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证分析 ——基于大一新生的数据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对郑州某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3629名2019级全体新生,实际参与问卷调查学生为3491人,138人因退学、休学、长期请假、服兵役等原因未参与问卷调查,参与人数占总体19级新生的96.20%。其中男生2785名(79.8%),女生706名(20.2%),平均年龄在(18±1.32),有心理问题学生1296名(37.1%),具体见表1。问卷在调研过程中均向学生做了详细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效率监管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班级集体施测的方法,安排全校2019级新生晚自习时间在辅导员和心理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中测评,问卷调查需要平均10-15分钟的时间,
1.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类变量表示,对参与问卷的学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人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四个基本影响要素对学生抑郁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并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考察其相关性。
建立假设:
H0:职高学生性别与学生心理问题有关;
H1:职高学生性别与学生心理问题无关。
通过spss20.0进行卡方检验,可以看出期望值总和为3491,大于40,期望计数小于5,使用person卡方检验,显著水平,自由度为df=(r-1)(c-1)=2,查卡方几率值表得临界值。结果显示:显著水平sig值0.007<0.05,>,有理由拒绝H0,接受H1,因此认为性别与心理问题无关,具体见表3。进一步对性别和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其对称度量,如表4所示,Phi值和V值代表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紧密度,数值小于0.1,说明关系不紧密,即性别与心理问题没有明显的关系,与卡方检验一致。
关键词:心理问题;自杀意图;聚类分析;郑州某技术学院
近年来,由于在大学适应困难而导致学生焦虑而后发展成为抑郁的案例经常出现[1],一般研究认为,在学校适应困难过程中,学习困难、进食困难、人际关系困扰、睡眠问题是最容易出现的学校适应困难的因素[2]。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面向生产职业岗位的实用型专业技能型人才,因其录取学生的实际成绩在300分以下,基础普遍较差[3]。生源上,主要有普通高中、职业中学生、中专生高职三种生源,进入方式也有统招、单招、“3+2”等方式,其中统招学生有较好的文化基础,中职业中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学习能力,但和大学授课知识有断层,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4]。高职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力,并且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卡特尔16PF测验显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指标及学业成就略低于全国的大学生常模[5],SCL-90中具有心理问题的因子得分则普遍高于普通全日制大学生[6]。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心理筛查指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性分析,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相关治疗措施。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二三级筛查指标的整理,结合郑州某技术学院的相关数据,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无心理问题的学生判定为因变量,对一级筛查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对二三级筛查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得出:1)性别与心理问题没有明显的关系;2)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一级筛查指标(幻觉妄想症状及自杀意图)有明显的偏度和峰度,其中具有一级心理问题的学生自杀意图高于幻觉妄想症状,二级心理问题学生幻觉妄想症状高于自杀意图,三级心理问题两者差异不明显;3)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二三级筛查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分为心理反应要素、身体反应要素和生存反应要素,研究认为学生在二三级筛查指标中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4)需要相关代课老师和辅导员针对有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倾听和耐心引导,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心理问题中走出来。
2结果
2.1个人基本特征与心理问题交叉分析
从整体上看,一级心理问题学生323人(占总数9.25%),二级心理问题学生421人(占总数12.06%),三级心理问题552人(占总数15.81%),一二级心理问题学生占总人数的21.31%,其中男生总人数占比较多,在一二级心理问题体现也较多,但并不能直接推出心理问题与性别的关系,要从整体上和样本量上继续研究,具体见表2。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情况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院系及专业等。
1.2.2 SCL-90表
本次调研采用的量表是教育部思政司指导、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此量表分为三级筛查,共22个筛查指标。一级筛查为严重心理问题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二级筛查为一般心理问题筛查,分为内化心理问题和外化心理问题两类,其中内化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七个指标,外化心理问题包括了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八个指标;三级筛查为发展性困扰筛查,包括了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五个指标。
2.2一级筛查指标与心理问题的相关性
根据图1所示,对一级筛查指标与心理问题分布情况看出,一级心理问题在3.3和3.6之后以前呈现强劲走势,二级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数据中部,三级心理问题最后集中在零点左右,符合SCL-90问卷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测,具体见图1。
图1一级筛查指标与心理问题的条形分布图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一级筛查指标在一二三级心理问题中的偏度、峰度及平均值的变化。可以看出,一级心理问题、二级心理问题、三级心理问题的幻觉妄想症状、自杀意图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度和峰度。从均值可以看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的自杀意图要明细高于幻觉妄想症状,二级心理问题的幻觉妄想症状要高于自杀意图,三级心理问题在两个方面差异不明显。从标准差可以看出,数据较为分散。偏度分析,一级心理问题和三级心理问题偏度大于0,说明其数据右端有较多的极端值。二级心理问题偏于小于0,说明其数据左端有较多的极端值。峰度分析,一二三级心理问题的幻觉妄想症状峰度值均小于0,说明该总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坦,自杀意图指标方面,一级心理问题和三级心理问题峰度值大于0,说明该数据相对陡峭,其二级心理问题峰度值小于0,说明其数据较为平坦。中值和四分位距具体显示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幻觉、妄想症状中,一二三级心理问题的数值变化明显,在自杀意图的箱体图中,一级心理问题和三级心理问题出现较多的离散值。
