的纠葛,只有购买专利这一条途径了。

其实,放眼国内手机市场,华为、中兴、酷派等手机厂商,都需要向爱立信交纳专利使用费。

要知道,这些手机制造商本身的专利储备可谓相当不错,如果他们绕不开爱立信、诺基亚
等专利大鳄,新贵小米又怎么可能幸免?而众所周知,国产手机厂商的海外之旅,首先会面向
印度、印尼、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

在印度市场上,小米、金立、联想等厂商都有不错的成绩,也极易受到专利辖制。

业内人士建议,小米应尽快着手,建立自己的专利技术储备。

途径一是购买专利授权;二
是收购拥有相关专利的手机企业,进行交叉授权储备。

众所周知,2014年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绕开专利辖制,此举可谓
明智。

据悉,如果在专利储备上不够充分,手机厂商大约要拿出20%~25%的营收作为专利授权
成本,这将导致国产手机厂商引以为豪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而失去价格优势,国产手机
跻身海外市场的能力令人堪忧,正如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曾言:“专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对于北美、西欧、日本等成熟市场,企业没有专利,海外寸步难行。


360酷派试水智能手机
专利问题正成为高悬在诸多国产手机厂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岌岌可危,却并未斩断
中国互联网企业进驻手机市场的决心。

辞旧迎新之际,奇虎360通过与酷派大神合作,进入智能手机市场。

据悉,奇虎360向酷
派投资4.0905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奇虎360持有公司45%的股权。

该公司主要专注于移动
终端产品,以互联网作为主要经销渠道。

酷派主要提供智能手机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和售后服务,而奇虎360将提供移动应用
开发和在线营销能力。

合资公司的智能手机将以“大神”品牌进行销售。

另外,奇虎360还将
成为酷派智能手机生态系统中核心移动服务的默认提供商,包括手机安全、移动应用商店和移
动搜索等。

360为何再度试水手机市场?业内人士分析:首先,360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移动终端。

众所周知,360已经推出了很多移动终端应用产品,无论是安全卫士还是分发平台,都是瞄着移
动互联网布局的。

而此前苹果公司对360产品的打压,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周鸿祎,立
志打造一个自家的移动终端。

众所周知,周鸿祎此前以玩票的心态做过特供机,但并没有给
360带来什么起色,这让周鸿祎失去了一个与雷军在移动互联市场一争高下的机会。

而小米的
成功,或许正激起了周鸿祎的斗志。

其次,作为骨灰级创业家,周鸿祎的野心,可谓路人皆知。

只是长久以来,产业界的目光
一直被BAT所吸引,对于二线厂商的关注一定程度上被分散了。

周鸿祎显然不是个甘于寂寞的
守成者,而移动互联网正是其转型方向所在,那么寻找一个实体载体,无疑对其布局自身产品
线大有裨益。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延伸产品辅助,软硬件结合是方向之一。

放眼产业界,BAT三大巨头都在寻找一种软硬结合的发展模式,无论参股还是收购,都有意无意地进行了相
关布局。

而不同的载体需求,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方向,360有用户基础,大神有技术,二者携手,无疑给产业界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360和酷派大神的合作,为国内移动互联
市场再添一道风景线。

2015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有更多大戏徐徐拉开序幕,可以预见:手机市场的竞争将
进入白热化,国产手机厂商“出海”将成为大势所趋,而在此过程中,“专利储备”与“跨界
竞争”或将成为影响未来市场格局的最大变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