1.1对象
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对郑州某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3629名2019级全体新生,实际参与问卷调查学生为3491人,138人因退学、休学、长期请假、服兵役等原因未参与问卷调查,参与人数占总体19级新生的96.20%。其中男生2785名(79.8%),女生706名(20.2%),平均年龄在(18±1.32),有心理问题学生1296名(37.1%),具体见表1。问卷在调研过程中均向学生做了详细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效率监管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班级集体施测的方法,安排全校2019级新生晚自习时间在辅导员和心理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中测评,问卷调查需要平均10-15分钟的时间,
1.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类变量表示,对参与问卷的学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人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四个基本影响要素对学生抑郁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并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考察其相关性。
建立假设:
H0:职高学生性别与学生心理问题有关;
H1:职高学生性别与学生心理问题无关。
通过spss20.0进行卡方检验,可以看出期望值总和为3491,大于40,期望计数小于5,使用person卡方检验,显著水平,自由度为df=(r-1)(c-1)=2,查卡方几率值表得临界值。结果显示:显著水平sig值0.007<0.05,>,有理由拒绝H0,接受H1,因此认为性别与心理问题无关,具体见表3。进一步对性别和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其对称度量,如表4所示,Phi值和V值代表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紧密度,数值小于0.1,说明关系不紧密,即性别与心理问题没有明显的关系,与卡方检验一致。
关键词:心理问题;自杀意图;聚类分析;郑州某技术学院
近年来,由于在大学适应困难而导致学生焦虑而后发展成为抑郁的案例经常出现[1],一般研究认为,在学校适应困难过程中,学习困难、进食困难、人际关系困扰、睡眠问题是最容易出现的学校适应困难的因素[2]。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面向生产职业岗位的实用型专业技能型人才,因其录取学生的实际成绩在300分以下,基础普遍较差[3]。生源上,主要有普通高中、职业中学生、中专生高职三种生源,进入方式也有统招、单招、“3+2”等方式,其中统招学生有较好的文化基础,中职业中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学习能力,但和大学授课知识有断层,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4]。高职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力,并且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卡特尔16PF测验显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指标及学业成就略低于全国的大学生常模[5],SCL-90中具有心理问题的因子得分则普遍高于普通全日制大学生[6]。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心理筛查指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性分析,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相关治疗措施。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二三级筛查指标的整理,结合郑州某技术学院的相关数据,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无心理问题的学生判定为因变量,对一级筛查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对二三级筛查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得出:1)性别与心理问题没有明显的关系;2)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一级筛查指标(幻觉妄想症状及自杀意图)有明显的偏度和峰度,其中具有一级心理问题的学生自杀意图高于幻觉妄想症状,二级心理问题学生幻觉妄想症状高于自杀意图,三级心理问题两者差异不明显;3)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二三级筛查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分为心理反应要素、身体反应要素和生存反应要素,研究认为学生在二三级筛查指标中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4)需要相关代课老师和辅导员针对有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倾听和耐心引导,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心理问题中走出来。
2结果
2.1个人基本特征与心理问题交叉分析
从整体上看,一级心理问题学生323人(占总数9.25%),二级心理问题学生421人(占总数12.06%),三级心理问题552人(占总数15.81%),一二级心理问题学生占总人数的21.31%,其中男生总人数占比较多,在一二级心理问题体现也较多,但并不能直接推出心理问题与性别的关系,要从整体上和样本量上继续研究,具体见表2。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情况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院系及专业等。
1.2.2 SCL-90表
本次调研采用的量表是教育部思政司指导、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此量表分为三级筛查,共22个筛查指标。一级筛查为严重心理问题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二级筛查为一般心理问题筛查,分为内化心理问题和外化心理问题两类,其中内化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七个指标,外化心理问题包括了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八个指标;三级筛查为发展性困扰筛查,包括了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五个指标。
2.2一级筛查指标与心理问题的相关性
根据图1所示,对一级筛查指标与心理问题分布情况看出,一级心理问题在3.3和3.6之后以前呈现强劲走势,二级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数据中部,三级心理问题最后集中在零点左右,符合SCL-90问卷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测,具体见图1。
图1一级筛查指标与心理问题的条形分布图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一级筛查指标在一二三级心理问题中的偏度、峰度及平均值的变化。可以看出,一级心理问题、二级心理问题、三级心理问题的幻觉妄想症状、自杀意图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度和峰度。从均值可以看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的自杀意图要明细高于幻觉妄想症状,二级心理问题的幻觉妄想症状要高于自杀意图,三级心理问题在两个方面差异不明显。从标准差可以看出,数据较为分散。偏度分析,一级心理问题和三级心理问题偏度大于0,说明其数据右端有较多的极端值。二级心理问题偏于小于0,说明其数据左端有较多的极端值。峰度分析,一二三级心理问题的幻觉妄想症状峰度值均小于0,说明该总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坦,自杀意图指标方面,一级心理问题和三级心理问题峰度值大于0,说明该数据相对陡峭,其二级心理问题峰度值小于0,说明其数据较为平坦。中值和四分位距具体显示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幻觉、妄想症状中,一二三级心理问题的数值变化明显,在自杀意图的箱体图中,一级心理问题和三级心理问题出现较多的离散值。